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素材作文(精選8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素材作文(精選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的素材作文1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那天大家要賽龍舟、吃糉子、熬草藥,把熬好的草藥拿來泡澡。至於端午節的來歷,我們還是不清楚。

今天,在口語交際課上,查老師念㈠班孫時雨辦的小報。

當唸到端午節的時候,我非常高興,因爲我很想知道端午節的來歷,所以我非常認真地聽查老師念:

屈原是個愛國人士,當年秦國和楚國在打仗,因爲楚國的浮敗,屈原跳江自殺。人們划着龍舟去打撈屈原,又怕江裏的魚吃屈原的肉,就把糉子丟到江裏去餵魚。後人爲了紀念屈原,所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訂爲端午節。端午節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告訴你們吧,去年端午節我都去看了龍舟比賽。那天下着毛毛細雨,那雨絲輕輕落在我的小臉上,感覺真舒適。我迫不及待地想看龍舟比賽,急的連早餐都沒來得及吃就出發了。

當我們來到賽龍舟的比賽現場,激烈的龍舟比賽開始了。

於是我和爸爸打了一個賭,我賭藍隊第一名,爸爸賭紅隊第一名。兩個隊伍你追我趕,不分上下,剛開始紅隊稍微領先一點點,爸爸得意洋洋得看着我,好像在說:“怎麼樣,我說紅隊勝利吧!”我心裏暗暗地想:有什麼了不起,藍隊你要加油啊!可不要讓我失望呀!藍隊似乎聽到了我的心裏話,在離終點一百米的時候,藍隊開始反擊了,最後藍隊反敗爲勝贏得了漂亮的勝利。

藍隊勝利了,我高興得真想跳起來,這會兒換我得意地看着爸爸了,爸爸垂頭喪氣地認輸了。這個端午節我過的實在是太快樂了。

端午節的素材作文2

今天風和日麗,萬里無雲,我站在窗邊,左思右想,突然我想起今天是端午節,要吃糉子和賽龍舟,我立刻跑到餐桌邊,用口袋裝了幾個糉子和饅頭,一邊裝一邊問媽媽:“媽媽,我們能去看賽龍舟嗎?”媽媽說:“當然可以。"於是我把果果妹妹和香香妹妹也叫了起來。果果懶洋洋地說:“我還要睡一會兒。”我說:“我們去看賽龍舟。”果果馬上起牀。拿幾個蘋果和桃子,還拿了一把小刀。我拿了幾瓶水。把小揹包塞得鼓鼓的。我們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我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速趕到現場。找了地方坐下來。幾分鐘過去了,我等得不耐煩了,開始抓耳撓腮。就在這時,不遠處傳來轟轟的聲音,我心想:“比賽開始了吧!”人們開始議論紛紛。我看見了一條條巨龍浮在水面上,比賽的人上了船,準備好。廣播裏傳來倒計時:五,四,三,二,一開始!在龍頭的人敲鑼打鼓,好像在給船員們加油打氣。先是紅色的龍領先,緊接着是黃龍,之後是藍龍,最後是綠龍,人們跑到岸邊,有的交頭接耳,有的拍照,有的歡呼雀躍,有的目瞪口呆……我也衝進摩肩接踵的人羣中,總算看見了,我也大呼小叫地喊加油。船上的人好似聽見了,幾乎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向終點衝去。人們屏着呼吸,我看得目不轉睛。連手裏的饅頭都掉了。最後紅色的龍勝利了,人們高聲歡呼。

啊!過端午節真的快樂的一天,也讓我更加尊重中華民族的傳統和習俗了,你們過端午的經歷是怎樣的呢!快來與我分享一下吧!

