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秋作文

大地的八月,秋高氣爽。在豔陽高照下,瓦藍瓦藍的天空,像洗過一樣明淨,棉花團似的雲朵像繡在藍色絨毯上的大花。以下小編爲大家分享了記憶中秋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記憶中秋作文

記憶中秋作文1

經歷了純淨的冬季,明亮的春季,火熱的夏季之後,我的腳步又踏入了秋的領域。

清晨,秋的使者就靜靜的降臨到人間,在乳白色濃霧的包圍下,揮灑起手中的彩筆……當旭日東昇,雲輕霧散之晨,朝陽驚奇的發現,天地間赫然是一片輝煌的金黃!

習習的秋風過後,我聞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轉眼一看,在滿目堆青疊翠之中,點綴着一簇簇米黃色的小花,它們是那麼的大方而又素雅。

夜幕降臨,繁星點點在空中集合,彷彿是有莊重的儀式要舉行,它們大聲呼喊,把那柔情似水的月亮姐姐從深灰色的雲彩中叫了出來。

月亮姐姐揉了揉睡眼蒙鬆的雙眼,便睜開眼睛跟我們打招呼。

俗話說‘十五大月亮十六圓,’但是在我的眼中,今天的月亮格外圓。

祈禱

姥姥拿着一些點燃的香,神神叨叨的說了一會兒,就把香插在一個像碗一樣的東西中。一會兒,屋中就滿了煙,我在裏面有種騰雲駕霧的感覺,我彷彿看到了嫦娥爲了躲避他人的追捕,吃了後弈給她的長生不老藥丸,就升到了月亮上,每到中秋節得時後,自己一人躲在月亮上哭。

吃團圓飯

吃團圓飯,這無非是中秋節的一件大事。小孩們在屋裏看電視。玩遊戲。則大人們那可就辛苦了:包餃子。炒菜······有時候我們還去搗亂,抓一把面來當天女散花來玩,還有時候那一片餃子皮,把裏面放些餡子,包成一頭大蒜的樣子,還有時候包成大餅。真可算是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賞月

這可是中秋節最重要的環節,雖說是賞月,但是與談心差不多,在明亮的月光下,小孩們在談的無非就是新學校。新老師。新趣事,還有在新的環境中發生的奇怪的事情。

大人們在談家中的瑣事,小時候發生的趣事,我們高興的不的了。還有些城裏來的親戚,他們總是在玩手機。

在這麼美好的日子裏,我們大家的心情又會壞到哪裏去呢?

所以今天的月亮格外的圓。

記憶中秋作文2

八月十五,又迎來了中秋節,在這個燈紅酒綠的鬧市裏,我呼吸着污濁的空氣,不禁想到了小時候在鄉間度過的中秋節。

那時的中秋節,有很多習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做烙饃。

做烙饃的工序十分複雜——先殺雞,將雞朘上的一層薄膜去掉,曬乾,碾碎,摻在麪粉裏,裏面再添進芝麻、茴香等配料,做成很薄的大餅,放在一種像鑼一樣,下面有四條腿兒支撐着的鍋上,在下面燒火,這樣烤出來的烙饃很脆,味道更是讓我回味無窮。

那時賞月,都是大人的事,而我們小孩子則是聚在一起,找幾個類似網狀的東西,口語叫它“悠悠”,系在兩棵樹之間,交替着玩。我曾記得我坐在上面玩時,不知誰狠狠推了一把,我被搖了下來,頭朝下,摔的可不輕,我睡在地上半晌沒緩過來勁兒。

一陣刺耳的剎車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我想向遠方眺望,卻被高樓擋住了視線。

現在的中秋,似乎只剩下吃月餅了。有些人也願意去賞月,消磨一下時間,但到這時才發現,月亮已經看不到了。

這是我過的最無聊的一箇中秋——上午我呆在家裏寫作業,午覺一直睡到了四點多。我想出門溜達一下,到了街上,除了“中秋大減價”、“中秋節全場七折”之類的標語,我體驗不到中秋的任何氣氛。

難道從前的中秋節就這樣一去不復返了嗎?難道流傳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就這樣銷聲匿跡了嗎?

