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

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1

今天已是放寒假的第一天了,大家都高興萬分,都顯得無憂無慮,在操場上,在空地裏,都可以看到玩耍的孩子,都可以聽到一串清脆的笑聲。

這天,我在外婆家,弟弟和妹妹也在,可是不知爲什麼變得那樣的無聊,因爲我們沒有像小時侯那樣天真了,幼稚了,我們根本想不出來有什麼好玩的遊戲,只知道那些遊戲太幼稚了。

在這個時候,外婆走了出來,說道:“我們來包糉子吧!正好我現在有時間包,今天一次性包完算了。”我們都非常地贊同外婆的意見,大家爭先恐後地說:“我要包,我要包。”心裏想着:太好了,總算有事情幹了,包糉子一定很有趣。

先把糉子外面的一層皮擦乾淨,再把米給淘乾淨,再準備好捆糉子的繩子,還要準備好糉子的夾心,就可以開工包糉子了,以前,我不包,便只傻傻地看着大人包,現在我想自己動手包了,可是,我連包糉子的第一步還不會,經過媽媽的指導我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便是放米了,也不可隨意的放米,米放進去之後,一定要用力地按緊,要不然糉子就變成米飯了,不會聚在一起了。第三步就是把糉子包好,再用繩子繫好,一個糉子便包好了。

可是,看看簡單做做難呀!我嘗試了好多次都沒有成功,我非常地沮喪,我垂頭喪氣地對媽媽說:“媽媽,我糉子包不好。”媽媽說:“沒有關係,你照着我做。”我學着媽媽的方法做,總算一個糉子包好。

外婆表揚了我,我高興極了。

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2

小時候,只要一到端午節,我多會求這奶奶給我做十幾個小糉子。可是去年端午節的時候奶奶卻對我說:“小旭呀,你也不小了,該學會自己包小糉子了。”我高興地點了點頭,因爲在我的眼裏,包糉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開始包糉子了,奶奶幫我準備好了糉子餡和糉葉,她就開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包糉子。奶奶說:“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捲成你想要的糉子的大小”。奶奶一邊說一邊給我做示範動作,“接着在卷好的糉葉裏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糉子纔好吃,然後在中間放上一個小棗,最後把糉葉包起來用繩子紮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糉子就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糉葉,把糉葉先捲成了非常小的一個“窩”,然後就照着奶奶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糉子。可是在奶奶手裏聽話的糉葉,到了我這裏卻不聽使喚了,還沒等我拿繩子扎,餡就全散了,第二個,第三個,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些,我有點泄氣了。原來糉子好吃,卻這麼難包呀!奶奶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什麼事都會遇到困難,可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聽了奶奶的話,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着包。不知道是第幾個了,我包的第一個糉子終於“問世”了,它雖然沒有奶奶包的好看,但我還是很高興,我總算學會了包糉子。一個下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小糉子,後來包的比前面包的就好看多了,奶奶看了,一個勁地誇我心靈手巧。奶奶還把小糉子串在一起,據說這樣象徵着好運連連。

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而且還懂得了要不怕困難的道理。

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3

這天一早,正在睡懶覺的我被媽媽揪了起來,揪就揪吧,還在我耳邊大吼“起牀啦!太陽曬屁股啦!”我發誓,當時我的耳膜真的快被震穿了。在老媽的威逼利誘下,我十分,十分,個性不情願的坐了起來,穿衣服。

刷牙時媽媽還在嘮叨“我說你這熊孩子,速度還能再慢點麼,早飯要冷了。”吃過早飯,我又被拖着去了菜市場,買了一大把糉葉,又買了些其他東西,而我,很榮幸地做起了搬運工。回到家,媽媽立刻拿來一個大桶,在裏面倒入清水,將糉葉泡在裏面。隨和又拿了些小米和蜜棗放在籃子裏。之後便開始包了。

我還就是個新手,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媽媽包,邊看邊學。只見媽媽拿起兩三片糉葉,重疊在一齊,左手那麼一扭,就構成了一個筒狀。然後用勺子舀了一些米,又拿了一個蜜棗放在筒裏,用餘下的糉葉一層層包裹起來,最後用草繩緊緊紮起來,免得煮的時候鬆開,一個糉葉就保好了。

看着媽媽包,我也忍不住了,學着媽媽的樣貌拿起糉葉,開始包……一開始包的不怎樣樣,不就是沒紮緊就就是米放多了或放少了。可就是熟能生巧嘛!我一個之後一個包,越包越好。

