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味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2、把握課文以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的特點,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教學時間:兩教時 

教學過程: 結構--思想--寫作手法

第一教時 

一、引入課文

同學們,今天又是一個陰雨天,春雨綿綿不絕不禁令我想起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詩句。清明是中國非常有特色的一個節日,從我們對其的重視程度可推知中國人對於喪葬的重視。有那位同學可以告訴我中國式的墓是怎樣的形式啊?那最常見的西方墓葬方式又是如何的呢?(中西方的墳墓的形式基本是差不多的)

二、介紹人物

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和翻譯作品。自幼喜好文學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義,相信通過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變人的精神面貌。他從唯美主義到人道主義到反法西斯主義。最終攜妻在巴西自殺。 

2、列夫  尼古拉耶維奇  托爾斯泰(1828~1910),十九世紀後半期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峯。托爾斯泰出身於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但他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不過都沒成功。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戰爭與和平》是他前期創作總結。《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作的第二個里程碑。《復活》是他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地主資產階級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長篇小說。

3、列寧的評價: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托爾斯泰的創作是“全人類藝術發展中向前跨進的一步”。魯迅的評價: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的巨人”。 

三、講解課文

(一)、托爾斯泰是如此偉大的一個作家,那他的墳墓應該是怎樣的呢?(按照現在中國過去的等級至少也該是個候級的墓葬水準,但實際上呢?)閱讀課文,看看託的墓究竟是怎麼樣的。

師:下面我要求你們以一個導遊者的身份,向前來瞻仰的遊客作介紹。請看課本前的插圖。(學生們讀課文,看插圖)

師:誰來當導遊?

-ド:(出發前)俄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想必大家早有耳聞,他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在座的也一定有人拜讀過,然而,他最後的安息地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有幸帶大家到那裏去緬懷這位“19世紀俄國的巨人”。

(行進中)托爾斯泰原是一個貴族青年,由於受過資產階級啓蒙思想的影響,他從一個進步的貴族青年轉變成爲一個具有宗法制農民思想的代表,他熱愛人民,同情人民,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裏均有體現,其中《復活》是他跟貴族地主階級徹底決裂的代表作,也是他創作的最高峯,列寧曾高度評價他是“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他的靈寢會是怎樣的呢?

-(到達目的地)這兒就是這位世界偉人的安息地,大家不必驚訝它的普通。這完全是按他老人家的意願辦的: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曾聽過一個古老而又美麗的傳說,說是親手種樹的地方會成爲幸福所在,他便和他的哥哥在自己的莊園裏種下了幾棵樹苗,到了晚年,他突然想起了這樁與幸福有關的兒時往事,飽經憂患的他若有所思,當即表示將來願意埋骨於此處。後事完全照這樣辦了。你們看,這些高大的白樺樹日夜守護着這位老人,樹上的鳥兒還在爲他歌唱呢!這是大自然賜給老人的幸福,難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把它譽爲“世間最美的墳墓”。

-ズ茫讓我們默哀三分鐘,來緬懷這位老人吧!

-ナΓ核檔煤芎!(全班熱烈鼓掌)

(二)、說的很好,下面我們來具體感受一下託墓的逼人的樸素吧。

第一步:讀第一段,它主要寫什麼?寫作順序如何?怎樣劃分層次? 

寫托爾斯泰墓給人的總印象 

寫托爾斯泰墓的地點,環境,形狀等 

寫樹的由來,引出托爾斯泰的願望 

層次:三 層 

(1)托爾斯泰墓宏偉感人。 

(2)托爾斯泰墓普通平凡 

(3)托爾斯泰墓的修建是作家本人願望 

第二步:理清段落間關係 

1、兩段間的銜接 

有過渡句(他當即表示願意將來埋骨於那些親手栽種的額樹木之下。 後事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願望),銜接自然緊密 

2、兩段內容上的關聯 

讀第一段會產生如下疑問: 

第一、第二兩層的內容是否矛盾?如果不矛盾,它們是怎樣統一的? 

可以從第二段去尋找答案 

第三步:抓住關鍵詞、句,賞析文章(以第二段爲例) 

1句:承接上文 

2句:世間最美,印象最深,最感人,(點題) 

3句: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排比)(樸素) 

4句:不留名姓(類比) 

5句: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他接近人民) 

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人民崇敬他) 

(破壞寧靜:參觀墓地) 

6句:樸素(托爾斯泰墓的基本特徵) 

7句:描寫景物(襯托墓地寧靜、樸素) 

8句:樸素,最偉大人物(作者直接讚揚) 

9句: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絃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 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 

10句、樸素、打動人心(再次肯定了上句) 

第四步:重點分析托爾斯泰墓的描寫: 

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裏。順着一條羊腸小路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叢,便到了墳墓前。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廕庇。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托爾斯泰的名字也沒有。 

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樸素:遠離塵囂、沒有裝飾、沒有墓碑 

總結評述:板書: 

  最美的墳墓 

樸          遠離塵囂            樸 

素   外  沒有裝飾      內    素 

美          沒有墓碑            美 

四、作業

回家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麼託墓會如此樸素,身爲大貴族的托爾斯泰爲什麼會追求如此樸素的生活?

