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植樹節的作文彙編八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寫植樹節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寫植樹節的作文彙編八篇

寫植樹節的作文 篇1

陽光燦爛的一天,老師帶我們去植樹,在車上我的心情高興的怦怦直跳,到站了,我高興的下了車,我和小朋友手裏提着工具,開始植樹了,我們用工具把小樹種好,幫小樹施肥。

澆水忙得不亦樂乎,下午我們要回學校了,在車上,我心裏想着今天做了一件最有意義的事。

寫植樹節的作文 篇2

春回大地,春天帶着綠色的氣息向我們吹來。這是植樹的最好時機。20xx年的植樹節到了,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爲我們的世界填上一抹綠色,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加的美好吧。以下是關於植樹節的作文怎麼寫_寫作思路點撥,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從我們有記憶的時候開始,不知過過多少個節日。從元旦到六一,從五四到國慶,從端午到中秋,無不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回憶。爲了讓作文出衆脫俗,我們首先需要選擇好一個視覺角度,以點帶面展現節日場景。這就需要我們睜大眼睛觀察發現,選取若干事件中最富有家鄉特色的也最能體現節日特點的一件事情或者事情的一個側面,並用學生、孩童或者其他身份的眼光來體察這件事情的方方面面,以表現節日的歡樂和時代的旋律。

其次,勾勒一點節日風俗和風土人情,讓家鄉的“土特產”爲我們的作文增色添香。

我們還可以描繪一下美麗的家鄉風光,讓優美的環境和積極的故事變得相映生輝。

在具體的寫作時還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一是盡力把事情寫詳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事,看是什麼在深深地把你打動着,要多運用各種表達方式和描寫手法。二是要寫出思想感情來。白居易曾說:“動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做到充滿情感的生動描繪,在自然環境中滲透感情,在人物言行中洋溢感情,所有的歌唱與頌揚,都讓其流淌在作文的字裏行間。

寫植樹節的作文 篇3

五一節,我和媽媽,婆婆一起到鄉下——也是我的老家,去植樹。

一路上,我們一邊快樂地唱着歌,一邊欣賞着道路兩旁美麗的景色:一排排鬱鬱蔥蔥的大樹,草地上是五彩繽紛的野花,它們把大地染得似彩虹一樣。到了鄉下,呈現在眼前的是一隻只蝴蝶,蜻蜓在菜地上輕盈地飛舞,真似一個人快樂的小精靈啊!

我飛快地從鄉間小路跑到老家,啊,老家還是那麼親切,似老朋友一樣,這裏環境清幽,十分舒服。

“開始植樹了!”婆婆喊着。我用鋤頭在才老家的院子裏找了一塊空地,開始鑿大坑,而媽媽,婆婆先把桑樹的老葉子摘掉,然後和我一起鑿樹坑。婆婆說:“因爲桑樹自己的營養都不夠,哪有營養供應葉子長大呀!”挖好了樹坑,我正準備把樹放進去時,婆婆說:“等一下,樹有營養才能長大呀!你先去弄些牛糞來。”“牛糞,不會吧!唉,爲了桑樹的成長,只好去弄了。”於是,我拖着鐵鍬,到路上去找牛糞。看,那兒就有,我跑過去,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把牛糞鏟在鐵鍬上,好了,我拖着鐵鍬向老家走去。

我把桑樹放進樹坑裏,倒進牛糞,然後填上土。耶,種好了!