很快,糉葉被我們用完了,糉子也下鍋了。不一會兒,糉子就熟了,我輕輕拿起一個剝了皮,咬了一口,嗯,真好吃,甜而不膩,酥而不軟,讓人吃了想再吃一個。

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4

六月的天空就是湛藍深遠的,六月的小夥伴就是活潑開朗的,六月就是炎熱的。端五節坐着龍舟,脖子上掛着香包,頭上扎着艾葉辮子,吃着香噴噴的糉子,向我們駛來。

端午節的前夕,媽媽就開始包糉子了。吃糉子可就是端午節習俗裏不可缺少的。它的味道可佳了,讓人吃了還想吃。媽媽包的糉子可就是天堂美食,跟商店裏買的沒什麼兩樣。新鮮的糉葉,大盆用醬油調好的糯米,還有香噴噴的肉餡都準備好了,就要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糉葉折成漏斗形,抓了一些糯米均勻地鋪在底下,然後夾了一塊肉餡,放在中間。接着又鋪上一層糯米。疊上糉葉的尾巴,把糉葉的頭折成尖角。最後,把繩子紮好,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包好了。我見媽媽麻利地包糉子,我的手也癢癢的,想試一試。別看我說說簡單,做起來難多了。我包的糉子一會兒“喂”得太多了,糯米都從糉葉縫裏“逃”出來;一會兒“喂”太少了,還沒“吃”飽;一會兒糉葉被我折得亂七八糟的,糉子包得奇形怪狀……我灰心喪氣,乾脆不幹了。媽媽見了,鼓舞我說:“失敗就是成功之母,不要氣餒,我們一步步來,總有一次會成功。”聽了媽媽的話,我的心情好多了。在媽媽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接二連三地包出了一個個有模有樣的糉子。

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煮,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鑽進我的鼻孔,我饞得直流口水。媽媽拿出一個糉子,解開繩子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吃着自己親手包得糉子,我明白了:做事要一步一步來,不要急,越急越做不好事,就像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5

課上一聽要包糉子,我非常激動,興沖沖地坐在椅子上,椅子上就像着火了一樣,怎麼也坐不好,眼睛一直盯着那個鐵鍋,裏面有滿滿一鍋糉葉,旁邊還有一些白白的糯米和紅紅的大棗,我的心一直在激烈地跳動。

過了一會兒,老師發給了我一片糉葉,我試探着,動手去把糉葉弄成小碗形,可是,一次又一次,我的糉葉還沒弄好。我又試了一次,這一次我細心地看馬老師的示範,然後低頭認真地做了起來。這一下,終於做好了,我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我又看了看旁邊的同桌,他早早地弄好了。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包一個精緻的糉子拿回家,給爸爸媽媽嘗一嘗!

我小心翼翼地拿着“小碗”走到老師那裏,我用手抓了一些糯米,中間加了一個小棗,然後又在上面蓋了一層糯米。接下來,我把上面的兩小片糉葉折了下來,把糯米蓋住,就像蓋上了一個小蓋子。我又取了兩條小繩把糉子捆緊,我正在捆的時候,小糉葉好像在說:“鬆一些,我馬上就要被你勒死了。”這時,我聽見糯米彷彿在說:“小主人,緊一些,對,很好,謝謝你,讓我穿上了一件衣服。”糉葉和糯米激烈地爭論着。我無奈地嘆了口氣。不好,糉葉突然碎了,米都跑了出來。我心想:沒戲了,米太滿了。我正愁怎麼辦呢?這時,我又看見了一條繩子,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我拿起繩子,終於把它修補好了。

老師說要推銷糉子,我靈機一動,向老師要了一張彩紙,“人靠衣裝,糉子靠紙裝”。哈哈!我的想法還不錯吧!

這是我第一次包糉子,雖然包的不是很好看,但我明白了“堅持就是勝利”!

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6

今年的6月6日就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相傳古代大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殺,後人爲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包糉子緬懷他。

很多同學都喜歡吃糉子,糉子的種類更就是五花八門,有肉的,有點心類的,有香米的……可大家有沒有自己動手包包試試呢?包糉子可真不容易,俗話說 “櫻桃好吃,樹難栽”,其實,“糉子好吃,卻更難包”。聽姥姥說,包糉子的過程麻煩之極,首先要把糉子葉刷好,把米淘好,然後才能開始包,包完還需要煮上兩個多小時呢。

星期天,我終於有機會親看去實踐一番了,舅媽領着我一起來包糉子。我首先挑了一大一小兩張糉葉疊在一起,用手捏住葉子的兩端,小心翼翼地捲成一個漏斗形,放入米和棗,最後扎繩子,由於不小心,包好的米突然全撒了出來。真就是好事多磨啊,眼看馬到成功,只因爲一疏忽……哎,包糉子也大有學問哪。

