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原文閱讀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並獲得審美體驗與知識的活動。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朱自清《背影》原文閱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朱自清《背影》原文閱讀

朱自清《背影》原文閱讀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爲了喪事,一半爲了父親賦閒。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唸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爲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伕行些小費纔可過去。他便又忙着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只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着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着我,惦記着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拓展:

《背影》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走進作者,掌握生字詞。

2、抓住文中表達作者情感的主要語句。

能力目標:

1、學習在平實的敘述、抒情中蘊藏着的極爲精巧的構思。

2、關鍵語句含義的理解

情感目標:

1、認真體會穩重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特別是父愛。

2、並能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增進與父母的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表達出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點

重點段落的分析,以及從文中體味到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激發孩子理解父母,熱愛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感悟父愛,表達父愛

教學準備

多媒體器材、視頻(電視散文《背影》)、課件

教學方法

讀:朗讀、範讀、聽讀、默讀等、引導分析法、討論法、體驗法等

學生分析

年齡特徵:初二學生處於過渡期,具有動盪性、閉鎖性等特徵,獨立性與依賴性矛盾並存。特別是學生的心理閉鎖給課堂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帶來困難。

學科基礎:本校初二學生已經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可以通過預習領會課文,把握大意,但是學生們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和方法,語文知識射入信息量比較窄,不能主動合作探究,個別同學對語文不感興趣,依賴心強,不善於思考。這些情況都爲“以學生爲主體”教學造成了阻礙。

對策:依然要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採取一切措施讓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從而慢慢培養學生的好習慣,知難而進。

內容分析

本課爲名篇,重點要讓學生體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第一課時(早讀)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

2、通過自己的資料瞭解作者、寫作背景

3、掌握生字詞

4、整體感知課文,瞭解課文大意、中心,並能劃分段落層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現給學生“背影”這一動作,問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哪一課?生答:背影。

二、讀課文

(1)自由朗誦課文

要求:

①讀準字音、標註出比較生疏的、讀不準的字詞。

②有角色意識,以聲傳情

(2)放課文範讀音頻

要求:

①解決自由朗讀過程中讀不準的字音

②通過聽讀體味其中的感情,特別是飽含情感的語句的讀法

(3)要求自己讀課文,合作完成以下問題

①標註、解決不懂的生字詞

②介紹作者

③瞭解文章的體裁

④表述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⑤理清寫作思路劃分段落,並表明段落大意。

⑥根據你對課文的認識,幫老師設計一段課堂導入語(介紹導入語),寫下來(以備下節課課堂展示)

(4)①生字詞:頗屑簌箸

交卸奔喪狼籍簌簌變賣典質賦閒瑣屑差使虧空勾留攙蹣跚禍不單行慘淡妥帖情鬱於中頹唐惦記

②敘事紀實散文

③作者朱自清學生自由瞭解,自由展示,知道餓死不吃救濟糧的故事

④⑤⑥略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通過預習,我們已經對課文有了瞭解,如果你是老師,你怎麼設計一條導入語。(五分分鐘)

二、整體感知

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讀五分鐘)出示課件問題

問題一:文中出現幾次“背影”,分別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請你在“背影”前加上一個動詞,以便理解四處“背影”的不同含義。

生:紛紛朗讀課文並思考問題,邊讀邊作標記

師:首先,文章出現幾次“背影”每次分別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出現的呢?如果在每一個“背影”前加上動詞,該如何概括呢?請舉手回答(兩分鐘)(學生回答之後出示答案)

師生互動回答反饋:共四次,

第一次是在文章的第一段“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第一次:想背影

第二次是在父親給我買桔子時的背影。第二次:看背影

第三次是在父親和我分別時我看到的背影。第三次:別背影

第四次是結尾處淚光中重現的背影。第四次:思背影

(學生回答,並板書)(兩分鐘)

明確:本文的線索及作用。

三、重點段落賞析感悟(出示問題二)

問題二:四次提到背影,作者精細刻畫、令人最感動的是那一次?