端午節的素材作文3

青禾抽穗、槐花飄香的季節,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傳統的節日之一。相傳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秦人攻破楚國憤而跳江自殺。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到江邊投放糉子餵食魚蝦,防止魚蝦去吃屈原的'屍體。因此,農曆五月初五這天,人們就有了包糉子習俗,以此來紀念詩人屈原,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今天的端午節。

除了包糉子,吃糉子,端午節還有很多其他習俗,如:賽龍舟,掛艾草,做香包、點硃紅……衆多的習俗中,最期待的就屬吃糉子了。

瞧!端午節還沒到,大街上就已熱鬧非凡,到處都是賣糉子、賣艾草的`,連空氣中都飄散着糉葉的清香。

每年端午節的前幾天,我和媽媽就來到超市裏買糉子,糉子的種類有很多,有牛肉糉、豬肉糉,還有蛋黃糉、豆沙糉等,在這麼多糉子中,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鹹蛋黃糉了。

端午節早上,媽媽端上一大盤熱氣騰騰的糉子,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解開繩子,撥開糉葉,裏面露出了白白的糯米和黃黃的鹹蛋黃,真香啊!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滿嘴都是糉子的香甜。

如果趕得巧,還可以去看賽龍舟。比賽還沒開始,河道兩邊就早已站滿了人,無論是看的人,還是划龍舟的人,個個都是激情滿懷,喜氣洋洋……

不知不覺,端午節在人們的忙碌與喧鬧中過去了,我期待着明年的端午節喲。

端午節的素材作文4

話說自打昨日學習了編彩繩後,心中自是難耐不已,手癢癢的很,遂於炎炎烈日下,步行穿過花園衚衕,於2元店買得十色彩繩。

於路邊等車,竟遇兩位阿姨級人物詢問彩繩來源,當真讓人哭笑不得。

終於到家,隧呼一口氣,輕手輕腳地將彩繩逐一至於地上鋪好,然後開始了“編繩大作戰”!

話說這編繩啊,還當真是趣味無窮,當然,前提是你得是一個心靈手巧之人,不然,還真是“一個頭兩個大”了呢。麻爪的滋味可不好受。

再說了,這彩繩可不是給自己編的,而是給家人們編的啦。女士們一人一條手鍊,男士們不方便佩戴,還是編個車掛鏈吧。嗯,還有太姥姥和小弟的。手鍊要用三股編法,細;車掛鏈則要用旋轉法,粗一些顯眼又大氣。

先將五根繩的一頭像麻花似地系在一起,顯得比較好看,再將結另一邊的一小段線系在椅子腿上,然後拿起另一端長長的線開始編織。不管是三股還是旋轉,都要嚴實,不然一是不好看,二則可能散掉。就像是在旋轉法中,兩色之間的銜接就要用力拉緊、壓實,纔不會出現多餘的彩繩破壞了整體。還有就是銜接時,即可以讓它成爲一條線螺旋下來,也可以錯開,倒有種層次感。最後打結時,還要留出與開頭一樣的長度即可。

看到編成的成品,心中的喜悅真是壓都壓不住啊!編彩繩,當真很有趣。

端午節的素材作文5

大家好,我是青年旅社的導遊,高研蕙。今天我將帶領你們一起去感受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的五年初五,傳說就是屈原投江的日子。楚懷王是昏庸的國君,正是因爲他很昏庸,所以楚國被秦國打敗,楚懷王也變成了秦國的俘虜,都城被秦國佔領了,屈原知道了這個消息悲痛萬分,便投江自盡。

爲了紀念屈原,老百姓準備了很多活動,大人們會忙着包糉子、釀雄黃酒,小孩子們忙着戴香囊和五彩線,當然也少不了熱鬧好玩的賽龍舟比賽。

“咚咚咚!”熱鬧的賽龍舟比賽開始了。遠遠望去,廣闊的江面上停着幾條龍舟,像模擬軍隊路線圖一樣,只聽裁判一聲槍響:“啪!”所有的龍舟就像離了弦的劍一樣衝了出去。

船頭的一個人像一隻小猴子一樣爲人們加油鼓勁,中間的人在大聲喊號子,船尾的人在敲鑼給水手們帶來了高亢的節奏,於是水手們像發瘋了一樣拼命划船。有的水手卯足了勁像發條一樣飛快地轉動,就像是哪吒的風火輪一樣,飛快旋轉,有的咬緊牙關,流了滿頭大汗,還有的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但是他們沒有停止手上的搖動。於是船槳就像小鴨子的蹼一樣飛快地轉動,龍舟也飛快地航行。

中國的端午節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如果有意思,記得要常來哦!我們非常歡迎你們!