再包糉子,我可就積累了不少經驗了,要重點做好扎繩子這個環節。選葉子、疊成漏斗形、放米都非常順利,到扎繩時我更加小心,舅媽也在旁邊提醒我:“你動作不熟練,一定要小心啊!”我點點頭,隨手拿起一根繩子,在糉子外面纏了又纏,直到扎得十分牢固了,才放心地打了個結,得意洋洋地遞給了舅媽,舅媽直誇我進步大。

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7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來臨了,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我高興極了,因爲很快就可以吃外婆包的糉子,外婆包的糉子非常好吃。甘香可口,放到嘴裏馬上就融化了。每年端午節,外婆都要包好幾大鍋糉子給我們吃,雖然外婆包糉子很辛苦,但是看到我們吃糉子時開心的樣子,辛苦也就抵銷了。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還有爸爸,一起回到外婆家。我來到外婆家第一件事,問:“外婆,糉子包好了嗎?”外婆回答道∶“還沒有,纔剛剛開始包,要等到今天晚上纔有糉子吃?我說:“外婆,我來幫你吧?”外婆說:“好,反正多一個人多一個幫手,你也來包吧!”

開始看外婆包糉子的時候,我就發現糉子的形狀很與衆不同,也不是方方的,也不是圓圓的。我又發現,糉子的形狀有點象圓錐,我就問外婆:“外婆,爲什麼糉子要包成這樣子?”外婆說:“這樣包的好處是能夠不讓材料“露餡”。

我一開始包的糉子,全部都是“露餡”的。接着,包的全都是“醜小鴨”。最後,我包的糉子終於變成了“白天鵝”。從“露餡”進化成“醜小鴨”,再從“醜小鴨”進化成“白天鵝”。這可真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幸好一開始我沒有放棄,要不然,我也不會有“白天鵝”這麼好的成果。

外婆把糉子放入鍋裏,煮了大概十個小時,終於把香噴噴的糉子端到桌上。晚上,我們大家團聚在一條小溪旁,一邊吃糉子一邊談論人生。

通過這次包糉子我明白了,堅持就是勝利,付出會有收穫,我還總結出一條公式:收穫=堅持+努力+付出。

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8

讓你們猜個謎語:“珍珠玉粒女,嫁了窮夫竹葉郎。”想必大家都知道,是糉子。對,沒錯,就是我們都愛吃的糉子!

你們知道糉子的`由來嗎?傳說春秋時期秦國攻打楚國,屈原直言進諫,可楚王不聽,使楚國滅國,屈原跳江自殺,當地老百姓得知,不想讓魚兒咬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扔米團。從此就有了糉子。

今年端午節,我和媽媽、弟弟還有奶奶,回到外婆家吃糉子,過端午。端午那天早上,我5點起牀,穿好衣服,就跟外婆上山摘糉葉了,我和外婆上山兩個小時摘下來30斤的糉葉。我們回到家,外婆讓我洗葉子,等我洗好後,外婆拿着我洗好的糉葉,放到熱水裏去煮沸,我看見煮好的水是淡黃色,我就問外婆:“爲什麼水是淡黃色的呢?”外婆說:“這纔是好的糉葉!”我點點頭,外婆拿起煮沸好的糉葉,包好了糉子,點燃柴火,把糉子放入鍋中。

到了中午,外婆把糉子拿出鍋。哇,香飄十里,老遠我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我拿起剪刀把繩子剪開,一片一片地把葉子剝開,香氣撲鼻,咬下一口,糯米Q彈可口,咬下第二口就吃到了板栗,板栗又甜又軟,一口接一口,一下子就把糉子吃完了,吃了還想再吃,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着糉子,我好像品到了屈原的愛國之情,這就是我們需要繼承和弘揚的東西。

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9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看到婆婆在廚房裏包糉子,我便走過去,也想學包糉子。婆婆先教我卷糉葉,只見婆婆拿起一大一小兩張糉葉,把它們疊在一起,捏住兩端一卷,便成了一個漏斗形。我也學着婆婆的樣子,輕鬆捲成了漏斗形,接着我又在“漏斗”裏放入了一大勺的糯米,再放上一塊香噴噴的肉,接着又用糯米蓋上。只剩最後一步了——扎繩。我一隻手緊握住糉子,另一隻手去拿線,突然,“漏斗”底下開了個小孔,兩三粒米漏了出來。我急忙扔下線,兩隻手用力握住了小孔向上折了一下,封住了小口,這才阻止了急急忙忙要“離家出走”的米。我又拿起線,在糉子上繞了好幾圈,在確認繞得很緊了後打了個結。婆婆見了,開心地說:“你已經學會啦,以後家裏包棕子的活就交給你啦!”我愉快地要受了這個任務。今天,我和婆婆一起包了整整一鍋糉子。

