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一代人》讀後感6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顧城《一代人》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顧城《一代人》讀後感6篇

顧城《一代人》讀後感1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顧城,中國當代詩人。作爲中國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作的這首《一代人》具有非常典型的朦朧詩特色。全詩只有兩句,簡潔明瞭,由於用了人們所熟知的事物作爲意象,因此所有人都能讀懂這兩句詩的意思,但是這種標新立異的搭配方式以及看似相悖的轉折,卻蘊含了引人深思的哲理。

“黑”是前半句詩的字眼,黑是什麼?黑色是無法反射任何光線,就像黑洞一樣,它能讓你恐懼,讓你看不到光明的希望。因爲對人來說,陽光是給人希望的東西,黑色只會帶給人無盡的窒息。眼睛是黑色的,這是黑夜賦予的,它在黑夜裏一直在追尋光線,追求光明,追求希望。詩中“黑夜”和“黑色的眼睛”是詩人對於十年動盪背景的反思和感悟,而“光明”則是代表着詩人所要追求的希望。這種獨特的安排構成了一種相悖的情形,也展現出了一個宏大而又耐人尋味的標題——一代人。而這代人都是從黑暗中走出來的,只有他們知道夜有多黑,只有他們知道什麼是自由的光明。他們沒有因爲黑夜害怕,而是用黑夜賦予的黑色眼睛去尋找光明,這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叛逆精神。

這首詩是非常富有哲學含義的,它深刻闡述了黑夜和光明的對立,這是這首朦朧詩的魅力所在。“我從浩劫中走來,光明屬於我們”,這首詩也是他們不屈的精神的真實寫照。

顧城《一代人》讀後感2

當我讀到顧城的這首《一代人》時,我愣住了,因爲這首詩盡然只有兩句話,這一下激起了我的興趣。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是詩的全部內容,先不說對由於他的賞析,因爲我基本也是理解的模模糊糊,但我卻從中領悟到了一個人生道理:量變引起質變。詩題爲《一代人》,可以理解爲和也給了“一代人”黑色的眼睛,,使一代人開始覺醒,並越來越強烈地去尋找光明,從而使“一代人”擁有強大的面對黑暗的力量。衆所周知,黑是因爲不反射光的緣故,是扼殺光明的結果,這本就是一個量變的過程,於是,“一代人”便拼命地用黑色的眼睛尋找並吸收光明。

從古至今,這一哲理一直存在,從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到那“一代人”的年代人民羣衆的奮起反抗,再到現在學習生活中,許多學生從中等生變爲尖子生的過程,無不是驗證了這一長存卻又永不會過時的哲理,也證明了他在生活中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任何事的成功都沒有捷徑,都需要進過一個努力拼搏,冷靜思考的量變過程,只有認識到這一點,腳踏實地才能獲得成功。

顧城《一代人》讀後感3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一代人》

第一次看到這首詩是在小學的時候,今天在媽媽剛換的手機的鈴聲歌詞裏再一次聽到了這句詩句,默默地在腦子裏反覆理解揣摩了很久。黑夜、眼睛、光明,這三個詞互相交織,卻始終想不出該如何真正理解這首詩的含義。

我上網查了關於這首詩的背景、賞析種種,在文革的背景下,給這首詩賦予了更多的含義,作爲一個95後,我可以理解(或是誤解)詩歌所表達的粗淺哲理,但我卻無法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理解這首詩歌所包含的痛苦、恐懼、含蓄等種種感受,我無法感受那時的黑夜是怎樣賦予眼睛黑色的意義,也無法想象作者在黑夜中所要尋找的光明。

我不再查閱資料。

我把自己變成一隻衍生在黑夜中的黑色眼睛,被黑夜所賦予黑色的意義,卻有着想要發現光明的天性,在黑暗中探索,探索那從未見過的光明,結果就是那詩歌的題目,一代人,那一代尋找光明的眼睛。

也許我還要用更多的時間和閱歷去擴展和現在的理解,也許是一輩子。就像眼睛在尋找光明。

“‘黑夜是黑色的,眼睛也是黑色的,但是眼睛可以看見黑夜中的光明。’然後這首詩很美。”這是我小學時的理解。

顧城《一代人》讀後感4

很早知道詩人顧城,也是源於他的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很多人也都知道。這句詩讓人很容易就記住了,雖然對它的意思並不確定,但既然是詩,也就沒必要弄得很懂,忍者智者各有所見吧。

