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教案彙編8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蓮說》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愛蓮說》教案彙編8篇

《愛蓮說》教案 篇1

教學設計

本節採用“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因爲文章的寫作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才能讓學生進行設疑自探。教師在設疑的同時,教師同時板書於黑板的右側,對於不完整的問題,教師隨機給予補充、歸納。本節解決的重難點是誦讀課文,正確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

因爲這篇短文是“誦讀欣賞課”,所以以誦讀爲主,講授爲主。抓住“文脈”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主旨。

講授本課,將採用“讀——議--悟”的教學模式。

在運用拓展環節中,學生自編習題後,教師出示“之”字在文中運用一題,以鞏固學生對文言虛詞的掌握。

教學目標:

1、能流暢的誦讀課文。

2、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3、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襯托和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本專題中,我們學習了《詠荷詩五首》,誰能背誦一下你喜歡的一首? 今天我們接着學習“讀荷”部分的第一篇周敦頤的《愛蓮說》。【板書課題】

二、解題、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何爲“說”?【“說”是一種文體,通常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題意:說說愛好蓮花的道理。】

2、作者簡介:周敦頤,宋代著名哲學家,字茂叔,道州人。

3、寫作背景:作者在南康郡任職期間,曾親率屬下開闢一塊池塘種蓮,名曰“愛蓮池”。夏秋之交,蓮花盛開,馨香撲鼻。作者閒暇漫步、觸景生情,寫下本文。

三、檢查預習、誦讀課文:

1、教師範讀。

2、學生個別讀。

3、學生齊讀。

四、設疑自探:

1、學生設疑。

2、教師對學生設疑進行歸納

出示:

1、理解課文內容。

2、作者爲什麼喜愛蓮花?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的?歌頌了蓮花怎樣的品質?

3、讀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值得學習的寫作手法?

五、解疑合探:

六、質疑再探:

學習本文後,你還有哪些疑問?

七、運用拓展:

1、學生自編題。

2、教師出示運用拓展題:

*指出文中的“之”學的意義和手法。

a、 水陸草木之花

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隱逸者也

d、菊之愛

*背誦課文

八、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收穫。

《愛蓮說》教案 篇2

【課題】: 愛蓮說

【教學目標】:

⒈朗讀、背誦《愛蓮說》,並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⒉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⒊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情景導入:

(上課前播放音樂,上課開始停止播放,開始導入。)(幻燈片1)

今天我和大家合作學習一篇優美的文章。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讀課題《愛蓮說》。(幻燈片2)

蓮花,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看作是美麗聖潔的象徵。我們一起先來欣賞一下蓮的形象,然後我要同學們說說你覺得蓮花美在哪裏?(按鍵播放蓮花組圖。)(幻燈片3至幻燈片6)

問題:你覺得蓮花美在哪裏?(學生各抒己見,學生的回答,一律加以肯定。)(幻燈片6)

解說:蓮花是一種姿態優美品性高潔的花,深的人們的喜愛,因此它很早就出現在文人的筆下。如楊萬里有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幻燈片7)蘇軾的“荷盡無遮雨蓋”; (幻燈片8)屈原的“制芰(jì)荷以爲衣,集芙蓉以爲裳”。(幻燈片9)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蓮的喜愛。不過,人們常常欣賞的都還只是蓮花外形的美,其實真正值得讚揚的還是它的內在品質。我們今天學習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讚美蓮的品質,從而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瞭解作者體裁。

在分析課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和體裁。

⒈(放作者圖像)指名朗讀。(幻燈片10)

(用課件打出周敦頤的介紹)周敦頤(1017-1073) ,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爲濂溪,學者就稱他爲濂溪先生。

周敦頤任職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闢一四十餘丈寬的蓮池(後被稱爲“愛蓮池”),池中建“賞蓮池”,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

⒉瞭解本文的體裁。(幻燈片11)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範疇,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那麼課文標題“愛蓮說”可以怎麼解釋?(幻燈片12)

明確: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說:作者究竟爲什麼愛蓮花?作者想通過愛蓮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懷呢?這都是我們等一會將要討論的問題。