糉子煮好了,剝開糉葉將糉子放在盤中,好似一個白娃娃。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我心裏充滿了甜蜜。

包糉子與學習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既不能馬虎大意,也不能急於求成,否則就可能會前功盡棄。

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10

端午節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奶奶教我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三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三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四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三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啊,我終於學會了。

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11

我特別喜歡吃香噴噴的蘆兜鹹肉糉子,可我從沒自己包過,今年,我想親手包一包。

媽媽是包糉子的能手,包出來的糉子能和商店裏賣的媲美,我纏着媽媽,硬是要學包糉子。媽媽把包糉子要用的材料:蘆兜、鹹肉、糯米、紅豆、鹹蛋黃都準備好了。開始包糉子了,我站在媽媽身旁,看媽媽給我示範包一個,只見她嫺熟地把蘆兜捲成圓筒狀,封底,先拿調勺舀一些紅豆糯米放在裏面,放入鹹豬肉,再放一些紅豆糯米,用筷子均勻搖好,然後放入鹹蛋黃,再放入紅豆糯米至全部裝滿爲止,最後搖均勻封頂,用繩子在糉子的四個尖角附近纏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

包糉子看着簡單,可真正包起來就難了。我拿起蘆兜七手八腳地捲成圓筒狀,封好底,裝模作樣地學着,可能因爲我的手不夠大,底封不好,我下的材料總是從底部漏下去,我很不耐煩地將糉子一丟,說:“我不學啦!”媽媽苦口婆心地對我說:“學東西,就要學徹底,不要遇到小小挫折就撤手不幹,這樣半途而廢是學不到任何知識的。”在媽媽的鼓勵下,我重新選了一條比較細的蘆兜包了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包好了我的第一個糉子,繼着我又包了幾個。最後一個工序是煮糉子,我們將包好的糉子逐一放到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糉子1釐米左右,點火煮上8小時即可。

香噴噴的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嚐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啊!真好吃。

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12

星期一下午,陳老師爲了讓我們深入瞭解端午節,特地舉辦了一個活動——包糉子。陳老師給我們講了一些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和習俗。比如: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抱石跳汨羅江自殺,百姓們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屍體,用米做成飯糰,還把雞蛋、鴨蛋等餵魚、蝦,這樣他們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比如,由於科學技術不發達,古時候人們認爲端午節那天五毒——蛇、壁虎、蜈蚣、蠍子、蟾蜍會甦醒害人。說五毒怕雄黃酒,所以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喝雄黃酒,還會在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比如,中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比如,民間還傳說端午節這天是“惡日”,這一天出生的孩子假如是男孩長大後會害父親,女孩會害母親……

介紹了端午節的來歷和一些故事後,陳老師端來幾盆事先泡好的米和糉葉,讓我們學包糉子。我看老師熟練的包好了一個糉子,我開始學着老師的樣子嘗試包第一個糉子。我先拿起一片糉葉,把它捲起漩渦狀,然後填上米。快要填滿時,用漩渦上的糉葉蓋在米上,之後用繩子一系。結果系的時候糉子散了,我又生氣又灰心;但是我又想做什麼事情都要經過很多失敗,老師不是常常教育我們“失敗是成功之母”嗎。所以,我又拿起了糉葉重新包了起來。我小心翼翼填米、繫繩……耶!我包好了第一個糉子時真是又開心又興奮。然後,我又繼續成功包了五六個。回到家裏我把學包糉子的經過講給爸爸媽媽聽,他們都誇我棒!

經過這次包糉子我深刻體會到:做什麼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堅持纔會取得成功!

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13

週六下午放學的時候,王老師對全班的朋友說:“在假期裏學會包糉子,週五我們來一次糉子大賽,評選出一名包糉子王來!”我聽後,又是驚喜又是興奮,心想“太棒了,包糉子那麼簡單,這個冠軍一定屬於我!”

