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簡介及鄉愁寫作背景

余光中的《鄉愁》寫作背景是余光中於1949年離開大陸去臺灣。當時由於政治原因,臺灣和大陸長時間的隔絕,致使余光中多年沒有回過大陸。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余光中簡介及鄉愁寫作背景,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余光中簡介及鄉愁寫作背景

【作者簡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於江蘇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於臺灣大學外文系。 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 學藝術碩士學位。返臺後任詩大、政大、臺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臺 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余光中是個複雜而多變的詩人,他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臺灣整個 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後迴歸。在臺灣早期的詩歌論戰和70 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 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筆尖所染, 不是希頓克靈的餘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釀業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 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爲親 切,顯示了由西方迴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臺灣詩壇稱爲“回頭浪子”。 從詩歌藝術上看,余光中是個“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作品風格極 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 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著有 詩集《舟子的悲歌》、《鐘乳石》,《萬聖節》、《白玉苦瓜》等十餘種.

【寫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10歲的余光中隨父母輾轉於上海、重慶等地。

22歲那年,余光中隨家人來到臺灣,並考取了臺灣大學外文系。

雖然專業是外文,余光中卻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的興趣。他在詩歌、散文、評論、翻譯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傑出的,當屬詩歌。人們評論,他的詩題材廣泛,風格屢變,技巧多姿,融匯了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的筆法。因此,他被譽爲臺灣現代派“十大詩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賦詩一首。寫完後,詩人熱淚盈眶,沉吟良久。這,就是後來被海外遊子不斷傳唱的《鄉愁》

余光中作品

序/謝冕

詩歌

算命瞎子

舟子的悲歌

昨夜你對我一笑

祈禱

珍妮的辮子

新月和孤星

西螺大橋

招魂的短笛

新大陸之晨

呼吸的需要

我之固體化

我的年輪

五嶺少年

月光光

大度山

蓮的聯想

等你在雨中

滿月下

觀音山

月光曲

下次的約會

茫 握 訣 醒

情人的血特別紅

迴旋曲

灰鴿子

當我死時

楓和雪

火浴

如果遠方有戰爭

每次想起

一枚銅幣

一武士之死

江湖上

收藏家

民歌

鄉愁

盲丐

上山

呼喚

飛將軍

白玉苦瓜

鄉愁四韻

燈下

貼耳書

小褐斑

紅葉

聽瓶記

與永恆拔河81

漂給屈原

菊頌

夜讀

隔水觀音

贈斯義桂

戲李白

驚蛙

五十歲以後

杏燈書

將進酒

兩相惜

水仙鄉

風鈴

木棉花

梅雨箋

寄給畫家

一枚松果

小木屐

踢踢踏

橄欖核舟

六把雨傘

甘地之死

不忍開燈的緣故

堤上行

漂水花

老來無情

紙船

香港結

望海

歡呼哈雷

控訴一枝煙囪

中國結

珍珠項鍊

曇花

雨聲說些什麼

停電夜

天問

大度山懷人

壁虎

秦俑

雨霖鈴

三生石

週年祭

嘉陵江水

桐油燈

未來

停電

與海爲鄰

苗栗明德水庫

只爲了一首歌

蒼茫時刻

雕花水晶

永念肖邦

琉璃觀音散文

石城之行

塔阿爾湖

書齋·書災

鬼雨

逍遙遊

九張牀 四月,在古戰場

登樓賦

地圖

焚鶴人

丹佛城

萬里長城

山盟

借錢的境界

聽聽那冷雨

尺素存心 思臺北,念臺北

催魂鈴

牛蛙記

我的四個假想敵

開卷如開芝麻門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夜讀叔本華

假如我有九條命

關山無月 耶釋同堂 蓮戀蓮 沒有鄰居的都市 自豪與自幸 另有離愁 回顧琅媛山已遠 日不落家 金陵

子弟江湖客

另一段城南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