端午節的素材作文6

紀念屈原說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濤神說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爲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惡日說。

據《史記》記載,孟嘗君田文生於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遺棄田文,理由是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東漢《風俗通義》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說法。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爲“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爲惡日,是普遍現象。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龍的節日說。

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爲,五月初五是古代呆;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㈠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糉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糉子投入水裏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㈡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㈢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夏至說。

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儼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㈠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糉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糉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竟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爲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㈡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㈢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爲天中節。由此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端午節的素材作文7

端午節的來歷可算是衆說紛紜,端午的習俗就更多了,在我們南陽,現在端午的習俗主要有:插艾葉,煮雞蛋,吃糉子,佩香囊,帶五色線等。

插艾葉

端午節前,大人勢必會採回一把艾迴來。拿出幾支來,分插在門楣二邊。這是風俗,據說,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門口,可保身體健康。

吃大蒜、雞蛋

在我們南陽,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裏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早餐食大蒜、雞蛋、油條等,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糉子

每年五月初,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大多以糯米、花生、紅棗爲原料;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糉子的品種也在不斷豐富,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過去香囊是用幹蒜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這些香囊不僅香味持久,消除汗味和體臭味,而且能驅走身邊的害蟲,消除疾病,清爽精神。不過,近年來,香囊的製作就很精巧了,很少有用幹蒜頭做的那種單一形狀,材料更加精緻,式樣也日益翻新,不僅有十二生肖等各種圖案,還有奧運福娃等時代氣息濃厚的各色樣式,真讓人眼花繚亂。

戴五色線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爲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牀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裏。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不過,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青少年似乎感覺不到端午節特有的興奮了,聽祖輩們說:過去過端午節,那是他們最興奮的時候,既可以吃到平時不能常吃到的雞蛋,還能帶上花花綠綠的`綵線,香氣撲鼻的香囊。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活動,讓他們興味無窮。首先是泡葉水:端午節前的晚上,大人會把一盆子清水放在室外,然後讓孩子們四處採摘各種果樹葉子,什麼石榴葉、蘋果葉、核桃葉要至少五種,回來洗淨泡在臉盆裏,鮮鮮亮亮的一大盆子,看着養眼,聞着潤肺,以備第二天早晨洗臉。老人們都說用這樣的水洗過夏天不長瘡,效果應該勝過現在的薰香浴。也有人很早起牀。要乘太陽沒升起來前,來到草地上,脫去衣服,在溼碌碌的草地上打滾,讓露水沾滿全身,或乾脆跳進河水裏洗個澡,說有利於身體。其次是喝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紅黃色的粉狀物,也有驅毒的作用。先用小碗把一小包紅色的雄黃面面,倒入碗裏,然後倒入白酒。用筷子攪動,這酒就成了紅黃色的,筷子拿出來後,酒仍在轉,成人和酒吃下。兒童則讓大人用酒碗裏的雄黃,抹在耳朵眼,鼻子眼。說這樣一抹,一年來,百蟲不侵。連蛇也不咬。因爲蛇怕雄黃。白蛇傳就是證明。也有塗在額頭上,有的還寫上一個“王”字,這樣,夏日的“暑毒”便不能爲害了。

端午節的素材作文8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仡佬等民族地區。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瓜、黃魚、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這天無論北方南方,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顔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關於端午節還有許多兒歌,這些兒歌活潑、生動,令人們十分喜愛。這些兒歌也給端午節增添了許多歡樂的情趣。

端午節能看龍舟,能吃好吃的糉子,我真喜歡端午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