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端午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1

又是一年糉香時。

北方人過端午,除了吃糉子和雞蛋以外,早晨要起早,採艾蒿而且是帶露水的,掃舍驅瘴,佩香囊,少了南方人的賽龍舟。

記得小的時候的端午節這天,天還沒亮就被媽媽煮了一夜的糉子香氣給叫醒,便趕緊起牀,顧不得洗臉衝向廚房,揭開鍋探手取出溫熱的惦記了一年的糉子,糉葉合着糯米大棗的香氣撲鼻沁心,媽媽包的是四個棱角的糉子,一個個緊實玲瓏,還沒等拆開繩子,口水都嚥了好幾下了,剝開綠色糉葉,晶瑩潤澤,撒上白糖,那無與倫比的甜蜜頓時縈繞全身,那種香味對於我來說,比任何食物都好吃幾倍!

那時會訝異的發現我和妹妹的手腕上,被媽媽晚上趁我們熟睡時悄悄繞上了五色絲線,驚喜的感覺不亞於如今的孩子收到聖誕禮物。媽媽說那是彩繩避邪的。

還要佩香囊。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的意思,而且佩戴它,對於小姑娘那真是一種最美的裝飾品。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各家有各家的形狀,最常見的有石榴、元寶、海棠等等,形形色色,清香四溢,玲瓏奪目。這一天就是彌散着特殊香氛的一天,女孩子聚在一起拿出香囊互相觀賞,比比誰的樣子好看香氣最足,免不了饋贈幾個給朋友帶回家裏慢慢品賞,看看它的香味到底能持多久。也常有調皮的男娃娃趁小姑娘不備,伸手搶幾個,一溜跑開,氣的女孩忙追去…

晚上,大人們忙碌了一天坐在餐桌旁,這一天要拿出貯備了久時的好酒,在酒盅里加上雄黃——喝上一盅雄黃酒;那時最愛聽父母講端午節的來歷,從他們的講述中知道了許仙和白娘娘美麗動人的故事,爸爸說白娘娘是白蛇變的,她喜歡上了叫一個許仙的書生,兩人如何在斷橋相識,白娘娘爲許仙不顧一切的去盜取靈芝草,但是許仙聽從了一個法海和尚,就在端午節這天,在酒裏面放了雄黃讓白素貞喝下,果然美麗的白娘娘變成了一條白蛇……,我們聽的入了神,記得媽媽還逗我們說:你們也喝點看看能不能變成蛇?我們將信將疑的抿了一口有着特殊的藥味的雄黃酒,那時真的擔心自己長出蛇的樣子來,不時摸摸身後……

今天,沒有起早,沒有采蒿,沒有人給佩戴香囊和五色絲帶,也搞不到雄黃酒,只是唯獨吃到了媽媽包的糉子,還是止不住讓我想念過去的端午節,那種有着中國濃厚傳統文化的節日。現在的洋節也開始被我們接受,開始逐漸興起了,而有着悠久歷史和濃郁文化傳統的端午節卻被韓國註冊了,我們過節的味道也越來越淡了,

可惜!又是一年糉香時。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2

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也叫端午。“端午”的意思和“楚”的意思一樣。稱呼“端午”也叫“吳楚”;《端午》中“五”字與“午”相通。按照地支的順序,五月是“正午”的月份。因爲中午是“陳陽”,所以端午也叫“端陽”。5月5日,月,日都是五天,所以我們稱五天,也稱中午。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夏季節、玉蘭節、女兒節、中秋節、圖拉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有這麼多別稱,間接說明了端午節習俗起源的分歧。事實完全一樣。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至少有四五種說法,如:紀念屈原;吳越的民族圖騰祭祀理論;從夏至節三代開始;月不順,日不順,等等。迄今爲止,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最有影響的觀點是紀念屈原的學說。在民間文化領域,中國人把屈原和賽龍舟、吃糉子聯繫在一起。傳說屈原投河後,當地人因他受傷致死,駕舟相救,是因爲有賽馬的習俗;還說人們經常把食物放入水中祭祀屈原,但大多數都被龍吃掉了。後來因爲屈原的提示,他們用印楝葉包米,用彩色絲綢包裹,做成後來的.糉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糉子、在門上放艾草或菖蒲驅邪、佩戴長壽射線、喝雄黃酒或消毒、賽龍舟等。糉子又叫“角米”、“通宗”。前者以其棱角狀和裏面的糯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米飯煮的。端午節吃糉子在魏晉時期非常流行。這種食物每年都在端午節和夏至吃。糉子也是節日禮物。到了唐宋時期,糉子非常有名,市場上經常賣糉子。現在,端午節後我們仍然要吃一些糉子。糉子的圖案有很多種,有南北的,也有東西的。在南方,紅棗、花生、培根等。常摻在糯米中,其他食物也常見到,但糯米葉的香味是淺嘗即止;北方的糉子都是用棗、果脯等做餡的。小糉子似乎已經成爲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了一定的地位。以前端午節有藏午飯的習俗,源於一種信仰,認爲五月是“惡月”,關注五日是不吉利的一天。所以父母帶着一歲以下的孩子去外婆家避禍,就叫藏午飯。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的概念,因爲五月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蚊子一出生,沒有醫療衛生設施的人就容易發生傳染病,給人帶來一種恐懼,產生了不吃午飯的習俗。如今,隨着社會的變化,這個節日的一些古老習俗已經消失,但吃糉子、賽龍舟等習俗仍然很流行。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3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糉子呢?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比熱鬧的龍舟賽呢?

