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賞月的作文500字六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秋節賞月的作文500字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賞月的作文500字六篇

中秋節賞月的作文500字 篇1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在這天,人們一般都會坐在有月光的地方下賞月亮、吃月餅。今天是中秋節,我們一家人也不例外的開始賞月亮、吃月餅了。

我們全家人圍站在陽臺上,把大團圓月餅分成幾塊,分着吃。這時,我望向了遠處的月亮。現在的月亮特別明亮,圓月像一隻雪球高懸中天,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幾朵灰白色的、輕紗似的雲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月光灑滿了我的衣服,溫暖着我的心。我覺得太陽的溫暖過於熱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這溫柔恬靜的月光,才能這般地恰到好處。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掛下來,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碎銀。月光照得樹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樹的稀疏的倩影,別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訴我: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中秋那天,相傳,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現那裏面有黑色的影子,那就是廣寒宮裏的嫦娥、吳剛、玉兔和桂花樹。

看着月亮、吃着月餅、聽着爸爸講月亮的傳說,這個夜過得那麼美好。

中秋節賞月的作文500字 篇2

嫦娥應悔偸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雖得長生不老,卻獨坐廣寒宮,她應把她對后羿的思念化作了圓圓的月。

丙辰中秋,詩人蘇軾也在思念弟弟。思念是圓的,圓的月,圓的餅。

月圓之夜,有多少人在思念親人?望着明月,不覺中淚是溼潤眼眶。

還是幾年前,歡樂的在外婆懷裏吃着月餅,聽外婆講着一個個靈異的故事,幾年前的那些中秋夜,月兒哪有今年這樣圓?今年,外婆在天上。如果仔細聽,她一定還在給我講故事呢!不知外婆化作了天上的哪顆星在看着我,亦或是變作了月亮的一絲光照耀着我。

我對外婆的思念是圓的。

雖聽不到外婆親口講述故事,雖感受不到外婆懷裏的溫暖,雖再不能對外婆大吼大叫,我還是很思念她。

望着明月,彷彿又回到了以前的日子。圓月高高掛在深色的天空上,靜靜也望着大地,幾朵灰白色的薄薄的雲繞在她身邊,宛如仙女翩翩起舞,皎潔的月光給大地又披上了銀灰色的紗裙。調皮的孩子在四處亂跑,身後跟着的是她年邁的外婆。外婆親暱的呼喚着她的乳名,喊道:“別跑了!”那孩子還是不肯現身,大搖大擺的到處亂晃。撲騰一聲,她磕到了石頭上,開始了嚎啕大哭,外婆着急的四處尋找,急的滿頭大汗。終於找到她了,外婆二話不說,抱起她往回趕。

外婆說過,她會在天上祝福我們。

外婆還說過,不要思念她,

淚眼中,外婆的模糊的臉出現在眼前,想記住她的樣子,害怕有一天會忘記。

於是向月亮好好的描述了一番我的外婆。

我對外婆的思念是圓的。

中秋節賞月的作文500字 篇3

中秋節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大街上到處洋溢着節日的氣氛。

下午,家裏人就忙開了,有的買菜,有的洗菜,有的切菜。五點了,大家歡聚一堂,可熱鬧了,家裏充滿了歡聲笑語。該吃飯了,我一看,冷盆熱炒應有盡有,有雞、鴨、魚、肉、蝦……看着就讓人垂涎欲滴。這時,媽媽對我說:“今天應該多吃毛豆、芋艿,因爲它們是中秋節的傳統佳餚。”吃飯時,大家有說有笑,都很開心。特別是奶奶,高興極了。

吃完了飯,我們全家去賞月。我看見深藍色的天空中高懸着一輪皓月,猶如銀盤閃閃發光。這時,我發現月亮上有些黑影,我便問奶奶,奶奶說:“你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聽故事吧!”第一個故事是:以前有個人叫嫦娥,因偷吃了仙丹,所以她輕輕地飛起來了,飛到了廣寒宮,每天她都很寂寞,這就是嫦娥奔月。廣寒宮的旁邊有一棵桂樹,有一個叫吳剛的人在那裏砍樹。原來他犯了天條,所以叫他砍樹,()如果他把樹砍斷就可以回去。於是他就拿了把斧子去砍,他一砍,樹上就裂了個大口子,可他斧子一拔出來,樹又長好了,這就是“吳剛伐桂”的故事。奶奶吃了口月餅又說:“現在該講小玉兔了,它也是犯了錯,被罰在這裏搗藥,這就是‘玉兔搗藥’”。奶奶說得娓娓動聽,我聽得有滋有味。

此時,廣播裏響起了“十五的月亮……”這首歌。此時,我想到了邊防戰士,他們爲保衛祖國的和平與安全,守衛在邊防線上。他們用勞動換來了我們的團圓,我希望他們也能回來和家人一起過節。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爲祖國做出貢獻。

