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

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1

這個星期一,老師教我們包糉子,並講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的傳說。

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跳入汩羅江。當地居民聽說後,便把煮熟的米飯糰、鴨蛋、雞蛋都投進汩羅江中,避免魚、蝦、龍、蟹咬壞屈原的屍體。後來,每到五月初五,人們用包糉子的習俗紀念屈原,代代流傳就形成了我國曆史上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五月節。

老師還說傳說五月初五生的孩子都不能養大,因爲這一天是“惡日”。如果養大了,女孩害死母親,男孩害死父親。五月初五不能蓋房子,如果蓋了房子,一家都禿頭;還不能升官發財……

在古代,由於科技不發達,古人認爲五月初五這天蠍子、毒蛇、蜈蚣等五毒就會出來害人。還有一些妖魔鬼怪也人間來糾纏傷害人類,而這些東西怕雄黃酒、艾草、菖蒲等。所以,那一天家家都喝雄黃酒並在門口掛艾葉、菖蒲等,用來趕走妖魔鬼怪。

另外,端午節還有二十多個名稱: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女兒節等。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知道了這些傳統習俗後,我們開始包糉子,材料有:糯米、糉葉、系糉子的線繩。

陳老師先拿了一片糉葉,然後把糉葉的圓頭往裏一卷,就變成了一個沙漏的形狀,把糯米往裏裝。裝滿後,再把米弄平,再用餘下的糉葉蓋住有米的漏斗面。最後用繩子繞緊繫一個結,一個漂亮的糉子誕生了。

老師做完示範後,我就躍躍欲試。拿起一片糉葉像老師一樣,把圓頭往裏一卷,也成了一個沙漏的形狀,只是與老師的比起來大了許多。然後,我也像老師一樣把米裝滿,弄平。再用餘下的糉葉蓋上,可就是蓋不上。於是,我仔細回想老師怎麼做的發現我的“沙漏”比老師的大了許多,我又把米倒進盆裏重新做。就這樣,我做了很多次都沒有包出來,不是系不好,就是系的時候散了。最後,快放學的時候我找陳老師幫我弄好一個糉子。我非常開心,拿着糉子在教室裏到處炫耀……

這節課,真是非同凡響!既讓我們學會了包糉子,又讓我們懂得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的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

今年端午節,奶奶做了許多好吃的糉子,有肉餡的,豆沙的,赤豆的……各式各樣的糉子不禁令我“口水飛流三千尺”。

今天中午,奶奶剛把糉子放進鍋中煮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在爐子旁守着它——我的糉子朋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漸漸地,清香,鹹香,甜香,每一個糉子散發着誘人的香味,我使勁地嚥了一下口水。熱乎乎的糉子終於出鍋了,我以風馳電掣的速度撈出一個,燙得我把手連連甩了幾個360度。我三兩口吞下了它,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爸爸媽媽吃了。糉子難消化,我只被允許吃一個。可這麼一丁點,怎麼夠我這個饞貓塞牙縫呢?我真想一次吃個“撐”,這不是逼我幹偷雞摸狗的事嗎?

深夜十二點了,最後一隻知了也停止了鳴叫,只有星星不知疲倦地眨巴着眼睛。我確定爸爸媽媽已經熟睡,才赤着腳小心翼翼地來到冰箱前,我忍不住奸笑:哈!哈!哈!肚子,我來滿足你了!

我左手一個肉糉,右手一個豆糉,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我發現,被冰過的確實沒有熱乎乎的香了。我掃視了一下狼藉的“戰場”,決定把剝下來的糉葉來個“毀屍滅跡”,統統扔到了“荒郊野外”。我心滿意足地拍了脹鼓鼓的肚皮,這才發現,原來排列整齊的糉子被我消滅了五分之一,大事不妙啊!