三、朗讀訓練。

⒈我們先聽一下課文的錄音,大家注意讀課文的語氣。(幻燈片13)

⒉錄音再播放一遍,大家可以輕聲跟讀,體會一下怎樣朗讀文言文。(幻燈片14)

(檢查聽讀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指名學生讀出它的音。)(幻燈片15)

蕃( fán) 頤(yí)濯(zhúo)淤(yū)漣(lián)

蔓(màn )褻(xiè) 噫(yī)鮮(xiǎn)有聞

⒊請同學們自己輕聲把課文讀一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⒋齊讀課文。這一遍的要求是:讀正確字音,讀通課文,聲音響亮,精神飽滿。

教師小結: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憶一下電影和電視上看到的古人是怎樣讀書的?(回答後總結)是的,古人讀書很有韻味,自得其樂的讀,一般語氣都比較舒緩。我們讀古文雖然不需要搖頭晃腦,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讀書經驗,可以讀得更舒緩一些。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先要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把握作者感情地基礎上去讀。

四、出示學習重點。(大屏幕投影)(幻燈片16)

⒈託物言志的寫法。

⒉襯托的寫法。

⒊掌握“蕃”“染”“植”“鮮”等詞的意義。

五、理解文意。

⒈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小聲讀,並看看註解,理解句意,讀懂課文,互相可以討論疑難之處。(不懂之處進行提問,共同解決。大屏幕出示檢查合作學習結果)(幻燈片17)

⒉請同學們根據註解,將課文翻譯成現代文。(大屏幕投影)(幻燈片18至幻燈片21)

六、理解本文的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⒈作者把蓮花比作什麼?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表現了蓮的哪些品質?(幻燈片22)明確:

⒉課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幾種花?(幻燈片23)

明確:蓮花、菊花、牡丹

⒊這三種花分別有哪些人喜歡?(幻燈片24)

明確:蓮花(周敦頤)、菊花(陶淵明)、牡丹(世人)

⒋這三種花的象徵意義?(幻燈片25至幻燈片27)

明確:菊花,花之隱逸者。牡丹,花之富貴者。蓮花,花之君子者。

⒌陶淵明爲什麼獨愛菊花?(幻燈片28)

明確:因爲菊花不畏嚴寒,傲霜鬥雪,品格高潔。菊花又是花中的隱士,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脫俗,這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度。寫菊是爲了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⒍文中爲什麼要寫牡丹?(幻燈片29)

明確:因爲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徵。“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⒎找出課文中的原句,體會作者對三種花各持什麼態度?

明確: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有德者鮮 惋惜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君子者無 讚美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趨利者衆 諷刺

板書:(幻燈片30)

映襯手法陶淵明愛菊 鮮(正襯)世人愛牡丹 衆(反襯)予獨愛蓮 無(突出)

小結:託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種特徵,來象徵人的某種品格,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幻燈片31)

例如:

蓮花 君子

七、能力訓練。

模仿例句,用託物言志的方法造句。(幻燈片32)

例句:我愛蓮花,因爲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愛 ,因爲它 。

【佈置作業】:

⒈背誦課文。

⒉將剛纔的造句練習擴充爲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寫在練習本上。

【課後記要】:

《愛蓮說》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2、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課文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整體感知課文

請大家看錄像,先欣賞一下這篇文章。

三、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在這裏指什麼?(同學們可以看課文回答)

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感情,並說明道理,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託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託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聲朗讀一遍。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的音、形、義,並逐句翻譯。(前後左右可以討論,實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記號。)

1、檢查自讀情況(看屏幕,提問)

看清字形,讀準字音,理解字意:

周敦頤()可愛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花之隱逸者也()陶後鮮有聞()

請同學們齊聲把這些詞句朗讀兩遍,注意朗讀的一般要求:擡頭挺胸,精神飽滿,聲音哄亮,吐字清晰。

2、問:文字上還有沒有不懂的?請提出來。(師生共同解答)

3、請兩位學生翻譯課文。

五、研讀課文

(一)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託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寫法,首先要準確生動地描寫出所託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內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託之物是什麼?“蓮”

1、請同學們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2、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花的?賦予蓮花哪些品格?

