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教案

作爲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數學教案

六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重點: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一、導入

1、我們全班有53名同學,但大部分的同學老師都不認識,如果我要請你們當中的某一位同學發言,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2、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如果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同學的位置,那麼你也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

(2)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注意強調先說列後說行)

(3)教學寫法: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

2、小結例1:

(1)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2個)

(2)我們習慣先說列,後說行,所以第一個數據表示列,第二個數據表示行。如果這兩個數據的順序不同,那麼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練習:

(1)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2)生活中還有哪裏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例2

(1)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

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並指名回答。

(4)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據,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的位置。(投影講評)

三、練習

1、練習一第4題

(1)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學生依據所給的數據標出字母所在的位置,並依次連成圖形,同桌覈對。

2、練習一第3題:引導學生懂得要先看頁碼,在依照數據找出相應的位置

3、練習一第6題

(1)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裏?哪個數據發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裏?哪個數據也發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後完整的三角形。

(4)觀察平移前後的圖形,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第一個數據發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據發生改變)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作業

練習一第1、2、5、7、8題。

教學追記:

本堂課,我能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從學生熟悉的座位順序出發,讓學生在口述第幾組幾個的練習過程中

潛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幾列第幾行的概念,讓學生從習慣上培養起先說列後說行的習慣。然後再過度到用網格圖來表示位置

讓學生懂得從網格座標上找到相應的位置。這樣由直觀到抽象、由易到難,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

六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採用法定計量單位的重要意義.

2.複習長度、面積、體積、質量、時間單位.

3.複習各種計量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彙總整理學過的計量單位,牢固掌握各種計量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掌握各種計量單位的實際大小及進率,正確使用計量單位.

教學步驟

一、直接導入.

提問導入:同學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採用了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你能說說這是爲什麼嗎?(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歸納:我國從1990年起廢除原來的計量單位,採用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目的是爲了便於國際交流,擴大開放,不斷髮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經濟.因此,我們要認真學好有關計量的知識.這節課我們整理和複習量的計量.(教師板書課題)

二、歸納整理.

(一)啓發學生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量的計量?

教師板書:

長度 質量 時間

面積

體積(容積)

(二)複習長度、面積、體積單位及進率.

1.啓發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每個長度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啓發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每個面積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

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討論:相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爲什麼都是100?

師生歸納:面積單位是根據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就是100.

3.啓發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體積(容積)單位有哪些?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思考: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爲什麼是1000?

教師說明:面積單位體積(容積)單位都是依據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體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在實際計量時做到準確無誤.

4.練習.

(1)在( )裏填上適當的計量單位名稱.

一枝鉛筆長176( ) 一個籃球場佔地420( )

一張課桌寬52( ) 一個火柴盒的體積是21( )

一間教師的面積是48( ) 一種保溫瓶的容量是2( )

(2)一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它的棱長是多少?它的每個面的面積是多少?

(3)用棱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木塊堆成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需要多少塊?把這些小正方體木塊排成一行,有多長?

(三)複習質量單位.

1.啓發學生回憶: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並填寫下表)

2.練習.

①10麻袋大米約1( )

②l個雞蛋約6.5( )

③1棵白菜約2.5( )

④1名六年級學生體重是40( )

六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根據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半徑。

2、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變換和轉化的方法。

教學重點: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公式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答。458

2、求出下面各圓的周長。

C=r3.14223.144=6.28(釐米)=83.14=25.12(釐米)

二、新課。

1、提出研究的問題。

(1)你知道表示什麼嗎?

(2)下面公式的每個字母各表示什麼?這兩個公式又表示什麼?

C=r

(3)根據上兩個公式,你能知道:

直徑=周長圓周率半徑=周長(圓周率2)

2、學習練習十四第2題。

(1)小紅量得一個古代建築中的大紅圓柱的周長是3.768米,這個圓柱的直徑是多少米?(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已知:c=3.77m求:d=?

解:設直徑是x米。

x=3.77

1.2(米)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長的鐵條彎成一個圓形鐵環,它的半徑是多少?(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已知:c=1.2米R=c(2)求:r=?

解:設半徑爲x米。

3.142x=

6.28x=1.2=0.191

x=0.1910.19(米)

x0.19

三、鞏固練習。

1、飯店的大廳掛着一隻大鐘,這座鐘的分針的尖端轉動一週所走的路程是125.6釐米,它的分針長多少釐米?

