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端午作文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端午作文4篇

端午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就盼望這一天到來。

我知道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是來紀念屈原這個大詩人的,端午節要吃糉子,我還知道一首關於端午節的童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童謠是小時後奶奶教給我的,到了現在我還記得。

每年端午節回老家,奶奶都給我做糉子,包的糉子各式各樣,有:三角糉、四角糉、枕頭糉等,糉子有很多味道,比如有:豆沙餡的、有菠蘿餡的……品種衆多。我最喜歡的還是豆沙餡的,當剝開一層又一層的糉葉時,一股濃濃的清香撲鼻而來。我忍不住咬一口,甜甜的豆沙汁順着我的嘴角往下流,我也顧不上吃相了,三下五除二一個糉子被我吃完了。糉子吃在嘴裏甜在心裏。

爸爸告訴我說,端午節吃糉子、八月十五吃月餅、正月十五吃元宵……這些都是中國獨特的飲食文化,作爲一名小學生,要從這些傳統節日中學習中國習俗和中國文化,領略我國五千年的燦爛歷史。

端午作文 篇2

作爲傳承了數千年的節日,端午節始終具有其獨特的魅力。與其他傳統節日相比,端午節有着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根植於民間,根植於古老的民族傳統,並融入了民族的血液。這便是端午的味道,一種散發着亙古的'芬芳,影響了無數炎黃子孫的味道。

端午節的由來,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屈原。屈原因受小人的譏謗而不得重用,終於不堪世風渾濁,投江而死。人們以端午節紀念屈原時,就註定了這種清白、廉潔的品格將被人們銘記,也爲端午注入了一種沁人心脾的味道。

沿着歷史的軌跡,追尋屈原的品格,並體味到端午真正味道的人不勝枚舉。

東晉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因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做了幾年小官便歸隱山林,整日過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生活;詩人于謙也曾留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千古佳句;一代清官海瑞則更是兩袖清風、廉潔正直的官員的典範。

正是由於這種品格生生不息地流淌在世世代代華夏兒女的心中,才使端午節流傳至今。

然而,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了端午本來的味道,廉潔之人、清正之人越來越少,端午也已成爲一種形式,這也許有違屈原的初衷吧?而這也正是國人的悲哀。

端午的味道,是中華傳統文明的味道,是清正的社會風氣的味道,是有助於一個民族發展的味道。

希望能品嚐到端午味道的不只是我們中的一部分,而是全體中國人!

端午作文 篇3

昨夜子規聲啼催,今朝汨羅帶淚歸。

《離騷》一曲哀民生,誰人誦之不含悲。

屈原,這位本欲厲治革新的偉大詩人,因小人諂害,終未被重用,且橫遭流放,眼見國破民苦而無力迴天,痛不欲生,投了汨羅江。

"長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艱."人民的流離失所,撕扯着他的心肺,空懷着滿腔的報國志而無法施展,他的苦悶可以想見,投江,成了他解除痛苦的唯一選擇。

人民爲紀念他,因之有了糉子,有了賽龍舟,有了端午節。

兩千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農民,不僅免去了農業稅,還有了糧食補帖.從農民的笑臉中,我們似乎可以想象偉大的詩人屈原若在,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政治昌明,祖國昌盛,一定會重寫《離騷》將其詩句改爲:"長欣喜以歡呼兮,興民生之多光."

祖國正向富強邁進,人民正向小康飛奔.欣逢這樣的盛世,汨羅江不再嗚咽,歡快地向前奔流着……

每到端午節,偉大的詩人屈原,留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歷史反思

端午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多麼天真的一首兒歌呀,說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五月初五端午節。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這都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楚國人,因看到楚國被秦國攻破,痛不欲生,最終跳入汨羅江而死。大家把糉子丟入江裏是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遺體;賽龍舟是爲了把水怪嚇跑。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詩人節、重五節、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我們兒童在這一天要佩戴五顏六色的綵帶,還要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這是端午節還是“老虎節”呀,想讓我們一個個都變成老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