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總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4、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再齊聲朗讀一遍,注意把握蓮花的高潔品格,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二)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開頭卻爲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麼作用?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分析“菊”正襯的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什麼人?我們學過他的一首飲酒詩,當中有一句話能表現出陶淵明愛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爲什麼?

因爲牡丹色彩豔麗,嫵媚動人,象徵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願不願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哪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把第一節朗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態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過渡:以上是託物部分,但是託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並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所託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說》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1、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於記敘、描寫,那麼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麼?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讚賞呢?他也願意隱逸嗎?作者讚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苟同於世俗的人格,而對於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麼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麼?對於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麼情感?“鄙視”

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麼情感?“讚美”

3、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種)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是什麼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請同學們注意體會,齊聲把最後四句再朗讀一遍。

4、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六、再看錄像,品味欣賞,學生輕聲跟讀。

七、指導學生按照板書脈絡快速背誦。

同學們讀的很投入,老師再給你們幾分鐘時間,同學們能不能把它背出來。

八、總結課文

1、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墩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作上,大家有哪些收穫呢?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鑑。

2、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墩頤盛讚蓮花爲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九、佈置作業

熟練背誦並默寫課文。

十、板書設計

愛蓮說

陶淵明獨愛菊(正襯)隱逸者惋惜

世人甚愛牡丹(反襯)富貴者鄙視

予獨愛蓮君子者讚美

託物言志

《愛蓮說》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1.課型:語言自讀涵詠課

2.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我們能夠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爲大自然爲我們創設了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它用神異之筆爲我們渲染了一個清新的綠色世界,還不忘用萬紫千紅的花來點綴它。正因爲有花,這個世界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所以,人們都非常愛花,並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寫梅花的詩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描寫牡丹的詩句“天下無雙豔,人間第一香”,描寫杏花的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可以說,描寫花的詩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鍾,併爲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設計二:

師:同學們,你們愛花嗎?

生:(略)

師:既然愛花,那麼請你說出一種你喜愛的花,並說出喜愛的原因。

生答:(略)

師:看來,同學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鍾,併爲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設計三:

師:這節課,咱們先一起欣賞一幅畫(打開多媒體課件----國畫“蓮花”)。多美的蓮花啊!清純,脫俗,她從來就是文人墨客筆下的愛物。請同學們搜索一下記憶中有關描寫蓮花的古詩文句,並朗讀給全班同學聽。

生答:(略)(充分利用教室內的多媒體網絡資源現場調閱網上有關“蓮花”的古詩文句)

師:同學們平時看的書很多,朗讀得也不錯,這些詩句都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蓮花,讚美了蓮花,令人陶醉,令人難忘。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宋代哲學家的名作----《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注:三種“導語設計”根據課堂需要任選一種。]

二、整體把握,感知語言

1.教師範讀,同時要求學生給生字注音,並標出難句。

2.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3.任抽兩名學生朗讀課文,同時讓其餘學生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語氣、語調、節奏等。

4.全班齊讀課文,並結合註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語言,領悟語感

師:我們把課文讀好了,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愛蓮,那麼,蓮花的可愛之處表現在哪裏呢?

[明確]①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潔、質樸;②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③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

師:作者如此深情地爲蓮花高唱讚歌,文章是不是僅僅寫蓮花呢?

[明確]作者借蓮花來寫人。①在社會大環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樣高潔質樸;②作者自喻不與俗人爲伍,以蓮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擬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③把蓮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剛直、莊重,大有如屈原所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高貴品質。

師:作者借蓮花來寫人,而又直接在文中點出來,那這種寫法叫什麼?(明確:託物喻人)那麼,下面我們結合“時代與環境資料”(打開多媒體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後,想一想,周敦頤身上具有哪些“蓮花”的品格?

提示:學生活動,教師小結。

小結:大家說得棒極了。作者之所以能寫出“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處的時代、環境息息相關,更和他在這一特定的`環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關。周敦頤那筆筆傳神、句句融情的文筆是不是給了我們一個啓示:要寫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僅要貼近生活,有真實的經歷,還要體現自身價值的鮮明的獨特的個性。

師:剛纔,同學們已經把周敦頤爲什麼要借蓮花來抒發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闡述清楚了。下面同學們回顧一下,看看還有什麼不懂的,提出來,請同學幫助解決。

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篇文章的主體寫的蓮,爲什麼要寫菊和牡丹?

