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糉子作文9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糉子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端午糉子作文9篇

端午糉子作文 篇1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裏,我最喜歡的是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準備好包糉子的材料。傳統的餡子,有上等的圓糯米,這樣口感非常糯。其次是寬窄相同的,嫩嫩的糉葉。餡子以蜜棗、紅豆爲主,如今創新的人們各有所求,也有幫水果、肉等依據個人喜歡做爲餡子。輔助工具是長長的尼龍繩或棉線。

包糉子可以分爲以下幾步:首先,浸米,將糯米浸泡半個小時,因爲這樣煮起來粘性大;接着溫水洗煮糉葉,這樣不光去除糉葉上的灰塵而且煮過的糉葉不易爛,包起來也方便。現在重頭戲來了-包糉子先用兩三個糉葉捲成一個倒圓錐形。在裏面先放上一些糯米,再放上一些蜜棗或其它餡料,最後在加入糯米,但不能放滿、不能有空隙,有利於包裹。在按照螺旋的手法,從另一端捲起來,捲到最後要留點尾巴,然後用拇指按住尾巴,把卷起來的那一面折過來,用用棉線捆緊包住,做到捆好不散開,這樣煮起來方便。

開始煮糉子,有的人用高壓鍋,煮得快。放入糉子,加入8分水,最好要漫過糉子。經過一個小時左右,打開鍋,濃濃的糉葉加上糯米的清香撲面而來。撥開糉葉,吃上一個。糯米的香和蜜棗的甜,讓人覺得齒頰留香。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包糉子是我們中國人的絕活。同學們,爲了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承,動起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包糉子吧!

端午糉子作文 篇2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了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了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的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了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啊。

端午糉子作文 篇3

今天中午媽媽下班回到家,說:“今天是端午節,待會兒吃糉子。”說着從食品袋裏掏出幾隻糉子。我迫不及待開始觀察起糉子來,它既不像方形,也不像圓形。它共有4個棱角,4條邊,4個三角形面。糉子身披翠綠的外衣,身體上纏着一條潔白的絲線。媽媽把糉子煮熟後葦葉變成了墨綠色,散發出陣陣的清香。剝開墨綠色的外衣,只見潔白如玉的米團上鑲嵌着一顆又大又黃的蜜棗。黃、白、綠三種顏色互相輝映,顯得十分美麗。我忍不住輕輕咬上一口餡,真是甜而不膩,黏而爽口,好吃極了。它既是消暑開胃的美味,又是營養豐富的饋贈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愛吃。

每逢過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吃糉子。糉子不僅外觀漂亮、色澤誘人、味道鮮美。而且還包含着對一位偉大詩人的懷念。

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楚懷王對屈原的愛國主張不予採納,還聽信別人對屈原的栽贓陷害,導致屈原被流放到南方。最後楚國被佔領,滿懷憂憤的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了。人們崇敬他、懷念他,紛紛將米用糉葉包起來投入江中,作爲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糉子的由來。後來這一天逐漸成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啦。

媽媽說,糉子不僅是美食,還要讓我學習屈原偉大的愛國精神。

端午糉子作文 篇4

六一我和媽媽去超市,看到好多人在買糉子,我問媽媽爲什麼這麼多人買糉子,媽媽說明天是端午節,媽媽問我知道端午節的故事嗎?

我記得老師給我們講過端午節的由來。我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是出國的一位大臣,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屈原眼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而國王又不聽他的建議,去抵抗秦國的侵略,他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他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媽媽說咱回家包糉子好嗎?我很爽快地說:“好,咱包八寶糉子吧”。

包糉子的過程:第一,先把、糯米、紅豆、葡萄乾、花生、綠豆、豇豆、芸豆、玉米粒泡半個小時。這是把糉葉洗洗,造好捆糉子的線。

第二步,包糉子時先把兩片糉葉疊在一起,握成錐形,然後放進泡好的糉子餡,再把糉葉對摺過來把餡包嚴用線捆住,一定要捆緊了。因爲煮的時候,米受熱會膨脹。

第三步,就是煮了,煮半個小時就好了。

我感覺自己包的糉子比超市賣的還好吃,因爲這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自己感覺好嗎。

