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散文的550字讀後感

《郭沫若散文》給了我很多的感觸,讓我們對詩,對詩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詩不是做出來的,只是寫出來的。我想詩人的心境譬如一彎清澄的海水,沒有風的時候,便靜止着如象一張明鏡,宇宙萬匯的印象都活動着在裏面。這風便是所謂直覺,靈感,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漲的情調。這活動着的印象便是想象。這些東西,我想是詩的本體,只要把他寫了。出來的時候,他就體相兼備。大波大浪便成爲雄渾的詩,便成爲屈子的《離騷》,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李杜的歌行,但丁的《神曲》,彌爾頓的《樂園》,歌德的《浮士德》。小波小浪的漣漪便成爲沖淡的詩,便成爲周代的國風,王維的絕詩。日本古詩人西行上人與芭蕉翁的歌句,泰戈爾的`《新月》。這種詩的波瀾,有他自然的週期,振幅,不容你寫詩的人一毫的造作,一剎那的猶豫,硬如歌德所說的連擺正紙位的時間也都不許你有。說到此處,我想詩這樣東西倒可以用個方式來表示他了:

郭沫若散文的550字讀後感

詩=(直覺+情調+想象)+(適當的文字)

照這樣看來,詩的內涵便生出人的問題與藝底問題來。Ihalt便是人的問題,Frm便是藝的問題。歸根結底我還是佩服你教我兩句話。你教我:一方面多與自然和哲理接近,以養成完滿高尚的詩人人格:一方面多研究古昔天才詩中的自然音節,自然形式,以完滿詩的構造。我們心中不可無詩意詩境,卻不必定要做詩。

我想說,郭真天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