2、求下面半圓的周長,選擇正確的算式。

⑴3.148

⑵3.1482

⑶3.1482+8

3、一隻掛鐘分針長20cm,經過30分後,這根分針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釐米?經過45分鐘呢?

(1)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而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20xx.14=125.6(釐米)

(2)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則: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20xx.14=125.6(釐米)

45分鐘走了多少釐米?125.6=94.2(釐米)

4、P66第10題思考題。下圖的周長是多少釐米?你是怎樣計算的?

四、作業。P65-66第3、6、7、9題

教學追記:

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並不複雜,但這個公式如何得來,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來的,都是值得學生研究的問題。因次,教學中,我着力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利用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驗證猜測等過程來理解並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因爲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課中介紹了一些相關資料及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學生對的含義就理解得特別透徹,也學得有興趣。

六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一)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1.比例的意義。

教學比例的意義。教材提供了含有國旗的四個情境圖,由每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值是相等的,引出比例意義的教學。

2.比例的基本性質。

先介紹組成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項、內項、外項;分別計算比例中兩個內項之積與兩個外項之積,發現兩個乘積的關係;再把比例改寫爲分數形式,把等號兩邊的分子與分母交叉相乘,發現積的關係。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比例的基本性質。

3.解比例。

教材首先介紹什麼叫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據是什麼。

教學解比例,讓學生體會解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

解用分數形式表示的比例。教材只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爲方程,解方程則由學生自己完成。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正比例的意義。通過水的體積和高度的比值一定,引出正比例的意義,說明體積和高度成正比例關係,體積和高度叫做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把正比例的關係進一步抽象概括成(一定)。

教學正比例圖像。教材直接呈現例1中體積與高度的正比例關係圖像,再讓學生體會正比例圖像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反比例的意義。編排思路與例1類似。

(三)比例的應用

1.比例尺。

教材通過主題圖教學比例尺的認識。首先給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結合兩幅地圖介紹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然後,教材通過一張機器零件放大的圖紙,讓學生認識把實際距離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

把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

根據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應用方程求實際距離。

綜合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要求學生根據學校操場的實際長度,畫出操場平面圖。

2.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教材呈現了照像、用放大鏡看書、投影儀放大圖表、人和影子等情境,使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放大與縮小現象。

教學圖形放大與縮小的特點。

3.用比例解決問題。

教學應用正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

用反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編排思路與例5相似。

【單元教材分析】

1.體現比例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首先知識由實際問題引入,例如由大小不同的國旗引入比例的意義,從“世界公園”的埃菲爾鐵塔模型引入解比例,從生活中的放大、縮小現象引入圖形的放大和縮小。

其次練習中安排了較多的根據比例意義解比例的實際問題。

第三安排了“比例的應用”一節內容,其中既有正、反比例的實際問題,還有比例尺和圖形的放大與縮小。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使學生體會比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滲透函數思想。

函數是數學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小學,主要是通過一些知識的學習,滲透函數思想。本單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是滲透函數思想的重要內容。因爲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實際上反映的是兩個變量之間的依存關係。教材通過實例,用列表的形式,體會變量之間的關係,並用、的式子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在認識正比例關係時,教材通過圖像表示兩個變量的關係,加深學生對正比例關係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實例,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正比例關係的圖像,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圖像,會根據其中一個量在圖像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一個量的值。

4.瞭解比例尺,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5.認識放大與縮小現象,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體會圖形的相似。

6.滲透函數思想,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啓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難點: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教學建議】

1.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單元學習的幾個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學習比例的相關知識以及比例的應用都有賴於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關係的實際問題,首先要對兩個量成何比例做出判斷,然後依據正比例或反比例數量關係的特點解答教學中要通過觀察、比較、判斷、歸納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內涵。同時通過應用,不斷加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本單元的知識綜合性比較強。所以學習中既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又要注意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教材的編寫也注意體現知識的綜合應用,例如比例尺的一些練習,不僅限於計算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而且涉及到測量、圖形、方向與位置的知識以及根據實際設計比例尺。

【課時數】

比例(11課時)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4課時左右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4課時左右

比例的應用------------------------------------5課時左右

六年級數學教案5

學材分析

已經學了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再來學會化簡比的方法。

 學情分析

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比。重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難點正確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學習目標

1、理解比的基本性質。2、正確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導學策略

引導學生髮現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準備

習題準備

老師活動:

一、複習引入

(一)複習商不變的性質

1.誰能直接說出6025的商?