第二教時

先回答昨天佈置的回家作業:和他的思想變化密切相關。

(看一下他的夫人在他死後的回憶:在托爾斯泰逝世之後,托爾斯泰夫人向一位採訪她的新聞記者講述說:“他開始對一切都傷心起來。譬如亞斯納的一個寡婦來找他,他會激動地說:‘我的天呀,她這一冬該怎麼過呀,--我給她的三個盧布能頂什麼用啊!’又如他常獨自去走訪村落,回來就會這麼講:‘我到村子裏去了一趟,我發現他們從早晨就吃乾巴巴的土豆,一點兒麪包也沒有……’,遭受火災的人們來了,他幾乎是噙着眼淚說:‘我的這點兒援助對他們有什麼用呢?一個人一個盧布能解決什麼問題呢……想一想,他們竟怎麼生活呵……要知道火災什麼也沒給他們剩下。’你瞧,又來一批新的乞討者,他拿手頭東西分給他們,他激動萬分地說:‘生活多麼艱難呵,周圍有多少痛苦,多少不辛呵!’”)

托爾斯泰的思想已經完全背離了他所身處的階級: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裏,又一個想法一直折磨他,那就是不可再在“周圍是一片赤貧”的情況下,過“可恥的奢侈生活了”。他意識到,只要他部分但受苦受難的人民的厄運,只要他不同自己的特權環境決裂,他就得對沙皇政府的一切暴行,一切罪惡承擔罪責。他懺悔般地說:“不,不能這樣生活下去了。要知道,我住得寬敞的房間,享用的豐盛的飲食,這些都是人爲的可怕現象,都是爲這些現象作辯護……我不願意這樣,我再也不能容忍下去了!”

也因此,他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離家出走放棄一切,最終孤獨地死在了一個小火車站。

第二教時 

一、 進一步研讀課文  

1、作者爲什麼要敘述托爾斯泰的兒時的故事?(自由回答)  

--敘述托爾斯泰的兒時的故事,揭示托爾斯泰內心對美和幸福的渴求,使託墓的樸素之中有了一種不平凡的內涵。  

2、 “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爲人知的士兵那樣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什麼?  

--就像倒斃的流浪漢、無名的陣亡的士兵一樣在世間流失。  

把托爾斯泰與流浪漢、無名士兵進行對比,在對比中人們感情的波瀾被激發了起來。  

3、“夏天,風兒……和暖的陽光……;冬天,白雪……”這段景物描寫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由於沒有奢華的裝飾,描寫自然景物更顯示墳墓的樸素。  

景物描寫還渲染出墓地寧靜肅穆的氣氛,讓人感到在這樣的環境中這位睡其中是幸福的。同時,景物的變化表明時間在行進中,讓感受到一個偉大的靈魂的永恆不變。”  

4、作者用拿破崙、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來進行比較,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意在襯托出託墓逼真的樸素中所蘊含的不平凡。人物英名蓋世,墳墓卻平凡普通,在這個似乎不相稱的統一體中,人們感受到心靈的震撼。  

5、作者說託墓“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着的感情”,從文中找出兩個具體描寫參觀者這種崇敬之情的句子。  

--“這裏,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閒情,並且不容許在在聲說話。”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着紀念。” 

6、如何理解“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可引原文回答,也可自己表述。)  

--“無論你在夏天或冬天經過這兒,你都想象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着當代最偉大人物當中的一個。”  

托爾斯泰的墳墓極普通、極樸素--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小土丘,無人守護,無人管理,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名字也沒有。但它是“世間最美的墳墓”,其所以美,正是因爲樸素的墳墓裏面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一位給人類創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墳墓的平凡普通與偉人英名似乎不相稱,但正是作者的立意所在,普通蘊含偉大,對比中使人發現一種不同尋常的精神力量。  

7、說說這篇散文的中心思想。  

--借遊覽托爾斯夫墓抒發了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並表達這樣一種觀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長久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並讓人們永久記住。  

8、作者爲什麼說“特殊的日子”?  

--託翁誕生一百週年(1828-1928)。 

二、 分析寫作特點 

1、結合感受進行描寫。 

2、巧妙運用襯托手法。A、分析下列結合感受進行描寫的文句: 

⑴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  托爾斯泰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⑵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的墳墓。

⑶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後留下的、紀念碑似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 

⑷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閒情,並且不容許大聲說話。 

襯托手法的運用:正襯:這個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爲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反襯:老殘軍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崙的墓穴,魏瑪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靈寢,西敏司寺裏莎士比亞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着的情感。 

三、拓展遷移我們常常聽到樸素美、自然美、心靈美、社會美等這樣一些關於“美”的詞語。結合課文請談談你對 “美”的看法。

師:托爾斯泰墓如此的普通、簡樸,作者說它是“最美”的,請談談你對“美”的認識。

-(學生情緒激昂,很踊躍)

-ド:黃山的奇峯陡峭、松柏參天,黃河的咆哮,這都是美的,是一種壯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也是美的,這是一種秀美。

-ド:你走在大街上,迎面走來一位妙齡女郎,面目清秀,穿着入時,可謂美矣,當她與你擦肩而過,不經意將手伸入你的腰包,你再回頭看她,還會認爲她美嗎?

生:晨曦中,那爲城市美容的環衛工人的身影,我認爲是美的。

-ド:什麼是美?美是人們對某一事物的真實感受,不同時代、不同年齡、不同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頑皮天真的小孩,在他們眼裏,世間的一切都是那麼新奇,都那麼美。血氣方剛的棒小夥,有崇高的理想與抱負,在他們眼裏,充滿活力的精神風貌是美的。事業有成的中年人,身強體壯,在他們眼裏,拼搏與創造是美的。年逾花甲的老人,身心已有了一絲疲憊,需要夕陽紅時的那片寧靜與安詳,他們認爲寧靜就是美。

 ィ勱萄小結]

師:很好,以上這些同學從多種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談到了什麼是美,比如有自然美、行爲美、心靈美,還談到了對美的認識。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美的事物,關鍵是要我們能去用心發現它、認識它,這就要求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羅丹曾說:“藝術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現出美來。”茨威格有這樣的一雙“眼睛”,但願我們班的每位同學也能有這樣的一雙“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