[提示]對比、襯托(正襯、反襯)

(2)爲什麼作者在第一段連用兩個“獨”字?

[提示]第一、說明周敦頤和陶淵明一樣,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第二、作者贊同陶淵明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但不贊同陶淵明的隱居、逃避現實。連用兩個“獨”字,非常鮮明地闡述了自己還有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3)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蓮”的順序寫的,爲什麼文末卻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呢?

[提示]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蓮”的順序,是爲了突出作者對蓮的喜愛;後文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寫,是從褒貶的角度,說明凡是超凡脫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少,而趨勢媚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寫,最後用反面的反襯一下,更有獨到之處;三句分別用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表述,特別是最後寫牡丹時用了感嘆號,更表達了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

四、實踐語言,習得語感

1.讀了《愛蓮說》,我們仿照作者用蓮花來寄託自己感情的託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句式說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於花草樹木。但要注意兩點:第一,要注意內在聯繫;第二,要有新意。

(學生活動,教師適時點評)

2.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正之風(比如說“央視”20xx年4月20日晚播出的《內江城管透視》),我們作爲中學生該怎麼對待這些問題呢?

(學生討論,老師適時引導點評)

五、背誦積累,積澱語感

1.延伸積累,師生補充有關描寫“蓮花”的詩句。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六、結束語

課上,同學們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爲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文章,爲了使這篇課文進一步得到深化和運用,今天回家的作業就是寫一篇託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學們在欣賞蓮花的“亭亭淨植”同時,別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帶給我們的深刻的啓示。

附: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出淤泥而不染————————————高潔

生長環境

濯清蓮而不妖——————————質樸

不慕名利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花之君子

體態香氣潔身自好

香遠益清————————————芳香

風度: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清亮

託物———————————————————喻人

《愛蓮說》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愛蓮說》,引導學生把握的是“蓮”的形象,進而領略其內在的氣質,最後知曉其象徵意義,配合課文,朗讀及相應的文字資料,可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瞭解“蓮”。

知識目標:

能背誦課文,瞭解文言字詞的意義。

能力目標:

使學生明白託物言志寫作手法的特點:抓住特徵狀物,最後言志。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美好理想的嚮往,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對正直人格的仰慕。

學習者特徵分析:

這個學段的學生一般14至16歲,欠缺社會經驗和歷史知識,因此對作者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及寫作目的尚難理解,結合現實採取品詞評句,暢談體會的方法,指導學生甄別美醜,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昇華,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發展。通過朗讀他們能很快發現短文的獨特之處,進而得到閱讀的快感激發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生展示關於荷的詩句

二、作者簡介

生先談,然後看大屏幕

三、詞句闖關

1.解釋加點的字

可愛者甚蕃 濯清漣而不妖 亭亭淨植

不可褻玩焉 陶後鮮有聞 愛蓮說

2.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② 蓮,花之君子者也。

③菊之愛,陶後鮮有爲。

④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3.讀出下面句子正確的停頓

①可 遠 觀 而 不 可 褻 玩 焉

②予 獨 愛 蓮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四、美點探尋

(一)、聆聽課文,享受文章美

1、 聽讀課文。(教師背誦課文,配樂。學生閉目聆聽。感受荷之風韻)

2、 小組合作,疏通詞句

(二)、 讀通課文,感受語言美。

1、教師介紹“說”這種文體。

2、讀文,感受語言形式的美。

(三)、 讀懂課文,領悟品格美【小組討論完成】

1、 作者用了三個比喻來形容三種花,分別是什麼?(菊——隱逸者;牡丹——富貴者:蓮——君子)

2、菊像隱居者一般,隱士的人格特徵是什麼?

(獨善其身,不問世事,接近蓮的特質“出淤泥而不染”,也就是潔身自愛)

3、“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唐朝以來,牡丹被稱爲富貴花,是財富、高貴的象徵,就如人間帝王一樣,被稱爲花中之王。那麼牡丹代表一種什麼追求呢?