2.你是怎麼想的?

3.根據是什麼?

(二)複習分數的基本性質

根據是什麼?內容是什麼?

(三)求比值

二、講授新課

我們以前學過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聯想這兩個性質,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麼樣的規律?

(一)比的基本性質

1、出示8∶4和2∶1這兩個比。

2.教師提問

這兩個比有什麼共同點嗎?

這兩個比有什麼不同點嗎?你是怎麼想的?

(1)教師板書: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

乘以或者同時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

(2)教師強調:同時相同0除外幾個關鍵詞

(二)化簡比

1.練習引入

學校有8個籃球,12個排球,籃球和排球個數的比是多少?

(1)籃球和排球的個數比是8∶12

(2)籃球和排球的個數比是2∶3

討論:籃球和排球的個數比是寫成8∶12好,還是寫成2∶3好?

2.最簡單的整數比

最簡單的整數比就是比的前項和後項是互質數,如2∶3就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3.化簡比

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1)14∶21=(147)∶(217)=2∶3討論:化簡整數比的方法是什麼?

(2)∶=(18)∶(18)=3∶4

(3)1.25∶2=(1.25100)∶(2100)=125∶200=5∶8

1.25∶2=(1.254)∶(24)=5∶8(更好)

討論:怎樣把小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4.小結化簡比的方法

(1)都化成整數比

(2)利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的前、後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直到前、後項互質爲止.

(三)區別化簡比和求比值

1.練習

化簡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比值:求出商。

25∶100

4.2∶1.4

例如:25∶100化簡比的結果是,讀作1比4,求比值的結果是,讀作四分之

三、鞏固練習

(一)化簡比

(二)選擇

(三)思考題

六一班男生人數是女生的1.2倍,男、女生人數的比是(),男生和全班人數的比是(),女生和全班人數的比是().四、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知識?什麼是比的基本性質?怎樣化簡比?

四、課堂作業:《伴你成長》

學生活動;

口答。

約分:

通分:

3∶28∶47∶2127∶95∶2516∶424∶52∶1

(比值都相等)

(前項和後項都不同)

我們可以說8∶4和2∶1相等嗎?

(1)根據比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的性質)

8∶4=84=(84)(44)=21=2∶1

(2)根據比與分數的關係(分數基本性質)

8∶4=2∶1

3.學生嘗試概括比的基本性質(演示比的基本性質)

討論:分數比怎麼化簡?爲什麼要乘上18?乘上9可以嗎?

2.討論:化簡比和求比值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化簡比的結果還是一個比,是一個最簡單的整數比;求比值的結果是一個數.

6∶10∶0.3∶0.4

12∶21∶20.25∶1

1.1千米∶20千米=()

(1)1∶20(2)1000∶20(3)5∶1

2.做同一種零件,甲2小時做7個,乙3小時做10個,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1)20∶21(2)21∶20(3)7∶10

教學反思:化簡比中小數與小數的比學生掌握的不夠。

六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學六年級小學數學教科書(蘇教版)第九冊第48~49頁。

【教材簡析】

循環小數是學生教難準確地理解和表述的一個概念,特別是在表述其意義的一些抽象說法,學生難以理解。教材通過除法的實例,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使學生掌握循環小數的特徵,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認識循環節、純循環小數和混循環小數,並學習循環小數的簡便寫法。

【教學過程】

一、做好鋪墊

1、拍節奏遊戲

師:(板書:︱×××︱這個節拍你們能拍出來嗎?

(學生一起齊拍掌,中斷後提問)

師:你們的節奏爲什麼這麼整齊呢?

生:我們全班同學都是按照先拍一下,後拍兩下,這樣相同的節奏拍的。

師:如果老師讓你們按照這樣的節奏,不斷重複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

想一想,你們要拍多少次?

生:要拍很多很多次。

生:要拍無數次。

師:象這樣拍的次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生:是無限的。

師:你們剛纔拍的次數呢?

生::是有限的。

【用遊戲的方法導入新課,一是直觀,二是引人入勝,使學生一下子便進入學習的境地。另外,已使學生初步感知“循環”、“無限”等概念】

2、找規律,猜圖形。

運用抽拉教具,一次出現兩個圓和一個三角形的圖形。

⑴ 當逐個出現至第七個圖形,即第三組的第一個圓圈後,提問:

師:誰能猜到下面一個是什麼圖形嗎?

