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端午節的作文800字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800字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端午節的作文800字3篇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1

一提到端午節,人們都會馬上想到糉子。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前者是由於形狀有棱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糉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西晉周處《岳陽風土記》中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黍。”可見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裏食用。

糉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糉子已極爲有名,市場上常有糉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糉子。糉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糉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爲糉子的餡心。小小的糉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爲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2

端午踏來,閒翻《風》《騷》,感受傳統佳節如釅釅暖光,催開了中華民族的心靈之花。民風民俗遍地多彩,屈子魂兮魄兮可在一片吆喝聲中歸來?我懷念起屈原。想汩羅江畔,他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仰天長嘯又在拍打江岸。他用自己生命的毀滅,鋪開了一條能讓人們自由行走的哲理之路。他似乎告訴我們,澆灌生命,要會尋找水源;澆灌生命,要有利用水資源的智慧;澆灌生命,更重要的是思想指向,要懂得生命如花卉一樣需要辛勤撫育。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奠基了一個端午,千年萬年,我們快樂地過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爲卯,順次至五月爲午,因此稱五月爲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爲陽數,所以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爲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是爲了避邪。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端午節日,我們在家門口掛上艾蒿,家家戶戶瀰漫屈原人格的芳香。我們吃下糉子,就是咬去人間邪惡,真解恨;我們喝雄黃酒,酒力讓我們長了見識;我們去看賽龍舟,彷彿聽見屈原長髮飄飄站在碧波之上,高聲向天宇發出聲音:苟餘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

端午是一種提示。依水悟清廉,依山悟崇高,借生之樂悟慈,借死之祭悟悲,從而感念造化宏德,善待萬物有情。端午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人格,炎黃子孫的人格。端午文化遺產儘管小國富邦可以搶先從聯合國註冊,但她永遠屬於華夏兒女。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3

端午節前的十來天,母親便開始唸叨籌劃過節的相關內容了。因爲當時的家庭景況是比較窘迫的,所謂初二、十六打牙祭,便已經是比較過得去的人家纔有的生活了。但是,爲了在過節那天,使我兄妹倆不至於眼饞別人,母親便想方設法也要將節日過得象模象樣的才行。到了端午節頭一天晚上,便叮囑我們早點睡,第二天好早點起來去看“龍舟”,而母親則要將過節的食用品細細的地默想一遍,然後把各式各樣的材料備齊。還把父親剛從竹樹上摘下的青翠的竹葉一遍一遍地刷洗乾淨,然後放在通風處讓它們自動風乾。之後便是把糯米浸泡起來,一直把糯米浸得酥軟酥軟的,纔會心安理地休息下來。

我們總是在激動和興奮中、在母親的一再督促下才安然入睡的。第二天一打早,便隨着母親起牀了。匆匆地洗把臉,搬了小竹凳坐在門口悠閒自在地看母親包糉子。包糉子,放在一個很大的傢伙裏,一個小盆子裏放着餡,一個盆子放着浸泡過的糯米,還有棕子葉等。只母親拿起糉子葉,那葉子在她手裏是那麼的馴服,她輕輕一折,便折出了個漂亮的漏斗狀來。母親包的糉子極飽滿,並且是有棱有角的。四個漂亮的角兒像是整裝待發的衛士,一個個雄赳赳的。我學了幾次,雖然是終於也有了棱角,卻總不能叫人滿意。因爲我的糉子包來包去都只有三個角兒,而且同母親的擺在一起便顯得寒酸極了。我總是很納悶,母親那雙粗糙得如干樹枝的大手怎可能做出如此精美的藝術品呢?

糉子包完之後,母親把包好的糉子放到大鐵鍋裏煮,因爲糉子太多了,父親編織一條稻草辮子,盤在鍋沿上就能煮好多糉子,父親在煮糉子的湯裏,倒進稻草燒的灰湯,煮出來的糉子顏色好看,黃黃的,鄉下人都有這個習慣。剛剛煮好了的糉子有一股誘人的竹葉香。打開糉葉,黑醬油甜滋滋的味道便首先鑽進了鼻子裏。然後是糯米和花生淡淡的香味。輕輕地咬上一口,嚼一嚼,各種材料所混合在一起而造就的特有的香味和口感,叫人滿足得有種飄飄欲仙之感。

端午節那天,父母親起個大早,除包糉子之外,還爲我們張羅端午節的盛餐。當母親準備好一切,就招呼我們吃糉子,過一個快樂祥和的端午節。

如今,在城市裏,每天都可以過端午節,每天都有糉子吃,而糉子的內容也豐富了。有的還打出文化牌子,但我覺得這些糉子比不上母親那些粗糙,吃母親的糉子吃的是一種親情。雖然,母親的身體日漸佝僂,包糉子的動作更慢了,但我還是喜歡母親包的糉子,吃上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