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美術教案合集八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小學美術教案合集八篇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教學準備:

繪畫紙、卡紙、畫筆、剪刀、雙面膠

一、設計特點

本課爲“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內容。由於孩子長期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各方面都得到爸爸媽媽的無私關愛,因而孩子與父母之間十分親近,感情也特別深厚。孩子對父母細心照料自己的事情有着十分親切的記憶,對爸爸媽媽的長相、性格、行爲習慣、衣着打扮的印象最爲深刻。在特殊親情的作用下,學生不僅十分投入,也會很有興趣,並能在這一活動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形象記憶能力、藝術表現能力,培養學生對父母的尊敬與熱愛之情。

二、學情分析

採用情景教學的方法,充分發揮遊戲教學的作用,通過一定的音樂渲染語言的描繪,啓發學生的心理,帶着強烈的求知慾望去學習,快樂地融入課堂,初步掌握人物頭像基本畫法。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學習能力及年齡特點制定以下3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讓學生對自己最熟悉的家人形象特徵有進一步的認識。

2、技能目標 初步掌握人物頭像基本繪畫方法。

3、情感目標 讓學生感受家的溫暖並表達出自己對家人的感情。

四、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繪畫手工等添加手段表現家人形象

難點:能夠抓住人物特徵進行表現。。

五、教學程序(爲了完成本課目標採用以下教學設計

1、創設情景(魔術導入)

師:大家好,我是怪怪魔術師,有同學在笑,你不信,我變給你看

(表演方巾魔術)這回你相信我是魔術師了吧!剛纔那個魔術不算什麼,現在我要大變活人。

(出示手指娃娃)手指娃娃自我介紹

小朋友們好我是拇指爺爺,我天天鍛鍊身體,我的身體倍棒!

我是食指奶奶,我每天都笑哈哈的,把牙齒都給笑掉了。

我是中指爸爸,我的工作最辛苦,因爲我要賺錢照顧家。

我是無名指媽媽,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做飯燒菜照顧家。

我是小拇指寶寶,我愛學習本領和文化。

我們都是快樂的一家,我們開開心心的過着每一天,天黑啦!我們要休息啦!喔喔喔!公雞打鳴天亮啦!我們一起把他們叫醒吧!

同學們,老師向大家介紹了五指一家人,他們誰也離不開誰,他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們今天的課題是《快樂一家人》你們有誰願意介紹一下你的家人呢!介紹一下他們的職業或愛好,外貌特徵。

老師根據學生的介紹在黑板上進行人物頭像簡筆畫

A生:我的爸爸是個工程師,上班都要帶着安全帽。

B生:我有一個戲迷爺爺,他可喜歡唱戲了,整天依依呀呀唱個不停,而且他的頭髮都快掉光了,就剩耳朵上面一點點頭髮了,他還喜歡抽菸,抽菸時還會吐菸圈圈可好玩了。

C生:我的奶奶最愛跳廣場舞,一聽到音樂,扭個不停。

D生:我有一個漂亮的媽媽,她還燙了一頭漂亮的捲髮。

2、感受情景、模仿情景

師:同學們聽了你們的介紹,老師有個重大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個性、愛好、以及外貌特徵,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在認真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我們來聽一首好聽的兒歌《我的好媽媽》體驗一下歌曲中的情感。一起扮演歌曲中的角色。

生:全體起立,同桌模仿歌曲裏面的角色,一人扮演媽媽一人扮演孩子

《我的好媽媽》

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勞動了一天,多麼辛苦呀!媽媽媽媽快坐下,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讓我親親你吧!讓我親親你吧!我的好媽媽。

師:媽媽真辛苦,又要上班還要忙家務,還得照顧孩子。同學們,你愛你的媽媽嗎?你覺得幸福嗎?那麼誰能告訴我,幸福是什麼?