生:下面一個圖形是“○”。

師:你是怎樣想出來的的呢?

生:因爲這幅圖形的排列順序是有規律的,每組都有三個圖形,前面兩個是圓,後面一個是三角,而且是按照這樣的規律重複地出項的,所以這個圖形應該是第三組的第二個圖形,當然是“圓形”。

師:×××同學回答得非常好。

(教師接着演示,讓學生猜出圖形)

⑵ 出示完第12個圖形,當學生猜出下面一個是“圓”時,出現了“……”。

師:這個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

生:表示後面有很多組前面兩個圓,後面一個三角,這樣的圖形。

師:對的。也就是說,這幅圖形是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這樣的圖形。請同學們想一想,這幅圖形中有多少組這樣的圖象呢?

生:很多組,無數組。

(板書: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無限)

【採用從直觀到半抽象的方法去認識新的概念,遵循了兒童的認知規律。這一環節的'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推理性邏輯思維能力。】

二、進行新課

㈠ 循環小數

1、組織學生用豎式計算一道題(出示32÷6),並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商有什麼

特點?

生:我發現這道除法題除不盡,商總是重複出現“3”。

師:爲什麼會重複出現“3”呢?

生:因爲餘數重複出現“2”了,所以……。

師:這麼說,32÷6的商裏有多少個“3”呢?

生:有無數個“3”。

師:既然是有無數個,可以怎樣表示呢?

生:我認爲可以用省略號表示無數個“3”。

(板書:32÷3=5.33 ……)

2、出示2.7÷11,讓學生除到商是五位小數時停筆。

師:想一想,如果繼續除下去,商會怎樣?

生:商裏會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4”和“5”。

師: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呢?

生:因爲餘數重複出現“5”和“6”,所以商就會重複出現“4”和“5”。

師: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呢?繼續除除看。

師:誰能說出這道題的商。

生:2.7÷11等於0.24545等等。

師:“等等”用什麼符號表示?能不能不寫省略號?爲什麼?

生:不能不寫省略號。因爲只有寫上省略號,才能表示商後面還有很多45。

師:(出示下面一組題)能說出省略號表示的意思嗎?

2÷9=0.222 ……

5÷12=0.4166 ……

9÷55=0.16363 ……

【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認識循環小數,引導學生髮現當兩個數相除出現循環小數時商和餘數的規律。這就重視了讓學生掌握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再學習。】

3、概括。

師:象這些小數,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循環小數”(板書課題)。誰能說一說什麼叫“循環小數”?

生:一個小數,幾個數字重複出現。

生:一個小數,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

生:一個小數,從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

【注:畫橫線部分,是教師逐步板書內容】

師:你們認爲哪些同學說的最好?最請同學們看看書上寫的與×××同學剛纔說的還有什麼不同?

生:書上多了“小數部分”這幾個字。

師:書上爲什麼要強調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呢?

生:這就是說循環小數是從“小數部分”而不是從整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段地重複出現。

4、判斷。

師:請同學們判斷下面哪幾個數是循環小數?爲什麼?(小黑板出示)

0.999 ……

5.02727 ……

6.416416 ……

3.21212121

3.1415926 ……

0.547745 ……

學生判斷後,教師組織討論。

⑴ 師:3.21212121師循環小數嗎?

生:不是。

師:小數部分的“21”這兩個數字不是依次重複出現三次嗎?爲什麼不是循環小數呢?

生:雖然“21”重複地出現了三次,但沒有“不斷地”重複出現,所以它不是循環小數,它是有限小數。

⑵ 師:3.1415926 ……是無限小數嗎?

生:是。

師:是循環小數嗎?爲什麼?

生:因爲小數部分沒有出現一個或幾個相同的數字,所以……。

⑶ 師:在0.547745 ……這個小數中,“5”、“4”、“7”這三個數字已重複出現兩次,它是不是循環小數呢?爲什麼?

