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引導語:季羨林是我國著名的學術大師,被譽爲學界泰斗,現在已經離開人世,其地位卻依舊無法撼動。他有哪些代表作品呢?

季羨林著作書目:

《中印文化關係史論叢》(論文集)1957

《<羅摩衍那>初探》1979

《天竺心影》(散文集)1980,百花

《季羨林選集》(散文集)198O

《朗潤集》(散文集)1981

《季羨林散文集》1986

主要著作:

《〈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1941年,系統總結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頌所用混合梵語中動詞的各種形態調整)、《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1944年,發現並證明了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羅語的特點之一)、《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1985年)(論證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闡明瞭原始佛教的語言政策、考證了佛教混合梵語的歷史起源和特點等)、《〈福力太子因緣經〉的吐火羅語本的諸異本》(1943年)(開創了一種成功的語義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語言論集》(1982年)等。作爲文學翻譯家,他的譯著主要有:《沙恭達羅》(1956年)、《五卷書》(1959年)、《優哩婆溼》(1959年)、《羅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等。作爲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潤集》(1981年)、《季羨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雜憶》等。

季羨林簡介:

談到季羨林,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季羨林簡介,這樣可以對季羨林有更加清楚地認識。季羨林生於1911年,卒於2009年。因爲季羨林是中國語言及文學方面的行家,季羨林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在了文學研究上。

季羨林從小出生在山東省聊城市一個十分普通的農民家庭,因爲父親沒有很好的承擔起家庭的重任,全憑母親一人,因爲家裏窮買不起課外書,因此季羨林在啓蒙教育階段幾乎就只能學到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在季羨林剛成年後便被家裏要求娶了一位知識水平低的'傳統婦女,儘管交流有障礙,但他們也十分和諧的度過了彼此的一生。

在六歲的時候被叔叔接到濟南讀小學,初高中,雖然當時季羨林成績一般,但他在文學及語言方面的天賦已經顯露出來,在高考中成功考取清華大學,專修小語種德語,在這期間季羨林對語言學十分感興趣,他十分用功的學習換來的是知識的碩果,在此時期季羨林已經有機會發表各種論文,之後去了德國讀研究生博士。

在順利完成學業後,季羨林回到北京大學教書,職位是節節攀升,因爲能力高,從主任升到了副校長的職位,最後進入科學院。在新中國成立後,還擔任着政協委員一職。因爲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季羨林還學習了梵文等因此對佛學及歷史也有着一番造詣。所以季羨林有能力擔任中國語言學會長一職位。以上內容便是季羨林簡介。

季羨林和錢鍾書

季羨林和錢鍾書幾乎生於同一時代,兩人只相差一歲,他們都是著名的文學大師,還是清華大學的校友。

季羨林的頭銜有很多,比如東方學大師、文學家,語言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甚至被後人稱爲“國寶”。錢鍾書是作家、文學研究家。兩個人都是大師級的人物。

從情理上來講,我們很容易把同時代的人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認爲他們是一個時代的人,還是學長和學弟的關係,就應該彼此認識或者相互仰慕。但事實上,季羨林和錢鍾書的交集是很少很少的。

兩個人雖然都是大師,但是大師也有不同的境界。錢鍾書交往的對象,多是學界前輩或者後生晚輩,很少見到同輩的名流。再加上二人的品性不同,季羨林讓人有很“入世”的感覺,而錢鍾書淡泊名利,是一個真正生性恬淡的隱者。所以他們交往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

讓他們之間產生聯繫的人應該就是陳寅恪了。陳寅恪是季羨林的老師,著名的歷史學家,但才高八斗的錢鍾書卻曾經批評陳寅恪的學問太瑣碎了。這讓季羨林非常不滿,他說錢鍾書根本不懂歷史。季羨林和錢鍾書學術研究的方向不同,學術上有爭執是很正常的。但是季羨林對錢鍾書寫的《管錐編》評價就很高。不過他們的聯繫可能也就僅限於此了。

雖然季羨林和錢鍾書沒有什麼交集,關係算是比較生疏,但是也沒像傳說的那樣惡劣,他們只是學術之見不同罷了。

對季羨林的評價

對史上著名人物的評價,既有肯定的評價,也有否定的評價,但談到季羨林,對他成就的積極評價,因爲季羨林在文學史上的成就很高,即便現在已經離開人世,後人對季羨林的評價也是十分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