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小說集《祝福》

名師導航

魯迅小說集《祝福》

內容感知

《祝福》是魯迅小說集《彷徨》中的第一篇。“祝福”是小說的背景,也是小說的情節線索。祥林嫂的悲劇始終是在魯鎮“祝福”的喧鬧的爆竹聲中展示出來的。

祥林嫂是一位被禁錮重重、腐朽愚妄的封建思想逼迫致死的勞動婦女。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不僅吞噬了她的肉體,也啃齧着她的靈魂。她肉體被迫害、遭摧殘的每一步都伴隨着靈魂的痛苦。她是一個不甘忍受壓迫的女人,曾經逃脫、抗婚,想用自己的勞動謀生並換取獨立的人格,然而這一切掙扎終歸無用,她還是被吞噬了,肉體和精神都被吞噬了。一個活的、能感知、有血肉的樸實、勤勞、善良、無罪的靈魂的毀滅,顯示了一種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悲劇人生,撼人心靈。

句段剖析

一、疑難妙句

1.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長一輩,應該稱之曰“四叔”,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比先前並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未留鬍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後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後即大罵其新黨。但我知道,這並非借題在罵我:因爲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爲。

剖析:這幾句話揭示了魯四的身份:“監生”在清朝是憑藉祖先“功業”或捐錢取得的,可見魯四並非貨真價實的“科班”出身;“講理學”暗示了人物維護封建道統,注重封建禮教的道德觀念;“……因爲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爲”,時值辛亥革命,魯四所罵的乃是康有爲,其不諳世事變遷和社會進步的落後腐朽性便昭然若揭。這段平實的敘述和簡潔的評論入木三分地刻畫出魯四的形象特徵,對其進行了辛辣地嘲諷和鞭撻。

2.我回到四叔的書房裏時,瓦楞上已經雪白,房裏也映得較光明,極分明的顯出壁上掛着的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已經脫落,鬆鬆的捲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我又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去一翻,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註》和一部《四書襯》。

剖析:這是對魯四書房的描寫,那“脫落”的對聯、“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擺在案頭的《近思錄集註》和《四書襯》,一個被封建理學浸透的、沒落腐朽的鄉紳形象便鮮明地呈現出來了。

3.但是,談話是總不投機的了……

……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剖析:第一句表明“我”與魯四老爺立場的對立,清楚地體現了“我”的民主進步的思想傾向。第二句是“我”看了魯四老爺書房後的心態,加之前文“總不投機”的談話,使“我”對“四叔”產生了強烈的憎惡和反感,所以決計要走。第三句是“我”面對祥林嫂靈魂的最後求助而無能爲力時的內心獨白,雖是同情卻只能逃避,這表現“我”面對禁錮重重、腐朽愚妄的封建禮教時軟弱和頹廢的心態。

4.“地獄?——論理,就該也有。——然而也未必……”“……其實,究竟有沒有魂靈,我也說不清。”

剖析:這是“我”回答祥林嫂關於“魂靈”和“地獄”問題的話。第一句先肯定,後否定,第二句用“說不清”來搪塞。“我”是一個進步的知識分子,對此類問題本可以作出肯定的回答。那爲什麼不明確回答呢?細讀課文,妙處不難發現,這些模糊語言的運用,恰到好處地表明瞭“我”的軟弱和無奈。“我”是小說中唯一一個同情祥林嫂的人,想給她以安慰,解除她一些痛苦。“爲她起見”,不知是答“有”好,還是答“沒有”好,就只能含糊其辭。同時,我們從中還可以見到“我”的無能爲力,不但不能解除祥林嫂的苦難,連她臨死前的一個起碼的要求都不能滿足。祥林嫂就這樣,帶着巨大的精神創傷和滿腹的疑惑,離開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