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散文訪蘭解析

賈平凹,原名賈李平、賈平娃,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陝西省丹鳳縣人。以下是小編帶來賈平凹散文訪蘭解析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賈平凹散文訪蘭解析

賈平凹散文訪蘭(原文

父親喜歡蘭草,過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帶回些野蘭來培栽;幾年之間,家裏庭院就有了百十餘品種,像要作一個蘭草園圃似的。方圓十幾裏的人就都跑來玩賞,父親並不以此得意,而且倒有了幾分慍怒;時而又進山去,便從此不再帶回那些野生野長的蘭草了。這事很使我奇怪,問他,又不肯說,只是有一次再進山的時候,要我和他一塊:“訪蘭去吧!”

我們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處。那裏有一道瀑布,幾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遠就聽到了轟轟隆隆地響,水沫揚起來,瀰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暈出七彩迷麗的虛幻。我們沿谷底走,便看見有很多野蘭草,盈尺高的,都開了淡淡的蘭花,像就地鋪着一層寒煙;香氣濃烈極了,氣浪一衝,站在峽谷的任何地方都聞到了。

我從未見過這麼清新的蘭草,連聲叫好,又動手要挖起一株來,想,父親會培育這仙品的:以前就這麼挖回去,經過一番培栽,就養出了各種各樣的品類、形狀的呢!

父親卻把我制止了。問道:“你覺得這裏的蘭草好呢,還是家裏的那些好?”

我說:“這裏的好!”

“怎麼個好呢?”

我卻說不出來。家裏的確比這裏的看着好看,這裏的卻比家裏的清爽。“是味兒好像不同嗎?”

“是的。”

“這是爲什麼?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了兩個味兒?!”

父親說:“蘭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氣,長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培栽了,便成了玩賞的盆景。”

“但它確實葉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樣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調也就俗了。”

父親的話是對的。但我卻不禁惋惜了:這麼精神的野蘭在這麼個空谷僻野,葉是爲誰長的,花是爲誰開的,會有幾個知道而欣賞呢?

“這正是它的不俗處。這不爲被欣賞而生長,卻爲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長的'葉純,開的花純,楚楚的有着它的靈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這些野蘭了。高興着它的這種純樸,悲痛以前爲什麼喜愛着它而卻無形中就毀了它呢!

父親拉我坐在潭邊,我們身影就靜靜地沉在水裏;他看着蘭,也在看着我,說:“做人也是這樣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事,就像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會給社會有貢獻的。”

我深深地記着父親的話。從那以後,已經是十五年過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卻過。

賈平凹散文訪蘭解析

《訪蘭》開篇先寫父親愛蘭、養蘭,但當鄉親鄰人去觀賞的時候,父親不但沒有得意反而“慍怒”,這使“我”不理解。以後和父親一起訪蘭,通過和父親討論野生、家養的蘭花品質,“我”才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本文題目是《訪蘭》,“訪蘭”的過程寫完後,作者並沒有結束全文,而是又寫了最後兩段,從對蘭的描述過渡到對人生哲理的闡述。點明主旨。文章按照發現疑惑、訪蘭尋找答案、由蘭到人的佈局方法來構思全文,使行文如行雲流水,整篇文章渾然天成,顯出作者構思的自然之美。

本文的描寫對象是蘭草,但作者並沒有花大量筆墨來描繪蘭草的外形,而是重點寫了野生蘭草的生存環境和父子間的對話,其目的就是要突出蘭草的美不僅僅是外表的,更重要的是本質的美、內在的美。文章的最後一段對主題昇華,表明父親的話對“我”有着深刻的影響,“我”一直在努力做一個不媚俗、有自己獨立人格、對社會有用的人,而我也從未忘懷。

《訪蘭》託物言志,通過對家中蘭草和山中蘭草的對比,指出了野生蘭草“不爲被人欣賞而生長,卻爲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長的葉純,開的花純,楚楚地有着它的靈性。”進而由蘭到人,點明文章主旨: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事,就像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了品格;而應像野生蘭草一樣,始終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節操,不爲世俗所改變,不獻媚逢迎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