端午糉子作文 篇5

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晉人周處[風土記]之中,在這一天中,人們要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等。但就是這麼一個有着濃重傳統氣息的中國節日,也在文化侵略的大浪朝中成爲了犧牲品。自從上世紀末開始,日本、韓國等,就開始對中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文化古國,進行了文化的侵略,大肆的在中國新一代青少年的之中放映他們的動畫與連續劇,通過電視來腐化新一代的國人的心身與精神,在這種情況小小的韓國已不滿足這種侵略的效果與速度了,於是在巴黎時間20xx年11月24日韓國與中國就誰是所有端午節的資格發生了爭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端午節的原產地中國竟沒有拿到是本國的非物質遺產的資格。

在這次事情的背後反映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中國人不注重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重視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反而感覺外國的東西好,這種崇洋媚外的風氣在青少年中十分的重,平時一說話就是國外的什麼動畫上地什麼人物的什麼事蹟,這讓人心裏十分不是滋味,難道中國的就不好麼?我不反對國外的東西,國外的東西是十分的吸引人,有些十分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但是我們也不能照單全收,我們要取其精華取其糟糠的去看,有選擇的去看。我認爲像什麼日本的[蠟筆小新]與[死亡筆記]這些就不是我們該看的,再像國的什麼愛情肥皂劇,這種我們青少年就應該少看,而像[冰河世紀]、[怪物史萊克]、[哈利波特]、[魔戒]等這些看看就無所謂了,因爲這不是文化的入侵,而像我所認爲的不能看的,我就認爲他多多少少的有一些文化入侵的因素。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把糉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端午糉子作文 篇6

我只知道我是一個生靈,在我還沒有名字的時候,我便開始做着甜甜的夢:我是一棵大樹,“萬條垂下綠絲絛”我是一簇桃花,“可愛深紅愛淺紅。”我是一波江水“春來江水綠如藍”我是一朵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將來會成爲什麼呢?我開始遐想。

我從夢中醒來,有了感覺,有了情緒,不知不覺我便成了一片糯稻,我脫了殼,便成了糯米,我隱約聽到有人要把我做成端午節漢族的傳統食物——糉子,傳說是爲了紀念屈原,糉子歷史很悠久,最開始,爲了不使魚蝦損傷屈原的軀體,人們紛紛把裝着米的竹筒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也就是所謂的竹筒飯。我感到欣喜若狂!我將要變成偉大的糉子了!我又很擔心,難道我要被放到竹筒裏投入祭奠嘛?後來我明白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如今的'糉子層出不窮!是端午節的璀璨佳餚,有桂圓糉、肉糉、水晶糉、蓮蓉糉、蜜餞糉、板栗糉、辣糉、酸菜糉、火腿糉、鹹蛋糉。。。。。。我會變成什麼糉子呢?我又開始奇思妙想。

正當我奇思妙想之時,我已經被放到了發光的鐵盆裏,涼絲絲的水澆在我身上,一開始我覺得有些難受,漸漸的,我適應了這種溫度,冰涼清爽,舒服極了!後來,水沒過了我的頭頂,我浸泡在裏面,享受着。

我看到那個人拿起綠油油長條形狀的糉葉,用清水沖洗乾淨,又將那個碧綠碧綠的傢伙放在熱騰騰直冒起的開水裏,我十分好奇,那個放大版的柳葉是可以吃的嗎?

緊接着,我又看到了甜的粘牙的蜜棗,蜜棗上面有幾道褶皺,其餘的地方很光滑,顏色烏紅烏紅的,極其誘人。蜜棗旁邊擺着豆沙,豆沙有股紅豆的香甜,比蜜棗的顏色略深一些,甜味也次於蜜棗,但是豆沙的口感不錯!

那人拿來了一團棉繩線,纏繞在一起,亂糟糟的。我更加的好奇了,棉繩線可以吃的嘛?

我被泡了兩小時,可以開始做糉子了!

