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霞》、《我的家在哪裏》教案

教學目標:

冰心《霞》、《我的家在哪裏》教案

1、瞭解冰心。

2、感悟文中蘊含的豐富哲理。

3、領悟人類情感之美,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冰心《霞》

【新課導入】

師:天空中變化最多的是什麼?

生:雲。

師:那麼,早上和晚上的一團團火紅的雲又叫什麼?

生:霞。

師:霞是什麼樣子的呢?同學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它?

生:燦爛的、美麗的、變化多端的、瑰麗的、浪漫的、絢麗的、輝煌的。

師:那麼,在冰心眼裏的霞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冰心的一篇散文《霞》。

【作者介紹】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家。主要作品有小說《超人》、《去國》、《小橘燈》、《空巢》等,詩歌《繁星》、《春水》等,兒童文學《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等,散文《往事》、《關於女人》、《關於男人》、《櫻花贊》等。

課文分析】

師:文章題目爲《霞》,那麼它是一篇寫景散文嗎?請同學們帶着這個疑問齊讀課文。

生:不是,是一篇哲理散文。

師:既然是哲理散文,那麼它通過霞闡述了哪些哲理?哪些句子或段落是闡述哲理的句子和段落。

①“但我直到幾十年以後,才體會到雲彩更多,霞光才愈美麗。從雲翳中外露的霞光,纔是璀璨多彩的”:雲彩是人生中的各種經歷,雲翳是人生中的挫折、困難和坎坷,只有擁有了豐富的人生經歷,生命的霞光纔會美麗多姿。而在經歷了痛苦、折磨、艱難困苦之後仍能讓自己的生命發出光彩,這樣的人生就更加璀璨奪目了。這是作者積蓄了幾十年的感悟。

②“生命中不是隻有快樂,也不是隻有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襯托的。快樂是一抹微雲,痛苦是壓城的烏雲,這不同的雲彩,在你生命的天邊重疊着。在‘夕陽無限好’的時候,就給你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人的生命是由成功、順利、快樂、喜悅和憂傷、痛苦、失敗、困難共同組成的,這兩部分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只有在經歷了兩方面的體驗後,人到晚年時纔不會對他的人生表示後悔,纔會覺得活出了自己一生的個性和價值。

③“一個生命到了‘只是近黃昏’的時節,落霞也許會使人留戀、惆悵。但人類的生命是永無止息的”:一個人到了生命的晚年,剩下的時光不多了,也許他會對這不多的時光表示留戀、表示惆悵。但一個生命消逝了,另一個生命又會誕生。由此,人類的生命反反覆覆、永不止息。這裏體現了冰心對生命的豁達大度,對人生本質的體會達到了透徹的境界。

④“地球不停地繞着太陽自轉。東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國東岸的慰冰湖上走去……”:我的生命在一點點地消逝,但“東方不亮西方亮”,另一個生命卻在一點點地誕生壯大。

⑤文章開頭三段的作用:引出對霞的感悟,第四段承上啓下。

師:冰心爲什麼要說把黃昏改爲落照或落霞呢?

生:黃昏給人的感受是朦朧的、模糊的、有一點傷感,落霞或落照卻是璀璨多彩、光華四溢的,這裏,表明了冰心處在晚年對生命的豁達大度,對人生的無悔。

師:從這裏,同學們就要認識到:朝霞和晚霞都是美麗的、燦爛的,關鍵是要正確對待人間的陰晴圓缺、人世的悲歡離合、個人的喜怒哀樂。最後,我們用冰心的一句話來結束課文:假如生命是無味的,我不要來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滿足的了。

冰心《我的家在哪裏》

【導入語】

爲了給同學們傳授知識,我一個人離鄉背井、孤苦伶仃、告別雙親父老、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不辭辛勞地來到了棉湖中學。棉湖清澈的天空洗滌了我旅途的艱辛,溫柔的和風拂去了我身心的疲憊,強烈的陽光融化了我思慮的悲傷,同學們更是以滿腔的熱情化解了我內心的孤獨。儘管如此,但每當夜深人靜時,處身於無邊的沉寂之中,我會拿出鏡子,凝視着鏡子裏憔悴的容顏,凌亂的頭髮,暗淡無神的眼睛,我會思考,是誰使我變得如此狼狽,是誰使我在深夜裏輾轉不寐,是“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鄉何處”的思鄉之愁,是“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的念家之憂。家,牽動了多少遊子的心思;遊子的心思,凝聚成了多少辛酸的血淚;辛酸的血淚,衍化爲多少美麗哀傷的篇章。那麼,對於這些表現思家念鄉的篇章,同學們知道的有哪些呢?

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李白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崔顥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古人對家有着不同的表現方式:崔顥在找家;李白在思家;賀知章回到了家,卻物是人非;馬致遠更是無家可歸。同學們,那麼冰心的家又在哪裏呢?她找到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冰心的晚年力作《我的家在哪裏》,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去追尋理想中的精神家園。

【課文分析】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並思考冰心的家在哪裏?