(追求名利富貴)

4、 作者是怎樣稱呼蓮的?(花之君子者也)君子和隱士是不一樣的,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的特質是有道德理想、兼善天下的。

小結:作者運用三個比喻,將三種花人格化了,帶上了自己的喜好。可見,《愛蓮說》是一篇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的文章,狀物抒情,喻哲理於比喻之中,這就是“說”。

(四)、 讀懂作者,領悟思想美

1、 在三種花中,作者很明顯最喜愛蓮。從哪句話可以直接看出來?(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2、 朗讀課文第一段,找一找:蓮花有哪些特點?

3、 作者喜愛蓮、讚美蓮,實質上是讚美君子的品格。你覺得君子的品格和蓮花的特點有什麼共同之處嗎?(出淤泥而不染——從生長環境來說,莊重。結合作者一生的經歷,這也是他的一種自我檢討,生在淤泥般的環境中想要不染是那麼困難,生淤泥而不染是君子的最高境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體態來說,正直;亭亭淨益,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風度來說,清高。

五、難點質疑

菊有什麼特點?

結合你的積累陶淵明爲什麼愛菊?

六、 讀出自我,提升精神境界

討論:蓮是花中君子。你如何理解君子的品格?今天我們還需要像蓮一樣的君子精神嗎?

七、 才華展示

圍繞“蓮香四溢—蓮文化魅力探尋”這一主題,查資料尋找蓮與中華民族傳統的淵源,可用不同藝術形式來表現:畫,文字,多媒體,歌曲,舞蹈,表演等。

八、師小結

《愛蓮說》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說”的 特點。2、反覆誦讀,背誦課文。3、瞭解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二、技能目標 1、能夠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義以及用法。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教學重點 1、能順暢地朗讀並背誦課文,初步培養文言文閱讀的語感。2、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文的教學錄音帶,與課文有關的圖片與資料,輔助教學的小黑板。

2.學生準備:課前閱讀課文,認讀課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書解釋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做到能夠順暢地朗讀課文。查找作者的有關資料,瞭解寫作背景及“說”這一文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見過蓮花嗎?欣賞課本一幅蓮花插圖,引導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學生吟誦詩句:有唐代詩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宋代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唐代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古往今來,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將蓮作爲描寫的對象。 最喜歡蓮花的當數宋代的周敦頤,他寫了一篇短文——《愛蓮說》,雖然只有119個字,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板書課題、作者)。但周敦頤喜歡蓮花主要並不是因爲它美,他寫《愛蓮說》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讚美它的美。那是爲了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蓮花是高潔的象徵,它出淤泥而不染,清潔無瑕,故而中國人民喜歡以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作爲激勵自己潔身自好的座右鉻,而這一名句就出自北宋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

題解

簡介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說說本文寫作背景。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爲了說明一個道理。

二、感知課文

聽錄音朗讀

朗讀指導:①注意聽準字音,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②本文前一段介紹,介紹當用陳述語調讀,後一段議論,其中有判斷,有感嘆,要注意前後語調使用的區別。)

掃清生字詞

í fán ū zhuó dí lián xiè ì ī xiǎn

頤 蕃 淤泥 濯 洗 滌 清漣 褻玩 逸 噫 鮮

3,學生齊讀課文

4、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參照註釋,疏通文意並翻譯課文。

重點講學生難懂的兩個文言句式: (1)“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句型爲“……,……也”可譯爲“……,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兩句與此相同。 (2)“菊之愛”,賓語前置,譯爲“愛菊” 。“蓮之愛”、 “牡丹之愛”與此相同。前文“何陋之有”也與此相同。

5,指名朗讀

三、 研讀課文 (一)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1、作者把蓮花比作什麼?文中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

2、作者又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表現了蓮的哪些品質? 蓮 君子的品格 明確: 生長環境 (出… …不妖) - ---高潔、質樸 體態香氣 (中… …益清) ----正直、芳香 風度 氣質 (亭……褻玩焉) ----清高 小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這種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這種寫法叫託物言志)

3、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齊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4、作者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態度?

