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寫端午節的作文300字合集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寫端午節的作文300字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寫端午節的作文300字合集5篇

寫端午節的作文300字 篇1

龍舟是我國傳統文化,龍舟比賽。龍舟身長9、10米,裏面可以坐二十多個人,在龍頭的旁邊的地方有一個位子,上面坐了一個人,他手裏拿着敲鼓的棒子,每一秒敲一次。

比賽的是黃隊和綠隊。那激動人心的比賽開始了!兩隊都不示乾落後,當然,速度也是一樣的。我發現,一艘龍舟上的人他們划船的速度是和鼓聲的速度一致。漸漸地,漸漸地黃隊臨先了,但是綠隊的隊員們也沒有灰心,慢慢地,慢慢地綠隊又追上來了!就是聽那鼓聲,都讓人覺得緊張,更何況那些划船的人呢?他們的心情一定比我們更緊張吧。就這樣,兩隊像在你追我打,一會兒黃隊臨先,一會兒綠隊臨先,一會兒……

我感覺過了一會兒,比賽就結束了,時間過的真快呀,我想到。但對那些隊員來說時間算是夠漫長的了。“綠隊贏了!”我歡呼地雀躍着。我突然想起他們划船的速度是和鼓聲的速度一致的,我似乎驚呆了,這麼久的比賽,他們不累嗎?他們一定累,而且是很累,但是他們堅持住了,忍住了。他們能贏靠的是實力,平時一定訓練的很刻苦。

我要向他們學習這種堅持、忍耐、堅持不懈的精神。

寫端午節的作文300字 篇2

今天我來到外婆家,聞到一股香味,“這好像糉子的味道”爸爸說。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 。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端午節裏我們包糉子吃、掛艾葉、還有賽龍舟呢!”

媽媽這麼一說,我想起了去年的端午節。外婆提着溼漉漉的米、綠色的竹葉、長長的繩子、肉和花生到我家。我驚奇地問:“外婆這是幹什麼用的?”媽媽說:“這些是用來包糉子用的,端午節快到了。”

外婆把那長長的繩子綁在桌腳上,用竹葉把肉和米包起來,媽媽用花生和米包起來,我在一旁當小助手,一會兒幫着搬來小凳子,一會兒幫着拿竹葉。媽媽就對我講起了有關糉子的一個傳說:包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不一會兒外婆與媽媽把糉子包好了,媽媽把糉子放在高壓鍋裏煮。過了一會兒,鍋裏飄來香味,這時爸爸在門上掛上綠色的植物,媽媽說:“這是艾葉,可以驅趕蟲子的。”“端午節我們這邊還有賽龍舟。”爸爸一邊掛一邊說。“就是我們在西湖公園看到的那龍舟嗎?”我大聲叫起來。爸爸和媽媽笑着點點頭。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我嚐了一個肉餡的,味道好極了。

多麼難忘的端午節,香噴噴的糉子、福州西湖的龍舟……

寫端午節的作文300字 篇3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在節日中,我們一早就起來。忽然我聞到了一陣清香,我跑過去一看,啊!好大的一盆糉子呀!真香呀!饞死我啦!再看看旁邊的盆裏,哇!還有一大盆雪白的鴨蛋和蒜頭看上去真可愛,好想吃呀!媽媽說:“趕快去洗臉刷牙來吃呀。”我洗完後,趕緊圍着桌子坐了下來,爸爸將糉子、鴨蛋、雞蛋、蒜頭端到桌子上;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吃完了早飯。

然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黃鱔、莧菜,我問媽媽爲什麼要買這些東西呢?媽媽說:“這是端午節的習俗”,我還是不明白只好點點頭,後來,媽媽又帶我去買一些綠油油地艾草回家了。媽媽又用艾草泡水給我洗澡,我問媽媽爲什麼要用艾草洗澡?媽媽說:“因爲這樣蚊子就不叮你了”。媽媽又用剩下來的插在門上,我又問媽媽爲什麼要把艾草插在門上?媽媽說:“因爲這樣蚊子就不會飛到我們家了”。

洗完澡以後,媽媽又告訴我端午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娃娃節。最後,媽媽又把五顏六色絨線戴在我的手上,今天我知道了許多端五節的知識,真開心!

寫端午節的作文300字 篇4

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去上街,街上的人可多了,擠得我的眼鏡都快掉下來了。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滿街都是,真讓人應接不暇,我想要這,想要那,可媽媽什麼都不給我買;端午節前,我就和媽媽說過我要吃糉子的,媽媽很爽快的答應了,那天媽媽說過逛完街要去學校,領着學生去看中考考場,(因爲那是一年一度的大考,有她的學生明天參加考試)順便給我買糉子。到了晚上,我纔想起糉子的事,等啊,等啊,很晚了,媽媽纔回來,我忙過去一問,說沒買,說是光顧着催促學生早點休息,等所有的學生都入睡了,超市早已關門。媽媽說:“明天一定買”。

第二天,正巧媽媽不知因什麼事生氣了,我又和媽媽說起糉子的事,媽媽大聲罵道:“整天就知道吃,吃了睡,睡了吃”,說着就匆匆走了,去關照她的學生,好象上考場的是她。

看到糉子的希望離我?來?遠,我心裏刀割一般,雖然有人也沒吃到糉子,但我每年都吃不上,今年好不容易盼到端午節,卻還是沒吃到糉子,更沒有紀念屈原,我的心永遠不能平靜下來。

端午節過去好幾天了,我最終還是沒有吃到糉子。

寫端午節的作文300字 篇5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此時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爲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糉子。雖然商店裏的糉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裏包的糉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糉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準備包糉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齊包糉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此時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糉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糉“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