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雞老舍

《母雞》是滿人老舍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文章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爲尊敬,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着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

作品原文

我一向討厭母雞,不知怎樣受了一點驚恐,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後院,由後院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並且沒有什麼理由,討厭!有的時候,它不這樣亂叫,可是細聲細氣的',有什麼心事似的,顫顫巍巍的,順着牆根,或沿着田壩,那麼扯長了聲如怨如訴,使人心中立刻結起了個小疙瘩來。

它永遠不反抗公雞。可是,有時候卻欺侮那最忠厚的鴨子。更可惡的是,遇到另一隻母雞的時候,它會下毒手:趁其不備,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兒毛來。

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吵得受不了。

可是,現 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隻孵出一羣小雛雞的母雞。

不論是在院裏,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着脖兒,表示出世界上並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個鳥兒飛過,或是什麼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着頭聽,挺着身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後,咕咕地警告雛雞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當它發現了一點可吃的東西,它就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叫它的兒女吃。結果,每一隻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兒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它教給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還半蹲着叫它們擠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點兒溫暖。它若伏在地上,雛雞們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頭或別的地方,它一聲也不哼。

在夜間若有什麼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悽慘,無論多麼貪睡的人都得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爲它有了一羣雞雛。它偉大,因爲它是雞母親。一位母親就必定是一個英雄。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課文簡說

本文是老舍先生【原名 舒慶春】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爲尊敬。

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着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通過與《貓》進行對比閱讀,感受作者在表現動物特點和表達情感上的異同;二是通過閱讀課文,體會作者對母親的崇敬以及對母愛的讚頌。學習這篇課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並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

老舍先寫對“母雞”的厭惡,在寫對“母雞”的崇敬,感情先後迥然不同。這種強烈而鮮明的對比,使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自然產生了一種幽默可笑的感覺,使我們彷彿在欣賞一個風趣的小品或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