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六年級作文怎麼寫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怎麼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怎麼寫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怎麼寫1

提起端午節,大家都不陌生,對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也應該略知一二吧!但是,一個地方一個風俗,有很多端午習俗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爲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揩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糯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萬水千山糉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糯米沾着紅棗香,糉葉包着朋友情。”不管怎麼說,聽完我的介紹後,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節的知識呢?

哇!端午節過得真難忘,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怎麼寫2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我家住在農村,一到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在門窗上方掛着大人們從山上的田埂邊拔來的艾草,艾草的味道特別大,整個村子裏都沉浸在艾草的世界裏。

奶奶悄悄的說,這是爲了驅災辟邪。她還給我胳膊腕上戴上五色線,也告訴我其中的奧祕,戴上它,可以防毒蛇呢!

在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都會包起糉子來,我家也不例外。媽媽去集市買來糯米、大棗、葡萄乾等材料,爺爺又去山上摘來了許多蘆葉,我們全家興高采烈的圍在一起準備包糉子哦!

媽媽可真算得上是包糉子的能手,只見她挑了兩片又大又寬的蘆葉,很熟練地捲成了喇叭形,再用小勺從泡好的糯米、大棗、葡萄乾中舀了幾勺來裝進“喇叭”裏,然後均勻地放上三顆紅棗,最後左一包,右一裹,用麻繩繫緊,一個菱形的大糉子就包好了,看得我眼花繚亂,垂涎三尺。

我便想學了,便隨手拿起一張翠綠的蘆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捲成一個小小的“漏斗”,然後放了幾大勺糯米之後又放了幾個大大的紅棗,並用麻繩繫緊。因爲糯米放的太多,小糉子竟然成了一個“大肚子胖娃娃”,大家看了都哈哈大笑起來,在這歡聲笑語中我們度過了一個包糉子的歡樂時光。

糉子煮熟了,那誘人的清香充滿了整個屋子,這熱氣騰騰的糉子比什麼都美味。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糉子,心情無比快樂啊!

我們老師曾說過:過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以後人們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以吃糉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因此,我知道了屈原是個好人,是個忠臣,是個偉大的詩人,我要年年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這個端午節過的可真開心啊!也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現在,我度過了難忘的這一天,我更喜歡吃媽媽包的糉子。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怎麼寫3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也是最古老的節日,而且是中國人20xx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的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相異的名節,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相同的傳說。

在離端午節還有十三的期限,我早已憧憬着,憧憬着美好的節日;我早已期盼着,期盼着美食的味道。就在今天,我見外婆忙你忙外的,我便問道:“您這是在幹啥呀?”婆婆笑嘻嘻地對我說:“馬上就要過端午啦,可不是正在爲你們弄些艾葉菖蒲呀。”我便緊接着詢問起的艾葉菖蒲的作用就像十萬個爲是麼一樣,婆婆就想借答其中問題一樣,告訴我在端午節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當然賽龍舟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正如張建封詩人寫的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描寫出了當時激動人心的場。

說到這你我非常期盼着端午的到來。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怎麼寫4

端午節,人人皆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可以划龍舟,品糉子。我雖然錯過了精彩的划龍舟表演,但仍然品嚐到了香甜可口的大糉子。

這次,我吃的可不是一般的糉子,而是我親手包的大肉糉子。

第一步:準備材料

做糉子,當然不能少了糯米,糉葉,香腸和線。我和外婆到菜市逛了一圈,發現現在除了糉子,很少有人注意其他的小菜。我們按順序買好了材料,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材料綞買齊了。

第二步:洗糯米和糉葉

剛買回來的糯米和糉葉上有一些小灰塵。我先倒了一盆熱水,從糯米中選出一半糯米,放入水中,浸泡了好幾個小時後,我撓了撓腦袋,一進想不起該做什麼時,外婆在一旁火上澆油,眉飛色舞地諷刺我:“喲,想不起來了?你泡了糯米的那個東西不洗洗?”外婆這句話讓我想起了什麼。我一把抓起一旁的糉葉,逐個逐個地認真檢察和清洗了一遍。

第三步:包糉子

包糉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一連包了幾次,也沒包成一個,這可把我急壞了。我先把糉葉捲成一個沙漏的形狀,但下面不能留孔,然後把靠裏的葉子向內一捏。但是,千萬不能讓糯米溢出糉葉捲成的沙漏。用靠外的葉子把旁邊的小洞蓋住,下面就形成了三個角,把多餘的'葉子尖用剪刀剪去,用繩子一圈一圈地套起來,最後打個結,將它套緊,套成一串,一串糉子便做好了。

第四步:煮糉子

剛做好的糉子還是生的,要放進鍋裏蒸兩小時左右。“糉子出鍋了!”我端着一盆熱騰騰的糉子從廚房走出來了,大家將糉子一搶而空。我拿出一串糉子,青青的,三角體一樣的開頭,象一個個胖娃娃。

第五步:吃糉子

最後而且最重要的一步,當然就是吃糉子了。撥開外層青青的糉葉,夾着香腸的糯米便露出來了,咬上一口,軟軟的,鹹鹹的。大家象品嚐天下美食一樣,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我臉上綻開了花。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怎麼寫5

大家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沒錯,就是端午節。傳說是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年的5月5號,百姓們都會往河裏扔些糉子,爲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魚兒傷害。

端午節的到來,讓整條大街都變得熱鬧非凡。街上更是一陣糉香襲來。我們家也在做糉子,通過爸媽的不懈努力,我們不一會兒就包好了十幾個糉子,現在就等着糉子上鍋了。突然,遠處傳來一陣喧鬧的鑼鼓聲,我趕緊跑出門一看,原本是河邊在舉行龍舟比賽。

我擠進了烏泱泱的人羣。河面上煙霧繚繞,河中間飄着數十隻龍船整裝待發,看着陣仗真是讓人興奮。隨着一聲哨響,所有的人都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跟着鼓聲活動了起來。他們拿着船槳用力地划着,把原本平靜的河面割出了一道道水紋。嘹亮的鼓聲迴盪在這片熱鬧的土地上。隨着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把比賽拉入了高潮。

鼓手們紛紛使出吃奶的力氣,狠狠地錘向了鼓面。而船上的選手也不甘示弱,爲了獲得更大的動力,他們揚起自己的手臂,向水面劃去。濺起了一層層晶瑩的水花,水花在空中飛濺,就像是一顆顆鑽石在人們的身旁閃爍。一聲聲響亮的口號從他們的喉嚨裏傳出。雖然早已青筋暴起,但是每一個人都咬緊牙關,目光堅定地朝着終點飛馳而去。觀衆臺上一片沸騰。觀衆們都坐不住了!各個搖旗吶喊,張大了嘴巴,扯着脖子爲選手們加油。

比賽在觀衆們的吶喊聲中進入了尾聲。大家紛紛上岸,激動地和夥伴們相擁,這次響徹天際的不是別的,就是他們爽朗的笑聲。

端午節,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節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吃着香噴噴的糉子,看着精彩的龍舟比賽,我們又度過了一次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