望着自己種好的桑樹,心裏甭提有多高興了。

寫植樹節的作文 篇4

3月12日植樹節,是個有意義的日子,通常在這天我們都會種樹,就連學校也不例外,每年3月12日植樹節,學校就會舉辦一些相關的活動。

今年,學校發給每個班級兩個樹苗,讓同學植進土裏,校長和主任們也種了三棵柏樹在操場上,活動相當的熱鬧。雖然每班只能派兩個人種樹,但我在旁邊觀看時,也能感受到這個特別的活動,是很具有意義的。

過了一個月,小樹愈長愈茂盛,也愈來愈漂亮了,雖然我過不久就要升上五年級了,但是我一定會更珍惜與他相處的時間,也會把這個美好的回憶牢記在我的心中的。最後,希望他能永遠健健康康的,也能受到很好的照顧。

寫植樹節的作文 篇5

植樹節的清早,小明和爸爸去郊外植樹。爸爸扛小樹,小明拿小鏟子。他們先用小鏟子小心翼翼地挖了一個洞,再往裏面澆上清涼的水,放一棵小樹,培上溫潤的土,小樹就種好了。過了一個月,小明看着種好的小樹,高興得跳起來說:“這棵小樹這麼壯,我就用它量身高吧!”,說着說着,小明拿着小刀又小心又使勁的沿着他的身高在小樹上刻了一條筆直的線。

後來,小明的爸爸過來了,他對小明說:“小明,你往小樹的身上刻字,小樹會疼的。“小明聽了爸爸親切的教誨,慚愧地低下了頭,臉兒紅得像一個紅蘋果。突然,小明發現小樹似乎在哭,淚水不停地流,此時此刻小明才明白小樹也是有生命的。他說:“爸爸,我知道錯了,我應該愛護小樹。“回到家,小明用木塊做了一塊木牌,上面寫着:請愛護小樹。到了早晨,小明拿着他做的木牌和水桶,給小樹澆水,陪它聊天,並在小樹旁邊插上了木牌。

過了一年,小樹長得高大挺直、枝繁葉茂,樹葉密密層層、青翠欲滴。小明來到大樹面前量身高,結果小明發現大樹上的記號高了,而自已卻變矮了。小明連忙把爸爸叫來。爸爸聽了笑得合不攏嘴地說:“小明不是你變矮了,而是小樹長高了。”這個故事告訴我:要愛護樹木。

寫植樹節的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到了。早上,風和日麗,暖風拂面。天空中飄着朵朵白雲,有的似在草地上吃草的馬兒,有的似在花叢裏翩翩起舞的`蝴蝶。老師帶領我們去山坡上植樹。我們似快樂的小鳥一樣‘飛’到山坡上。

一到山坡上,同學們有的搬樹苗,有的拿着鋤頭挖坑,有的拿着鐵鍬剷土,還有的拿着水桶到河邊打水。他們幹得熱火朝天,汗流滿面也顧不上擦。

我和玲玲,班長一組。瞧,班長幹得多賣力呀!只見她兩腳微微張開,擺成了一個“八”字,雙手緊緊扶着小樹苗,生怕樹苗倒了。玲玲弓着腰,彎着腳,手裏拿着小鍬,正在一鍬一鍬地給小樹苗填土呢!填呀填,樹坑裏的土填滿了,樹苗已經穩穩當當地站住了。班長鬆開手,先用腳把土踩緊,我再把水慢慢地倒進土裏,樹苗“喝”飽了水,好似在說:“謝謝你們,我一定會長成蒼天大樹。爲你們遮風擋雨!”

只要我們人人都植棵樹,那我們的地球媽媽將變得更加美麗!

寫植樹節的作文 篇7

初春是植樹的最好季節,上週六就是我國政府規定的植樹節,學校沒有組織大家進行植樹活動,一是學校裏能植樹的地方都種上了,二是:校外的綠化有關部門和集體都有了種植規劃,我們幫不上忙。那麼植樹節裏,作爲學生的我們該做些什麼呢?那就是愛樹!