生:雖然“5”、“4”、“7”這三個數字重複地出現,但沒有依次地重複出現,所以它也不是循環小數。

【結合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加深學生認識循環小數。這種抽象的文字概念,學生並不能靠讀幾遍就理解的,要聯繫實際,逐字逐句地討論它的意義。】

㈡ 循環節

師:(指板)“5.333 ……”中不斷重複出現的數字是哪一個?(3)

在“0.24545 ……”中依次不斷出現的數字是哪幾個?”(4、5)在循環小數中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數字有個名字:我們把它叫做循環節。

師:想一想,什麼叫做循環節呢?請你找出以上判斷題中循環小數的循環節。(教師指數,學生回答)

(當教師指第⑷小題時)

生:這個數的循環節是“21”。

師:對嗎?

生:不對,因爲這個數不是循環小數,所以它沒有循環節。

師:對的,循環節只有在循環小數裏纔出現,如果不是循環小數也就沒有循環節。

㈢ 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1、講解。

師:循環小數一般的寫法是把循環節寫出兩邊或者三遍,然後寫上省略號。

不過這樣寫比較麻煩,簡便寫法是隻寫出一個循環節,然後在循環節的首位和末位數字上各記一個小圓點,這個點叫做循環點。例如:0.245。讀作:零點二四五,四五循環。

2、練習。

⑴ 寫出 5.33 ……的簡便寫法。

⑵ 寫出判斷題中循環小數的簡便寫法

㈣ 純循環小數和混循環小數

1、引導

師:比較一下:“3.67”和“3.267”這兩個循環小數的循環節的位置有什麼不

同?

生:“3.67”的循環節是從小數部分的第一位就開始的;而“3.267”的循環節不是從小數部分第一位開始的。

師:這是兩種不同的循環小數,我們給它們分別起上名字,請看課本。

六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統計天地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分數(或百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2、使學生會根據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要求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

 教學過程:

一、提問:

問:我們在學習可能性的知識時,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呢?你們能舉例說說嗎?

我們還會根據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設計活動方案,對此,你有什麼體會?

二、完成第25題

讀題,理解題意。

可演示主持人兩次抽獎的過程,使學生明白:

第(1)題 用4種不同顏色的彩紙表示4種不同顏色的座位票,演示從中抽出一種顏色的座位票,啓發學生思考每個同學獲得開心獎的可能性。

第(2)題 用10張紅色彩紙表示10張紅色座位票,按1~10編號後,演示從中抽出一個編號的座位票,啓發學生思考拿紅色票的同學獲得幸運獎的可能性。

三、完成第26題

出示題目,讀題

問:要使落下後紅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1/3,必須有幾個面塗上紅色?有幾種塗的方法?

要使落下後數字2朝上的可能性是5/6 ,必須有幾個面寫上2字?有幾種寫法?

在交流中使學生認識到:

符合要求的塗色或寫數方法不是唯一的,但第(1)題必須有2個面塗成紅色,第(2)題必須有5個面寫2。

六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教材第101頁面積計算和練一練,練習十九第6~15題,練習十九後的思考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經學過的面積計算公式,進一步瞭解這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相互之間的聯繫,能正確地進行面積的汁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出示練習十九第6題,讓學生口算。

2.引入課題。

這節課,我們複習學習過的面積計算。(板書課題)通過複習,要弄清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和相互之間的聯繫,能應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

二、整理公式

1.提問:什麼叫面積?我們學過哪些圖形的面積計算?

面積的計量單位有哪些,你能說一說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大小嗎?

2.整理公式。

出示第101頁的圖形。說明:這裏的一組圖形,表示了相應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請同學們看着第101頁上這樣的圖想一想

每種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怎樣得到的,再把面積公式填在課本上,然後告訴大家這些公式和它們的來源。如果有不熟悉的,可以相互討論。讓學生填寫公式並思考推導過程。

3.歸納公式。

指名學生說明相應的計算公式和推導過程,老師板書公式。追問: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時都要注意什麼?(除以2)提問

從圖上看,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推出了哪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由其中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又推出哪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想一想,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以哪個圖形的面積計算爲基礎來推導的?指出,我們在推導面積計算公式時,都是以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爲基礎。

後面學習的一些新的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是通過割、補,拼的方法,把它轉化爲已經能計算面積的圖形來推導出來的。

三、組織練習

1.做練習十九第7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指名口答算式與結果,老師板書,並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指出:根據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三角形的面積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2.做練一練第1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結果,老師板書在小黑板上,結合讓學生說說三角形、梯形和圓的面積是怎樣算的。