週五,我來到教室,一股蘆葦葉和糯米香味撲鼻而來,好似端午佳節已經到來一樣。朋友們都非常興奮,我也不例外,激動的心怦怦直跳。王老師好像看出了我們的心態,嚴肅地說:“包糉子看起來很容易,要想包的又快又好,其實很難。”我覺得王老師說的話一點道理都沒有,包糉子太簡單了,根本不用練,有什麼難的,這個冠軍非我莫屬。

不一會兒,糉子大賽就開始了,我按照包糉子的程序,先把糉葉捲成漏斗形,然後往裏面加幾勺米,再把糉葉一道一道地捲起來,可是我發現我放的米要麼多了,要麼少了,始終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我手忙腳亂,百般嘗試,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但無論怎樣,我包的糉子寶寶始終是梯形的。這時,我才發現原來包糉子並不是那麼簡單。

不一會兒,糉子比賽結束了。王老師選出了五名包糉子王,糉子大王是王詩雅,糉子二王是劉宇菲……,很顯然,我沒有獲得糉子王的稱號。之後,王老師又讓這幾位包糉子之王分別到臺前表演包糉子,王詩雅包糉子的動作很熟練,包出的糉子又大又結實,竟然連一根線都不用,米也不漏,真是太棒了!這說明王詩雅一定經過了大量刻苦的練習,才能包出這樣好的糉子,她取得糉子王當之無愧。

雖然這次比賽我沒能拿冠軍,但是通過這次包糉子的實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任何事情只要你用心去做,用心去努力,就一定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收穫好的成績。

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14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舉行包糉子、賽龍舟等活動來紀念屈原。我非常喜歡包糉子,今天終於在呼吸作文的課堂上有了這個機會。

首先,老師拿來一碗糯米、一袋子棗、一盆糉葉和棉繩。老師說糉葉和米都是提前泡好的,乾的糉葉非常脆,如果不泡的話,包的時候就都碎了。我仔細觀察了一下:糉葉長長的,是墨綠色,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糯米則小小的、白白的,它們安安靜靜地躺在碗媽媽的懷抱裏,宛如一個個熟睡的小寶寶。

老師告訴我們,要先取兩片糉葉,把它們窩成一個漏斗的形狀,接着,在糉葉裏放一點糯米,然後放上一兩顆紅棗,最後再放上一層米,把糉子捆上就好了。

輪到自己了,我先拿起了兩片長長的糉葉,在糉葉的二分之一處重疊,然後按照老師的樣子窩了一個糯米的“安身之地”,接着抓了一小把糯米,放了一顆紅棗,最後再鋪上一層糯米。第一步輕而易舉的完成了。要捆糉子了,我小心翼翼的,生怕像有的同學一樣——-漏米。啊!糉子沒被捆住,糉葉散開了,如同開了一道門,裏面的棗和米破門而出,“嘩啦”散了一地,我又氣又急,只好重新再來。我的這個糉子總是從我的手裏逃跑,好像在故意刁難我,不過,這也難不倒我,沒過多久,它們就被我征服了,一種勝利感油然而生。

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我相信,做事只要有信心、細心,堅持不懈,就會成功。

端午節作文:學包糉子作文500字15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每到這個時候,奶奶都會提前一天去摘蘆葦葉,爲我包糉子。在我看來,那是全天下最美味的食物了。

我家旁邊有一條小溪,溪邊長着大片的蘆葦,翠竹似的葦杆,青青的葉片,是那樣柔滑。一陣清風拂過,蘆葦舞動着婀娜的身姿,發出嘩啦啦的聲響。爲了摘到寬大些的蘆葦葉包糉子,奶奶都要費上好大的勁,她必須踮起腳尖,用鐮刀把蘆葦葉拽到身邊,然後一手拉住葦杆,一手拿住葉片,輕輕摘下。

回到家,奶奶把葉子浸在水裏,一張一張地清洗乾淨,再剪去葉柄,接着端出泡了一夜的糯米。奶奶知道我喜歡吃肉糉,已經提前買好了五花肉,切成小塊,放上蔥姜醬油等調料,還準備好了紅棗,因爲這也是我的最愛。奶奶的手非常靈巧,她將三張葉片有層次地疊好,折出一個圓錐形,撮一把米,放上兩三顆紅棗或一兩塊肉。墨綠的葉子裹上雪白的糯米、鮮紅的棗兒或油亮的五花肉,讓人一看就垂涎欲滴,上面再鋪一層糯米,用糉葉將其裹住,繫上繩子,一個精巧的三角糉就包好了。

糉子燜了一個晚後上,第二天就可以品嚐了。這是全家人最開心的時候。我拿起一個糉子,剝開糉葉,葉子的清香夾雜着肉香撲鼻而來,我把它遞到奶奶手裏,說:“奶奶,請先品嚐!”奶奶臉上綻開了花,樂呵呵地說:“我家的小星星長大了!”然後輕輕咬上一口說道:“恩,味道還不錯!”又將糉子遞給我說:“來,你也嘗一口。”我咬上一口,香甜軟糯,糉葉的香味和糯米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在脣齒間流轉,和着奶奶那潤物無聲的愛,一起藏進了我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