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優秀作文300字(精選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中秋節優秀作文300字(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中秋節優秀作文300字(精選5篇)

中秋節優秀作文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

天還沒暗,媽媽說:“我們玩個遊戲吧,看今晚誰先找到月亮?”我開心地答應了。

天一黑,我們就開始找了。我一會兒跑到房間的窗邊看看,一會兒跑到廚房的窗邊瞧瞧。我問:“媽媽,你覺得誰會先找到呢?”媽媽自信滿滿地說:“肯定我先找到呀,因爲等下我洗碗,會一直站在窗邊。”

“不一定哦!”我說,“月亮可能在我房間的窗邊出現邊呢!”可是過了好久,我們誰也沒找到月亮,它就像跟我們捉迷藏似的,偷偷地躲起來了。

吃完晚飯後,我已經忘記找月亮這事了。忽然媽媽叫起來:“月亮出來了,快來看呀!”我跑去一看:“出來了,出來了,月亮真的出來了,媽媽。”

一輪圓圓的明月,掛在空中,照得到處都亮亮的。

中秋節優秀作文2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中秋節。那天,人們都會從四面八方趕回家來,全家一起賞月。

到了中秋節,人們都會吃早已準備好的月餅,不管是買來的還是自己做的,全國各地都是一種風俗習慣。這天的早上,人們要回老家看望長輩,一起吃團圓飯。在晚上,人們通常把月餅、水果等食物擺放在供桌上,上三炷香,並把供桌放在月亮可以照的到的地方,以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第二天,全家人要吃供桌上的食品,據說可以避邪氣。

相傳中秋節的來歷,全國各地的說法都不同,其中最有可能的一種說法是:唐太宗南征北戰,終於攻下了長安城,當地的一個富商特地獻來一種特製的薄餅以示祝賀,當天正是八月十五,月亮正圓。唐太宗見狀大悅,於是命令皇宮以後每到八月十五都要吃這種餅。慢慢的,這種習俗流傳到了民間,也就有了現在的中秋節。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們這裏過中秋節,請你們來和我們共享美食,共賞明月。

中秋節優秀作文3

月已圓,人歡聚,同舉杯,共歡慶!家鄉明月愛無陰,它鄉皓月也多情,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

每天我都睡得很晚,可是今天是中秋節,媽媽到我房間喊道:“小懶蟲起牀了,跟我去超市買月餅。”我聽到媽媽的話,迫不及待的打扮好了自己。但是到了超市我東張西望,找啊找,終於找到了。我目瞪口呆,這麼多款式口味!看得我眼花繚亂,我挑了一盒芒果味的月餅就跟媽媽說:“我喜歡這種口味就買這盒吧,”媽媽答應了。媽媽牽着我的手付了錢就回家了。不知不覺到了晚上媽媽搬來一張桌子和幾把椅子。把我們買的月餅放在桌子上。我們一家人每人拿一個。忽然,我看見月亮上有一個人影和兔影。那是嫦娥和玉兔嗎?我問。姐姐說,應該是吧。我們一邊賞着月一邊說着嫦娥的故事,這個中秋節不知不覺的就過去了。

看着那皓潔月亮,我不由得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優秀作文4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起源於唐朝時期,那時,以賞月爲中心,到了清朝時期,成爲“民俗大節”。

中秋節的地位僅次於春節。中秋節爲“花好月圓”之時。人們從天上的月亮想到了人間的團圓。因此,中秋節在古代被稱爲“團圓節”。人們嚮往着團團圓圓。團圓對於中國人來說是生活中的理想。“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寄託人們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十分重視親情的.培育與表達,對於促進社會和諧有着不可替代的好作用。

我很喜歡中秋節,每當到了中秋節,我們一家人就要團團圓圓在一起賞月、吃月餅和看《中秋晚會》。今年的中秋節,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大家說說笑笑,可開心了……

月亮時而像一個調皮的孩子,把臉露出來偷看我們過節呢!

怎麼樣,聽完我的介紹,你對中秋節瞭解了嗎?

中秋節優秀作文5

香甜可口的月餅,格外明亮的滿月,伶俐可愛的玉兔,這些景物、美食和神話故事人物,都會讓人想到美好的中秋節。

每當到了八月十五這個明月當空的日子,我們一家就會買一袋大大的月餅帶回家,然後一起坐到陽臺上賞月:飽滿的明月,像個玉盤子,裏面放着美味佳餚。月亮忽隱忽現,彷彿披着一件神祕的面紗。

我忽然覺得自己就在月亮上,望着朦朧的雲霧,感覺到一絲絲迷茫;我在發着金光的月亮上,努力想將地球上的高樓大廈照映出點點紅光,此時的我,覺得自己很孤獨。

這時,一陣濃濃的桂花香將我喚醒了,原來是媽媽把月餅盒子打開,並且津津有味地咬了一大口。嘴饞的我,也拿起一塊桂花口味的,一口咬了下去。月餅可真香,帶着月亮的淡黃,彷彿和圓月是分開很久的親生兄弟,只要圓月出來,它就會在盤子裏,對着月亮笑。

中秋節就在這美妙和溫暖中悄悄溜走了,中秋是多麼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