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話題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冬至話題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冬至話題作文

冬至話題作文1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傳統節日。冬至被視爲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祖等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不知道其他地方的“冬至”有什麼習俗,我們嘉興地區,冬至這一天,是要吃桂圓燒蛋和包餃子的。年年如此,據說,吃了這些食物,可以使這個冬季不怕冷,還會儲蓄一年的能量,明年就會精神抖擻地投入工作。今年也一樣。媽媽早早地燒好了桂圓燒蛋,晚上必須每人吃一碗。

而包餃子是我最喜歡的,我要跟着媽媽學習包餃子了。媽媽開始拌餃子餡了。只見媽媽先把肉剁好,接着又把蘿蔔切碎,放入肉餡中,再加入一些調料,餃子餡就拌好。聞一聞,哇,真是色香味俱全啊。接着媽媽拿出了餃子皮,開始包餃子。

我呢,學着媽媽的“手法”,先把一個餃子皮放在手心,舀了一勺餡小心翼翼地放在餃子皮的正中央,然後將餃子皮對摺,很細心地把邊捏好,一個餃子包好了。正當我興高采烈的時候,這個剛誕生的“小生命”似乎很不聽話,裏面的肉餡兒漏了出來,我趕忙又拿了一個餃子皮補上那個“破洞”。

這時,再看我包的餃子:又白又胖、油光滿面,身上還裹着一層厚厚的棉衣,看着這個“胖娃娃”,我“撲哧”一下笑了出來,媽媽見了也哈哈大笑。我說:“等會誰吃了它,就會增長無限的能量!”全家人聽了都開心地大笑!

晚上,吃完甜甜的桂圓燒蛋又吃餃子,我吃着自己包的餃子,感到了滿滿的成就感。吃着吃着,我看見了我那個破洞餃子,瞧,它比別的餃子胖了一大圈,看到它,我又忍不住笑了起來。爸媽說這個餃子給我吃,而我呢,一定要讓我的媽媽吃,媽媽也就毫不退讓地大口吃了了這個“胖娃娃”!相信媽媽的能量滿滿的啦!

啊!我的眼裏:冬至是一個甜甜的節氣!是一個儲蓄能量的節氣!

冬至話題作文2

那個冬天,你們選擇離開,選擇失落這個城市,離別,整個世界只剩我一個。於是,這個冬天,我一個人惆悵,落淚,一個人想念你們。——題記

天,陰鬱得沒有一絲痕跡,卻依舊留有你們的笑容。許久,望着出神。

冬,來得理所當然,四季的輪迴,如此的簡單。日子是重複的'生活,每天都是一樣,對未來的希冀漸漸在模糊,忘了明天怎麼過,一切都結束在一瞬。

陽光在窗外泛白,沒有暖意的溫度,那麼無力。沒有殘黃蕭瑟的畫面,沒有雪安靜的落,冬出現的就這麼直接。思緒靜止在空白,努力回憶着從前的我們,可有的只是泛黃的過往,我悵悵的長嘆,淺淺的悲這般真實!脈搏跳亂了節奏,眼中是一片灰白。

天空很明朗,冬讓這個季節褪去了所有的裝束,顯得這般真實,這般直白。世界變得赤裸了,我有些接受不了。那一片蒼黃太過乾澀,讓我不敢去看,也不願說什麼,太多的祈望繪成了空虛,只剩一副空蕩蕩的骨架。像眼前這陣蒼涼,怎麼也開不了口,把想念封閉在心裏。

涼涼的空氣閉了口,沒有咆哮,夾雜着淺淺的傷在這片土地上擱淺了。世界就這樣安靜了,沒有一點聲息,什麼都不復存在。只有冬在訴說着季節的衰弱,一直一直。

黑漸漸噬了陽光,濃郁地染了天邊。抑制不住的衝動,我突然想出去走走。外面,冷,瘋狂的冷!風已經凍結了,停滯,澱積着硬生生的冷。

一個人走,不知道去哪,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走下去,想象着自己在流浪,漂泊,尋覓在天涯。我就是一個單揹着大大的旅行包的過客,靜靜地走在城市的角落裏,用我滄桑的背影訴說我的旅途的漫長。幻想,或許在哪個十字路口能看到你們熟悉的臉,或許在地下鐵回頭的一瞬能發現你們燦爛的笑。

街上,西裝革履的男人和濃妝豔抹的女人匆匆而過,急急忙忙地搭上一班公交,然後車的尾燈發出的微弱光亮就淹沒在了黑裏,慢慢逝了。音像店的DJ很會把握時機,節奏緩緩沉沉,悠長悠長,讓人想瘋狂地傾瀉鬱悶,接着就大把大把地落淚。我依舊在這大街上彷徨,無聊的徘徊,惆悵的影子被路燈拉得好長,好長。

冬至話題作文3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爲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爲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爲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