當我還是忍不住要弄清它時,真的沒想到,這一句已經是整篇了!再讀評論,再瞭解作者,我不僅開始驚歎:顧城絕對是天才!他精妙絕倫的想象力和觀察力凝成了字字珠璣

我們所能看到的他的照片很有限,最具標誌性的'就是:頭戴着奇怪的帽子,像個廚師的那張。除非你用心去看,他臉上流露出猶豫而沉靜的氣質,讓人覺得他像個詩人之外,給人的整體感覺就是這個人有些怪!但詩人都是怪的,也就不爲怪了。看資料才知道:他頭上的帽子居然都是用廢舊褲子的褲腿做成的。而爲何帶這樣的帽子,顧城的解釋是:爲了避免塵世間污染了他思想。他的詩歌告訴我們,他眼中的世界,總會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灰塵,而他的高潔

卻是與生俱來的。那頂帽子,讓他遠離了世界,也親近了世界。

還有顧城的經歷,愛情,包括離奇的死亡。讓人充滿好奇。不是八卦,而是透過這些更加走進他的內心,走進童話詩人的世界。但詩不等同詩人,對於顧城,他已經給了我們最好的詩句,至餘其他,我不想關注!

我想:他的詩也是適合給孩子看的。因爲在讀他詩時,我彷彿看到自己3歲孩子的影子。只有孩子纔有這樣的視角和奇思妙想。所以孩子聽來,也一定會理解的。

不讀顧城,怎能算讀詩?

顧城《一代人》讀後感5

英國批評家、美學家瑞恰慈這樣談現代詩的意義:“重要的不是詩所云,而是詩本身”。這句話相當深刻地道出啦現代詩的價值取向。顧城的《一代人》,通共只有兩行,其意旨也未見得多麼深刻,但我們讀後卻難以忘懷。原因是什麼?因爲它首先從審美上打動啦我們,不是詩歌以外的“思想”,而是“詩本身”!是深層意象這個精靈堅實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它喚起啦我們更廣闊的聯想空間,引爆啦我們的情感!意象在這裏,是完成啦內容的形式。

“黑夜給啦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詩人爲這短短的兩行詩冠以《一代人》這個博大的標題,這就爲我們規定啦進入此詩的視角----社會評判性*質的視角。但詩人沒有“說明”,他是在“呈現”。“黑夜”象徵着那場空前的浩劫;“黑色*的眼睛”在這裏具有雙重寓意:一是指這雙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騙、所薰染,一是指這雙眼睛在被欺騙之後發生啦深刻的懷疑,它在黑暗中,漸漸培養起一種覺悟,一種適應力和穿透力,它具有啦全新的品質,最終成爲“黑夜”的判逆,成爲“尋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徵。在“黑色*的眼睛”這個深層意象中,受騙和覺醒被神奇地結成一體,它們互爲因果,互爲向度相悖(肯定和否定),這正是龐德所說的:“不把意象用於裝飾,意象本身就是語言,意象是超越公式化啦的語言的道”(轉引自彼德·瓊斯:《意象派詩選·序》)。這首詩體制短小,但有筋有肉有骨有氣,是深層意象詩中的佼佼者。

顧城《一代人》讀後感6

這首隻有兩行的小詩,1980年在《星星》第3期發表後震動了整個詩壇,不管是對顧城的詩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態度的人,對這首詩卻是一致的稱讚。

在審美原則上是全新的,它避開了情感的直抒,棄置了景象的實敘,它沒有着意建構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隱喻,在濃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現了一雙不同尋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覺醒的象徵)。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從烏雲的縫隙中射出一束白光。整首詩,宛如一幅有立體感的版畫。

"黑夜"與"光明"形成暗色與亮色的鮮明反差,"黑色的眼睛"是經過變形的意想,滲透出強烈的感情色彩。這種藝術表現觸發了讀者的想象,於是,在想象的屏幕上出現了那個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謬現實中扭曲着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潛能所爆發出的頑強求索的精神.……。這是整整"一代人"的雕像。

"黑夜——眼睛——光明"一個簡單的意向羣構成了一個開放時空——歷史轉折關頭特有的社會景象和人的心理結構。有限中表現出無限,單純中包孕着深厚,這是詩的特有規律。新詩潮的先行者在追尋人性復歸的同時,也在追尋詩向本體的復歸。

這首小詩體現了一種現代美的風格,它打破了傳統的和諧構圖,以不和諧的意象組合造成觸目驚心的藝術效果,迫使人對歷史進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