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名句-看破紅塵的經典語錄

看破紅塵天地寬。名不貪婪,利不貪婪。真誠清淨悟真禪,平等慈悲,普度人間。

佛語名句-看破紅塵的經典語錄

1、不寬恕衆生,不原諒衆生,是苦了你自己。

2、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3、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4、佛法的修學是: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

5、在日常生活裏面,分別、執着要淡薄,看得淡薄就是看破。

6、欲爲諸佛龍象,先做衆生馬牛。

7、緣起即滅,緣生已空。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8、愛慾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9、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10、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11、覺悟人生如過客,世間如旅舍,是真正的福報,真正的清涼自在!

12、人生就象一場戲,因爲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

13、見思煩惱是執著;塵沙煩惱是分別;根本無明是妄想。

14、放下一切,菩提心就現前;放下一切,才能見到事實真相。

15、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迴旋。

16、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17、覺悟人生是無常、無我、苦、空,你就會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18、大乘以“自度度他”爲本,“自度度他”以六度爲本;佛法講“自度度他”,放下是“自度度他”。

19、學佛,要從“放下”開始;先放下見思煩惱,再放下塵沙煩惱,最後放下根本無明。

20、所謂順其自然,並非代表你可以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後你有勇氣接受一切的成敗 。

21、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這一切。

22、看破紅塵天地寬。名不貪婪,利不貪婪。真誠清淨悟真禪,平等慈悲,普度人間。

23、歷盡劫波始豁然。佛法無邊,向上心歡。唸佛醒悟綻芳蓮,放下執着,自在隨緣。

24、笑着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25、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26、人在世間,愛慾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

拓展:

經典佛語禪語語錄

1、一切衆生而爲樹根,諸佛菩薩而爲華果,以大悲水饒益衆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2、菩提屬於衆生。若無衆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3、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4、以於衆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衆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5、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

6、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

7、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8、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

9、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爲自身相,六塵緣影爲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10、一切衆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11、衆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爲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爲不動。

12、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13、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衆,宴坐靜室,恆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發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當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爲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爲心。

14、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15、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16、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17、聞已應起大慈悲心。觀察衆生。而不捨離。思惟諸法。無有休息。行無上業。不求果報。了知境界。如幻如夢。如影如響。亦如變化。——《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18、於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19、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20、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21、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22、佛法是不二之法。

23、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24、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25、若見一切法。心不染着。是爲無念。

26、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27、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28、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9、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獵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30、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