生:第二次

嗯,這是最讓我們感動的,也是作者重點刻畫的一次,讓我們自由朗讀這一段,並且圈點勾畫出對父親的背影進行描寫的語句,思考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出示課件)(一分鐘)

生讀(須三分鐘)

先獨立思考兩分鐘(一分鐘)

前後桌生生互動(兩分鐘)、學生回答(三分鐘),師生互動補充。

出示課件文本

肖像描寫

A穿戴:黑、深青、布

問:三次突出“布”有什麼作用?

寒磣的衣着。呼應前文慘淡的家境,在這樣的情況下爲兒子買橘子更讓人感動

黑色和深青色,又帶來了沉重感,守孝

動作描寫

B平地走路的樣子是:蹣跚的。平地走路尚且如此,那過鐵道、爬月臺的艱難就可想而知了

C身探下月臺——過鐵道——☆爬月臺的動作:手攀(顯出月臺的高)、腳縮(動作遲緩)、身傾(向左微傾有兩個原因:。

加上讓同學們體驗父親買的辛苦,結合課本圖片,請一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們站起來做這個動作。(攀、縮、傾)

再放視頻,加深感悟。(五、六分鐘)

比較父親去和回時寫法的詳略安排。爲什麼這樣安排?

體現父愛。父親的形象:慈愛。

兒子的表現:流淚,攙

四、細細品味

剛纔我們一起分析了第六自然段,感受到真摯的父愛,下面請同學們自己在文中找一找自己欣賞的,飽含感情的語句,並談談你的理解和感受。

大約五分鐘

樸實的語言包含了樸素的情感,慈愛的父親令作者難忘也令我們感動。

五、百花齊放

我們在愛的呵護下,一天天長大,學了這一課,你感悟到了什麼?一定有許多想對父親說的話,以爸爸,我想對你說爲開頭,寫個片段,展示給大家。

課下整理成書信寫給父親(出示課件)

學生們紛紛把寫的東西拿來讀一讀。

六、總結

細細觀察,用心體會,感悟真愛,回報父母養育之恩。放歌曲。或唱幾句歌詞。

《背影》教案2

教學目標:

體會本文告訴人們的人間至愛無所不在、無處不有的真情;學習本文立意新奇、結尾驚奇的寫法。

教學重點:

感受母子深情。

教學難點:

妙用對比的手法。

教學準備: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朱自清的《背影》所表現的“父子深情”導入本課的“母子深情”。

二、介紹作者及本文體裁、特點: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走進課文:

(1)引導學生圈點生字,在小組內分工查閱工具書,互相學習。

(2)認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互相糾正字音,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課文大意:

a、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過程,分清段落;

b、請學生複述小說故事,師生加以評價小結。

2、探索小說中的人物:

以小組爲單位,再讀課文,討論回答:

(1)小說中的“她”是怎樣一個人?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對王小亮的“至愛親情”?

(2)王小亮在“現在的媽媽”那裏得不到應有的母愛,後來,他從哪裏得到了母愛?

(3)小說中的“老頭”是怎樣一個人物?他是不是一個多餘的人物?

3、研讀句子,討論問題:

(1)“都放學了”

“知……道……”她目光呆滯地低聲喃喃着,無力地垂下腦袋……

“大伯,麻煩……給孩子。”

課文有些故意省略的內容需要仔細品味才能弄明白,你能聯繫上下文,說出“她”知道些什麼嗎?

(2)下午,這包糖終於傳到二年級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驚喜極了,這最喜歡吃的奶糖好久沒嘗過了。

王小亮知道這包糖是誰給他吃的嗎?說說你的理由。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要求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不同句子的不同語調、語氣。

四、探究寫作特點:

1、本文成功地運用了對比手法,表現在哪些地方?

2、有人說小說的結尾新奇,但也有人說小說的結尾缺乏真實性,你的看法如何?

結合探究·練習三,理解結尾的深刻含義。

五、小結全文。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探究·練習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