中秋節賞月的作文500字 篇4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

從前,人們會在庭院擺着貢品祭拜月神,接着品美酒,嘗菱角,賞明月,好不融洽!而現在有的風俗已經淡忘,可賞月,這神聖的事被人們永遠記得。

盼星星,盼月亮,夜幕降臨了,像一塊天幕,上面有着點點的星星和一輪皎潔的圓月。月光似水,溫柔地灑在大地上,灑在屋檐上,灑在人們臉上,好像一層銀色的面紗。我和爸媽在河邊的石板路上,邊漫步邊賞月。我走月也走,我和月好近啊,像一對親密的朋友形影不離。我看着它,它看着我。瞧,上面樹影婆娑,是桂樹嗎?此時,閉花羞月的嫦娥一定看着世間冷暖,可自己卻只有玉兔相伴,孤獨極了!

眼睛看久了,有點花,便看看水中的月亮。哇,月亮映在了穿城而過的二卯酉河上。河邊燈光璀璨,五顏六色,真美!因爲有風,湖面泛起波紋。微波、月影、燈火融在一起,相映成趣,隨波散着散着……

來到廣場上,男女老少們其樂融融,跳起了舞蹈,多麼開心!天上的嫦娥現在也一定舞起雲袖,和男女老少翩翩起舞,好歡樂,好自在,忘記了孤獨和憂愁。我也情不自禁地跳了起來。

風停了,波沒了,河中的`月亮越來越嫵媚。我多想是一隻小猴,邀幾個小夥伴,把月亮撈上來,上演一場“猴子撈月”的童話故事。

想着想着,心中莫名其妙地涌上了一絲哀愁。遠在他鄉的遊子,你是否正獨自一人凝望着這輪皓月呢?“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一個簡簡單單的詩句盡顯遊子的思鄉情懷。在這裏,我想告訴他們不要傷心難過,你們的親人,一定心和你們在一起,“明月共此時!”

盼着在下一年的中秋裏,我依然如此快樂。願一輪明月,永遠在人們心中。

中秋節賞月的作文500字 篇5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於唐宋。據宋朱翌《曲消舊聞》說:’中秋玩月,不知起於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瀏覽唐詩,中秋賞月詩確有多篇,如王建有詩云:“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的詩云:“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峯前看不眠。”

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以後,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臺,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芋頭、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里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詩云:“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中秋節賞月的作文500字 篇6

又到中秋節了,我出神地望着嵌在夜空中的皎潔的月亮,不由自主的想起我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我兒時的玩伴,我美麗的故鄉......

記得每年中秋節,藉着夕陽的餘暉,張曉阿姨都會在操場上擺一張小桌子,上面放着各式各樣好吃的月餅。到了晚上的時候,她就把我和夥伴們招呼過去,笑盈盈的請我們邊賞月邊吃月餅,我們便一口豆沙餡兒的,一口蓮蓉餡兒的,吃的不亦樂乎,待吃飽喝足之後,纔想起賞月亮的事兒。我們於是安靜的盤腿坐下,看着如玉盤一樣的月亮浮想聯翩,裏面會不會有嫦娥和吳剛?會不會有毛茸茸的玉兔兒?我吃了王母娘娘的仙丹,會不會也能成仙?......

吃月餅,賞月亮,玩遊戲,聊幻想。操場上,是我和夥伴們的天堂。那些個月朗星稀的晚上,最不樂意的事就是回家。每次被媽媽催着回家的時候,我們總是沒事兒找事兒的拖延時間,可最後還是被大人識破計謀,一個個嘟的小嘴滿不情願的回家去了。

當然,比這更有趣的兒還要數七夕節那天了。

聽媽媽說,只要在七夕節那天躲在黑咕隆咚的葡萄樹下面,便可聽見牛郎和織女在說悄悄話,於是,我添油加醋的和夥伴們講了關於七夕節的故事,他們一聽都來了勁兒,我們便相約在七夕節那天晚上去葡萄架下驗證。那晚,風輕輕地吹着,葡萄葉子“沙沙沙”的響着,天空中的一彎新月剛剛升起,周圍寂靜的讓人害怕,夥伴們都哆嗦着不敢出聲,等了很久很久,身上被蚊子叮得全是包,非但沒有聽見一點兒牛郎織女的對話,反而嚇得落荒而逃。

難忘的快樂的中秋節、七夕節;難忘操場上的遊戲,難忘籃球場上的比賽......

想到這裏,我“噗嗤”一聲笑了,爲了兒時的幼稚與天真。現在我早已離開了故鄉,離開了兒時的夥伴,但在我心裏,故鄉的月亮仍然是美好的,它的樣子已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