生:幸福是一家人在一起。

3、合作探究、活動拓展(背景音樂我愛我的家)

師:是的,一家人能夠快樂的生活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我們把我們的家人做成小指偶,讓他們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好嗎?

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製作指偶的方法。

課件播放各種各樣的指偶作品

製作要求:

(1) 製作指套

(2) 繪製生動的家人頭像

(3) 粘貼在卡紙上並剪下來頭像與指套粘合

注意事項:

(區分性別)你能讓大家一看就知道誰是爸爸誰是媽媽嗎?

(年紀的區別)爺爺和爸爸,奶奶和媽媽怎麼區分呢?

(抓住人物特徵)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長的都不一樣,要怎樣畫才能區分呢?

(賦予個性)根據職業、個性、愛好、以及外貌特徵,添加裝飾。

4、活動展示(指偶遊戲)

家庭情景劇開演啦!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暖色的色彩特點和所表達的感受。

應會:能畫一幅以暖色爲主的畫。

2隱性內容與目標

瞭解暖色知識,體驗暖色帶來的感受.提高學生色彩審美感受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識,並能根據觀察或回憶表現生活中以暖色爲主的景象。

難點:以暖色爲主的畫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三)學習材料

教師:色卡、暖色爲主的圖片、教學課件《生活中的暖色》、學生優秀作業、繪畫用具…?

學生:暖色爲主的圖片、繪畫用具。

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佈置課前準備內容:

1、準備2~3張以暖色爲主的圖片。

2、你認爲暖色給人什麼樣的感受?

3、你喜歡冷色還是暖色?爲什麼?

組織教學

出示色卡,將暖色與冷色分開。

學生選擇區分冷色與暖色。

認識暖色,瞭解暖色特點:對比中產生冷暖。

播放教學課件《生活中的暖色》。

你發現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什麼場合使用暖色?

研究活動

組織學生研究活動:

1、分析自已帶的圖片中哪些是暖色。

2、曖色畫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麼作用?

3、介紹一幅畫的名稱、也.彩以及給你的感受。

小組活動:

分析自己帶的圖片中哪些是暖色。

暖色畫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麼作用。

介紹一幅畫的名稱、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

藝術實踐

分析名家名作《紅色的房間》表現方法,談談給你的感受。

仿照馬蒂斯《紅色的房間》,選用與其不同的暖色改畫一幅作晶。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泥巴是孩子喜歡用來玩耍的自然材料,可塑性強,並且充滿着大自然的氣息。因此,以它作爲學習的內容,不但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孩子天生好動好玩的需要,還可以通過遊戲活動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願望,培養多方面的能力。並藉遊戲活動認識大自然中的資源及用途。

本課教材通過展示學生進行玩泥巴游戲時的歡快場面和玩法、探究的問題、衛生習慣的要求等圖文資料,向師生呈現出一種以趣味性、探究性、學習過程、學習方式爲考慮的教學思路。

課題玩泥巴

教學目標1、學着用泥巴(彩泥)創造形象

2、讓學生有立體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重點:探索感知泥性,歸納幾種基本的玩泥方法,口頭髮表體驗感受。

難點:感受、探索泥性及口頭髮表。

課前準備1、讓學生準備好彩泥

2、老師準備好各種玩具(如:小屋、水果、動物)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了解泥巴的可塑性。

2、讓學生初步瞭解雕塑,就是立體的,多個方位都可以感覺到漂亮。

3、給學生欣賞學校的雕塑,讓學生說說還看見過什麼雕塑。

二、要求學生隨便玩泥巴。

第二課時:

一、開始讓學生做點正方形、三角形、園形~~~

二、讓學生組合這些形狀

1、要有自己的想法

2、要有大小變化

三、讓學生開始自己想象

1、做一些小屋、水果之類的東西

2、啓發學生做一些難一點的東西

四、和一些不會做的學生一同做。

五、讓一些做好的學生髮表一下自己的辦法。

課後記*

通過玩學生了解了什麼是雕塑。讓學生理解了這也是藝術。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識別公共標誌》是河北美術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的第一課,屬於“欣賞?設計”領域的美術課程,目的是引導學生能通過標誌的欣賞,提高自己的識別能力,從而引導學生提高設計意識以及自己動手裝飾美化生活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和學習美術的興趣。本科教材從生活出發,內容涉及從識別標誌的涵義到研究、學習標誌的用途、特點及設計標誌的極思、取材等方面。

