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兩則

做善事的人,內心如果執着了,就更痛苦。比沒有做事的人,更加痛苦。

佛典故事兩則

割耳救雞

智舜禪師,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腳參禪。有一天,在山上林下打坐,忽見一個獵人,打中一隻野雞,野雞受傷逃到禪師座前,禪師以衣袖掩護着這隻虎口逃生的小生命。不一會兒,獵人跑來向禪師索討野雞:“請將我射中的野雞還給我!”

禪師帶着耐性,無限慈悲地開導着獵人:“它也是一條生命,放過它吧!”

“你要知道,那隻野雞可以當我的一盤菜哩!”

獵人一直和禪師糾纏,禪師無法,立刻拿起行腳時防身的戒刀,把自己的耳朵割下來,送給貪婪的獵人,並且說道:“這兩隻耳朵,夠不夠抵你的野雞,你可以拿去做一盤菜了。”

獵人大驚,終於覺悟到打獵殺生乃最殘忍之事。

爲了救護生靈,不惜割捨自己的身體,這種“但爲衆生得離苦,不爲自己求安樂”的德性,正是禪師慈悲的'具體表現。禪者,不是逃避社會,遠離人羣。禪者的積極捨己救人的力行,從智舜禪師的割耳救雞,可見一斑矣。

施恩於人不可求

虛雲老和尚一輩子,重興了大叢林,包括雞足山,南華寺,涌泉寺,雲居山,雲門寺這些祖師大德的道場。虛雲和尚建寺好了以後,就走了,把位置讓給他的弟子。自己隻身一人,又去重興新的寺院。他一輩子,就這麼過來。後來虛雲和尚的弟子,像佛源和尚,淨慧長老,本煥長老,也是如此。所以他們弟子也是滿天下。

虛雲和尚一輩子不居功,但他的弟子們,卻從來沒忘記他老人家。在雲居山,雞足山,雲門寺,這些道場都有虛雲和尚的舍利塔。在雞足山還有虛雲禪寺,專門紀念老和尚的。總感覺,這就是虛雲和尚的作風,不居功。不居功者,上天自然能給他功勞。

很多人想要解脫。要解脫者,應該努力去做事,然後去利益衆生。在做事時,內心能如如不動,就解脫了。那如如不動,講的太深了,講淺白一點,就是施恩於人不可求。

人做了善事,都會覺得自己做了很多,都想着要得到回報。有這個想法,就很累。給人恩德,不求,這樣就解脫了。做善事者,只有達到這樣,才能解脫。

做善事的人,內心如果執着了,就更痛苦。比沒有做事的人,更加痛苦。因爲善事越多,我執越強,就越痛苦。那施恩於人不可求,不要求別人回報。這樣就沒有痛苦了。

不求別人回報時,上天就一定會給回報的。因爲能量是守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