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搓湯圓作文

【篇一】

大家都知道每年都有一個傳統的節日,那就是冬至。冬至要吃湯圓,我們小孩子最喜歡。

晚飯後,我和爸爸媽媽一同去奶奶家,奶奶家可真熱鬧,有許多人正在等我們,哥哥、姐姐、等許多人都在。開始搓湯圓了,我們圍成一桌,爺爺和奶奶在搓一條一條糯米粉,爸爸和媽媽將爺爺奶奶搓好的糯米條切成一段一段,我和哥哥負責搓湯圓,老少一家齊動手,不一會就搓好了,爸爸將我們搓好的湯圓拿去煮,望着鍋裏一顆又一顆地浮出水面,湯圓煮熟了。爸爸盛着一碗碗熱騰騰的湯圓,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粒湯圓,吃完之後,我大聲地說:“太好吃了。”我吃着自已親手搓的湯圓,覺得又香又可口。

我從這次搓湯圓中,覺得做每一件事都認真、仔細,如果是集體的`事情我們就要齊心協力,團結合作,認真對待,纔有美滿的結果。

【篇二】

冬至吃什麼?許多地方有冬至吃湯圓的習俗,象徵着圓圓滿滿。雖然現在買湯圓非常方便,大家還是喜歡在家自己冬至搓湯圓,以保留那份記憶中的味道。像莆仙就有冬至搓湯圓的習俗,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冬對湯圓,是莆仙風俗。傳說古時候山裏有個叫順安的人,因爲家境貧寒,平日靠打工養活母親和自己,眼看順安已年過30了,但還未娶妻,母親的心裏十分着急,便因此憂愁得神經都錯亂了。順安到處求醫問藥,可是始終無法醫好母親的病。順安是個孝子,爲了讓母親換換口味。有一天,他把糯米磨成粉,做成一粒粒丸子,母親十分愛吃,順安掌握了母親的脾氣,天天把丸子插在門上、窗上和牆上,十多年沒有間斷過。順安的母親去世後,人們爲學習順安孝順母親的美德,在冬至節時,也將丸子貼在門窗兩旁,以教育後代子孫學習順安愛老敬老的精神。

冬至節的前一夜,俗稱“冬至暝”。莆田民間,尤其是農村,家家戶戶廳堂上都上紅蠟燭,在祖先神位前的晾箔上裝紅福橘。並插上”三春”(福祿壽紙花)一支,又用紅紙封着10雙筷子,以及生薑一排,板糖一塊,供奉在桌子上。供筷子,表示一家團圓;供生薑,表示家庭火辣興旺;供板糖,表示生活甜美幸福。待放了鞭炮後,全家便圍聚在大廳中,燈光下搓丸子。丸子有搓成桂圓形的,有捏元寶和小狗的,以表示小狗叼元寶,家庭好運發財。莆仙的丸子一般是白色的。湯圓掉在地上,要把它塞進牆縫裏頭,這是老人們傳下來的習慣。  湯圓搓好後,要點着夜明燈,把湯圓、生薑、板糖、紅筷子等一起擺在廚房竈公前過夜。因爲冬至日的夜晚最長,小孩子愛吃丸子,常耐不住到天亮。所以莆田有“愛吃湯圓天不亮”的諺語。冬至大早,便把湯圓放進鍋裏,煮熟後,撈進碗裏,再拌上白糖,就可以吃了。有的人家在煮湯圓時,還適量切幾片生薑和少量板糖放進鍋裏,吃起了丸子,更有一番滋味。按莆田風俗,只有祭禮祖先之後,全家才能開始吃湯圓。 還要把湯圓串成串掛在門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