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糉飄香作文(通用10篇)

端午糉飄香作文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龍舟節,相傳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來。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要吃糉子、吃“五黃”(黃瓜、黃鱔、黃魚、鹹鴨蛋黃、雄黃酒),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有的地方還要划龍舟。今天我就在蕭山日報小記者活動裏好好體驗了一把包糉子的樂趣。

端午糉飄香作文(通用10篇)

老師先發給我們每人兩片糉葉。糉葉長長的、寬寬的、青綠色,帶着一股特有的植物清香。我們按照老師的示範,先把兩片糉葉略微交錯重疊在一起,然後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這“漏斗”裏面就可以裝米和餡啦。

我們的第一項任務是包一個紅豆餡的糉子。老師拿來一盆拌好的糉子餡,裏面有糯米、紅豆、白糖等很多料,我左手拿着剛纔包了一半的糉葉,右手舀了滿滿一勺餡料,正好把剛纔的“漏斗”填滿,接着把多餘的糉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老師發下來的糉繩在糉腰處紮緊並打結。哇!一個還像那麼點回事的糉子就在我手上誕生啦!

接着的第二項任務是包一個肉糉。有了剛纔初次成功的經驗,現在我就“輕車熟路”了:拿上兩張糉葉,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然後放入豬肉餡料,再加上糯米把“漏斗”填滿,接着把多餘的糉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糉繩在糉腰處紮緊打結。嗯!這回比上次那個包得更好看一點了!

我興致勃勃地又包了第三個糉子,還是個肉糉,因爲我喜歡吃肉糉。而且我覺得,端午節學習包糉子,既體驗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習俗,又鍛鍊了巧手能力,還品嚐了美味,真是一舉奪得啊!

端午糉飄香作文2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今年的端午節比往年更特殊些,因爲從今年開始,國家把端午節定爲法定假日,大家對這個日子也就更關注了。

前幾天就開始收到朋友們的短信祝福,無形中把一個往年很平常的節日渲染得氣氛很濃烈。

端午節吃糉子是一個很隆重的習俗。大家也都知道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記得小時候,我們都盼着過端午節,倒不是因爲知道屈原其人,而是每到這個節日,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我們這羣饞小孩,自然也巴望着吃那又香又糯的糉子了。在端陽的前一天,奶奶就開始張羅糯米、糉葉、赤豆、紅棗等物品,到了隔天,就淘米洗糉葉,包上幾十個糉子,然後在竈堂的鍋裏架火煮,待香味飄滿屋時,我們的嘴饞也解了。

每當奶奶包糉子時,我就會在邊上看,很認真的樣子。總好奇奶奶的手怎麼這麼巧,會包出四個角的糉子。時常我也會學着一起包,奶奶也會一邊包一邊教我。所以在我十歲時,我就能獨自包糉子吃了,而且經常被奶奶誇我包的很好。

其實包糉子是有點難度的,不會的人怎麼也包不好。會了,就得心應手了。包糉子前的準備工作也是很關鍵的。要先把糉葉洗淨浸泡幾小時,這樣葉子不會碎裂。還要把80%的糯米和20%的梗米相配好,淘洗瀝乾一個小時左右,再加上食用鹼水,這樣的糉子糯硬香正合適,容易煮熟,煮後也不會把糉葉漲破。一切工作準備好,就可以包糉子了。

把一張糉葉呈圓錐形對摺成漏斗狀,在裏面放上一把糯米,再放二顆紅棗,再放糯米,一邊放一邊用手壓壓。這樣的糉子煮熟後不鬆軟卻很糯,而且咬兩口就能看到中間的紅棗餡。等米放到齊糉葉口時,再把長出來的兩個葉柄葉稍彎下來蓋住圓口,再往邊上一折成三角狀,這樣一個棱角分明的糉子就捏在手心裏了。當然,這時還不算完工,最主要的是還要用線把之牢牢地紮起來。那時候包糉子我們就用一根根稻草做線,用嘴咬住稻草的一頭,另一隻手拿着另一頭開始在糉身上纏繞,繞了二至三圈後把稻草的兩個頭纏在一起轉幾圈,然後把嘴裏的那頭塞進糉身上的繞線裏,再收緊。這樣的糉子結實又不會散,而且煮熟後更香更糯。

現在倒是很少有時間自己去包糉子吃了,每到節日,也是在商場裏買點各種餡的糉子吃。有豆沙的,鹹肉的,栗子的,棗仁的……五花八門,口味齊全。但我還是會想念那自己包的糉子和滿屋的糉葉香味。