我也有些懷戀那些快樂的時光,但似乎也有點兒麻木了——清明、重陽、端午……這其中民族文化的瑰寶都“退化”得只剩下“皮毛”了。

我不希望我們的傳統文化繼續消失,所以,請關注這些被我們遺忘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再過一次“一樣”的中秋。

記憶中秋作文3

又到中秋佳節,每到這個時候我憶起的並不是團聚賞月的場景,而是童年難以忘卻的趣事。

那是在還不知道何謂“中秋”的年齡,每當村子裏家前屋後立着剛收割上來的稻草捆兒,一個個圓錐形張開如兵馬俑的陣勢,就知道農曆的八月半快到了,又有糖茶喝了。每到這天晚上村裏家家戶戶門前都放置一張小方桌,擺上月餅,奶奶或媽媽做的漲餅(特製的有面盆大的也叫月光餅),水煮的剛從田間挖上來的花生和山芋,一碗茶水(或白開水或煮山芋的甜湯或紅糖茶),點上一支香,條件好些的人家再擺上時鮮的水果,敬謝月神又是一年好收成。農家還流傳着這個晚上尿牀的孩子偷喝敬神的茶水就不再尿牀了的習俗。於是我們幾個同齡的小夥伴邊偷喝茶水邊幹竊食月餅之事。記憶中那時的月餅簡單,就是現在感覺甜得要命的蘇式月餅,遠沒有現在的月餅製作得精緻、美味和營養,可是直到現在還是覺得兒時的那月餅好吃,嗣後再也沒有嚐到過如此美味的月餅了。

傍晚時分,幾個小夥伴約在一起商量好晚上的行動方案。天黑了月餅上案時,也正是我們登臺表演之時。五人以二三分村東與村西兩片作戰,事後共享收成。我們行動的對象一般都是選擇較富些的人家,不光茶好喝、餅好吃,也許還有更爽口的蘋果或酥梨。記得那時農村正值土地承包到戶之初,還談不上富裕,所以每家都將好吃的敬恭在門外,家中小孩還等着禮畢後品嚐這節日纔有的美餐。家家也都防着盜茶者竊食。其實我們早有計謀,讓跑得快的“帶頭大哥”在前面竊取,跑得慢的夥伴在後面接應,一旦暴露“帶頭大哥”拔腿就遛,接應的因爲逃跑的速度慢,所以不能立即撤退,只能退到旁邊的稻草“兵馬俑”裏,輕輕抓起一個“兵馬俑”把自己藏進去,從稻草的縫隙中目送主人追着“帶頭大哥”漸漸消失在黑夜中……可能由於興奮程度不同,所以根本追不上“帶頭大哥”。躲在稻草捆兒裏的正目睹這一切偷着樂呢。有時也會因抑制不住這快樂的情緒笑出聲來,被正捕捉無果氣沖沖回程的主人逮個正着,沒收戰果。

記得有一年中秋月圓之夜正逢“天狗食月”,村裏上了年紀的老人說“天狗食月”是不祥之兆,要敲鑼打鼓驅走天狗。於是我們跟往年一樣還是分成兩組,不同的是一組負責敲擊面盆,另一組負責幹“正事”。特別是月亮被全吞之時,敲盆的嚷到高潮,村上人以爲我們今年的興趣全在驅趕天狗,那知道一片漆黑之下我們正幹着那事兒。待天狗吐出月亮時,正是我們在多麼美妙的月光下分享美餐的時刻。

在蘇中秋還有“摸秋”之說,是日晚年輕小夥偷碗、魚網等物,送給求子人家。小孩玩的也還有好多,如用磚頭瓦礫壘寶塔敬月光,用蘆竹花管制作各種玩藝兒,以菱角鬥(製作)牛頭,以扁豆莢鬥馬、芋頭子鬥猴子、癩葡萄鬥金魚、豇豆莢鬥蜻蜓等,鬥巧取樂。

只是這些趣事兒在我們的孩子這一代身上已經消失了。從幼兒園起他們就已經被各類“興趣”(父母的興趣)培訓班和繁重的作業壓得喘不過氣來了,從“珠心算”起一“算”就是二十年,然後步入社會。象這樣的童趣當然沒有生存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