爲了補回一成,我手忙腳亂地把糉葉捲成漏斗狀,裝了一些米袋裏的米,塞進一塊紅燒肉,壓啊,包啊,蓋啊,扎啊……一個糉子終於做好了。可怎麼到處漏米啊?我無可奈何地又給它裹了五層衣服。我看了看我的“傑作”,又納悶了:“怎麼會是個四不像呢?”我只好把這個胖糉子扔進垃圾桶。

第二天早上,奶奶嘹亮的女高音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怎麼回事?糉葉和糉子少了這麼多?”一會兒,奶奶便拿我是問。我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奶奶我乾的糗事。“你啊!”奶奶點了點我的額頭,無奈寵溺地笑了。

我也笑了,昨天是一個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3

姐妹們、朋友們都紛紛回家了,因爲明天端午節。

剛剛送走了橘子,一個人回到工作室。

一連幾個晚上都將一個人度過。

她們三個都在的時候,吵着鬧着還總有煩着的時候,只是在這個時候,會格外的想念。

這樣的感覺我得習慣,再不到一個月,我們就真的要離開,她們各自去新的城市,開始新的生活。

只有我,習慣似的,一個人留在這裏。

看完了《絕望主婦》第四季的完結篇,最後旁白是這樣說的:我的朋友們每週還會堅持見面聊天,這樣的小小聚會與撲克和八卦無關,只是每七天她們都要聊聊彼此生活中的故事,她們在經歷苦難和幸福之後,發現了人類的天性,那就是沒有什麼比友誼的長存更重要,尤其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

我相信!

我也渴望有那麼一小撮朋友,每七天,或者每個月,哪怕每一年可以坐下來聊聊心聲。

好久沒寫東西了,不是沒有的寫,在汶川地震後真的有太多感觸要寫,只是覺得任何文字都無法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任何文字都顯得蒼白無力,都不如衝到第一線去搶回同胞的生命來得實在!!!

只是我沒有那麼做,或許是沒有機會,或許是沒有勇氣,或許是沒有資本,總之我還過着和以前沒有什麼兩樣的生活!一樣吃飯、一樣學習、一樣出外業、一樣寫文章。

似乎只有流淚和捐款才能證明我惦念着他們,我緬懷着他們,但這又能說明什麼呢?又能怎麼樣呢?

我們的確應該理智面對這場災難,死者安息、生者前行!

明天又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卻有那麼多那麼多同胞再也無法與親人團聚,無辜的生命竟脆弱到來不及半點思考就匆匆、永遠地離去!

活着真好,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就改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經歷了5.12汶川地震後,全國人民都應該振作起來,永遠都不能忘記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離開我們的同胞,同時也要珍惜自己還活着,珍惜這次讓我們爲他人做更多有意義的事的機會!!

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4

端午節是中國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度過了一段難忘的幸福時光。

下午,我們在教室裏集合,老師帶來了一大桶衣服,說:“今天,我們要去富蘭城堡舉行一個活動,具體是什麼呢?等會兒,你們就知道了。”老師又賣起了關子。

我們換好衣服,滿心歡喜地走在去富蘭城堡的路上,一路上太陽公公把全部的熱量都散發在我們身上,遠處的大樹也向我們揮手。

我們終於來到了富蘭城堡,剛進門,濃濃的端午氣息撲面而來,樓道邊擺滿了香氣撲鼻的艾草。

我們坐在椅子上,老師講解着有關端午節的知識,讓我們的知識寶庫又多了一些寶藏。

這時幾位老師手上拿着一大袋精美的香囊袋發給我們,緊接着,老師走上臺告訴我們香囊的用處,然後讓我們把香囊袋給媽媽,讓媽媽把香料裝進去,我輕輕地走到媽媽身邊,媽媽雙手接過香囊袋,然後細心地找着比較好的香料輕輕地放進香囊袋,媽媽深情地對我說:“這些香料就是媽媽對你的點點滴滴的愛,這滿滿的香囊,就是媽媽對你滿滿的愛。”

這時,老師說:“請媽媽們上臺,寶貝們站在你媽媽兩步遠的地方,媽媽再給寶貝戴上香囊。”

我站在媽媽對面,媽媽彎下腰,深情地注視着我,把香囊鄭重地戴在了我的脖子上,說道:“寶貝,我愛你。”這時,輕輕的香囊卻讓我覺得無比厚重,因爲那裏面裝滿了媽媽對我的愛。

我剛回到座位,幾位老師又拿了許多的藍絲帶分發給我們,那位老師說藍絲帶代表着感恩,請寶貝們把絲帶系在媽媽的手上。

我走上臺,媽媽站在離我兩步遠的地方,我輕輕地將絲帶系在媽媽的手上,可是我的手笨笨的,怎麼也系不好,這時媽媽說:“沒關係,你的愛媽媽已經感受到了。”我聽了情不自禁地說:“媽媽,我愛你!”