今年的端陽,就去買了幾斤糯米和一些蜜棗,自己在家包了吃。當聞到滿屋的糉香時,思緒也隨香味飄得很遠很遠……

端午糉飄香作文3

今年的6月8日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這一天,中國人有吃糉子的習俗,家家戶戶的廚房裏都會飄出陣陣糉葉的清香。

小的時候我不會包糉子,等到了8、9歲時,我開始跟着爺爺奶奶學包糉子了。瞧我的!先拿4片長長的糉葉,沾上點水,然後捲成漏斗形,在漏斗裏放上糯米和棗子等用糉葉裹好。我試着包了十幾個,糉子裹好後放進高壓鍋裏,打開煤氣,煮上個半小時左右就ok了。糉子煮好了,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拿一個糉子,剝開皮,吃一口,又香又甜!吃了一個保你還想再吃。

糉子好吃,可是你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的來源嗎?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糉飄香作文4

寧靜的夜晚,涼風習習,漆黑的夜空中縹緲着一點兒星星的痕跡,細細的月牙伸向空中,像死神的鐮鉤,冰冷的、陰森的。路上沒有一個行人,兩旁樹葉被風吹得沙沙作響,夜,更涼了……

強烈的燈光透過白色的窗幔倒映着她忙碌的身影,一個個精緻玲瓏的糉子堆在桌上,越疊越高。我望着奶奶疲憊的面影,不由自主地向燈光處走去……

黑暗的角落裏,我靜靜地望着眼前的這一切:骨瘦如柴的奶奶,她是多麼的辛勤,每年的端午,她總要忙活,即使再累也要包上幾個糉子,爲節日增添點兒氣氛。她嫺熟細心地包着糉子,內陷的大眼睛彷彿溢出了慈愛,她宛如樂團的指揮家,優雅地演奏着交響樂。別小看奶奶那雙粗糙的手,它可以爲大家包出多種多樣的糉子:有三角糉,這種糉子可以一口吃下一個;有四角糉,這個糉子的包法也只需要一張糉葉就可以完成了;最困難的要數長糉了,奶奶需要花大力氣,因爲長糉的包法需要拼接,而她可以一個人獨自地完成。不知不覺,奶奶已經包了幾個小時了,我癡癡地望着那個疲憊的身影,瞬間感覺那是高大的。

第二天清晨,一股糉子的香味飄蕩在院子裏,飄進了我的心田……

端午糉飄香作文5

今年的端午節與往年大不一樣,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充實愉快而有意義。

節前,我們四年級(三)班的同學們帶着與爸爸媽媽一起親手包的糉子,親手做的香包來到學校,田老師帶領同學們開展了"尋根溯源·糉葉飄香"主題的班會活動,同學們都興致盎然的參與,因爲大家提前在網上查閱了相關的信息,因此每個人都自信滿滿地以舌戰羣儒的架勢擺開擂臺,在一問一答的互動中,大家又瞭解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端午節知識。

以前我只知道端午節是爲了記念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卻不知道民間的傳說頗爲感人,"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原來屈原爲人正直,憂國憂民,一心致力於國家的變法圖強,但是卻屢屢遭受小人的讒言攻擊和迫害,再加上當時的皇帝楚懷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滿懷忠君愛民熱忱的屈原被疏遠了、被放逐了,最終在悲憤絕望中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他纔有了端午節,纔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等習俗……

田老師開展這個獨特的端午節慶祝活動,意在讓我們在慶祝節日的同時,瞭解人類發展積澱下來的寶貴知識財富,既輕鬆愉快過節又獲益匪淺。在品糉子環節,同學們互換糉子,互相品嚐。有包豆沙糉的、包白糉的、包鮮肉糉的、還有包八寶糉的……形狀也是千奇百怪應有盡有,謝雨辰包的是三角形的尖角糉,而我因爲不會包,帶去的三個糉子也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一個是長方形的,因爲糉葉是綠色的,美其名曰"翡翠枕頭糉";還有一個不知是我線沒綁緊,還是其它什麼原因,數了一下居然包出了六個角,我們叫它"六角鑽石糉",還有一個超大巨型糉,夠好幾個人吃飽了。謝雨辰的三角糉一打開就聞到淡淡的糉葉清香,入口軟軟糯糯的很是美味,我這個吃貨不由得陶醉在美味中閉上了眼睛。而我的"翡翠枕頭糉"一打開,五顏六色的內容光是看看都讓人垂涎欲滴,這是一個八寶糉,裏面有紅棗、薏仁、綠豆、瓜條、紅豆……咬上一口,黏韌又清香甜糯,也有可能因爲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吃着別具風味……品嚐了美味的糉子,我們還裝飾了香包,準備在節日那天親手送給爸爸媽媽。

端午節當天,我們一大早就去了祖祖家,一大家子圍着圓桌裏三層外三層的`擠着品嚐各種端午美食,各種糉子、鹹鴨蛋、炒紅莧菜、炒黃鱔……祖祖還準備了一大堆的菖蒲和艾草,據說掛在門上可以驅蟲祛瘟,用其熬製的水來洗澡還可以驅蚊呢。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是愉快又充實!

