大班音樂活動《小矮人和大巨人》

活動背景

大班音樂活動《小矮人和大巨人》

最近孩子們進入到“相反國”這個單元,孩子對相反的事物很感興趣。在一次體育戶外活動中,帶孩子玩了一個做相反的遊戲,每一個孩子都熱情積極的投入遊戲,初步獲得了“相反”的概念,也感受了因“相反”而造成的滑稽可笑的現象,我就針對這個有趣的內容,對幼兒開展了一節有趣的音樂遊戲,引發幼兒對事物相反狀態的聯想,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體驗和感受“相反”

2、感受音樂的強弱、上行與下行並在韻律活動和打擊樂活動中,表現音樂的強弱規律。

3、體驗相互合作產生的愉悅心情。

活動準備:

音樂:“小矮人和大巨人”、打擊樂(鈴鼓、沙錘、單響筒)、錄音機、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故事《十個小矮人》教師講故事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故事圖片,引導幼兒想象故事內容。

2、教師和幼兒分享並講述故事內容。

(評析:在故事中我設計了音樂的小短句,初步讓幼兒自己挖掘音樂的上行與下行,例如,小矮人向小朋友問好:1 2 3 4 5———你早上好嗎?由教師發問,此時幼兒就回答我:5 4 3 2 1———我早上很好。這就很自然的感受到了音樂的上行與下行,幼兒的興趣一下就被調動起來。

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吸引幼兒,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使孩子在感興趣的前提下開始了活動。)

(二)故事表演

——大巨人有多大,小矮人又有多小呢?讓我們用身體來表現他們的大小吧。

1、分組進行討論,教師與幼兒共同商討。

2、分三組進行表演。

3、全體幼兒圍成一個圈,教師邊講故事邊和幼兒共同表演。

(評析:同伴間的互相交流合作培養了幼兒自主探索的能力,通過身體動作和隊行的變化,在遊戲中體驗和感受相反。也培養了幼兒間的合作能力)

(三)欣賞音樂

1、聽音樂第一遍,說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師小節,音樂的強弱及上行下行規律。

3、再次欣賞音樂,邊聽邊請幼兒隨音樂的強弱規律做動作,當聽到…變成大巨人時,將身體伸展;當聽到“…變成小矮人”時,就將身體收縮。

4、幼兒跟音樂邊唱邊進行律動。(可自主創編)

(評析:將動作融入音樂,培養了幼兒的節奏感,採用教師引導——幼兒自主探究的方式,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給予幼兒積極,愉快,自信的情緒體驗。)

(四)打擊樂表演

1、教師介紹打擊樂的名稱及使用方法

2、幼兒分兩組進行音樂表演

一組爲打擊樂,一組爲律動表演

(評析:幼兒在幾遍聽音樂的過程中已積累了相關“相反”的經驗,教師通過多元化的形式,豐富了音樂表演的內容,幼兒嘗試用不同的動作和不同的打擊樂對音樂進行表演,此次音樂活動達到了高潮,幼兒完全自我的進行了判斷和抉擇能力。)

活動分析與反思

這個活動幼兒始終保持着一種積極的熱情,教師利用了小組、集體等形式相互穿插整個遊戲過程,開始的故事導入就和幼兒積極的互動,很快的就和幼兒拉進了距離,用音樂的形式一問一答,在自然的故事講述中幼兒就明白了音樂的上行與下行。通過故事表演再次激發了幼兒的表演慾望,使幼兒在遊戲中對“相反”的概念更加深刻。也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力,使幼兒和教師間充滿了和諧的交流,在最後的音樂表演中我採用了“奧爾夫”的.音樂元素,使幼兒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將音樂欣賞與動作、舞蹈、奏樂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在音樂活動中把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互相聯繫起來,彼此滲透,綜合運用多種教育手段,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

幼兒對這個活動的興趣很高,在最後的音樂表演中我沒有想到幼兒對音樂這樣的敏感,幼兒們一次就成功的表演了音樂。我應該在最後一個環節中讓幼兒自己設計音樂節奏,教師聽取幼兒自己商討的樂器節奏後進行簡單的圖譜表示,讓幼兒做樂器的主人,激發他們創作的能力,並在最後進行故事表演,把第一環節的故事也融入到音樂中,把語言的領域也整和到音樂活動中,使幼兒的視野開闊,使幼兒園的活動更加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