教材中,提供了用剪對稱形和圓形組合造型的方法創造、設計標誌,力求使學生作品更規範、更美觀。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在生活中也見到過一些標誌,但有些學生受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學習條件的限制,在鑑賞、動手、創作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美術課堂上,我除了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法外,還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以及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創作要求上,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全員參與,共同提高。

三、學習目標

1、識別生活中的標誌,瞭解有關標誌的文化,初步學習標誌的極思、設計要領。

2、會用對稱形或用圓點造型的方法設計學校需要的標誌。

3、通過對標誌的識別、欣賞、研究,啓發學生設計、創作生活中、校園中需要的標誌,培養學生物以致用的設計理念和健康向上的情感,提高形象表達力及創作慾望。

教學重點:識別標誌,瞭解標誌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設計的標誌易識別,簡潔、美觀。

四、設計思路

爲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教學流程及策略設計如下: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的是:情境創設——觀察探究——啓發點撥——交流合作——歸納拓展五步教學法。

情景創設:做一個猜猜看的遊戲,各組選一個代表回答問題:這是什麼標誌?有什麼涵義?你在哪裏見到過。

觀察探究:通過學生對已有標誌的觀察總結出標誌的分類、標誌的特點。

啓發點撥:1、聯繫生活引導學生思考標誌的作用。

2、欣賞標誌,研究它們的設計極思,以及造型方法。

交流合作:1、我們的校園中需要哪些標誌?

2、爲自己的校園設計一個或幾個標誌。

歸納拓展:欣賞在國際大賽中獲獎的標誌作品。

我在教學中主要設計以下教法:A、觀察演示法:通過欣賞圖片,培養學生主動觀察的意識,瞭解豐富的微觀世界。b、討論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根據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適當採用感受及討論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的學習慾望。C、試驗法:鼓勵嘗試多種的表現手法表現這一環節,爲激活學生思維,發展想像力創造條件。

學法:a自主體驗:學生通過自己的欣賞,觀察,討論,遊戲及動手繪畫等方法學習,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積枀性,b激發情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感受標誌的美妙,c團結協作:在繪畫練習多展示圖片,降底了學生的繪畫難度!

本課中,學生從好奇感知——樂中體驗——交流合作——大膽創作,都是通過自我的觀察、體驗、探究、合作而完成最後的作品的。

作業講評:(1)讓學生通過教學多媒體開展自評、互評與師評活動。(2)談運用哪些奇思妙想與造型方式來完成作業?(3)通過標誌的學習和創造你們有何收穫?(用展牌展示學生作業)

課後拓展: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收集不同的標誌。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A、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做一個“猜猜看”的遊戲,誰能告訴我們這是什麼

標誌?你在哪裏見過它們?

B、那麼,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設計一些生活標誌。(書寫課題)

2、講授新課:

根據剛纔的遊戲總結出標誌的類別:公共標誌——在公共場所見到的,對所有人都有一定提示作用的標誌。

徽標——代表某一行業或單位的標誌。商標——用於流通、買賣的商品的標誌。

出示一些兒童畫或水粉畫與標誌對比,讓學生自己觀察、總結出標誌的特點:簡單、醒目、美觀、易識別

出示圖片,引導討論:標誌有什麼作用?(警示、引導、提示)

欣賞標誌,指出它們的造型方法和設計思路。

討論:我們的校園中需要什麼樣的標誌?

你準備怎樣去設計這些標誌?

