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糉子的由來作文

一年一次的端午節即將來臨,吃糉子是很多中國人的傳統習慣,下面是關於吃糉子的由來作文,歡迎閱讀。

吃糉子的由來作文

吃糉子的由來作文1

糉子又稱“角黍”、“角糉”,由糉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漢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糉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糉子成爲端午節慶食物。

糉子的來歷:

糉子傳說是爲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屈原到了江邊,披散頭髮,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着。臉色憔悴,身體乾瘦。漁夫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爲什麼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渾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衆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夫說:“聖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着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渾濁,爲什麼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衆人都沉醉,爲什麼不吃點酒糟,喝點小酒?爲什麼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於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尚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於是他寫了《懷沙》賦,然後抱着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爲了不讓他的遺體被魚吃掉,就往江中投放飯糰(糉子),所以以後每年到了那一天都有包糉子,吃糉子的風俗。

吃糉子的由來作文2

今天是端午節,我非常的期待,因爲今天可以吃到糉子,於是,我就拉着爸爸去街上買了糉子。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打開包裝就開始吃,我剝開竹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其中包裹着糯米和紅棗,這棗可是主角啊,如果沒有棗,那可是隻有大米飯的.味道了。可是一添上棗,味道可就大變樣了。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真是讓我大飽口福啊!

爸爸說:“你只知道吃糉子,但是你瞭解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嗎?”我搖了搖頭。爸爸接着說:“糉子也叫‘角黍’。傳說,屈原跳江自殺,人們紛紛搜救,想把屈原的屍體打撈上來,當時,人們包起飯糰,投進江中,以免魚蝦、蛟龍損壞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把包糉子的事情延續下來了。”我點了點頭,知道了糉子的來歷。

知道了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我覺得端午節真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屈原偉大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