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除夕

我特別盼望過除夕,往往是一到十二月就開始在臺歷上畫圈圈倒數,好像除夕是比太陽還遙遠的、難以到達的地方。我這焦急的心態令大人們不滿,但我知道他們也想那一日早點到呢!

歡樂的除夕

每年的除夕,我們一家人會吃上一頓年夜飯,並且我們有一個習慣,年夜飯每人做一道菜,並起上一個吉祥好聽的名字。

思緒回到前年的`除夕,好不容易熬到下午,爸爸媽媽和外婆在我的催促下才和我一起來到爺爺奶奶家。

忙碌的除夕夜,每個人的菜都是各有獨屬於它的特色。大家開始忙活起來。

媽媽做的“花好月圓”簡單而樸素。把油菜煮熟切掉葉子後圍在盤子外一圈,作爲“花”;再把冬菇一個一個放在盤子中間,作爲“月”,再加上幾滴蠔油,樸素而清淡。美麗的外表令我們再嘆不已。

爸爸做了一道水煮牛肉,取名爲“滿堂紅”,着實紅紅火火的。食物一層一層的擺上來,再澆上一勺熱油,頓時香氣四溢。接下來是外婆的燒肉——“紅皮赤壯”,爺爺的紅燒肉——“家肥屋潤“,以及奶奶的清蒸魚——“年年有餘”他們個個是大廚的把式。

而我——“候小廚,也是相當不錯喲。瞧,我把芋頭放在沸騰的開水裏煮一會,這樣芋頭的皮很容易剝下來。緊接着,把它們放入一個大碗裏,用手捏成“芋泥”,加上糯米粉,合成麪糰。然後抓起一把揉成球,一個一個放入蒸盤中蒸上十分鐘。我拿着秒錶,過一會兒就要看一下,一邊絞盡腦汁地想叫什麼名字好,一邊在廚房來回踱步。對了,張愛玲不是有一本小說叫《小團圓》嗎?那就叫它“小團圓”吧。

當我把菜端上來時,全家人讚歎不絕。媽媽滿臉笑容地誇讚道:“不錯,學會自己做菜了,加油,繼續努力哦!”爸爸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個吃了起來,芋頭塞得滿嘴都是。“好吃好吃……”外婆頭微微擡高,手摸着下巴,一副深思的樣子:“‘小團圓’這個名字不錯,挺有文藝細胞的。”爺爺奶奶則是自豪地說:”我孫子真能幹!”一桌子的菜真的是色、香、味俱全,大家吃的津津有味。

很快,除夕在我們的歡笑中結束了,新的一年開始了。比起春節,我更享受一家其樂融融的除夕的“小團圓”。勞動是快樂的,團圓是幸福的。“小團圓”不僅指我做的芋頭丸子,還代表着一家團圓,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