回到座位上,這時徐老師激動地說現在我們開始快樂尋寶,寶藏是牛扒券哦!同學們聽了歡呼聲一陣高過一陣。

我們衝了過去,像鬼子進村一樣不停地翻找着,我在椅子堆裏不停地翻找,別的同學把包間弄得一片狼藉,有的人把畫打翻了,有的人把沙發搬走了,有的人把椅子絆倒了,還有的人大聲喊:抄家啦……

這個難忘的端午節,我會永遠記住。

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來了。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天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後人緬懷他逐漸形成一個節日。

在端午節當天,人們會按照習俗來包糉子、賽龍舟、貼五福、掛艾草等。說起這包糉子來,我跟它還有段不解之緣哩。

端節的前一天,媽媽把事先已經準備好的糉子葉、江米、蜜棗以及馬蓮浸泡在水裏,我對此十分不解,便問媽媽:“媽,爲什麼要把這些東西泡在水裏,現取現用不是更好嗎?”媽媽說:“如果不把這些東西泡軟,糉子葉是脆的,用的時候一包就碎了,所以要把它們全部泡軟。等這些原料都變得軟乎了,才能包糉子”。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我又去廚房看那浸泡在水裏包糉子的原料,果不其然,跟媽媽說得一個樣。經過一夜的浸泡,糉子葉都變軟了,聞着還有一股淡淡的竹葉的清香味,不像剛買來時那麼幹巴巴的了。我興高采烈,迫不及待的想要包糉子,媽媽自然是不答應,但也經不住我的死纏爛打,終於同意了。於是,我忙前忙後,幫媽媽把原料擺放到桌上。“媽,怎麼包糉子?”“先把糉子葉圍成一個V字形,放入一顆蜜棗,然後灌入江米,再放兩顆蜜棗,將糉子葉雙雙摺回再用馬蓮將其捆好,一個糉子就完成了。”媽媽邊說邊示範着,眨眼功夫已將一個糉子包好。再看我,目瞪口呆,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看啥呢?趕快包。”我這才從觀看中回過神來,手忙腳亂包起糉子來……

一小時過去了,我一個也沒包完。再看看媽媽的戰績,已有二十六個糉子了,媽媽看到了我這面的桌子一片狼藉,除了幾片破損的糉葉還有到處散落的米粒,於是我被“紅牌罰下場”。唉,我只好悻悻地離開了飯桌。但最後,我還是吃上了糉子。那糉子的香、糯、綿滑,怎是個爽字能形容的啊!嘿嘿,古有“無功不受祿”,今有我“無功也受祿”,或許也真像媽媽給我的那句名言——全天下的糉子都不夠你禍害的。我大概真的不是包糉子的料吧!以後還是幫媽媽吃吧。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真開心。因爲我包的不止是糉子,還包的是一種傳統文化啊!

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6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每到這一天,全村子的人都要吃糉子、賽龍舟、老老少少載歌載舞,處處洋溢着節日快樂的氣息。

端午節那天,我和奶奶約定好,叫奶奶教我包糉子。我早早地起牀了,並且把奶奶從睡夢中喚醒,手牽手地去了集市買原料。奶奶不虧是包糉子老手,三下五除二就把十斤糯米、一包蜜棗和一斤赤豆買了回來。

回到家後,奶奶叫我先把昨天從河邊新採來的糉葉拿出來,接着燒上水。並把糉葉泡在開水中,再撈出瀝乾,然後把煮熟的糉葉浸在冷水裏。奶奶告訴我:“這樣反覆浸泡可以使糉葉又綠又韌。碧綠糉葉配上潔白的糯米,令人食慾大增!”

糉葉大功告成了,現在開始弄餡了,奶奶便叫我把蜜棗與赤豆洗乾淨,再放到水裏煮,等煮到七分熟的時候拿出來,並嵌入糯米里,看着白裏透紅的糉餡,我的口水直流三千尺!

