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冊語文《觀舞記》課文及教案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一下冊語文《觀舞記》課文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一下冊語文《觀舞記》課文及教案

《觀舞記》課文

我應當怎樣地來形容印度卡拉瑪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她們的變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的彩色,點染出她們的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裝。

假如我是個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來傳達出她們輕捷的舞步,和細響的鈴聲。

假如我是個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擬出她們的充滿了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形。

然而我什麼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貧乏的文字,來描寫這驚人的舞蹈藝術。

如同一個嬰兒,看到了朝陽下一朵耀眼的紅蓮,深林中一隻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驚喜,但是除了咿啞之外,他找不到合適的語言。

但是,朋友,難道我就能忍住滿心的歡喜和激動,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啞”?

我不敢冒充研究印度舞蹈的學者,來闡述印度舞蹈的歷史和派別,來說明他們所表演的婆羅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內行地讚美她們的一舉手一投足,是怎樣地“本色當行”。

我只是一個欣賞者,但是我願意努力說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飛動的“美”!

朋友,在一個難忘的夜晚——

簾幕慢慢地拉開,臺中間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溼婆天的舞像,兩旁是燃着的兩盞高腳銅燈,舞臺上的氣氛是靜穆莊嚴的。

卡拉瑪·拉克希曼出來了。真是光豔的一閃!她向觀衆深深地低頭合掌,擡起頭來,她亮出了她的秀麗的面龐,和那能說出萬千種話的一對長眉,一雙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聲唱起,卡拉瑪開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雲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裏的離合悲歡。

我們雖然不曉得故事的內容,但是我們的情感,卻能隨着她的動作,起了共鳴!我們看她忽而雙眉顰蹙,表現出無限的哀愁,忽而笑頰粲然,表現出無邊的喜樂;忽而側身垂睫,表現出低迴宛轉的嬌羞;忽而張目嗔視,表現出叱吒風雲的盛怒;忽而輕柔地點額撫臂,畫眼描眉,表演着細膩妥貼的梳妝;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衆,也忘懷了自己。她只顧使出渾身解數,用她靈活熟練的四肢五官,來講說着印度古代的優美的詩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過(小妹妹拉達,有時單獨舞蹈,有時和姐姐配合,她是一隻雛鳳!形容尚小而工夫已深,將來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們發現她們不但是表現神和人就是草木禽獸: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都能形容盡致,盡態極妍!較精采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一陣一陣的柔韌的蠕動,從右手的指尖一直傳到左手的指尖!我實在描寫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兩句詩“珠纓炫轉星宿搖,花鬘斗藪龍蛇動”來包括了。

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舞蹈、音樂、雕刻、圖畫……都如同一條條的大榕樹上的樹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這衆多樹枝在大地裏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親給予他的食糧的供養,而這大地就是有着悠久歷史的印度的廣大人民羣衆。

卡拉瑪和拉達還只是這棵大榕樹上的兩條柔枝。雖然卡拉瑪以她的二十二年華,已過了十七年的舞臺生活;十二歲的拉達也已經有了四年的演出經驗,但是我們知道印度的偉大的大地母親,還會不斷地給他們以滋潤培養的。

較使人惆悵的是她們剛顯示給中國人民以她們“游龍”般的舞姿,因着她們祖國廣大人民的需求,她們又將在兩三天內“驚鴻”般地飛了回去!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們的南印度故鄉那樣的豐滿芬芳的花朵,我們只能學她們的偉大詩人泰戈爾的充滿詩意的說法:讓我們將我們一顆顆的讚歎感謝的心,像一朵朵的紅花似的穿成花串,獻給她們掛在胸前,帶回到印度人民那裏去,感謝他們的友誼和熱情,感謝他們把拉克希曼姐妹送來的盛意!

