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端午糉子作文7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糉子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端午糉子作文7篇

端午糉子作文 篇1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爲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爲晉王義所書。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

端午糉子作文 篇2

我只知道我是一個生靈,在我還沒有名字的時候,我便開始做着甜甜的夢:我是一棵大樹,“萬條垂下綠絲絛”我是一簇桃花,“可愛深紅愛淺紅。”我是一波江水“春來江水綠如藍”我是一朵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將來會成爲什麼呢?我開始遐想。

我從夢中醒來,有了感覺,有了情緒,不知不覺我便成了一片糯稻,我脫了殼,便成了糯米,我隱約聽到有人要把我做成端午節漢族的傳統食物——糉子,傳說是爲了紀念屈原,糉子歷史很悠久,最開始,爲了不使魚蝦損傷屈原的軀體,人們紛紛把裝着米的竹筒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也就是所謂的竹筒飯。我感到欣喜若狂!我將要變成偉大的糉子了!我又很擔心,難道我要被放到竹筒裏投入祭奠嘛?後來我明白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如今的糉子層出不窮!是端午節的璀璨佳餚,有桂圓糉、肉糉、水晶糉、蓮蓉糉、蜜餞糉、板栗糉、辣糉、酸菜糉、火腿糉、鹹蛋糉。。。。。。我會變成什麼糉子呢?我又開始奇思妙想。

正當我奇思妙想之時,我已經被放到了發光的鐵盆裏,涼絲絲的水澆在我身上,一開始我覺得有些難受,漸漸的,我適應了這種溫度,冰涼清爽,舒服極了!後來,水沒過了我的頭頂,我浸泡在裏面,享受着。

我看到那個人拿起綠油油長條形狀的糉葉,用清水沖洗乾淨,又將那個碧綠碧綠的傢伙放在熱騰騰直冒起的`開水裏,我十分好奇,那個放大版的柳葉是可以吃的嗎?

緊接着,我又看到了甜的粘牙的蜜棗,蜜棗上面有幾道褶皺,其餘的地方很光滑,顏色烏紅烏紅的,極其誘人。蜜棗旁邊擺着豆沙,豆沙有股紅豆的香甜,比蜜棗的顏色略深一些,甜味也次於蜜棗,但是豆沙的口感不錯!

那人拿來了一團棉繩線,纏繞在一起,亂糟糟的。我更加的好奇了,棉繩線可以吃的嘛?

我被泡了兩小時,可以開始做糉子了!

那人根據糉葉的大小取了兩片糉葉,她把糉葉一彎,一折,勾出一個未封蓋不規則的三角體,然後拿出木勺,舀了一勺我,放入了糉葉裏,溫度一下子變了,依靠着糉葉兄弟,好像更舒服了,糉葉好像一個豪華的天然大牀,表面十分光滑,我可享福啦!接着,她又放入一點豆沙,一點蜜棗,豆沙軟軟的,蜜棗滑滑的,雖然我們很擁擠,但我們的心情都是愉悅的。她又把我的親人舀了上來,使勁擠壓着我們,我被擠得喘不過氣,她把我們擠壓的都黏在了一起才肯罷休,黏在一起也好,黏在一起我們就是一體的啦!最後,她把糉葉從上往下摺疊,變成了三角形,棉線姑娘把我們綁的結結實實。

我真正變成了糉子!心花怒放的我正高興,就被她拿起來,同其他糉子放進了高壓鍋,一股水沒過了我們,又在上面壓了一個盛水的盆,搞好鍋蓋,四周就伸手不見五指了。聽她說:“扣限壓閥燒開再轉小火45分鐘”話音未落,四面八方都變熱了,我熱得直出汗,後來熱也變成了燙,我和其他糉子燙的直叫,汗水像下了雨一般留下來,我那身美麗的綠衣服(糉葉)被燙的變身了,她終於掀開了鍋蓋。

她咧嘴笑了笑,接了一盆清亮的涼水,又將我浸泡水中,使我身上的熱氣漸漸消散了。

泡好了我和我的朋友們,她就拿出帶花紋的瓷碗,剝去了我的綠外套,她立刻嗅到了糉子的香氣,滑而不光,細而不膩,粘而不沾,軟而不鬆,放些白糖,甜絲絲的,味道好極了!

我終於完成了我的使命,我太高興了!下個端午節,我還要做龍舟!