開始包糉子了。我站在奶奶身旁,有模有樣地挑了一片較大的糉葉,打算包一個小糉子。我先把糉葉捲成漏斗狀,然後把一大堆白裏透紅的瑪瑙灌入“漏斗”,再手忙腳亂地往糉子上裹糉葉,只聽“啪”的一聲,糉葉裂了一個大縫,糉餡像一羣放學回家的小孩子,嘩啦啦地往外“跑”,我眼急手快,連忙找了一片糉葉補在裂縫上。可糟糕的是,我補了這邊,那邊又漏,補了那邊,這邊又漏,好不容易把裂縫補上了,並繞上線。奶奶見了我包的糉子,“撲哧”一聲笑了出來,我看了看自己包的糉子,呀!這簡直就是從戰場上下來的傷兵,處處“傷痕累累”,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來。

在奶奶的精心指導下,我的心冷靜了下來。看着奶奶一次次包,我一次次學,終於我又包好一個糉子,比剛纔的那個可好多了,看着自己的傑作,我的心中升騰起一種無名的自豪感,讓我特別快樂。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糉葉飄香時。片片葦葉片片情,天天都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祝你開心又順心……”我心中默唸着這首詩,一邊吃着糉子,一邊期待着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今年的端午節,我真快樂!

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7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這一天,人們吃糉子,賽龍舟,紀念在端午節死去的屈原。

有一天,我起了個大早,看見媽媽在廚房包糉子。看着嫺熟的手法,聞着糉子葉子的香味,想象着糉子裏糯米的柔軟順滑,不禁躍躍欲試。我媽看到我盯着她看,笑着給了我一塊糉子葉,說,你也嚐嚐。激動之下,我趕緊像媽媽一樣把葉子一步一步包起來。這時我有了一個疑問:古人是怎麼想到用竹葉包裹大米做成這麼好吃的糉子的?我媽回答:糉子最開始不是爲了吃而發明的,而是扔到河裏吸引魚蝦吃,讓魚蝦不吃屈原,屈原被扔到河裏爲國捐軀,表達了人們對愛國詩人屈原的崇敬和熱愛。後來,爲了紀念屈原,人們把糉子作爲一種食物,讓他們的後代記住屈原的愛國精神。

談話過程中,糉子都烤好了。又熱又好吃的糉子讓我胃口大開,食指大動。抓起一個就吞了。這時爸爸也洗完了,在我身邊坐下。他看到我吃東西,笑着說:慢慢吃,吃完帶你去看龍舟賽。我一聽,也沒顧及嘴裏還在吃東西,大聲叫好。咳咳,我寫完作文的時候,不小心嗆到了,劇烈的咳嗽聲此起彼伏。爸爸拍拍我的背,憐愛而無奈的笑了笑,說,我叫你慢慢吃

早飯後,爸爸開車送我去看龍舟比賽,把車停好,然後我們走進比賽區。有無數的人來觀看比賽。我和父親奮力擠到前面。這時只聽到一聲槍響,所有的龍舟都像離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坐在領頭鼓旁的鼓手喊着口令,一!一!一二一!鼓勵劃手更加努力。有那麼一瞬間,紅隊追上了藍隊,而藍隊在擊鼓、吶喊、划船等方面落後於綠隊。看到如此壯觀的場面,我不禁被隊員們團結合作的精神深深打動。那麼,又出現了一個問題:爲什麼古人把船做成成龍的樣子,還用它在水裏比賽?這次爸爸回答我:在古代,龍是一種神聖的象徵。古人在曲源河後,在水中划龍舟驅趕魚蝦,魚蝦被嚇走了。後來,划龍舟逐漸演變成端午節的習俗。

毛!鑼響了,比賽結束了。

吃了糉子,看了賽龍舟,對端午節的習俗和意義印象深刻。同時,一個人的名字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裏,他就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8

聽父親說,他小時候糯米一般是買不起的,只有端午節才吃得上糉子。正值收麥的季節,奶奶提前將糉子包好,等收麥收累了,就從懷裏掏出一個糉子,糉子下肚,便忘記了勞累,繼續幹活。有時候晚上回到家,再把糉子用涼水一冰,一天的疲勞被拋於腦後。吃糉子,儼然成爲了一年中不多的享受。

多年過去,家裏不僅能買得起糯米,已經連包好的糉子也買得起了,如今糉子的品種更是多樣:肉糉、蛋黃糉、水晶糉……可家裏依然保留着包糉子的習俗,包的依然是最普通的糉子。