(二)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1、寫了蓮,還寫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麼?

2、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爲什麼還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麼作用? 作者對三種花的態度怎樣? 明確: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 分析“菊”的襯托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因爲菊花不畏嚴寒,傲霜鬥雪,品格高潔。菊花又是花中的隱士,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脫俗,這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度。寫菊是爲了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流露出作者惋惜的情感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用菊花來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誰愛牡丹?世人。因爲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徵。“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流露出作者鄙視的情感? 師:作者寫世人盛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從而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3)對照板書,齊背課文。

 四、總結:

作者周敦頤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願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追求名利。他要在當時渾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高潔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生活中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五、能力訓練。 喜歡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聯繫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出你最喜歡的一種花。模仿例句,用託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愛蓮花,因爲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 我愛梅花,因爲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堅貞頑強,鬥志昂然的勇士 。

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讀第二段。讀的時候注意 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什麼句式?感嘆句朗讀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愛蓮說》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背誦全文。

2、掌握“蕃”“染”“植”“鮮”的意義,辨識“之”的不同用法。

3、學習蓮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學重點】

四字真言:

讀——讀背課文;

解——解讀生澀字詞;

品——品賞蓮高潔的氣質品賞蓮高潔的氣質;

學——學習蓮,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

【教學難點】

託物言志和襯托手法的運用。

【課時】

一課時

【教學方式】

多媒體教學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將帶大家一起去賞花!(展示圖片)

從古至今,蓮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建築物上、雕刻和繪畫作品中;許多詩人、學者都寫過詠蓮的篇章,賦予蓮以各種美好的品質。不只剛纔所展示的詩句,我們今天還將學習到一篇名文——《愛蓮說》。

《愛蓮說》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所著。據說他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餘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讚美蓮花的傳世名篇《愛蓮說》。

二、解題

有題目可明確三個方面的內容:

1、文章主要內容是關於“蓮”;

2、作者對蓮花的態度是“愛”;

3、題目最後一個“說”是古代一種文體——“說”是一種既可以說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表議論的文體,偏重於議論。所以後來人們常把說理辨析的文章統稱爲論說文。

《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三、整體感知

1、讀——先聽後讀,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背誦全文。

②邊聽朗讀,邊給自己不懂的字詞注音(找疑難字詞)。

③文中提到哪些花?重點寫什麼?2、解——解讀生澀字詞。

蕃(fán)淤(yū)濯(zhuó)褻(xiè)鮮(xiǎn)四、深入研讀品——品賞蓮高潔的氣質。

第一段分析(提問引導爲主):

提問1:作者重點寫蓮花,在他看來,蓮花有什麼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明確:原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提問2:這一長句,分別突出了蓮花哪些特點呢?

引導: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時,往往不採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爲喻,寫得比較含蓄,這叫做“託物言志”。作者筆下的蓮美是美,但究竟是什麼特點可以代人言志呢?依句引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質樸。

明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事理,行爲方正。

“香遠益清”:不攀附權貴,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端莊,令人敬重。

賞析完後帶着讚美與欽佩的感情重新朗讀本段。第二段分析(探究討論爲主):

探究1:蓮的象徵意義(託物言志,立意高遠)。

引導:,作者的情感態度決定對物的愛憎,由初一學過的《紫藤蘿瀑布》VS白居易《紫藤》(白居易說紫藤“下如蛇屈盤,上若繩縈紆。可憐中間樹,束縛成枯株”,並比作“諛佞徒”“妖婦人”)。

明確:原文“蓮,花之君子者也”。探究2:作者愛蓮贊蓮,卻不通篇寫蓮,反而加入了對菊和牡丹的描寫,用意何在?(正襯與反襯)

引導:所謂“紅花還要綠葉配”。“紅花”這裏指蓮花,“綠葉”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們分別代表了什麼人,以及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態度呢?各抒己見。