3.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結合提問學生要怎樣換算成公頃。

4.做練習十九第9題。

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追問:這兩個圖形的周長相等嗎?面積呢?你發現哪個面積大一些?有什麼想法?(長方形和圓如果周長相等,那麼圓的面積大)

5.做練習十九第13題。

讓學生測量、計算。指名說一說每個圖形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6.讓學生口答第14題,說說用什麼方法可以求面積。

7.做練習十九第15題。

讓學生操作、計算,然後口答長、寬和麪積,老師依次板書。

四、講解思考題

請同學們觀察剛纔不同長方形的長、寬和麪積,討論一下:當長方形周長一定時,長和寬的差的變化與面積的大小有什麼關係?討論後指名學生交流每組的討論結果。追問:這些不同的長方形裏,哪一個圖形面積最大?指出:長方形周長一定,長和寬的差越小,面積越大;當它成爲正方形時,面積最大。

五、佈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十九第8、11、12題。

家庭作業:練習十九第lO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9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第1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過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麪積計算,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學生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是學生認識發展的又一次飛躍。教材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激活已經存在於學生頭腦中的經驗,促使學生逐步歸納內化,上升到數學層面來認識圓,體會到圓的本質特徵,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感受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通過對圓的有關知識的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爲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圓是在學生呢過學過了直線圖形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圓這一平面上的曲線圖形,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看到,它到底有什麼特徵呢?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重點,在學習圓的認識時,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自己獲取一些有關圓的特徵的知識,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達到順利完成本節內容的目的。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意義,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同一個圓裏(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2、讓學生了解、掌握畫圓的多種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讓學生體驗到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並感受到圓的美。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在探索中發現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理解同一個圓裏(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係,能利用圓的特徵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10

稍複雜的分數除法應用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在理解分數除法意義及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

題思路的基礎上,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稍複雜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教學,培養並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弄清單位“1”的量,會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小紅家買來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還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學生口述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其他學生畫出線段圖。

2、學生獨立解答。

3、集體訂正。提問學生說一說兩種方法解題的過程。

4、小結: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如果單位“1”的具體數量是已知的,要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可以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直接用乘法計算。

二、新知探究

1、教學補充例題:小紅家買來一袋大米,吃了,還剩15千克。買來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麼意思?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3)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式:

買來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

解:設買來大米X千克。

x-x=15

2、教學例2

(1)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2)比航模組多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是把航模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美術組少的人數佔航模組的

(3)學生試畫出線段圖。

(4)根據線段圖,結合題中的分率句,列出數量關係式:

航模小組人數+美術小組比航模小組多的人數=美術小組人數

(5)根據等量關係式解答問題。

(6)解:設航模小組有χ人。

χ+χ=25

(1+)χ=25

χ=25÷

χ=20

答:航模小組有20人。

三、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道應用題,它們有什麼共同點?(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道應用題,題裏的單位“1”都是未知的數量,都可以列方程來解,這樣順着題意列出方程思考起來比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關鍵是找準單位“1”,再按照題意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

四、當堂測評

練習十第4、12、14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迴指點,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請教優秀學生,做到“一幫一、兵強兵”。

設計意圖:

繼續發揮線段圖的作用,以方便學生理解,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後記

六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比較、驗證等環節探索並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從而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3.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乘整數和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課件出示情景圖:仔細觀察,從圖中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這裏的 個表示什麼?你能利用已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想一想,你還能找出不一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嗎?

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生成問題)

小組自主研究計算方法,交流彙報。

預設:(1) (個);(2) (個);(3) (個);(4)3個 就是6個 就是 ,再約分得到 (個)。(根據學生髮言依次板書)

比較分析

師:我們先來比較第(1)和第(2)兩種方法,請分別說說你是怎麼想的?預設

生1:每個人吃 個,3個人就是3個 相加。

生2:3個 個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爲 。

提出質疑:3個 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嗎?爲什麼?

預設: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只是這裏的相同加數是一個分數。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板書)

師:我們再來比較第(2)和第(3)兩種方法,這樣算可以嗎?爲什麼?