父親買好糉葉、糯米,母親剪好細線。準備工作做好後,一家圍在餐桌旁,開始包糉子。我包的時候總是包不緊,母親就來教我包糉子的方法:卷糉葉的時候下面不要留空,米要牙得緊一些……一次次的嘗試後,我也漸漸成爲了包糉子的能手。父親一向點子最多,會包三角糉了,就來學習怎麼包四角糉,再向糉子裏添些棗、豆沙、肉鬆……我和母親也樂於學習,包四角糉時容易漏米,於是就兩片糉葉合着包;不能最後再放棗,應該先放一層糯米,再把棗放進去,最後再蓋上一層糯米……不斷創新,也不斷探索,導致家裏每次過端午都有不同的糉子。

等糉子蒸好後,將糉子包開,一個個晶瑩剔透的藝術品便呈現在眼前。品嚐着自己包的糉子,心中洋溢着快樂與滿足。

但其實比起品嚐糉子的美味,更令人享受的還是一家人在一起包糉子。包失敗了一起大笑,然後再一起思索。包的時候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也許放在平時,我們沒有這樣的時間一起聊天,一起歡笑,我有緊張的學業,父母有繁忙的工作。是端午,是糉子,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能夠和家人一起,包着最普通的糉子,說着最平常的話。

糉子是甜的.,它包含着家人們之間的愛;糉子是黏的,它將一家人的心,牢牢地黏在了一起。

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9

我的童年是在那一葉窄窄的龍舟上度過的。

春天剛過,端午就來了,徐徐清風漫過山林,翠綠的樹木在風的應和下翩翩起舞,家家戶戶,艾葉已掛上門頭,它們像忠實的使者祝願一年內少生災病,風調雨順。

天剛破曉,風聲、水聲、歡笑聲在不大的村莊裏盪漾開來,端午,就這樣成了我童年生活最大的慰藉。

鑼鼓喧天龍舟競發

五彩綢緞在水面自由地漂盪。上游傳來了一陣鑼鼓聲,岸旁小憩的野鴨趕忙飛離了地面,不住地撲扇,我和那羣野孩子的雙眼直勾勾地盯着遠方,只見百餘位光着膀子大漢駕着五艘龍舟駛來,那激起的白浪,搖曳的身姿的活像五條真龍貼着水面騰飛。

我們也不曾閒着,用黝黑的報紙揉成了一個所謂的龍頭,粘在了一條小木船的前方,與周圍那些五彩斑斕。船身修長的龍舟相比,立身就顯得單薄了許多。我們自顧自地拍打着手裏的木漿,濺飛的水花浸溼了我們的衣衫,但那船卻紋絲未動。我們看着彼此,爽朗的笑聲響徹天空……

糯米飄香糉子登場

千百年來,糉子已成了端午不可獲缺的一部分。清晨,奶奶帶着幾位婦女上山摘樹葉,大山中,棕櫚葉甚是稀缺,她只得用一些寬厚的樹葉加以代替。

剛起牀,糯米的香味已佔滿了家中的所有地方,村子裏的嫺慧的女人都聚焦在家門口,準備着大量的糉子以備全村人享用,看看奶奶那嫺熟的手法,一片樹葉放在手心,用勺子舀取適量的糉米,加以鮮紅的大棗點綴其中,她翻新着手中的糉葉,最後用紅帶子紮緊收尾。

親口品嚐着糯糉,一股說不出的甜涌上心頭,那是端午的味道,愛的味道。

雄黃一口思鄉情腸

到現在我仍記得那口雄黃,酒的辣意,百草的苦澀從口中涌入鼻腔,我急忙拿起身邊的水,匆匆下肚,想立刻沖淡那獨特的味道。

現在聞聞當年那蘸過雄黃的手指,那氣味似乎仍縈繞在指尖,來到大城市以後,龍舟競發的場面只能在電視上見到,所食的糉子也早已變成了超市買回機器貨,那口醇美的雄黃也許久未再次聞過,但有一樣東西未變,端午的情懷未變。