明確:菊隱逸者逃避現實正襯

牡丹富貴者庸俗逐利反襯

作者借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潔,既是作者的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評。所以文中分別賦予了蓮、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徵意義(究竟它們分別代表什麼呢),對當時社會上人們不同的處世態度做了精闢概括(逃避現實、庸俗逐利),以襯托手法突出表現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這一爲人力本的道德信念。探究3:從“蓮,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將“蓮”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見“蓮”與君子在神采氣度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那麼,在同學們心目中,什麼樣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學習蓮)

引導:從《論語》入手,讓同學們自由討論:“出淤泥而不染”VS“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後引到課文“蓮,花之君子者也”上。得出本課學習第四字真言——學,學習蓮高潔的品質。

四、文言詞學習

1、翻到課後練習第三大題。

2、另外,“之”字在課文中出現頻率多達八次,但每一次的意義卻不一定一樣。找出來,好好區分和把握。五、回顧小結

1、託物言志

2、襯托手法

3、辨識“之”字的用法六、佈置作業

1、翻開課本184頁,“蓮文化的魅力”,大家儘量去搜集有關蓮的知識或小故事,這周綜合性練習我們一起討論。

2、課後小作文“愛------說”。

五、板書

生長環境

予獨愛蓮體態香氣君子託物言志

神采氣度不慕名利

愛蓮說潔身自好

菊隱逸者逃避現實正襯

牡丹富貴者庸俗逐利反襯

《愛蓮說》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⒈朗讀《愛蓮說》,並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⒉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⒊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點】: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教學難點】:託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襯托的寫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這個城市裏鮮花店越來越多了。大家知道這是爲什麼呢?(由學生自由講解)

因爲鮮花除了具有繽紛的色彩和馨之外,它們還具有美麗、聖潔、華貴等不同的精神氣質。人們用鮮花來傳遞情感,表達問候,人們愛什麼花,也反映了他們不同的心態和志趣。古代有愛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勵的陶淵明,那麼宋朝的哲學家周敦頤爲什麼特別喜愛蓮花呢?他是怎樣描繪蓮花,抒發自己的心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愛蓮說》

二、學習文體

“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三、錄音範讀課文?

提示:在聽的過程中,注意結合課文註釋,理解文意。

請大家打開課本,我們來欣賞一下這篇課文的錄音朗讀。在聽的過程之中,請大家注意課文的註釋。待會我們要做一個小小的詞語測試。

“蕃”fán多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濯”zhuó洗滌

“鮮”xiǎn少

四、運用點撥手段,引導學生分析課文?

本文“說”的對象是什麼?

“說”—“愛蓮”

1、分析重點段落作者在的開頭就寫道:“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既然各種各樣的花都很可愛,爲什麼作者偏偏喜愛蓮花呢?課文的第一節有沒有列出理由來?

(指學生名回答)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問:大家現在數一數,這段話裏有幾個短語?七個短語

(由此引出以下問題)

這七個短語分別描述了蓮花的哪一方面特點?請一位同學結合這幅蓮花圖來談一談。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教師適時點撥,“淤泥”和“清漣”是蓮花的生長環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蓮花的莖(主幹);“香遠益清”指蓮花的香味;“亭亭淨植”指蓮花的整個形體姿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是從觀賞者的角度說的。前六個短語是從蓮花自身而言,最後一個短語則是從觀者的感受來說的。)?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作者在這樣短短的文字之中,卻能夠如此細描細繪蓮花,難道他僅僅是喜愛蓮花的外形嗎?

(自然過渡引出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3、做蓮花拼圖,總結出與蓮花特徵相對應的君子品德

請學生填上與蓮花相對應的君子的品德。

提問:淤泥是蓮花的生長環境,那麼相對應的君子的生長環境又是怎樣的呢?

(濯清漣而不妖—純真自然,不顯妖媚中通外直—內心通達,行爲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美名遠揚亭亭淨植—高潔獨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4、再讀課文第一部分,讀出對蓮花崇敬和讚美的感情來。

5、學習正襯和反襯的表現手法本文題爲《愛蓮說》,主要是表達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可爲什麼要把菊和牡丹跟蓮放在一起談論呢?先請大家找出提到菊和牡丹的地方。

(第一節開頭寫陶淵明愛菊,世人甚至愛牡丹。第二節,寫菊花的隱逸和牡丹的富貴。)

問:陶淵明爲什麼愛菊?

