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字經》讀書心得感悟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我們有時會因某件事或某個人而產生新的想法,爲了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我們可以寫一篇感悟的文章。但是,感悟的文章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三字經》讀書心得感悟,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三字經》讀書心得感悟

關於《三字經》讀書心得感悟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人們耳熟能詳,代代傳誦。它朗朗上口,就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背上幾句。但是,《三字經》中一個個經典故事及其蘊含的深刻道理,並不是每個人都知曉的。這幾天,我認真閱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細細品讀《三字經》,我發現書中的每一行字,每一段話,都在講述着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有教我們學習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的意思是玉石不經過精雕細琢,是不能變成美玉的;人不勤奮學習,就不會懂得知識和道理。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意思是一個人把螢火蟲裝進紗袋裏,以此照明看書,家雖貧窮,但從來沒有停止過讀書。這讓我感受到古人對讀書的熱愛。沒有燈,用螢火蟲當燈,家裏貧困,也堅持讀書,爲了長大能成爲有用的人才。古時候的條件那麼艱苦,人家學習卻那麼用功。而今,我們的條件又是何等的優越,所以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段話講的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焐暖後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啓發,我覺得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爲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經》不僅僅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讀完了《三字經》,我懂得了很多,成長了許多,與書爲友,其樂無窮!

讀書更是一種享受,我願永遠在這書香中享受着陽光的沐浴,快樂成長。

關於《三字經》讀書心得感悟2

最近,媽媽和我一起誦讀了《三字經》,她還給我解釋了其中的含義。《三字經》的每一句話都蘊含着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它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禮貌待人。

“人之初,性本善”,讓我知道了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好的,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在生活中就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以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讓我明白了連動物都知道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換取勞動果實,人如果不學習,還不如動物呢。

“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四歲時,鄰居家送來一筐梨,孔融毫不猶豫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爲什麼挑小的?”他說:“哥哥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以小居大是不好的行爲。”這個經典的故事,讓我知道孔融是個明白事理的好孩子,從小就懂得尊敬和謙讓,我要向他學習,在生活中做到長幼有序,做一個孝順長輩、懂事的好孩子。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爲了讓兒子有一個優越的學習環境,先後搬了三次家,最後把家遷到了學堂邊,使孟子學到了不少禮儀和文化知識,成了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這個故事讓我更加體會到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含義,我的父母爲了我的成長和成才,不知操了多少心,可有時候我不理解,還會埋怨他們,現在想想,真是慚愧。從今天起,我要更加體貼和關愛我的父母。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和未來。

我喜歡《三字經》這本經典讀物,因爲它通俗易懂,讀起來琅琅上口,更重要的是它向人們傳誦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關於《三字經》讀書心得感悟3

最近,我讀了中國古書的《三字經》,其中《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她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她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儘量讓父親少操心。冬夜裏,天氣特別寒冷,家裏連柴也不多一根,更不要說什麼取暖的設備,躺在被窩裏,半天仍是冰冷冰冷的,確實很難入睡。想到這裏,小黃香心裏很不安。爲了讓父親少挨冷受凍,就走進父親的房裏,給她鋪好被,然後鑽進父親的被窩裏,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

看了這個故事後,有沒有觸動到你的心靈呢?在我們許多小讀者眼裏,父母似乎只是給我們“服務”的: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輔導功課……這一切在小朋友的眼中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認爲這是父母必然要做的。而我們自己呢?只要享受就好,誰叫她們是父母呢?的確,父母對我們有養育的義務,同樣,我們是不是也有責任和義務去回報她們呢?想想自己,是否曾經給父母煮過一次飯,泡過一碗麪?爲什麼同樣9歲黃香有這麼孝順?