那人根據糉葉的大小取了兩片糉葉,她把糉葉一彎,一折,勾出一個未封蓋不規則的三角體,然後拿出木勺,舀了一勺我,放入了糉葉裏,溫度一下子變了,依靠着糉葉兄弟,好像更舒服了,糉葉好像一個豪華的天然大牀,表面十分光滑,我可享福啦!接着,她又放入一點豆沙,一點蜜棗,豆沙軟軟的,蜜棗滑滑的,雖然我們很擁擠,但我們的心情都是愉悅的。她又把我的親人舀了上來,使勁擠壓着我們,我被擠得喘不過氣,她把我們擠壓的都黏在了一起才肯罷休,黏在一起也好,黏在一起我們就是一體的啦!最後,她把糉葉從上往下摺疊,變成了三角形,棉線姑娘把我們綁的結結實實。

我真正變成了糉子!心花怒放的我正高興,就被她拿起來,同其他糉子放進了高壓鍋,一股水沒過了我們,又在上面壓了一個盛水的盆,搞好鍋蓋,四周就伸手不見五指了。聽她說:“扣限壓閥燒開再轉小火45分鐘”話音未落,四面八方都變熱了,我熱得直出汗,後來熱也變成了燙,我和其他糉子燙的直叫,汗水像下了雨一般留下來,我那身美麗的綠衣服(糉葉)被燙的變身了,她終於掀開了鍋蓋。

她咧嘴笑了笑,接了一盆清亮的涼水,又將我浸泡水中,使我身上的熱氣漸漸消散了。

泡好了我和我的朋友們,她就拿出帶花紋的瓷碗,剝去了我的綠外套,她立刻嗅到了糉子的香氣,滑而不光,細而不膩,粘而不沾,軟而不鬆,放些白糖,甜絲絲的,味道好極了!

我終於完成了我的使命,我太高興了!下個端午節,我還要做龍舟!

端午糉子作文 篇7

“包糉子嘍!包糉子嘍!”好開心呀,今天是端午節,是我日日盼望的日子,在這一天裏,我可以包很多好吃的糉子,做很多可愛的香包。這不,媽媽正準備着包糉子的材料呢!

因爲我從來沒有親自包過糉子,所以非常地激動。媽媽把材料端到桌子上。我一看:有糉葉、江米、蜜棗、綠豆和花生。我看着這可愛的糧食寶寶,馬上就被包起來蒸熟進入我們的肚子裏,我心裏實在有些不忍。

包糉子開始嘍!媽媽問我:“童童,你第一次包糉子用不用我教你呀?”我想了想:我很不喜歡那糉子的樣子,要不我就來個創新,自己想包成什麼樣,就包成什麼樣吧!於是我對媽媽說:“不用了,我自己包。”說完我便拿起糉葉開始忙活起來。

我想了一個不錯的包法,就是包成一個毛筆型的糉子。我先把糉葉橫着放在桌上,然後均勻地灑上江米,旁邊再放上一個可愛的蜜棗寶寶。然後我拿起糉葉的一邊向另一邊卷,再把兩頭的口封上。最後我拿起線繩,準備把它纏起來,可是那淘氣的江米就是不聽話,總是鑽出來,我想可能是它們不想“洗桑拿”的緣故吧!最後,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拴”好。我的第一個糉子可算包好了!我驕傲地看了看媽媽,哇!這麼快,從開始到現在,她都已經包了四個了!於是我加足馬力,拼命地包。過了兩個小時,我們終於把糉葉和江米給包完了。最後,我們把它們放進鍋裏讓它們“洗個桑拿”。

兩小時後……

兩小時後,一股芬芳撲鼻的糉子香味,飄進了我的鼻子。我急切地打開鍋蓋,找出我包的毛筆糉子,剝開一嘗,啊!好美妙啊!而且那種味道與其它糉子都不一樣,因爲,那裏包含了我的用心、我的勞動、我的智慧。

這個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使我感受到了無盡的喜悅!

端午糉子作文 篇8

據說:古代詩人屈原五月五投汨羅江,人們到江上打撈他的屍時體卻找不到,人們爲了讓魚蝦不傷害他,而把糉子投到江裏餵魚蝦。現在人們已經不把糉子投到汨羅江裏,但是糉子卻成了每年端午節不可缺少的習俗。