講解:它與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處污泥之中,用自己的行動一民世俗作鬥爭。相比較,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從來看,作者更欣賞蓮花我們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時,要明確,它對蓮花起的是襯托作用。

提問:爲什麼說牡丹是反襯呢?(屏幕顯示色塊對比)

明確:因爲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徵。“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映襯手法陶淵明愛菊鮮(正襯)世人愛牡丹衆(反襯)予獨愛蓮屏幕顯示“相關知識”: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白居易

結合兩句詩講解課文,讓學生了解當時追求復歸的不良風氣。

五、分析結尾:

一“嘆”--愛菊者“鮮”

二“嘆”--愛蓮者“少”

三“嘆”--愛牡丹者“衆”

六、學習相關的蓮花詩句

葉展影翻當砌月,花開香散入簾風,

不如種在天池上,猶勝生於野水中。

…………

七、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墩頤盛讚蓮花爲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八、反饋練習:

學習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聯繫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說說你最喜愛哪種花,並用來概括原因。

例:我喜愛梅花,因爲它是花中的志士,堅強不屈。

《愛蓮說》教學反思

海口一中李莎

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學習成績優異的同學對七年級的文言文基礎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進行拓寬、拓深的練習。而基礎薄弱的學生應在加強基礎複習的同時努力提高他們的能力。《愛蓮說》是一篇文言文,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因爲很多文言知識是原來學生沒有學過的,所以在目標的設定上既要對字詞落實,又要掌握本文的寫法及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風。

那一課我是這樣上的。

開始,我從“鮮花店爲什麼越來越多?人們喜愛什麼花代表他們怎樣的心態?”,很隨便地和同學們展開了漫談:蓮有哪幾部分?各有什麼特點?你喜歡蓮嗎?爲什麼?我把這稱之爲“漫談入課”。說是漫談,其實是我的精心設計。我必須從這一過程中,首先發現學生在學這一課前,哪些已經會了,哪些還不會,從而確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導”。

接着是第二步驟:學習課文。先由學生自由朗讀,發現不認識的字和拗口難讀的句子,提出來。學生提出有兩個字音讀不準:“濯”“滌”,“鮮”。當堂有學生予以正讀。一個句子難讀:“濯清漣而不妖”。老師放錄音朗讀,大家就明白了。然後是對照註釋翻譯課文,不懂的先畫下來,待會兒提問。這一步用的時間稍長,老師點撥一下即可。朗讀完後,我提了兩個問題:作者爲什麼喜歡蓮花?蓮花究竟有那幾點值得他喜愛,課文中有沒有說明?

再接下來精讀課文,學習周敦頤提倡的“君子精神”。(以拼圖形式)這裏就是課文裏值得學習的地方和對課文有疑問的地方。這是讓學生髮現問題的最關鍵之處。一開始,學生由於習慣了老師的滿堂灌,沒人發言。我就引導大家:找出與蓮花相對應的君子品格。五分鐘的時間討論,於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愛蓮說》君子品格,一點一點地全“拼”了出來。但是這個環節顯然對初一學生來說太難了。比如以前作爲難點分析的,是作者以蓮自況,追求高尚情操,諷刺污濁世風的觀點。學生在分析的時候,沒能分析到點上,真該要他們好好讀讀這篇。

由於是初次上這樣的課,非常遺憾,我沒敢讓學生再繼續爭論下去。最後一個步驟:遷移能力。讓學生以自己所喜歡的植物爲題,作一篇託物言志的練習。由於整堂課都是以學生爲主,以自學爲主,以學生的發現爲主,所以,學生作起這樣的練習來,並不難。

這堂課,學生學得不夠輕鬆自如,這堂課也使我認識到,只有老師爲學生服務,纔是教學思想根本的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跟着老師的指揮棒走,光記筆記都來不及,哪裏還有什麼主動性?哪裏還有什麼發現?&rdf;有了這樣的嘗試,如果以後再上這樣的課文,我會適當改變一下教學方法,讓學生輕鬆一些,不僅使學生成績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