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將莫邪》教案

一、教學目標

《干將莫邪》教案

(一)讀讀背背,疏通文意。

(二)品味細節,揣摩性格。

(三)沉潛涵泳,理解內蘊。

(四)聯繫實際,評價觀念。

二、課時安排

1.5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1)讀準音,查詞典,掃清字詞障礙。

(2)讀順文,並圈出最感興趣的內容。

(3)讀懂意,指文章大意,並有感情地朗讀記敘“赤”復仇的部分。

2.文學常識

幹寶(?~336),東晉史學家、文學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年輕時即勤於學業,博覽羣書。曾以著作郎領修國史,著《晉紀》(二十卷,今已佚),當時被公認爲一部很好的史書。又喜陰陽術數之學,編集神靈怪異故事,成《搜神記》,試圖證明世上真有所謂鬼神。

《搜神記》系志怪小說集,二十卷。原本已失傳,今本是後人從《法苑珠林》《太平御覽》等書中輯錄而成的。書中記錄的多爲神怪靈異,但也保存了一些富於現實意義的民間傳說,從不同方面反映出當時的社會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活動過程

1.正音聽讀

(1)下列畫橫線的字該怎麼讀?(板書或以多媒體顯示,學生認讀後配上拼音)

干將(g1nji1ng) 莫邪(yé) 重(chóng)身

王大怒,使相(xi4ng)之

自刎(wěn) 屍乃僕(pū)

頭踔(chuō)出湯中,躓(zhì)目大怒

(2)老師範讀全文,要求同學聽準讀音,聽清句讀,體會情感(“赤”爲父報仇的心情),領悟內蘊(“赤”不惜生命爲父報仇的精神和“客”“言必信、行必果”的俠義)。

範讀旨在以教師的美讀感染學生,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吟誦涵泳,培養文言語感,體悟文言文的韻味。

2.朗讀質疑

(1)朗讀課文,要求吐字清晰準確,停頓恰當。

(2)質疑活動

策略:藉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不能自行解決的,舉手質疑。

3.討論交流

(1)落實下列加點的字詞,注意古今不同的意義。

①王大怒,使相之相:仔細查看

②莫邪子名赤,比後壯,乃問其母曰比:及,等到

③王即購之千金購:重賞徵求

④即自刎,兩手捧頭及劍奉之,立僵奉:恭敬地捧;進獻

⑤當於湯鑊煮之湯:熱水,開水

⑥於是即將劍往見楚王即:就;將:拿

⑦三年乃成乃:才

此乃勇士頭也乃:是

乃分其湯肉葬之乃:於是

(2)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體察句子的語氣。

①吾父所在?我父親在哪裏?

②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你年紀輕輕,爲什麼哭得特別悲傷啊?

4.讀設疑

(1)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設疑激趣:干將、莫邪的兒子“赤”爲什麼要報父仇?又是怎樣實現自己的願望的?請同學們邊讀邊思考這兩個問題,並準備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複述課文中的故事。

5.思考活動

(1)學生活動要求:結合自己讀的感受,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並備足理由。

(2)教師輔助策略:指導學生抑揚頓挫地誦讀課文,養成吟誦、咀嚼、揣摩、品味的習慣。

6.討論交流

(1)干將、莫邪的兒子“赤”爲什麼要報父仇?又是怎樣實現自己的願望的?

明確:干將、莫邪夫婦爲

教案《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干將莫邪》教案》,來自網!

楚王鑄成雌雄寶劍後,楚王殺了干將。干將的兒子赤長大後欲替父報仇。楚王懸賞殺赤,赤逃到山中,遇到一俠客,答應替赤報父仇。赤即自刎,俠客拿着赤的人頭和寶劍去見楚王,用計殺了楚王,最後自己也自殺了。

(2)活動策略

此項活動意在引導學生把握故事情節,理清文章思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可以“赤”的身份做創造性的複述。

故事發生髮展的過程:

起因(第1段):干將、莫邪爲楚王鑄成寶劍,干將反招殺身之禍;干將臨死遺囑尚未出世的兒子爲他報仇。

發展(第2、3段):干將的兒子赤長大後尋得父親所藏寶劍,晝夜不忘爲父報仇;楚王懸賞殺赤,赤躲進山中,遇到願替他報仇的俠客,當即自刎,把自己的頭和寶劍交給俠客。

結局(第4段):俠客不負重託,多方設計,豁出性命殺死楚王。

7.默讀體悟

第1.5課時

(一)精讀品析

1.讀課文

誦讀要求與策略

①誦讀課文第三段,揣摩“赤”與“客”對話時,他們各自的語氣。

②策略:以兩兩對話的形式交流各自的體驗,並備足理由談談自己爲什麼這樣處理。

2.討論交流

赤①“吾干將、莫邪子也,楚王殺吾父,吾欲報之。”

②“幸甚!”