每到端午,看到電視上的龍舟,我總會想起當年的端午,那鑼鼓喧天的家鄉,那睦鄰和善的村民和那天真爛漫的童年,在龍舟上的度過的童年。

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10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吃糉子,賽龍舟,掛香包……”讀着這朗朗上口的歌謠,我們便能感受到這端午節獨有的氣息和氣氛。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等,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會舉辦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草等豐富多彩的民間活動。聽老人們說,端午節在古人心中是惡日、毒日,再加上夏季天氣燥熱,人很容易生病,於是人們就把有氣味的艾草掛在門上,阻擋蚊蠅進屋,防病免災。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許多種說法,但流傳較廣的還是紀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因看不慣楚王的所作所爲,便前去勸諫,可誰知楚王根本聽不進去,屈原看到百姓民不聊生的樣子,心中感概萬千,可是心中光有這一腔熱血卻無法大展宏圖,於是屈原便來到汨羅江邊跳江自殺了。老百姓聽說後,都非常難過,他們紛紛乘着小舟去打撈屈原的屍體,一些人還將飯糰投入江中,餵給魚蝦吃,他們希望江裏的魚蝦吃飽後,就不會再去吃屈原的屍體。這種習俗後來慢慢就變成了我們熟悉的吃糉子和賽龍舟。

在一年的365天裏,我們有許許多多的節日,這些節日可能是春節、元宵節、中秋節、清明節等等,可是在我看來,沒有哪個節日可以和端午節相比,它獨有的氣息以及那獨特的習俗是其他節日裏感受不到的。

聽!那龍舟上傳來的陣陣鼓聲和吶喊聲響徹天空,它代表了中華民族不怕困難的精神;看!那屋裏一家老少聚在一起吃糉子的場面多麼溫馨,它表現了一家人其樂融融、家和萬事興的寓意……

朋友,我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當你跟着西方人的潮流過聖誕節、萬聖節……的時候,對我們中國的節日又知道多少呢?你瞭解這些節日的習俗和活動嗎?你是否又知道它們的來歷?

作爲青少年,我們應讓這種獨特的節日氣息傳遍世界,讓它們在世界上能夠被更多的人所知曉,更應將這些中國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11

端午節是吃糉子的日子,也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更是懷念屈原投江的日子。那次經歷讓我愛上了這個節日。

去年過端午恰逢週末,我百無聊奈,嘴裏唸叨的滿是諺語,當讀到“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這一句時,我停了下來,不禁思忖:爲什麼呢?這也太假了吧!百思不得其解。忽然,媽媽微笑着說:“走,逛街去!”聽到這句話,好像把我從無盡深淵中拉了出來,讓心靈的幼苗漸漸舒展。是啊,逛街總比宅在家好,說時遲那時快,我胡亂地收拾好書桌就開啓了一次快樂之旅。

老媽帶着我在人海中穿梭,好不容易擠進了一家商場。嗬,商場裏好吃的好玩的商品琳琅滿目、數不勝數!媽媽告訴我,端午節臨近了,“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都是端午節的習俗。不錯,那貨架上擺放的幾乎都與端午有關:端午糉、雄黃酒、菖蒲我還真沒見過這些東西呢。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串糉子,絲絲糉香沁人心脾,早已忘記是哪家店鋪散發出來的。東邊食品西邊謎,逛完端午食品專賣區,我們又玩起了猜謎語。第一則“小米二字有變化(捲簾格?商品名)”我絞盡腦汁,自言自語“這也太太太”媽媽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提醒我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哦,糉子!這也太簡單了吧!”說出答案得到獎品,我的興致不減。再接再厲,第二則“舉杯盡飲添歸心(節日?紀念日)”“這不是‘端午’嗎?”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脫口而出。結果,我又答對了,拿着兩份獎品,高興得像掉進了蜜罐子。我在心底默唸道:“端午端午,我愛你,因爲猜謎好運氣。”

走出商場,我們又來到了街上,一路望去,那條街大大小小的鋪面簡直是在開糉子盛會:北平糉子、浙江的湖州糉子、四川的椒鹽豆糉、廣州的中山蘆兜糉、閩南的糉子分礆糉、肉糉和豆糉,撲面而來,讓人目不暇接。看在眼裏,饞在嘴裏,另有一番滋味涌心頭。

回到家,我居然沒有一絲倦意,電視里正現場直播“賽龍舟”,每一艘船都奮勇向前,水花激盪,野鴨歡飛,那激烈歡快的場景至今清晰地出現在我眼前。

端午節,我是徹底愛上它了,那你呢?