端午糉子作文 篇3

今天,我到小姨家做客。弟弟不在家,真掃興,又得當沒有“士兵”的“將軍”了。但我往桌子上一看,是糉葉呀!我高興極了,便纏着小姨教我包糉子,小姨無奈,只好答應教我包糉子。

終於開始包糉子了,小姨先教我把糉葉捲成圓圓的漏斗狀,顯得十分輕鬆,而我弄了半天也沒弄好。只好向小姨請教,原來,是我太心急了一點,總是卷不成形。於是,我只好冷靜下來,小心翼翼的捲了起來,哦!終於完成了第一步。我繼續包糉子,小姨用手把糯米一把一把地抓進了“漏斗”裏,我也學着她的樣子把米抓進了“漏斗”裏。終於到了最後一步——封頂了,只見小姨將剩餘的葉子蓋在露在外面的糯米上,就完成了我也這樣完成了第一個糉子。

當小姨把糉子拿出來後,不禁笑了起來,我過去一看,原來我包的糉子所有的角都在漏米,哈!

端午糉子作文 篇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早上,我非纏着媽媽教我包糉子。媽媽無奈,只好叫我這個“冒失鬼。”

我先看着媽媽包,只見糉葉、糉米在媽媽嫺熟的手法下完成了。媽媽又叫我自己包一變。我照着媽媽的樣子,先拿起糉葉,做成糉子的雛形。

緊接着,我抓起一把糯米往糉葉裏放,剛放進去,糉葉像一個頑皮的爆竹一下子爆開了,一顆顆糯米像雨點似的掉落在地上,發出動聽的聲音。我不敢怠慢,趕忙把地上的糉葉撿起來,洗了一遍。

我又拿起糉葉包了起來,這次,糉葉在我手裏乖乖的,一點也不像是剛纔的那一片脾氣暴躁的糉葉。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包好了一個糉子。

接着,我幫着媽媽不一會兒就把所有的糉葉和糯米全部包完了,媽媽高興的自誇我好樣的。

端午糉子作文 篇5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來到萬江,學會了包糉子。

我到了飯店看見桌子上有許多食材,我就開始包糉子了。我先拿起兩片長長的艾葉交叉折成漏斗形,再放入糯米,接着放泡過的綠豆加五花肉和蛋黃,再把上面的葉子包起來,一個糉子就完成了。我正得意時,糉子上面像火山噴發一樣噴出的糯米,而下面像漏斗一樣漏出了米,一個糉子就裂開了。老師見了,告訴我:“包糉子時要把裏面的食物壓實,不然就會漏出來”。我又把剛纔的糉子又做了一次,果然成功了。

我們又去划龍舟,大家一下子興奮起來。槳弄了江邊,我們只看見漿,並沒看見船,一聽,才知道江上很危險,只能練習划槳,那加興奮之火一下被老師的涼水潑滅了。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就回家了,在車上我還回憶起包糉子的情景,真是難忘!

端午糉子作文 篇6

小小的糉子有四個尖尖的角,外面包裹着一層嫩葦葉,就像一個小孩兒穿着一件嫩綠的衣服似的。爲了不讓葉子散開,人們包好糉子後,還在外面纏上一根細線。細細的線,像根腰帶似的,真有趣!

糉子是糯米做的,一粒粒飽滿的、雪白的糯米擠在一起,看上去很誘人。不過,要讓糉子好吃,餡也要好。那餡各種各樣,棗的、肉的、豆沙的……數也數不清。咬上一口,可真香啊!

每到端午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那麼,你知道爲什麼要吃糉子嗎?告訴您吧,這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當時,他看見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了,可楚成王卻無動於衷。他多次直言上諫,可成王不但不聽勸,而且還把他流放在外。他悲痛萬分,寫下了《懷沙》這首詩:

“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爲類兮。”

五月初五這一天,他悲壯地吟誦這首詩後,投江殉國了。人們怕魚把他的身體吃了,就包了糉子扔進江裏讓魚吃。

後來,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把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每年端午節,人們都以吃糉子和賽龍舟來悼念屈原。

端午糉子作文 篇7

星期六下午,我學完棋回家,看見媽媽在包糉子。我情不自禁地就去看了起來。

包糉子的細節非常複雜。首先要把米淘好,放在一個盆裏。再把新鮮的糉葉刷一刷,把刷好的糉葉排列在手上,再把淘好的米放上,把蜜棗放在中間,然後把糉葉整齊地合上,最後用線把糉子捆起來,這就大功告成了!

香噴噴的糉子出鍋了。雖然到了八點鐘我們才吃上,但味道還是不錯的。雖然我知道了怎樣包糉子,但是,我還是沒有親自動手包一個,真可惜!我想:下次包糉子的時候,我一定要親自動手包一個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