生:中剪子巷

師:對,不過,從文章中我們知道,作者在許多地方住過,如北京的前圓恩寺、燕南園,雲南的默廬,四川的潛廬,美國的安娜闢迦樓,日本東京的麻市區,以及倫敦、巴黎、柏林、開羅、莫斯科,這些都曾經是她的“家”,但只有中剪子巷纔是作者惦念的家,作者用了什麼詞來表明只有中剪子巷纔是她惦念的家呢?

生: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們的中剪子巷纔是我靈魂深處永久的家。“靈魂深處永久的”幾個字表明只有中剪子巷纔是她惦念的家。

師:那麼,作者爲什麼要在“家”之前加上“靈魂深處永久的”幾個字呢?﹙提示:從文章本身的文字來看,文章是沒有給出原因的,但請同學們思考,跟父母和弟弟們住在一起時是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童年。這說明作者最惦念童年時的家,非常地懷念童年﹚。

師:那麼,作者又爲什麼會懷念童年呢?我給大家一點提示,童年具有什麼特徵?

生:單純、天真,是人生最純真、最美好的階段,人的心靈得以依靠。而且童年是樹立理想的階段,蘊含着少年時對理想人生的追求。

師:所以中剪子巷是作者十多歲到二十多歲度過的地方,她的理想、抱負正是在那裏樹立的。在那裏,父母之愛、姐弟之情陪冰心走過了一生中的黃金歲月,她生命中最初的榮譽與美德,理想與追求都在中剪子巷裏生根發芽。她的童年充滿着真、善、美,她對童年的眷戀,表明對人生真、善、美的眷戀。

師:請同學們看課後練習二,“靈魂深處永久的家”這幾個字可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作爲一個遲暮的老人,作者會對早年,尤其是童年的生活產生無盡的眷戀,而回首之時,纔會發覺這一切都珍藏在記憶的最深處。另一層意思則是作者對於童年的眷戀,實際上是對童年所代表的人生真善美的眷戀。這些纔是在作者“靈魂深處永久的家”。於是,對於真善美的執着和堅持,使作家面對人生的困境和社會的醜惡,有了抵抗的勇氣和力量。

師:到此,我們明白冰心老人的家在哪裏了。那麼,她是怎麼得出這個答案的?文章從什麼寫起?

生:從夢。

師: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我的家在哪裏”,可作者開篇卻從“夢”寫起,爲什麼不直接寫“家”?我給大家提示一下,冰心的家是靈魂深處永久的家,靈魂深處的東西是通過什麼形式表現出來的?

生:夢。因爲夢最能“暴露”和“揭發”一個人靈魂深處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嚮往”和“眷戀”。

師:回過頭來我們再思考,作者先從夢寫起有什麼作用,聯繫全文來看看。我提示一下,文章前寫夢中,後面呢,則是寫的什麼?

生:現實。

師:那麼,夢中的家也即作者眷戀、嚮往的家是怎樣的`?

生:充滿親情與溫馨,清淡,素雅,平和,不受外界干擾。

師:對,夢中的家其實是一個兒時的世界,心中的世界,潛意識中的世界,是一個美好的無爭鬥的世界。那麼,現實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呢?

生:是一個充滿爭鬥,充滿物慾的世界。

師:因此,作者前寫夢中的世界,後寫現實的世界,這樣,兩個世界就構成了什麼?

生:對比。

師:對,作者把兩個世界兩相對照,十分鮮明。夢中的家在“中剪子巷”,後來的“家”都沒有那樣的溫馨,其實不是家不溫馨,而是世界太喧鬧。對於夢中的“家”,作者是用兒時清純的眼光去看的,對於現實的世界,作者是用飽經風霜的閱歷去審視的。

師:現在,請大家一起朗讀文章的最後一段,並思考,作者說“我這人真是一無所有”,爲什麼這麼說?你認爲她真的“一無所有”嗎?爲什麼?

生:因爲冰心沒有權、沒有官、沒有級、沒有錢、沒有舊,所以她說自己一無所有。其實她並不是真的一無所有,她這樣說只是表明她對現實中的奪權、罷官、降級、罰款、毀舊非常的厭惡。這裏表明她對自己走過的人生無顧無慮、無牽無掛、無怨無悔,說明了她一生的清白與正直。她不是一無所有,在她靈魂深處還有一個溫馨、清淡、素雅、平和的“家”,而這家正是她一生之所以能保持清白與正直的泉源所在。

師:同學們靈魂深處的家在哪裏呢?(省略)我說說我靈魂深處的家。我靈魂深處的家在重慶,在父母那裏。在離家的日子裏,我常常在幾乎窒息的想念和顫抖的呼喚裏感受那根遊離在我生命中的絲線。那根絲線,是爸媽植入我的心臟,並且那根絲線持握在爸媽的手裏,只要他們輕輕的一顫動手指,就足以讓我跌蕩得死去。可是,爲了生存,我卻在心海的這一岸,而無法擁抱他們伸出的雙臂。所以,在這異地他鄉,同學們就要好好對我,不要讓我生氣,不要讓我在孤獨之餘還要爲你們操勞很多。

【板書設計】

對比

夢中的家 → 平和、親情、溫馨

現實的家 → 喧鬧、物慾、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