作業:爲我們的學校設計一個或幾個標誌。

作業展示。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生活中的標誌,當你看到標誌是,你知道應該怎麼做了嗎?

標誌並不是現在纔有的,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那時候不叫標誌叫圖騰,你看這就是原始圖騰,已經符合了標誌的這些特點。現在我們來欣賞一些在國際大賽中獲獎的標誌作品,設計師在設計時是非常注意含義和色彩的。

其實標誌的知識很多,我們一節課講不完,你可以用老師教你的方法去分析標誌,爭取設計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板書設計:

設計生活標誌

一、類別;公共標誌徽標商標

二、特點:簡單醒目易識別美觀

三、作用:警示引導提示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分析]踢踢腿彎彎腰

一、教材分析

“踢踢腿 彎彎腰”是藉助小學生喜聞樂見的運動題材,以學生已知的做操、跑步、踢球等經驗和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爲基礎,主要完成撕紙條貼人形的學習任務。踢踢腿彎彎腰以“做做運動身體好”的活動來營造美術學習的情境,踢踢腿彎彎腰通過做做運動、視覺感受、對話、嘗試紙條造型、發現與審美、動手實踐與創作等活動來展開折、撕、拼、擺、貼人形的探討與學習。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充分參與,動手操作,並對操作程序作巧妙而明確的設計安排,掌握折、撕、拼、擺、貼的操作方法與要領。而人形動態和畫面完整性的表現,既與充分動手操作有聯繫,又與自主調動記憶、想象、思維等智力因素,以及體驗的熱情、耐心細緻的學習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有關。當教學活動做到多者兼顧的程度時。將會得到更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下:08課 踢踢腿彎彎腰

二、教學設計

對做運動和製作活動有興趣,並能體驗創作人形動態作品的愉悅。

認知通過各種紙質材料來折、撕、拼、擺、貼人形的方法。

能用自己喜歡的材料,表現出熟練的折、撕、拼、擺、貼的能力和記憶、想象的能力。

三、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爲綜合學習活動,突出參與

嘗試、發現與重構、動手製作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學習中傳達健康教育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教學實施以“做做運動身體好”的.活動參與爲激趣引導。教師可提出運動(具體以做操爲例)與健康的話題,提示對運動人物動態形象的關注,學生即興參與運動的活動,體驗與直觀感受人物的運動與造型,開展健康話題、運動項目的討論,回憶運動人物的形象。可用踢足球圖爲例來展開主要學習任務的探討,教師通過提示找一找材料、讀一讀教材折撕示意圖、試一試折撕出不同紙條,引導學生認知怎樣運用材料,理解折、撕的方法。針對現有的紙條,師生互動探討拼、擺的方法,通過師生共同的參與嘗試、發現與重構的探究學習活動,且運用示範突出“拼”與人物形象、 “擺”與畫面構圖美觀的關係,引起對美感的關注。以運動人物視覺媒材的觀賞和優秀作業的欣賞引導學生提高審美,教師提出作業要求,學生自由製作或合作拼擺組合創作作業。以大家共同分享快樂,快來參加“班級運動會”爲激活點,進行作業展示與學習評價。

教學評價要點一在於人物運動動態明顯,人形姿態合理、美觀。二是注意到材料運用巧妙,畫面構成有童趣。

作業要求:

折一折、撕一撕,將撕出的紙條拼一拼、擺一擺,貼出各種動作的人形,構成一幅有趣的畫或讓你貼出的人物來參加“班級運動會”。

四、教學建議

貼的方法已不是新知,可通過溫習來鞏固舊知和發揮已有的學習能力。

應注意幫助和鼓勵學生積極嘗試、動手製作、相互交流,促進學生養成耐心、細緻的學習習慣。

(彭海鰲)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運用計算機裏的“畫圖”軟件進行繪畫、設計、創作,同學們又增加了一種表達和情感,發展構思與創作的美術工具,即使條件不允許熟練掌握運用,也應該充分了解這種新工具的工作方法過程,培養學生的濃厚興趣。