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12

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跟媽媽去上山踏青。

剛一上山,我就被這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山上松柏滴翠,蒼青色的羣山,一座疊着一座,像大海的波濤,無邊無盡伸到遙遠的天邊。還有黃燦燦、紅豔豔的小花從草裏冒出來,在山坡上一簇簇噴放。

這時,太陽升起來了,紅豔豔的太陽射在山尖上,把山頂的霧氣像幕布一樣拉開了,人們拿出準備好的毛巾,開始用溪水清洗手部和麪部,傳說端午這一天,當太陽升起,用溪水洗手洗臉可以除災袪百病。

踏青結束,人們手裏都拿着新鮮的艾蒿,在傳說中,把艾蒿掛在門上可以避邪,防止鬼邪進入家門。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回家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糉子,自然很高興,但我又想到了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爲了紀念他,發明了糉子這種食品。

時間真是過得太快了,我只好等候着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可以繼續上山踏青。

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13

上一個端午節似乎離我是那麼遙遠,記憶也是那麼模糊,聞不到艾草跨越時間的清香,也沒有黏黏的糯糯的米糉帶來餘香的綿長,我爲自己對傳統的不恭感到壓力和羞慚。

然而,早早地,左鄰右舍與親友已經帶來了許多糉子和香囊。但帶來的糉子雖然品類繁多,卻畢竟是商品糉,有些許油膩。幾天前,這些饋贈被冷落於角落,而爺爺則親自買回精選的糯米與碧綠的糉葉,自己包糉子。他自己包得飛快,一聲不吭,頭始終低着,我卻學不來這技術,包起來鬆鬆垮垮。沒有多年的實踐,我是不可能成功的。

無聊地捧起一根糉葉,寬大,挺括,脈絡清晰。輕輕地捻一捻,摩擦力極大,似乎用肥皂搓洗過,很奇特。貼近鼻子聞一聞,有股蒿葉的氣息,也彷彿夾雜着些許薄荷的清冽,輕輕放入水中,綠得是那麼深沉,不覺離真正的端午更近了一步。

忙碌到正午,遠處又飄來艾草神聖的氣息。觀世音菩薩的佛龕前,不知誰已燃了三炷香,升騰着嫋嫋的煙。它與艾草一起,無聲地傳達着端午節的前兆。擡頭看看那尊佛像,眼神似乎有着滿意與欣慰。

端午節在這個小長假的最後一天如約而至,清早朦朧中糉子的氣息又燃起記憶中的餘火。清晨,爺爺取出冰箱中白米糉,聽着溫暖的沸騰聲,它們逐漸甦醒。

等待,等待。

剝開層疊的糉葉,還有糯米頑強地吸附在上面。撒一些綿綿的白糖,咬一大口,那種糯米原本的稻香與糯,糉葉的清香,白糖的甜蜜在口中交織,脣齒留香,它讓我覺得,還是最簡樸、最自然的品相方能永恆。也許,它正是因爲有了端午節的歷史與傳說的光環而愈加神聖,彷彿縱閱歷史,流轉千年。我虔誠地吃下一整個糉子,以表示對傳統的尊重。

仍在佛龕前擺着的艾草早已枯萎,卻仍散發着清香,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飽經滄桑,卻一成不變地執着,它等待着最後的蛻變。艾草水又重新擺在佛龕旁,充滿了端午的氛圍。

也許現在的人,已經被喧囂和浮華矇蔽了雙眼,用“新穎”的方式來度過一個個傳統的節日,把那些傳統的習俗和故事都忘得一乾二淨,但至少還有城市、家庭、人在堅守着傳承。

驀然間,鼻翼一翕動,又有一縷糉香從遠處飄來……

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1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快要到了,家家戶戶都在爲端午節做着準備:有的買棕葉,有的準備餡料忙得不亦樂乎,我們家當然也不例外。

