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養生論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全面系統地總結了養生的理論和方法。

黃帝內經養生論

養生,又稱攝生、保生,即保養生命之意。養生就是根據人類生命的發展規律,針對衰老產生的機理,採取各種方法保養身體,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緩衰老,以期達到防病延衰的目的。從人體固有的精、氣、神立論到人與自然的整體運動觀,指出養生應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調於四時,內外安和,恬淡虛無,合同於道。同時強調道德性格涵養,動靜結合,防正飲食勞倦,六淫外侵,七情內傷,七損八益,做到形神統一,內外統一,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養生論的理念及方法。

1 堅固五臟,充實腎氣

《黃帝內經》中養生理論和方法是在“天人相應”的整體思想下指導建立起來的。“天人相應”爲《黃帝內經》的基本學術思想,是中醫養生的精髓。《黃帝內經》認爲人的天賦壽命當在百歲以上,其所以夭亡的原因,就在於不知養生的緣故。《黃帝內經》認爲人體生長衰老的整個生命過程,就是五臟功能自然盛衰變化的生理過程,其中尤以腎氣的自然盛衰爲關鍵,正如姚止庵《素問經注節解》“男女之壯也,並始於腎氣盛實;其後也,亦由於腎氣之衰微,人之盛衰,皆本源於腎,此故總以腎結之”。正由於腎氣是人體生長衰老的根本,所以保持腎氣充實,延緩腎氣的自然衰減限期,是減慢人體衰老的一個重要方面。另方面由於腎爲元氣之根,“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所以後天臟腑之氣對腎氣的滋生,又是充實腎氣的重要保證。故而《黃帝內經》在強調腎氣根本作用的同時,也重視臟腑功能盛衰對衰老過程的影響,如《靈樞天年》說:“五臟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皮膚緻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說明加強後天的調養,保持臟腑之氣的旺盛來充養先天腎氣,是延年益壽的重要原則。由此可見,養生的任務就在於運用各種方法,保持五臟精氣,尤其是腎氣的充實,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延緩衰老的過程。

 2 法於陰陽,順應四時

《素問四氣調神》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陰陽是宇宙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規律和法則。“法於陰陽”,依照陰陽變化養生這是綱領,只有陰陽平衡,方能“陰平陽密,精神乃治”。但其貴在陽密,陽氣衛外,或偏亢或逆亂,或鬱積或消爍,均可發病。故“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與自然息息相關。養生應隨春夏秋冬四時之氣,調肝心脾肺腎五臟的神志,起居有常。提出春時之氣宜“夜臥早起,廣步於庭,使肝志內生”;夏時之氣宜“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氣得泄”,心志平和,氣得以疏泄;秋時之氣宜“早臥早起,……使秋氣平,……使肺氣清”;冬時之氣宜“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所以“聖人春夏養陽,使少陽之氣生,太陽之氣長;秋冬養陰,使太陰之氣收,少陰之氣藏”。人體生命的根本在於陰陽二氣的協調,而且人體陰陽之氣與自然界陰陽是相互通應的,也要達到協調統一。人體內的陽氣運行,隨着晝夜陰陽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養生法於陰陽、順應四時,還要順應一日之內體內陽氣的運行規律,調節機體活動及作息時間。如《素問生氣通天》雲:“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者,形乃困薄。”此外,善於養生之人,需外應天地陰陽,內守天元真氣,並注意防禦外邪。

3 形與神俱,終其天年

形神統一是指人的形體和精神密切相關,不可分離。形體是精神的載體,精神是形體的統帥,無形則神無以附,無神則形不可活。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離,因此形神必須保持協調統一,這是維持健康長壽的基本保證。《素問上古天真論》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數術,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還詳細論述了在四時煉養形體的同時要注意精神的調養,如春季萬物生髮,要廣步於庭以養形,披髮緩行以使志生而養神;夏季蕃秀,夜臥早起養形,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以養神;秋季容平與雞俱興養形,收斂神氣使志安寧養神;冬季閉藏,早臥晚起養形,必待日光使志伏匿養神。《靈樞本髒》曰:“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因此《內經》提倡:“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聖人爲無爲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調暢情志,保持精神愉悅對於維持人體健康預防疾病有重要的意義。健康的含義再不僅僅是身體上無痛苦,更重要的是保持心理和社會的完好狀態,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心情愉快對於健康尤顯重要。

 4 內存正氣,避邪有時

防止疾病的發生是養生的前提。疾病的發生主要與人體的正氣和外界的邪氣兩方面的因素有關。《內經》認爲預防疾病的關鍵在於人體正氣的強弱,故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預防疾病和養生保健的關鍵是增強和保養人體正氣,增強抵抗邪氣的能力。因此增強正氣是養生的一個重要原則。正氣是相對邪氣而言,正氣的範圍很廣,包括了人體臟腑的功能、情志的活動、氣血的運行、經絡的功能等,因此增強和保養正氣的方法從內要調節飲食,鍛鍊形體,調攝精神,還是從外要“虛邪賊風,避之有時”,而達到“辟邪不至,長生久視”的目的。

節制房事,保精護腎。人體的生長髮育生殖衰老主要取決於腎氣的強弱,也就突出了腎在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素問上古天真論》曰“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支持滿。”指出了節慾保精預防衰老的重要養生方法。所以養生的關鍵問題就在於保精護腎,而保精護腎的關鍵在於節慾。

飲食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素問上古天真論》曰“食慾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於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總是以“適度”爲原則的。生命活動中任何環節的過度或不及,都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以酒爲樂,以妄爲常……,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飲食上的飢飽失常、飲食不潔、飲食偏嗜、勞逸中的過勞、過逸,都是引發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飲食上應當遵循“謹和無味”的法則,在勞逸方面要做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同時避免各種外傷的侵害,以此而達到“謹道如法,長有天命”的目的。

和於術數,動則不衰。《素問上古天真論》雲“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和”即適當運用之意;“術數”即指導引、按蹺、吐納等調攝精神、鍛鍊身體的一些方法。通過些方法,可達培補正氣之目的。古人是非常重視運動保健的,“動則不衰”是我們中華民族養生、健身的傳統觀點,這點同現代醫學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現代醫學認爲“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提高新陳代謝,使各器官充滿活力,推遲向衰老變化的過程,對心血管系統,更是極爲有益,使人健全體魄、防病防老、延長壽命。

《黃帝內經》建立了醫學養生學體系,主張人要順應天地四時的規律,以全面攝養形與神。養形要做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節慾保精;養神則要“恬淡虛無”,“和喜怒”,“無爲懼懼,無爲欣欣”,排除不良的精神刺激,保持精神情緒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