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談新作《老生》

著名作家賈平凹,前日攜最新長篇小說《老生》現身北京大學,與讀者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這是他的第15部長篇小說。賈平凹坦言,自己無奈寫作的方式讓受衆有限,但他也強調,一個作家寫東西,不一定是給所有人寫的,不可能達到大家都滿意、看到都喜歡。

賈平凹談新作《老生》

手稿寫完鎖在抽屜裏大半年

賈平凹說,《老生》是2013年下半年完成的,過去了大半年了,還是把它鎖在抽屜裏,沒有拿去出版,也沒有讓任何人讀過。“2014年的公曆3月21日,也是古歷的二月二十一,是我的又一個生日,我以《老生》作我的壽禮。”賈平凹將這個故事拿出來,與讀者見面。

談到《老生》的創作體會,62歲的賈平凹形容自己現在老了,人老多回憶往事:“到了六十歲後身就沉了,爬山爬到一半,看見路邊的石壁上寫有‘歇着’,一屁股坐下來就歇,歇着了當然要抽根紙菸。女兒一直是反對我抽菸的,說:你怎麼越老抽菸越勤了呢?”他說自己抽了四十年的煙,“加起來可能是燒了個麥草垛”,而這部《老生》就是這麼多年的煙燻出來的。

與他以往的創作相比,不少評論家都形容這本書像是“一個老人家在不急不慢地一邊抽着煙,一邊對讀者講當年的故事”。

之所以將新作起名《老生》,賈平凹稱,“或是指一個人的一生活得太長了,或是僅僅借用了戲曲中的一個角色,或是讚美,或是詛咒。老而不死則爲賊,這是說時光討厭某個人長久地佔據在這個世界,另一方面,老生常談,這又說的是人老了就不要去妄言誑語吧。”

能想的能講的都寫在了書裏

賈平凹在多年的文學創作歷程中,一直是在不斷地進行各種嘗試與突破,在《老生》一書中,賈平凹則開始嘗試一種民間寫史的方式。對於書中所涉及的歷史背景與人物事件的考證與真實性,賈平凹曾表示,他“看過一些資料,也在民間走訪過,加上小時候就常聽老人們講,有些當然是戲說,有些則有鼻子有眼,總之都引人入勝。”

《老生》以一位幾近永生不死的唱喪歌的唱師爲主線人物,從他的回憶來觀看中國百年的朝代變遷與人事變革。如果賈平凹僅僅寫自己故鄉村子的故事,恐怕沒有多少人會感興趣,但他在其中注入了更多的內涵。賈平凹說,一百年來,他所知道的、聽到的、參與的,是四個時期,“也就是中國這一百多年來的四個社會轉型期,現在叫社會大轉型,這四個時期就是轉型期。事情都是二三十年經歷一個大轉折,四輩人就是一百二三十年。”

賈平凹分析自己的全部作品,稱:“有許許多多的事一閉眼就想起,有許許多多的事總不願去想,有許許多多的事常在講,有許許多多的事總不願去講。能想的能講的已差不多都寫在了我以往的書裏,而不願想不願講的,到我年齡花甲了,卻怎能不想不講啊?!”這也便是賈平凹寫《老生》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