昨天下課,李老師給我們發一個糉子,讓我們品嚐品嚐,李老師說:“明天,把糉子葉帶過來,回家洗一洗就不沾了,把繩子準備好了。晚上把米浸泡好,明天把準備好的材料帶過來。”晚上,我按照老師說的去做,把糉子葉洗了一遍,又把繩子放進書包裏,我又拿了一勺米,放在小碗裏,又把水放在小碗裏。第二天,我高高興興的來到學校,只見老師走上講臺高興地說:“有哪位同學會包糉子那?”只見王少航高高興興地舉起手來,李老師說:“那就有請王少航王老師教我們吧!大家熱烈歡迎。”王少航興奮地走上講臺,舉起糉子葉說:“先把糉子葉做成漏斗形,然後再放三分之一的米,再放一些陷,然後再用米把陷給埋住,接着用漏形的上方往下折,最後用繩子把它纏結實,這就OK了。”咦,我的糉子怎麼會漏米哪?這使我大惑不解,老師讓我繼續做。

我包的第一個糉子漏米,又是一個三角形的,我看着第一個糉子,心裏又一個個不願意,我怎麼這麼笨呀!連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一道題,卻不會做。看着眼前的這個小小的糉子,我有點想放棄了。當我在放棄時,我想到了媽媽對我說過的話,她說:“你不能在你不知道這道題是怎麼做時,或是某件事時你都要堅持下去,絕不能向不會的題或事情低頭。我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加油!我決不向困難低頭,我要戰勝困難。

端午糉子作文 篇9

端午節吃糉子已經成爲了我國的民族風俗,幾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一次我一見到糉子總得繞道走,否則一種膩膩的滋味兒將會油然而生。

每當我咬上一口糉子,一種說不出的難受就會不由的從心中竄出來,令我覺得昏昏沉沉,無論看到什麼都覺得噁心,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將胃中的食物一下子全給倒出來。就算我怎麼嚼,都難以下嚥,心中像塞了一團棉花死勁的令我吃一樣往嘴裏怎麼塞也塞不下去。

我不愛吃糉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則是因爲我家的包的糉子與其他糉子不同,我家的糉子是用大米以及甜酒代替原先的糯米,其中也沒有臘肉或其它餡,在吃時,現準備一碗糖邊吃邊蘸。口感除了一股濃濃的甜味兒別無它味。

20xx年6月8日痛苦的端午節又來了,一大早起來北風迎面吹來,涼颼颼的,我爬起來裹着被子,慢慢向牀下蠕動。這時,只見媽媽提着一大包的東西走進家門。

我迷惑不解的問:“喂——媽媽,你——拿的是什麼?”寒風侵襲着我,凍得我直哆嗦。

媽媽走到我的跟前,將袋子在我頭頂轉了一圈,說:“說想知道嗎?”我點了點頭。

“那就是——,我就不告訴你。”說罷,有舉着那袋子回到了廚房。

我有些不耐煩了,大聲嚷嚷着:“到底——是什麼?”

“什麼!聽不見,聲音太小了。”媽媽故意賣關子。

“愛說不說,隨你的便,不聽拉倒。”

“好啦,我說了啊,你聽着糉子,香甜可……”

“別說了,我噁心。”我捂着嘴支支吾吾地說,我纔不管什麼寒風北風的,直奔廁所,大泄一番,將胃裏的東西通通倒出來:我倒掉了食物我吐口水,吐了口水然後嘔胃液……

“怎麼過敏?看來這新鮮甜美的的糯米糉子只好讓其閒置了,哎——。”媽媽無奈的長嘆一聲。

“啊——糯米的不是媽媽做的大米糉子,那我愛吃。哈——啊——欠——。”我擤了擤鼻涕說:“真不爽,剛起牀就別北風給凍感冒了。”

媽媽瞟了我一眼,冷淡的說:“怎麼還懷疑我的手藝,嫌我做的糉子不好吃?”

……

早餐,香噴噴的糉子端上來時,我邊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在口中,黏黏的糉子不是的在嘴裏散發出一連串的鹹味,鮮美的湯汁從中溢出,猶如波濤一般在口中翻滾,又好像鞦韆一樣在其中搖盪。臘肉更是爽口,臘肉看起來膩膩的。可一放到嘴裏味道卻截然不同,軟嫩的臘肉在嘴中滑而不膩。鹹鹹的糉子配上軟嫩的臘肉令人一個子叫好,兩個字叫美味,三個字還想吃。

這個端午節並非是痛苦的,而是快樂而又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