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及習俗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爲“端陽節”。爲大家分享了端午節的來歷及習俗,歡迎借鑑!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及習俗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稱爲五五節,因爲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曆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聞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憂鬱的情況下投汨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的`愛戴,汨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並且將米丟入汨羅江中,以平息汨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並沒有找到屈原,但是他們的行爲,直到今天在端午節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著。

端午節習俗

0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02吃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做“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

0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現已成爲一種普遍的工藝品。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04懸艾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05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06五色線

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牀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裏。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07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陝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蟾蜍等不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