端午糉飄香作文6

糉葉飄香端午節 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可多了,有歡歡喜喜的春節,有張燈結綵的元宵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有祭祀親人的清明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熱熱鬧鬧的端午節,因爲端午節不但有我喜歡觀看的賽龍舟,還有我最最喜歡吃的美味的糉子。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喜歡包糉子,吃糉子。包糉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綠油油的糉子葉洗得乾乾淨淨,左手託着糉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裏放,還可以加些蜜棗葡萄乾等。然後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煮,煮出來糉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我拿起一個煮熟的大糉子,輕輕的扒開糉葉,裏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裏鑽,好吃極了!

那香軟可口的棕子讓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可我還是在最近的學習中,才具體地瞭解到這美味可口的棕子,竟然還有一段古老而又動人的故事呢!相傳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因爲愛國投江死去,人們爲了不讓魚吃屈原的屍體,把米團扔進江裏,用這種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年的端午節又要到了,我美美的期待着。

端午糉飄香作文7

提起糉子,大家都會想到端午節吧,我非常喜歡吃糉子,自然就非常盼望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要到了,今天媽媽買了三捆糉葉,準備回家包糉子。我卻突發奇想地說:“媽媽,讓我包一個糉子自己先吃,行嗎?”媽媽說:“好呀,先看我包一遍。”

回到家,只見媽媽把糉葉先洗乾淨,然後拿出幾片捲成漏斗狀(底端不要有孔),把米倒進去,再把頂端用糉葉包好,然後用繩子一捆紮好放入鍋裏。媽媽說包糉子有好多包法,她包的是東臺包法。我按照媽媽的包法,包出一個“四不像”的糉子,雖然這個糉子“奇形怪狀”,可我卻感到很開心,因爲這是我的勞動成果。

媽媽把所有的糉子放入鍋裏,又倒進冷水開始煮,我焦急地等待着。大約過了半小時,我聞到了濃濃的糉葉香。又過了一會兒,媽媽說熟了可以開鍋了。媽媽拿出我包的糉子教我等等,冷一下再吃,我只好耐心等。終於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糉葉,細細品味了我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現在真盼望端午節快快到來啊,到那時我可以大吃特吃一頓了,而且端午節我們都要到爺爺奶奶家吃團圓飯,我還可以和哥哥,姐姐一起玩。

端午糉飄香作文8

又是一年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必不可少的是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吃糉子。

這天,街上的人手中可少不了艾葉,菖蒲,雄黃。媽媽也買了艾葉,菖蒲,把菖蒲做成寶劍,掛在門上,可以辟邪。艾葉一大束一大束地放在家門口,也是用來辟邪的。每年端午節,外婆家都要煮好多糉子。這天,外婆坐在椅子上,拿着糉葉,折成簸箕狀,再舀了一大勺的糯米倒進“簸箕”裏,再用筷子夾了一塊肉放在糯米中間藏進去,用糉葉把糯米裹住,成一個立體三角形,用手捏住底部,拿了根粗繩,繞了好幾圈,打了一個結,放在鍋裏。我問外婆;“外婆,你做了幾種糉子啊?”外婆樂呵呵地說:“有蛋黃糉,肉糉,蜜棗糉和豆沙糉,一共4種。”我今天要大吃一頓,我也來包一個糉子好了。我向外婆要了一片糉葉,學着外婆包,但是我技術不到家,糉葉都鬆開了,姐姐說:“手捏緊,糯米少一些吧。”我舀回了一部分糯米,但夾了一大塊肉,比糯米還大,塞都塞不進去,弟弟邊笑邊說:“姐姐,這個是最最正宗的肉糉子了!”媽媽也附和道:“這個就留着給你自己吃吧!”我學着外婆裹,但米卻漏了出來,我拖住米,費了好大勁才把米塞回去,也用繩一圈一圈地繞起來,成了唯一一個“迷你糉。”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熱糉子剝開,撲鼻而來的先是葉香,再是糯米香,最後是肉香。香味漸漸瀰漫開來……

端午糉飄香作文9

你知道今年的6月8日是什麼節日嗎?對,是端午節。吃糉子是端午節傳統習俗。你會包糉子嗎?不會吧,那麼就和我一樣去拜師學藝吧!嘿,告訴你,我的師傅是我的舅媽。你找到了嗎?