引導說出:這兩個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個 相加是多少。

師:再來看這裏的第(4)種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嗎?結合圖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進行交流。

歸納小結

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三個算式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並且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六年級數學教案12

一、單元分析

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性質,以及分數加、減法的計算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內容包括分數乘法、利用分數乘法解決問題、倒數的認識。這些內容都屬於分數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利用這些知識不僅可以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而且也是後面學習分數除法,以及百分數知識的重要基礎。

二、單元學習目標

1.建立分數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分數乘法同樣適用,並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3.會利用分數乘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4.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三、單元課時總數:9課時

課題:分數乘整數1課時上課時間:年月日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是在已學的整數乘法的意義和分數加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只是這裏變成了分數。因此,教材通過人跑一步相當於袋鼠跳一下的2/11。問人跑3步的距離是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這一情境來讓學生理解什麼樣的問題可以用乘法來解決。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的學習。通過分數加法來進一步學習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過整數乘法的意義,約分和分數加法計算。學生可以利用分數加法導出分數乘整數時只需把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學生在剛學習分數乘法時可能會有時想不到先約分。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在這方面還要加以強調。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熱愛學習數學。

教學過程備註

活動一:創設情境,初步理解分數乘法的原型

教師出示例1: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於袋鼠跳一下的。人跑3步的距離是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

讓學生審題後獨立試做。

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做法:

(1)學生用連加法列式

(2)用乘法列式

藉助於分數加法來理解理分數乘法的原型。

活動二:教學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1、師:++和3都是求3步的距離是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你又都是怎樣計算的呢?

全班交流,感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總結分數乘整數是怎樣計算的: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2、教學例2:6=

讓學生試做,然後教師強調計算時能約分的可以先約分,再計算。教師板書。

活動三:反饋練習

1、完成9頁中的做一做。

教師注意強調學生的書寫格式以及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注意體會在什麼情況下用分數乘法來解決問題。

2、完成練習二中的1、2題。

活動四:質疑總結。

六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摺紙活動,探索並發現圓是軸對稱圖形,理解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2、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體會圓的對稱性。

3、在摺紙找圓心驗證圓是軸對稱圖形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重點

理解同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並體會圓的對稱性。

難點

在摺紙的過程中體會圓的特徵

教具

教學圓規

電化教具

課件

一、 創設情境:

亮亮藉助光盤畫了一個圓,剪出了一個圓紙片,這個圓的圓心在哪裏呢?他很快找出來了。你有辦法找出來嗎?

二、探索活動:

1、引導學生開展摺紙活動,找到圓心。

(1)自己動手找到圓心。

(2)彙報交流找圓心的過程,並說出這樣做的想法。

2、通過摺紙你發現了什麼?理解圓的對稱性。

(1)欣賞美麗的軸對稱圖形。

(2)再摺紙,體會圓的軸對稱性,畫出圓的對稱軸。

(3)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對稱軸是直徑所在的直線。

3、通過摺紙你還發現了什麼?理解同一個圓裏直徑和半徑的關係。

(1)邊摺紙邊觀察思考同一個圓裏的半徑有什麼特點?

(2)邊摺紙邊觀察思考,同一圓裏的直徑與半徑有什麼關係?

(3)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一個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三、課堂練習。

1、讓學生獨立完成試一試做完後交流彙報。

2、完成練一練進一步鞏固圓的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3、完成填一填

讓學生獨立觀察思考並試着填一填,有困難的向老師或同桌請教。

彙報交流,說答題根據。

4、完成書後第3題。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本節內容。

學生利用經驗很容易找到圓心,如果讓學生說一說爲什麼對摺再對摺就可以找到圓心學生很難說清楚。教學中通過摺紙觀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彙報,從中進一步理解圓的軸對稱,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

欣賞美麗的對稱圖形引導學生對以學過的軸對稱圖形進行整理,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在對比中發現這些軸對稱圖形的不同特點,從而突出圓具有很好的軸對稱性。

多次摺紙的過程中探索,發現,驗證。操作中體會交流,體會圓的特徵,發展空間觀念。

個別學生做試一試的題目會有困難,注意個別指導。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二)

我們的發現

同一個圓裏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同一個圓裏d=2r或r=1/2d

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對稱軸是直徑所在的直線

學生利用經驗很容易找到圓心,如果讓學生說一說爲什麼對摺再對摺就可以找到圓心學生很難說清楚。教學中通過摺紙觀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彙報,從中進一步理解圓的軸對稱,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

六年級數學教案14

1、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將已學的“比的認識”進行梳理、分類、整合,從而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2、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能夠正確熟練化簡比、求比值,並能合理地應用比的意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向學生滲透對各類知識點的整合、梳理意識,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2、新設計