(二)教學目標

①培養學生對電腦繪畫的興趣。

②瞭解學習計算機創作方法,進行繪製卡通畫的方法。

③運用電腦進行繪畫色彩語言的基本技能的操作。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計算機教室、學生電腦作品資料。

(二)教學過程:

●導入:展示學生計算機繪畫作品。

●觀察:教師示範打開“畫圖”軟件,單擊各種工具和調色板,讓同學們熟悉工具箱裏的各種工具。

●啓發:複習色彩的基本知識,鼓勵同學們大膽嘗試運用。

●創造操作:運用電腦軟件畫出色彩豐富層次清楚的卡通畫,注意色相、明度、色塊的對比。

三、學習建議:

●能否利用計算機畫圖的特性進行卡通畫創作。

●能否對“計算機繪畫”保持濃厚的興趣,有繼續探究的慾望。

●是否在設計卡通畫活動中表現出獨有的創意。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

1、認識三原色

2、知道紅色的畫是以紅色爲主的畫面。認識不同的紅色,運用不同的紅色使畫面更有層次。

應會:能以紅色爲主畫一副畫。

3、隱性內容與目標。

培養學生生活的情感,提高對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加強對學生探究式學習及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學重點:認識三原色、感受紅色特有的美感及各種紅色在畫面上的運用。

教學難點:能畫出有創意的繪畫作品,運用各種紅色使畫面更有層次、主體突出。

學習材料:水粉用具、水彩筆、蠟筆、色彩紙、剪刀、膠水、紅色實物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全班分成四組:紅隊、藍隊、綠隊、黃隊。四個隊分別以四種顏色樹代表。獲得獎勵的在相應的樹上貼上一個果子。

二、認識三原色(出示課件,展示色卡)

師:你們猜猜世界上有哪三種顏色是其他顏色無法調配出來的?

生:紅、黃、藍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這三種顏色我們又把它叫做(三原色)

(出示課件)

師:這三種顏色中你最喜歡哪種?喜歡紅色的同學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導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紅色,學習用紅色作畫。(課件出示課題)

三、新授

1.體驗紅色的美感及紅色的特點。

圖片上是什麼?這些圖片上的紅色給你什麼感覺?

(課件出示)

平時你還見到哪些紅色的物體?

2.欣賞書上的作品。

生活中的紅色給你這麼多美的感受,下面讓我們學習紅色在繪畫作品中是如何表現的?

(1)欣賞書上作品(課件出示,感受紅色在繪畫作品中的美感,學生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塗抹色彩。)

師:看了這麼多紅色的畫,你最喜歡那一幅,爲什麼?

生:(自由說)

師:這些圖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生:都以紅色爲主。

總結:這些作品都以紅色爲主,分別表現了豐收、歡慶、美麗的場面。

(2) 欣賞色調不同的兩幅圖片(解決:學會運用不同的紅色使畫面層次更豐富。)

師:這幅畫還有其他的小朋友也畫了,這兩幅畫哪幅好,爲什麼?

生:······

師:這副畫中有哪些紅色?

生:······

師:你能調出來這些紅色嗎?

學生自由調色、展示(實物投影)

(3)欣賞其他作品(課件出示、拓展學生思維)

剛纔我們欣賞了這麼多美麗的紅色的畫,認識了這麼多紅色,看看小朋友們是如何表現的?

四、學生實踐(剛纔欣賞了小朋友的畫,你們想不想把自己對紅色的感受也表現出來?)

1、 啓發思維,引導作畫。

如果讓你以紅色爲主畫一副畫,你想畫什麼?用哪些紅色?