客①“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②“聞王購子頭千金,將子頭與劍來,爲子報之。”

③“不負子也。”

明確:“赤”的語言①要讀出無門復仇的悲苦和對楚王的刻骨仇恨;語言②復仇有望的欣喜、報仇態度的堅決、不惜生命的剛烈。

“客”的語言①讀出俠客急人之難的關切;語言②讀出俠客的急人之困的豪爽和俠義;語言③讀出俠客承諾時的鄭重。

言爲心聲。揣摩語言,目的是爲了把握人物性格,領悟人物的精神品質。揣摩語言時除了體察一些語氣詞的.表達效果外,還應結合人物對話過程中的一些細節描寫來品析。如:“赤”說完“幸甚”後,“即自刎,兩手捧頭及劍奉之,立僵”,以及客許下承諾後“赤”“於是屍乃僕”。可讓學生聯繫影視作品,想象當時的悲壯場面,瞭解古人的復仇精神。

“客”語言②“聞王購子頭千金,將子頭與劍來,爲子報之”,以現代觀念和常規思維似難理解,可結合第四段“客”用計殺楚王的內容以及“荊軻刺秦”中的一些情節來幫助學生理解。適當介紹古代豪俠“救人於厄,振人不贍”和“言必信、行必果”的俠義精神。

活動引導

以學生爲品析的主體,讓他們自己去誦讀、咀嚼、品味。可以多組織幾組學生對話,在比較中揣摩語氣,分析鑑賞人物性格。老師當好穿插引導的中介。並站在孩子角度參與活動,對他們的見解,合理的予以肯定;精彩有創意的予以表揚;有難度的如“客”的語言②,則予以適當引導。

(二)研讀探究

1.默讀體悟

結尾的故事在現實世界是不可能發生的,這卻正體現了“志怪”小說的特點。默讀最後一段,感受結尾一段的神奇色彩。

思考:這一段中有哪些細節具有傳奇色彩?爲什麼?

2.討論交流

明確:煮頭,三日三夕不爛,頭踔出湯中,躓目大怒。

“踔”與“躓”傳神地寫出了“赤”對楚王的刻骨仇恨。

活動引導

請幾位學生同時模擬“客”刺殺楚王的場面,營造悲壯的氛圍,體會這裏細節描寫的效果。請喜歡音樂的學生以課桌爲“鼓”,爲刺殺場面擊鼓配樂。

(三)朗讀體悟

齊聲朗讀全文,品味生動的細節,感受體驗人物的精神與氣質。

(四)提高升華

結合現代觀念,談談如何理解評價古人的復仇觀念和俠客的正義行爲。

活動要求與策略

允許學生暢所欲言,鼓勵學生談自己獨特的認識。要求闡述觀點時要備足理由。

參考意見

①從古人“復仇觀念”言及疾惡如仇、除惡務盡。

②從今日的法制觀念看“復仇”的侷限性。

③從俠客“言必信、行必果”談“誠信”的現實意義。

④從俠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看俠義精神的侷限性。

(五)活動總結

1.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爭取熟讀乃至背誦。

2.課外遷移

閱讀魯迅《鑄劍》節選,通過比較,瞭解魯迅對原文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作了哪些豐富和發展,從而體會、總結改寫故事的要領。

鑄劍(節選)

他走出城外,坐在一株大桑樹下,取出兩個饅頭來充了飢;吃着的時候忽然記起母親來,不覺眼鼻一酸,然而此後倒也沒有什麼。周圍是一步一步地靜下去了,他至於很分明地聽到自己的呼吸。

天色愈暗,他也愈不安,盡目力望着前方,毫不見有國王回來的影子。上城賣菜的村人,一個個挑着空擔出城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