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徐志摩的話題作文

最早接觸到徐志摩是從他的那首:“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當時只覺得這首詩很美,很有意境,對於其中的咬文嚼字和情感抒發一概沒有深究。接下來小編爲你帶來關於徐志摩的話題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徐志摩的話題作文

其實後來我對他也沒有很深的認識,只知道他是我國現代詩壇上屈指可數的大詩人之一,是的作者。對於他的其他作品也只有一點了解,如,如。

想要寫一寫徐志摩完全是因爲他的,在上網查閱資料的時候看見一篇關於他的文章,文章裏將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分別作了比喻,我覺得很貼切。

一把秋天的扇子——張幼儀

一把秋天的扇子,意味着可以隨手拿來驅熱,也可以隨手放或扔。在徐志摩所有落冊的女人中,原配張幼儀便是這個角色。

他與張幼儀是一個典型的父母包辦之下的婚姻。他們之間沒有愛情,這也使得徐志摩對於這樁婚姻始終心存疑慮,進而在遇見後無法自拔的愛上她。

張幼儀出身顯赫富貴卻不嬌縱,她恪守一個妻子應盡的.義務,即便在她心裏很清楚的知道他愛的不是自己。

很難想象當她看見自己的丈夫與共傘並肩站在康橋上談笑時會是怎樣的心境。或悲傷,或淒涼,或自嘲?很難想象當她決定成全他去追求自由時,自己仍舊照顧着他的家人,或許這是愛情?她真的就這麼心甘情願的將自己的一生耗費在一個眼裏根本就沒有自己的男人身上?她明明知道在徐志摩看來,她就是一個“鄉下土包子”、她明明知道,他形容他們的婚姻是“小腳與禮服”

當有人問她愛不愛徐志摩時,她的回答是——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把照顧徐志摩和他家裏人叫的話,那我大概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裏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她是徐志摩最看不上眼的女人,卻又是最愛他的女人,這就是愛情的不等式。 一朵別院的玫瑰——林徽音

24歲的徐志摩開始寫詩便是因爲她——他眼中的“唯一之”——。是她開啓了他人生的另一條天河,她也自然成了詩人河裏的那條水草,終其一生在心中盪漾。

在我看來,她恰似一朵嬌豔的玫瑰,卻開在了別人的園裏。徐志摩也只好徘徊在花園的院門外,探着頭向裏張望,這一看就是幾年。

可以說,徐志摩的是林徽因,當然後來他也愛。但是因爲林徽因讓他傷得很深,而最終他們又錯過,這就造成了徐志摩對林徽因始終懷有深刻的印象。不是有句話說“得不到的纔是最珍貴的”嘛。他爲了她背棄無愛的婚姻、反駁自已的老師、放棄家庭的支持,也得罪了不少朋友。

他對林徽因的愛情可以分爲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林徽因十七歲左右的時候,另一段是徐志摩遇難前,林徽因在香山修養的時候。前一個階段就像是熱戀,充滿激情與狂熱;而後一個階段已經失去了狂熱,取而代之的是理智,是愛情的蛻變昇華。

再來說說林徽因,我相信她是愛過徐志摩的,但是從小接受傳統教育的她又怎會不顧一切和徐志摩再一起呢!況且那時候的她還小,對於愛情她瞭解的夜不會很深,那時候的她,沒有思想也沒有膽量反抗家裏,反抗社會,和一個大她7歲並已結婚生子的男人共度一生;後來的她變得成熟,理性,對於愛情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但那時她已有了,他也有了,此時的他們才真正相互理解,相互惜存的。

她在徐志摩去世後對寫信說:“他若沒死,我待他是仍不能改的,這可能是他說的我愛我的家我的丈夫勝過愛他的緣故。”可見林徽因承認對徐志摩的感情,曾經也略微後悔過沒有選擇他,但是即使重新來過,林徽因仍會理智地選擇。

一束璀燦的煙花——

徐志摩完美的現實追求終落在社交名媛陸小曼身上,可以說他們是志同道合:同樣有着對愛情的共同追求。

徐志摩把對林徽的那份愛和盤託給了陸小曼,陸小曼也最終獲得丈夫給她的自由,兩人突破層層阻力終於走進了婚姻。如果故事到此爲止,就像童話故事一般“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下去”也算是老天對徐志摩的一點點恩賜。

但是宿命裏的愛情有時往往弄錯方向,當身體近了愛情卻遠了。婚姻並沒有按徐志摩的推算在理想中落定,而是似煙花般在空中漫散,美麗了,也沉寂了。婚後的陸小曼拋棄了原本非常豐厚的物質生活,婚後卻又始終得不到徐志摩家人的認可,精神上十分憂鬱。她沉浸在各種社交活動中,真正做到了“視金錢爲糞土”,而徐志摩爲了生計不得不到處講學,寫詩,此時的他已經疲憊不堪。

在他們作了最後一次激烈的爭吵,徐志摩搭乘郵機飛往北京,爲的是去趕一場林徽音的重要演講,因飛機遇上大霧墜毀在山東上空。至此,這場恩怨宛若在黑夜裏燃放的煙花的樣子,一片一片飛散,一簇一簇墜落。他也跟着煙消雲散

徐志摩,他的生命被熱愛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續:張幼儀自立、自強,繼續侍奉公公,撫養兒子,並在上海創立時裝公司、女子銀行,開風氣之先,業務也相當發達,直到56歲纔再次結婚,得享天年;林徽因揀拾了一塊失事飛機的碎片珍藏到去世,並提議設置“志摩獎金”鼓勵文學青年;陸小曼終身素服,絕足社交場所,編輯出版《徐志摩全集》成爲她唯一的心願,而由於種種原因,這一願望到1965年她辭世也沒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