離端午節還有10天,我們家就已經提前準備了。這不,“叮咚——”門鈴想了,我知道,是我大舅媽來了。我趕緊衝出房間把門打開,哇!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原來,舅媽從鄉下給我們帶來了準備好的、新鮮碧綠的糉葉。

媽媽端來了泡好的鹹肉和糯米,我們開始忙碌起來。舅媽嫺熟地包着糉子,一個又一個,看得我眼花繚亂,趕忙央求舅媽教我。舅媽看我一副成心想學的樣子,就一步一步地手把手地教我。一開始,先把2片糉葉重疊在一起,從葉根圈成圓錐狀,窩在手裏,用湯匙裝兩勺米放進圈好的糉葉裏,再放一塊鹹肉,在鹹肉上面平鋪兩勺米後,壓緊,將剩餘的糉葉沿米處折蓋下去,在折蓋處把兩邊的角摺好後,糉葉沿着糉身包了一圈,然後用草繩紮緊。(注意,一定要捆緊,否則煮好的糉子水滋滋,一點都不好吃喲。)一個糉子就這樣包好了。由於我的手有點小,總是包不好,但是我不甘心,一遍一遍地練習,加上舅媽在一旁不停地鼓勵我,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自己終於包好了一隻糉子,心裏別提有多高興。舅媽包糉子的速度真的很快,一會兒就包好了。我們把包好的糉子放入高壓鍋里加足水,用大火燒煮滾後,用中火煮1小時後,鍋裏就飄出淡淡的清香,然後再用小火燜半小時。這時整個房間裏都瀰漫着糉葉的香味和鹹肉的香味,饞得我口水直流,迫不急待地想掀開鍋蓋嘗一嘗。可大舅媽卻說,“不行,要讓糉子再多燜會兒,否則糉子會不熟的。”哇,想不到,要吃到糉子,還有這麼多講究呢!

在這糉葉飄香的季節,我們當然不會忘記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所以端午節那天,我會來到通榆河畔,把我親手包的糉子放進紙船上飄向汩羅江……雖然我明白通榆河和汩羅江不相通,但我們的心意是息息相通的——那就是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端午糉飄香作文10

端午節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節日,每年,人們都將在這一天包糉子,插艾草,賽龍舟,懷念愛國詩人屈原。今年,外婆又要包糉子給全家吃,我很好奇,糉子究竟是怎麼包的?我決定向外婆請教,自已也包出幾個好吃的糉子來。

一大早,外婆就忙開了,我也趕緊過去幫忙。外婆先將糯米淘好,放在一個大盆裏,又準備了好多塊醃肉,幾個蛋黃。由於還要包肉糉,因此外婆又拿來醬油,往米盆裏倒了些許,攪拌了幾下,米馬上就變成了醬油色,接下來,就要開始包了。

外婆先拿好一張箬葉,手把手教我。她拿住箬葉的兩端,捲成一個漏斗狀,往這裏面加了三大勺米,又在米的中間放上一塊鹹肉,然後將它撫平,看不出一點兒向上凸的痕跡,再將沒有碰到米的箬葉向前折,再將多餘的部分向兩邊折,用手將它捏住。這樣,一個糉子就成形了。接下來,就要在糉子外面縛上白紗線,防止糉子裏面的米漏出來。我先在糉子偏上方的地方繞了幾圈,又在下方更緊地繞了幾圈,最後,把繩子的頭和尾打一個死結,一個糉子就完美誕生了!我興奮極了,也按照剛纔的步驟去做,可是,剛要將肉放進去,“嘩啦”,一下,我手裏的箬葉鬆了,將米全倒了出來。我並沒有灰心,又繼續包起來,可箬葉就是不給我面子,剛包好,要繫繩子了,“沙沙沙”我的“漏斗”漏了,幸好我眼疾手快,將米還有肉全倒在了邊上的米盆裏,這下,我可真是大冬天吃雪糕——涼透心了。外婆過來安慰我:“每件事都有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慢慢來,會包好的。”我又振作起來,經過了十分鐘的努力,我終於親手包好了第一個糉子!之後,我越包越熟練,看着一個個自已包的糉子,我的心裏樂開了花,在這個端午節,我學會包糉子了!

端午節那天,滿屋子都是一股淡淡的糉香,我吃着自已包的糉子,我想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糉子。端午糉飄香,糉子香,學包糉子的過程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