看看我們生活的環境多好,煮飯,有電飯煲;熱菜,有微波爐;熱了,有空調、冰箱……生活條件蒸蒸日上,可我們的心靈卻荒廢了,長滿了自私冷漠的雜草,不懂得關心別人,還認爲父母的關心不夠而滿腹牢騷,耿耿於懷。相比之下,難道不自慚形穢?其實,只要我們一個小小的舉動,一句輕輕的問候,我們的父母就心滿意足了。

用心地想想父母對自己的好吧。如果這種與生俱來的愛我們都不珍惜,又怎麼可能懂得珍惜其她人給你的愛?愛人,要先學會愛父母。

關於《三字經》讀書心得感悟4

“幼不學,老何爲?”是三字經當中的一句話,告訴我們少年時不努力學習,老了就不會有所作爲。我喜歡這句話,因爲這句話一直激勵我努力學習,古往今來許多名人也是從小努力學習,纔有很大的成就。

楚國的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從小家境貧寒,吃不飽,睡不暖。但是每天清晨,太陽還沒有升起,屈原已經起牀,他坐在窗前,對着江水,高聲誦讀《詩經》、《尚書》等詩文。他的誦讀聲幾乎與公雞的報曉聲同時在朦朧的天空下響起嘹亮的聲音隨風飄得佷遠佷遠,連長江上的船伕都能聽見他那抑揚頓挫、充滿激情的誦讀。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年一年地過去,屈原日復一日地堅持着,終於學有所成。毫無疑問,少時的基本功訓練,爲屈原以後的政治生涯和文學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曾國藩是我國清代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有這樣的成就,也是因爲從小努力讀書。一次,一個小偷進了曾國藩的書房,不料,剛進書房,曾國藩也進去了,小偷只好跳上房樑,曾國藩一直在背書,小偷聽他背了很久,都背得出了,可曾國藩依然在背,小偷只好又睡了一覺,從深夜到凌晨,曾國藩一直沒停,小偷一覺醒後,天快亮了,曾國藩還沒有停,再不走就會被發現,小偷不耐煩了,跳下來,到曾國藩面前,把書從他手中搶過,一把扔在地上,氣沖沖地說:“背什麼背,你不睡覺,我怎麼偷?”接着小偷一溜煙跑了,曾國藩驚呆了。

“幼不學,老何爲?”不正是我們常說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嗎?周恩來總理從小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天,我們就是那湛藍天空下的小燕子,想要飛得更高,就得從現在出發,從我們的幼年開始努力。

關於《三字經》讀書心得感悟5

《三字經》是小時候媽媽陪我讀的第一本書,其中有許多廣爲流傳的故事。《三字經》三個字一句,特別朗朗上口,十分好記,我非常愛看,愛學。到一年級暑假時,我已經能背誦整本《三字經》了。在《三字經》的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和“孫康映雪”這兩個故事。

“香九齡,能溫席”這個故事是說黃香九歲那年冬天,他在睡覺前用自己的體溫來給父親暖被子。黃香真是個孝順的孩子。我五歲那年冬天,我們全家從北京回長沙過年。長沙冬天很冷,屋子裏沒有暖氣,我們睡覺的被子冷冰冰的。我每天都比媽媽早上牀,總是睡在媽媽的被窩裏。有一天媽媽問我:“陽陽,你爲什麼不睡在自己的被窩裏啊?”我笑着說:“媽媽,陽五歲,能暖被!”媽媽楞了一下,然後緊緊的抱着我,摸着我的頭說:“好寶寶,真懂事!”《三字經》讓我不知不覺懂得了要從小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字經》不僅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還幫助我養成了很多好品質。“孫康映雪”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孫康家境貧寒,白天得幹活,沒有時間讀書,晚上想學習卻沒有錢買燈油,於是他就用積雪的反光讀書學習。媽媽說我在學習上從小就不怕吃苦,應該就是受《三字經》中孫康這些名人的影響。記得在我二年級的一個晚上,我感冒了,還把晚飯都吐了。爸爸媽媽十分心疼,讓我早點上牀休息。可我卻想着作業還沒做完,一定要堅持寫完作業。爸爸媽媽攔不住我,只好陪着昏昏沉沉的我寫完了作業。第三天,我病好了,上學後交上自己的作業,班主任劉老師表揚了我,我覺得很光榮。《三字經》讓我漸漸養成了刻苦學習的好習慣。

《三字經》內容豐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有很多給人啓迪的道理,真是一本讓我受益終生的好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