1、串聯信息,整合單元複習內容。

2、溝通聯繫,自主搭建知識網絡。

3、聚焦對比,分析說理易混知識。

4、數形結合,提煉方法優化思路。

3、學情分析

廈門市羣惠小學六(4)班學生善於思考,思維活躍,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爲了更好地以學定教,我通過前測,對學生平時學習中的薄弱知識進行查缺:求比值和化簡比混淆了;比的應用中,沒有掌握解答的關鍵與訣竅。針對學生學情和複習目標,本課設計融入四元素:激趣+梳理+補缺+挑戰,並利用電子白板的優勢,引導學生自主複習,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4、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梳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學生能夠熟練的運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經歷知識的整理過程,建構知識網絡圖;能夠熟練比的化簡以及應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百分率,理解這些百分率的含義,並通過自主探究,掌握求百分率的一般方法,會正確地求生活中常見的百分率,依據分數與百分數應用題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數學的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過程,自主建構知識,歸納出求百分率的方法。

3、數學思考: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認識世界,逐步形成“數學的思維”習慣。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百分率的用處及必要性,感受百分率來源於生活,體驗百分率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率的含義,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探究百分率的含義。

教學用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8分)

1、出示口算題,1分鐘,並校正題目。

2、小結學生所提問題,並指名口頭列式。

3、將問題中的“幾分之幾”改爲“百分之幾”,引學生分析、解答。

4、小結:算法相同,但計算結果的表示方法不同。

5、說明:我們把做對題目佔總題數的百分之幾叫做正確率;那麼做錯的題目佔總題數的百分之幾叫做錯誤率。這些統稱爲百分率。導入新課,揭示目標。

6、口算比賽:(1分鐘)(見課件)

7、根據口算情況,提出數學問題。

(做對的題目佔總題數的幾分之幾?做錯的題目佔總題數的幾分之幾?)

8、嘗試解答修改後的問題。

9、比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在解法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10、舉一些生活中的百分率,明確目標,進入新課的學習:(1)知道達標率、發芽率、合格率等百分率的含義。(2)學習求百分率的方法,會解決求百分率的問題。

二、設問導讀(9分)

1、說明達標率的含義。

2、板書達標率的計算公式,並說明除法爲什麼寫成分數的形式?

3、組織學生以4人小組討論。

4、巡迴指導書寫格式。閱讀例題,思考下面的問題

(1)什麼叫做達標率?

(2)怎樣計算達標率?

(3)思考:公式中爲什麼要“×100%”呢?

(4)嘗試計算例1的達標率。

三、質疑探究(5分)

1、在展示臺上展示學生寫出的百分率計算公式。

2、要求學生認真計算,並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1、生活中還有哪些百分率?它們的含義是什麼?怎樣求這些百分率?

2、求例1(2)中的發芽率。

四、鞏固練習(14分)

1、指名口答,組織集體評議,再次引學生鞏固百分率的含義。

2、對每一道題都要讓學生分析、理解透徹,並找出錯誤原因。

3、出示問題,指導學生書寫格式,並強調

4、解決問題要注意:看清求什麼率?找出對應的量。

5、引學生比較、發現:這些百分率和100%比較,大小怎樣?哪些百分率可能超過100%?

6、引學生觀察、發現:出勤率+缺勤率=1.

五、加強鞏固

1、說說下面百分率各表示什麼意思。(1顆星)

(1)學校栽了200棵樹苗,成活率是90%。

(2)六(1)班同學的近視率達14%。

(3)海水的出鹽率是20%。

2、判斷。(2顆星)

(1)學校上學期種的105棵樹苗現在全部成活,這批樹苗的成活率爲105%。

(2)六年級共有54名學生,今天全部到校,今天六年級學生的出勤率爲54%。

(3)把25克鹽放入100克水中,鹽水的含鹽率爲25%。

(4)一批零件的合格率爲85%,那麼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一定是15%。

5、工廠加工了105個零件,合格率達100%,則這批零件有100個合格。

3、解決問題(3顆星)

(1)我班有27名同學,上學期期末測試中,有24人優秀,那麼我們班成績的優秀率是多少?27名同學全部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2)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有2人缺席,求出勤率。

(3)要求,以2人小組互查,每人練習一道題,口頭列式。1、王大爺在荒山上植樹,一共植了125棵,有115棵成活。這批樹的成活率約是多少?

(4)王師傅加工的300個零件中有298個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課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