《觀舞記》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積累語句,熟讀課文,瞭解印度舞蹈的藝術瑰麗,體會比喻排比句的作用。

★態度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價值觀:鼓勵學生接觸、吸收、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吸取精神營養,開闊胸懷。

教學重點、難點:

1.展開想象,領略印度舞蹈的藝術之美。

2.品味語言,感受魅力所在。

計劃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古老的民族造就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化是記錄人類文明歷史的寶庫。本學期

我們感受了來自迅哥兒家鄉帶有呢土氣息的鄉村戲劇——“社戲”,那月下神形兼備的繪畫藝術——“竹影”。還有那巧舌如簧的高超表演——“口技”,這一切無不都在向我們訴說着人類歷史的進步。今天,的冰心女作家又給我們帶來一場美幻絕倫的異國風情表演——印度舞蹈,不相信?還是讓我們先睹爲快吧?!(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運用自己喜愛的朗讀方式,自主閱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教師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之後,讓學生談談初讀課文的感受。

3.教學小結:

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一次觀賞印度舞蹈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對古老的印度

舞蹈的嚮往和熱愛之情。

三、課文探究

(一)探尋“舞蹈美”

課文中作者說到:“我只是一個欣賞者,但是我願意努力說出我心中所感受到的飛動的‘美’!”作者認爲卡拉瑪姐妹的表演是一種“飛動的美”,同學們,我們也是欣賞者,我們雖不能親眼目睹她們姐妹倆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盡在作者的筆下了,請仔細研讀文中有關卡拉瑪姐妹表演的語段,請同學們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們的”這一句式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現自主閱讀,勾畫圈點。

小組前後四人合作交流討論。教師參與其中。

全班交流。

教學小結:

本文就是從卡拉瑪姐妹倆的身體、服飾、神態、心靈等方面來寫這印度舞蹈

“飛動的美”。

(二)探尋“語言美”

剛纔大家已經感受到了卡拉瑪姐妹倆那“飛動”的印度舞蹈美,這一感受讓我們久久不忘!這都源於作者用語言來表現舞臺藝術,把“視覺形象”轉化爲“語言形象”,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

現在請同學們再次細讀課文,從文中找一找你認爲寫得最精妙的句段,體會一下這些語段的“精妙”所在。

1.讓學生先自主閱讀,尋找“精妙”句段,仔細體會。

2.全班共同交流,教師傾聽引導。

小結:這一篇文章作者注重將“視覺效果”與自己的“主觀感受”相結合,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和比喻句,使文章的語言搖曳多姿。

四、質疑解惑

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對於文章內容,尤其是對一些富有深意的句子的理解,你還有什麼不懂嗎?請提出來,我們一同來解決。

學生質疑,全班共同解決。

五、佈置作業

1.本單元我們曾學過另一篇有關舞蹈的文章,那就是《安塞腰鼓》,請同學們比較一下本文與這一篇文章的異同。點撥提示:從內容、語言的表達、主題、結構等方面進行比較!可以表格的形式寫出探究結果。

2.積累本文自己不懂的生字詞,摘抄本文中出現的關於對歌舞描寫的精彩故事文。

教學反思

《觀舞記》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是冰心在欣賞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姿後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讚美之情爲感情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把異國的文化風情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本文以生動優美的語言來寫視覺形象,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舞臺藝術。主要運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形象生動地表現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儘可能把視覺形象轉化爲語言形象,激發了讀者的想像空間。使讀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時,彷彿身臨其境地欣賞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形體美,以獲得語言和舞蹈的雙重審美的享受。

首先應鼓勵學生接觸、吸收、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得到精神上的營養,開闊胸懷。其次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與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教師努力改進課堂教學的模式,以發展學生主體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爲宗旨。指導學生學習這樣的文章循其形、入其境,品其情,深入領會文章的意境美;深入文本,發揮想像,通曉文章的情理,受到情感美的薰陶;注重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強化鑑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悅,強深對散文美的多方位認識。

1、創設情境,以舞導入: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創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生活情境與情感基調,帶學生置身於相應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從而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

2、配樂朗讀,整體感知:本文語言質樸、明朗而優美蘊含着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境,獲得豐富的真實感受。故讓學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交流閱讀感受有利於構建一個生生互動的立體教學網絡。

3、品讀課文,集體探究:扣住文中的重點語段,引導學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鑑賞美表達美,整個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並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得提升審判品味。

4、合作交流,閱讀探究: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引導學生從民族文化底蘊、教育與培養、刻苦訓練、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遷移拓展,課堂延伸:充分利用影視資源,激活課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培養學生文學藝術的鑑賞能力。

6、課堂小結,積累語言:新課標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因此,先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學習本課的感受,再由教師在此基礎上總結、引導,並佈置作業: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這樣才能真正使課前、課中和課後成爲一個有效的整體。

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儘量合理地利用課程資源,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以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的教學思路貫穿課堂始終;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開拓其思維;對學生多給予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最終讓新課標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