2、 學生作畫,教師巡視輔導。

五、評價學生作業。

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

六、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小學美術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繪畫中表現前後的遮擋關係,能增強畫面的空間感,令畫面層次更豐富。本課通過學習繪畫法和拼貼法,讓學生建立用美術語言表現前後空間感的意識,爲以後的美術表現作鋪墊。

物體由於前後位置不同,會產生前後遮擋變化。生活中事物的前後遮擋關係無處不在,提醒學生做一個有心人,觀察這一美術現象,並學習用美術語言表現生活中的美術現象。

本課教材提供了多幅有前後遮擋關係的圖片,啓發學生用美術思維來看身邊的世界。教材中秦始皇陵兵馬俑實景照片旁,配有簡筆畫示意圖,一方面表現前後遮擋關係,另一方面還傳達出一個信息:身高差不多的陶俑,由於擺放的位置逐漸退遠,給人近高遠低、近大遠小的視覺感受。

教材中提供了兩種表現方法,一是剪貼法,即由遠及近的粘貼順序,便於學生理解前後遮擋關係;二是繪畫法,即教材下方的三幅學生繪畫作品,較好地體現了遮擋、近大遠小的關係,爲學生進一步構思自己的作品作好鋪墊。

教學思路:

第一課時教學採用以下環節:找生活中的前後現象——遊戲探究,對比感知——欣賞感知——探究遠近關係——剪貼法表現前後、遠近關係——展示評價。第二課時教學繪畫法表現前後,即先畫前面的,再畫後面的,被遮擋住的地方就不畫。通過欣賞表現前後、近大遠小現象的繪畫作品,使學生學習用繪畫的方式表現物體前後遮擋產生的空間美感。

教學建議:

(一)引導階段

情景導入:兩隻玩偶爭寵,排隊爭第一。一會兒玩偶A跳到前面來擋住玩偶B,一會兒玩偶B跳到前面來擋住玩偶A,讓學生判斷誰在前、誰在後。

揭示課題:前前後後。

(二)發展階段

1.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遮擋現象,判斷什麼物體在前,什麼物體在後。

出示書中的知識窗:把一樣物體放在另一樣物體的後面,就會產生前後的感覺。

2.遊戲探究,對比感知,前後遮擋產生的層次美感。

(1)教師出示用吹塑紙剪的五個水果,教師拼擺無任何遮擋的零散的效果,請學生說出感受。

(2)各組遊戲,隨意拼擺,嘗試探究怎樣擺放物品更具有美感?

(3)展示交流,得出結論,畫面要有局部遮擋,纔會有層次感。

3. 欣賞感知。

課件出示資源包中有前後現象的作品圖片,學生感知前後關係使畫面更生動,更符合視覺審美。

4.探究遠近關係

(1)欣賞書中秦始皇陵兵馬俑圖片,爲什麼一樣高的陶俑看上去會有的大,有的小?有什麼規律?學生討論、交流。

(2)出示書中知識窗:通過逐漸縮小物體的尺寸,產生遠近的感覺。

(3)課件出示生活中近大遠小現象的圖片,拓寬學生思維,請學生說一說這種現象給自己的感受。

小結:畫面中有前後遮擋及遠近的不同,能使畫面更豐富,更生動。

5.怎樣把剛纔發現的前後、遠近關係表現出來呢?

(1)各小組繼續玩老師提供的剪貼半成品,各組學生試着擺一擺,想一想先粘貼什麼,後粘貼什麼。

(2)分組交流,得出結論。先粘後面的、遠處的部分,後粘前面的、近處的部分。

(3)學生看書中步驟圖,自學,明確方法和步驟。

6.啓發構思

你想表現怎樣一幅有前後關係的、遠近感覺的畫面?

(三)實踐階段

習作要求:

1. 用剪貼法表現一幅有前後關係、遠近感覺的作品。

2. 剪出物體外形輪廓——拼擺出前後關係——由遠及近粘貼作品。

(四)展示與評價階段

展示習作,同學間相互找一找畫面中表現前後、遠近關係的部分。師生參與評價,肯定優點,對錶現不足的部分提出完善建議。

(五)收拾與整理階段

引導學生收拾、整理,維護環境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