以前,我吃的都是奶奶親手包的糉子,今年我卻突發奇想,想自己也包幾個,可我卻不知道該怎麼包。於是,就買來一些糉葉,像奶奶學起了包糉子。

一切準備就緒,奶奶把糉葉放在水裏泡了一下,以防過會包的時候折斷,接着把肉煮好,切好。做好這些後,奶奶爲我做了個示範:只見,奶奶先挑出三張糉葉,把它們重疊在一起。然後,用手拿着中間一折,就形成了一個圓錐形。奶奶先往裏邊放了一勺米,又放了兩塊肉,接着又放了一勺米,把多餘的糉葉小心翼翼地折過去,蓋在米上面,一個圓錐形便出現在我的眼前。乍看,還真像個小杯子。奶奶又拿了一根繩,把糉子綁好。她的兩隻手像蝴蝶的翅膀一樣,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一會一隻胖乎乎的糉子就包好了。真是有棱有腳,顯得挺拔有力,奶奶真不愧是這方面的好手呀!輪到我了,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起三片糉葉,把它們重疊在一起,從中間摺好,捲成一個圓錐形。準備放米時,卻聽奶奶說:“糉葉反了。”我大吃一驚:“糉葉也有正反嗎?”“當然了。”奶奶說。於是,她拿起糉葉,指給我看,我這才發現了區別:反面的莖是突出來的,而正面卻很光滑。我糾正了錯誤,從新裹了一個圓錐形,放了幾勺米。我聽見奶奶在一旁笑,我問:“這有什麼好笑的?"奶奶指了指底下,說:“米灑出來了!”於是,我連忙把糉子倒了過來,拿起兩片糉葉包了上去,這纔不漏了。終於到了最後一步。我拿起一根繩,把糉子一圈一圈的綁了起來,可奶奶卻說:“不行,這樣綁太鬆了煮的時候就散了。”我又盡力從新裹了一圈,可奶奶又說;“這樣太緊了糉子不好吃。”我又不耐煩了:“太鬆太緊都不行這該怎麼辦?”我一不小心手一鬆,整個糉子又散了。我只能從新來了。好不容易包完了,我拎着包好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那種喜悅和興奮真是難以表達!

奶奶煮好了糉子,那糉葉的清香佈滿了屋子,咬上一口糉子,真是令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作文:端午踏青15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

所有大街小巷都沸騰起來了,有賣香囊的,賣艾草的,還有賣五色線的。俗話說的好,屋上綁艾,家家有愛。於是我家到處也都放上了艾草。媽媽還買了一些五色線,戴在了哥哥姐姐和我的手上。

今年的端午氣息,老家最旺,和一家人團團圓圓吃糉子,那才叫艾。所以我們決定去奶奶家過端午。

一路上鳥語花香,果實累累。到了,我下了車,便向家門奔去。爺爺奶奶在看電視,聽說某地又新增確診病例23例,不會吧!病例又增加了這麼多,看到這兒,我纔想起自己又忘戴口罩了。唉,我真是大馬虎!

中午,爸爸媽媽準備包糉子,我也想包一下試試,可媽媽說我還不能包糉子,因爲我太小了。爸爸比較善解人意,說:她想包就包吧,小孩子手巧,說不定能比咱們包的還好。於是我就加入了包糉子團。

首先,準備一張方形的糉子皮,然後把糯米平鋪在上面,再放幾粒花生,可花生到底放幾顆呢?我不太愛吃花生,那就不放了吧。然後再放兩顆蜜棗,這樣口感吃起來甜絲絲的更符合我的少女心。最後再放一層糯米。開始包了,先將長的那兩邊往裏包一下,再把上面短的一邊往下折,然後翻個面,用繩子固定好糉子葉。看到爸爸媽媽嫺熟的手法,我百般羨慕,可我還是第一次包。繩子一綁,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看着我那個有點拙態的糉子,心裏歡喜着:我會包糉子了!我屋裏屋外的跑着,看見人都指着我的糉子說:看,我自己包的糉子!人們都連忙誇讚:妞妞會包糉子了!我快樂地回了家,爸爸說:要上鍋蒸了,把糉子給爸爸好不好?我這才戀戀不捨地把糉子給了爸爸,然後去看電視。

不知不覺中,糉子蒸好了,爸爸把我包的糉子放到我的碗裏,那糉子白白的,像個白胖子,吃一口糯糯的。

真是吃在嘴裏,甜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