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八月十五作文400字四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月十五作文400字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八月十五作文400字四篇

八月十五作文400字 篇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一個值得慶幸的日子;也是個可以賞月的日子;更是一個團圓的日子。

吃過晚飯,駐馬店燈火輝煌,像一個五光十色的明珠給節日帶來了幾分喜悅。我坐在陽臺上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月亮發出皎潔的月光,那月光灑向人間好像又給那些貧困的孩子多了一絲希望,多了一份生的希望。中秋的月亮與衆不同,它悄悄地把大地打扮得如同仙境一般,給人那種神祕的感覺。它似乎比以往更美麗。

那上面彷彿有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在輕歌漫舞,她那玲瓏的雙手搖動着鈴鐺兒,夜鶯般的歌喉發出了一首悅耳的“夜光曲”。“咦!那不是嫦娥姐姐嗎?”我高興的叫了起來。嫦娥姐姐今天穿得真漂亮:黃色的衣裙,藍色的披紗,旁邊的那隻小玉兔也在嘻嘻的對我笑呢,慢慢的,嫦娥姐姐在月光下消失了。

在這中秋節裏,讓我想起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著名詩句: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遠在外地的遊子們,在這全家團圓的日子裏,怎能不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呢?

八月十五作文400字 篇2

陰雨過後,這幾天的天氣也漸漸轉晴,好像有靈氣似的,給團圓的家人們帶來一天的好心情。

這一天,根據中國中秋節的習俗,每一個人在外打工無論多麼繁忙,都要在這一天回家和親人們,朋友們相聚在一起——吃一頓飯,聊一聊天,談一談開心的小事。大家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學生們喜歡,家長們喜歡,親戚們也喜歡。學生們喜歡,是因爲放三天假,雖然這三天的作業非常的多,但是走親戚可以吃很多平常吃不到的大魚大肉;家長們可以在這一天放假,雖說不是出去旅遊玩耍放鬆,但跟着一家人在村子裏的.田野地上盡情享受這田間趣味,體會掰玉米的無窮歡樂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呢?親戚家的一箱箱牛奶和蛋糕……已經堆的像一個小山包一樣,覺得他們一年也吃不完。

在這一天,遠方親戚家們的小孩子都興奮地,仰着笑臉跟着他們的父母來到另一家歡聚一堂。小孩子們都用他們奇妙的想象一會兒想出這個點子,一會兒又想出那個鬼點子。此時,我覺得鄉下就是孩子們歡笑的樂堂啊!

晚上,和爸爸媽媽一起拿着小板凳來到天台上,靜靜的看着那一輪大荷葉般的皎潔明月。此時,我們純潔的心靈彼此連接在一起,就這樣靜靜的待着,就這樣靜靜的守着那一輪明月!

中秋,是團圓的日子,願天下人都伴着月夜和家人們說說笑笑,無憂無慮!

八月十五作文400字 篇3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厥,今夕是何年?”一首蘇軾的《水調歌頭》將近了中秋佳節賞月的心潮。

前幾個月還是豔陽高照,秋老虎顯示着他的神威,搞得人們都足不出戶,可以到今天一年1°的中秋節,溫度一下子就降了下來,彷彿是有神仙相助,會不會是月中的嫦娥仙子呢?唯一感到傷感的是坐在陽臺上一邊吃着美味的月餅,一邊仰望着浩瀚天空的我始終沒能往前一抹月光。年月光的眼兒都沒能看見,這是中秋節的一大罕事。

中秋節是中國人民傳統的節日,可在城市的某個一角,你可曾想起過有一羣空巢老人孤獨的過着這個本該歡樂幸福的中秋節?可他們卻只能一人度過,這是中秋節的一大哀事。

中秋節吃月餅也是一個傳統,可有些人卻互相比較,誰家更有錢? 買得起更好更貴的月餅。一些商家就動起了這上面的心機。知道了許多華而不實的月餅,這是中秋節的一大禍事。

中秋節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圍在桌前吃着月餅,王者這一大桌美味可口的飯菜,看看父母臉上漾起的歡樂笑容,心裏就像月餅一樣甜。這是中秋節的一大樂事。

在這裏我祝大家每一個人中秋快樂!

八月十五作文400字 篇4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北宋詞人蘇東坡的一首《水調歌頭》成了後世中秋之作的典範。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了,我的媽媽在好幾天張羅買月餅的事濃濃的中秋之意充滿了整個家庭。晚飯時,我們全家人圍坐在圓桌上一起着吃餃子,大家都在歡聲笑語中盼望看見皎潔的圓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那一輪明月升起來了,大方且不失神祕,輕紗似的雲煙籠罩這明月,頗有“沉魚落雁”之美,讓人不禁聯想起廣寒宮中嫦娥的閉月羞花之容。

那些漂泊在外的人們也應是十分想念家人的吧!“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千古名句多麼應景。余光中的那一灣淺淺的海峽是如此的遙遠,雖仰望同一輪明月,那一輪似是而非的“玉盤”,他鄉的遊子怎能不燃起一絲,兩縷,如輕煙般的鄉愁呢?

《中秋之夜》大型文藝節目開始了,華麗的舞臺上歌舞昇平,柔軟的沙發上全家人相談甚歡,我們在“千里共嬋婂”的歌聲中將中秋之夜推向高潮……

我在站在窗戶仰望八月十五的月亮,讓古時的月光閃耀成今天的日光。八月十五情意濃,濃得化不開的是分開的憂傷與相聚的歡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