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我校是常熟市綠色學校,校內的花草樹木種類有70多種,綠化面積達19126平方米,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優美、舒適的工作學習環境。校園裏一草一木,一花一葉都凝聚了校園種花工人的汗水與心血,來之不易,我們應好好的珍惜。

愛樹就是愛惜生命。要知道,地球上有了綠色植物之後,才孕育出動物生命,從人類的祖先古猿的誕生,到進化爲現代人猿,森林中至少度過了100多萬年的時間,可以說人類是綠色的搖籃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林中的霧靄,鳥鳴蟲吟,野草芳花,飛禽走獸,使我們的祖先日臻完美。我們每個人的細胞基因裏,隱藏着多少綠色的生命祕密啊!現代社會裏,我們常聽說:許多小孩得了古怪的什麼“遊戲機綜合症”、“兒童孤獨症”、“兒童高血壓”、“電視眼”、“高樓綜合症”等,而大人,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消化性潰瘍、神經衰弱,癌症等發病率逐年上升,這些無不與人們生活環境缺少綠色植物有關,所以愛護綠色環境,營造綠色環境,也就愛惜了健康,愛惜了生命,迴歸了大自然,找回人類失去的寶貴天性。

愛樹還是一種傳統,愛樹的核心就是"種",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不年年種樹?我國,哪一個地區,哪一個城市,哪一個鄉村,沒有每年的綠色計劃?從國家的領導人到平民百姓,誰的一生中不種活好幾棵樹?植樹節將成爲我國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傳統節日。東歐,法國巴黎有這樣一個習俗:嬰兒出生要栽一棵"理想樹",上學時栽一棵“求知樹”,18歲時栽一棵“青春樹”,大學畢業栽一棵“成才樹”,結婚時栽一棵“同心樹”,一個人一生中平均栽活6棵樹。這樣,人人栽,年年栽,代代栽,栽出點點新綠,栽出片片生機,栽出不斷擴大的生存空間,栽出無邊無際的波濤洶涌的森林之海,那無所不的森林,也將染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染綠它的歷史,染綠它的風俗習慣。

愛樹還是一種美德,一種情操,一種文化。人人都喜歡綠色環境,但並不見得人人都自覺愛護並創造綠色環境。因此,自覺、熱情的創造、愛護綠色環境,來源於他對生命意義認識的昇華,源於他公心,源於他對社會,對人的關心。試想一個極端自私自利,對社會,對人漠不關心的人,他會珍愛樹木花草嗎?

愛樹木,愛花草,愛鳥獸是一種美德,孩子們從小就應受到這樣的環保教育,這種綠色的教育,綠色的薰陶,會讓我們每一位人的人性更美!

寫植樹節的作文 篇8

午後。前洲。

春雨瀟瀟,飄飄灑灑,如煙似霧地瀰漫在天地之間。可這絲毫無法阻擋我們小記者植樹的熱情。

只見“小紅帽”們各個手拿鐵鍬,爭先恐後和園林工人一起把小樹苗栽進土裏。看着他們忙碌的身影,迫不及待的我早就想大顯身手了,也顧不了腳下那坑坑窪窪的泥土,向老師要了把鐵鍬,叫上了幾個夥伴,深一腳淺一腳地奔上前去。

這時,一位和藹可親的園林工人叫我們過去。“好嘞,來也!”我們一看,工人伯伯已經把小樹苗放進了坑裏。於是我連忙用鐵鍬用力插進土裏,接着雙手一撬,本以爲可以掘出不少泥土,但沒想到的是,鐵鍬竟紋絲不動。糟了,要被人笑話了。氣急敗壞的我對着鐵鍬狂跺幾腳。咦,奇蹟出現了,一大塊土竟然掘了出來。此時,好心的夥伴一起衝上前來幫忙。

“1、2﹑3﹑鏟!”就這樣,你一鍬,我一鏟,忙的不亦樂乎,沒多久就爲這棵樹苗培上了土。我們滿意地互換了一下眼色,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原來大家都變成了“鹹圓子”了。

雨漸漸大了起來,我們的身上不知是汗水還是雨水。望着親手栽下的樹苗,我欣慰地笑了。我真心希望,它如我的愛心植樹卡上所寫的:長成參天大樹,綠化祖國,改善環境,爲大地增添一片綠色。

這次植樹活動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讓我體驗到了植樹的樂趣,懂得了團結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