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聖的節日。說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說起。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力主聯秦抗齊,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讒免去職位,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報國無望,便含恨投江自盡。屈原死之後,出國的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有些漁夫則駕起船隻,將事先準備好的糉子、雞蛋撲通撲通地往江裏丟,說是讓魚吃了,就不會咬屈原的屍身。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糉子的習慣。因此過端午節的這天,滿街都是賣糉子的小販,我們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你知道糉子是怎樣包的嗎?哈,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先用一些新鮮的糉葉包住糯米,在裏面放各種配料,接着用線捆紮好。包好的糉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着糉子香時就可以吃了。吃糉子時,要先將線解開,剝開糉子葉,裏面藏着紅紅的糉肉,升騰着熱氣,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糉香,兩個糉子用盤子裝着,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着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糉子,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味道真是棒極了。

吃完糉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在這一天,每個村子都會組織一支隊伍,而後拉到漣水河進行比賽。只見碧波盪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衆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着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衝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一千米的水道上,隊員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拼命地劃。太好了,我們村的龍舟領先了,因爲我們村的隊員配合默契,因此龍舟就特別聽他們的指令,行動自如。龍舟的身後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佈滿硝煙一般。尾隨在後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着,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地敲,這鑼聲一聲接着一聲,清脆而有力。別的龍舟也不甘落後,一邊划船,一邊和着鼓聲,“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衝,那口令裏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了,口令聲、鑼鼓聲、划槳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裏有着濃重的端午節的氣氛。

故鄉的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別有一番滋味。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4

端午節快來了,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兒時的一次端午節,那是多麼的刻骨銘心,就象剛纔發生的一樣。

那年端午我和父母去鄉下的爺爺奶奶家過節。出城後,一路上滿是白色的帳篷,長長的,如同一條條水管排列着,顯得十分有規律。

下車後,爺爺奶奶早在門口等着了,爺爺看到我可樂壞了連忙叫道:“孫子,快過來,爺爺在這兒”我看見一個穿着白色襯衫加上灰色褲子的老人在門口叫着,他顯得十分樸素,一看就知道是爺爺,我們便過去打招呼,爺爺告訴我,他隔壁有個專門賣糉子的,她包的糉子又大又香,於是我們便去買糉子了。

來到她家我們便看到一個婦女正在包糉子,她穿着一件大紅大綠的衣服,只見她一折,一捏,一拉,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看到我樂呵呵的說:“小夥子,你是隔壁那老頭的孫子吧,來來來,我這兒給你準備了幾個糉子,快回去嚐嚐。”只見她遞給我一袋的糉子,我看見他的手上長滿了繭,有的地方還貼着白膠帶,可能是被竹葉割的吧,我說:“不不不,阿姨,太多了,我吃不了這麼多。”她笑着說:“吃不了沒關係,你帶回家慢慢吃,順便幫我做個宣……”她頭側着,冥想着“哦對了,是宣傳,你看看我,只知道包糉子,腦子不管用,你就順便去幫我去做個宣傳吧。”她笑着說。於是我收下了,走出門我看見攤子上擺着一個個大西瓜,我想:“糉子送我們了,也不能白送,就多買幾個西瓜吧。”於是我問道:“阿姨,你家西瓜怎麼買啊?”她說:“我家老頭子種的瓜不甜,我帶你去隔壁老王家買吧。”

隨後我們跟着阿姨來到了老王家,阿姨叫道:“老王啊,快出來,隔壁老林家的孫子來了,快挑幾個好瓜。”只聽屋裏傳來一聲:“好咧!”一個老人從屋裏走出來,駝着背,穿着滿是泥土的橡膠鞋,像是剛從地裏回來一樣,滿臉的皺紋如同耕地一般縱橫交錯着,但卻掩蓋不住他滿臉的笑容,他說:“今天我剛摘了幾個大瓜來。”於是他便裝了兩個大西瓜給我,老媽也連忙把錢遞上,可老人就是不收,他說:“城裏人好不容易過來,我怎麼能收呢,快把錢放好,免得丟了,這錢我是不會收的。”老爸便遞上一根菸說:“抽嗎?”老人笑着說:“錢不收,抽根菸倒可以。”一旁的阿姨笑道說:“你這煙鬼,就是改不了這德性。”隨後在場的人都笑了。

到現在,我真的再也沒有吃過那年似的好糉,再也沒有吃過那年似的好瓜——也再也沒有過過那年似的端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