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竈節的習俗有哪些

臘月二十三,人間都要祭竈。竈王爺是被捧爲一家之主來供奉的。這是我們人民歷經多少年的一種情感投向。華夏的這種傳統習俗,在其它國度或許沒有。那麼,祭竈節的習俗有哪些呢?下面中國吃網將爲您介紹祭竈節的習俗。

祭竈節的習俗有哪些

 

  祭竈節有哪些習俗

一、祭竈節的習俗

祭竈

祭竈,印象磨滅不去。記得很小的時候,奶奶在祭竈的那天總是拿着一串佛珠,端坐在竈前的一邊,口中唸唸有詞。家裏的陳姨薛媽她們,總是忙忙碌碌。不停地往竈前的供桌上擺放很多的東西,說是祭竈。在我腦中還有印象的,是那些黑節骨,白節骨和油棗之類的糕點滿滿地攤上一桌。祭竈這天,母親可也不是等閒之輩。她按照奶奶的指示,獨自去揭竈上那張已經發黃了的舊竈神爺像。然後,再把新的竈神爺像粘貼上去。在下來之後,母親還得恭恭敬敬地跪拜一番,連鞠三躬呢。那時的我,人雖小,當然也放達的.很。小孩,總想把什麼事都攪得熱鬧,這是天性。奶奶癟着那張沒剩幾顆老牙的嘴,還盡護着我說,-乖兒鬧玩未必不好。奶奶叫着陳姨,帶我出去還買鞭炮呢。臘月二十三,理該是送竈神爺上天的日子。在薄暮時分,我見過薛媽用黃糊糊的膠糖塗在竈神爺的嘴上。我們小孩不懂薛媽究竟在幹什麼?後來,才聽奶奶說,-這叫粘竈,把竈神爺的牙齒粘住,免得他上天去跟玉皇大帝瞎扯什麼。有的人家,還搞得挺是考究。除了糖膠粘嘴,還要另去搞一些酒糟,塗抹在大竈門邊。此種俗稱叫作-醉司令的玩意,目的也是想讓竈神爺醉得神志不清,不讓他亂說瞎纏。避棄雜進某種凶兆。

中華千年遺傳下來的習俗名目繁多,而且都挺有意思,可以沒完沒了地一直延續下去。

據說,人們普遍瞧不起這位竈神爺是事出有因的。凡間對竈神爺的身世來歷各說其詞,衆講不一。最廣泛流傳的,要算玉皇大帝與竈神爺是同姓之說。因爲兩人本是同一張姓的緣故,玉皇大帝就把七仙女中最小的那位女兒許配給了竈神爺當了老婆。但是,竈神爺在天上仍然劣性不改,大犯天規。終究讓玉皇大帝打下凡間。讓他投胎於一戶人家,管做火夫。夫君跌落凡間,玉皇大帝的嬌女也不得不隨這個窮管竈的一同受罪。可是,玉帝的老婆王母娘娘不忍心看到女兒和女婿那樣窮迫潦倒。於是,就跑到玉皇大帝面前活纏死糾。最後,總算迫使玉皇大帝給竈神爺封了一個王位。所以,竈神爺就能坐在凡間的竈堂裏那樣坐享其成。自然,竈神爺多少年來就那樣。顯然,坐的很是得意,凡間的人們奉供的也很高興。

竈神爺當了神仙,許多方面總會被人說得和寫得痛快淋漓,有聲有色,不出破殘。其實不然,竈神爺也會發出嘆息。在臘月二十三要上天的日子裏,人們祭竈,意願就是把他順利送上天堂。然後,這事還沒算辦妥。到了大年三十,人們還要迎接竈神爺的下界,指望他給人間降吉。

掃塵

1、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

掃塵

掃塵爲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2、到了臘月,家家戶戶都準備過年了。在北京,通常把臘月二十四日定爲"掃房日"。

掃塵主要是將家裏進行徹底清潔,主婦通常先將房裏的牀鋪傢俱遮罩起來,用頭巾將頭包好,然後用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掃屋之後,擦洗桌椅,沖洗地面。掃房之後,各店鋪、居民家煥然一新。新貼的春聯,鮮豔奪目,顯示着紅紅火火的鴻福盛景。活靈活現的門神,擡頭見喜的橫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畫,花團錦簇的燈籠,和神龕上豐饒的祭品,無不顯示着喜氣洋洋、欣欣向榮的節日景象。

剪窗花

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寫春聯

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

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爲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如" 五穀豐登 ,六畜興旺";"米麪如山厚,油鹽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單聯,如每個室內都貼"擡頭見喜",門子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二、祭竈文化

飲食

祭竈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吃餃子

吃餃子

山區多吃糕和蕎麪。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祭竈這天除吃竈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竈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供品除糖瓜之類外,也有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麪條。

歌謠

晉東南地區民間流傳着兩首歌謠,其一是“ 二十三 ,打發老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糰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錫器;二十八,漚邋遢;二十九,洗腳手;三十日,門神、對聯一齊貼”。

體現了時間緊迫和準備工作的緊張。 其二是一首童謠:“二十三,祭罷竈,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點點兩聲炮。五子登科乒乓響,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兒童盼望過年的歡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