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春節的的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的的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春節的的作文

春節的的作文 篇1

家鄉的春節總是難忘的,我們有千絲萬縷的家鄉情結。家鄉的春節是與衆不同的,我們有千千萬萬種過春節的方式。家鄉的春節總是難忘的,我們一家人聚在一起開開心心的過年。

我們過年第一件大事是貼對聯。聽媽媽說,春聯又名「對聯」、「廣州增城花店」、「對子」等,是懷化網上鮮花店時貼在門上或楹柱上的吉祥語,由上聯、下聯和橫披 組成,它是中國獨創的一種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無不貼春聯慶賀。鮮紅的春聯,抒發了人們美好的願望,點綴出一派盎然春色。

春聯起源於「桃符」。最初是用桃木雕刻出「增城花店」、「鬱壘」這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用來鎮妖 避邪。後來,大概由於雕刻神像太費時,就用兩塊木板,畫上神像來代替,叫做「桃板」。再以後進一步廣州增城花店,只在桃板上寫上「神荼」、「鬱壘」的名字,往門上一掛就完事,叫做「桃符」。這種春節掛「桃符」的習俗從戰國延續到唐代。到了五代,桃符仁纔出現聯語,代替原來的「神荼」、「鬱壘」的字樣。

桃符改稱爲「春聯」和用紅紙寫春聯,都是開始於明代。因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歡春聯,所以朱元璋大力提倡,及後春節貼廣州增城花店便成爲一種風俗,流傳至今。

“哦,原來如此。媽媽,我們春節還有什麼習俗嗎?”我歪着頭問道。

“有,當然有。我們過春節時會舞龍,”媽媽說“關於舞龍的來歷,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一天,龍王腰痛難忍,龍宮中的所有藥物都吃了,仍不見效。只好變成老頭來到人間求醫。大夫摸脈後甚覺奇異,問道:「你不是人吧!」龍王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於是大夫讓他變回原形,從腰間的鱗甲中捉出一條蜈蚣。經過撥毒、敷藥,龍王完全康復了。爲了答謝治療之恩,龍王向大夫說:「只要照我的樣子扎龍舞耍,就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件事傳出後,人們便以爲龍能興雲佈雨,每逢乾旱便舞龍祈雨,並有春舞青龍、夏舞赤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的規矩。”媽媽喝了口水,清清嗓子,繼續道:“按照中國古老的風俗,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精心美化自己的住舍,除了在屋內牆壁上貼嶄新的年畫,給人以春意融融、喜氣洋洋的感覺。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繒畫藝術,它是伴隨春慶祈年和驅兇避邪的活動而產生的'。年畫起源於門畫,與桃符有着同樣悠久的歷史。門畫最初的題是門神,據南朝《荊楚歲時記》中記:「正月一日,繒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衆所周知,世界上本來就沒鬼,然而人們通過年畫來祈求全家平安吉利的願望卻是可以理解的。”

“哦,既然如此,我們快快打扮屋子吧!”“嗯,把屋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紅紅火火的過個年吧!”“好耶,舉雙手贊成!”我高興道。

春節的的作文 篇2

我的家鄉最有趣、最熱鬧、最快樂的風俗習慣是過春節。三十晚上天上就開放出了“花朵”,十分好看:有的往上噴;有的只上天......顏色不一,顏色千奇百怪,有紅的、白的、綠的、黃的、粉的、紫的,有的是“花瓣”是“小點點”,有的是“小條條”。大年初一要吃香噴噴的餃子;要吃香噴噴的肉菜;還要去鄰居家拜年,還會在鄰居家吃到甜甜的`糖果。我愛這熱鬧、有趣、快樂的春節!

春節的的作文 篇3

春節,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過法。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潮汕的'春節。

潮汕的春節在臘月二十三開始,臘月二十三,孩子們就開始放假啦。孩子們一到這個時候,就扔下書包,跑到超市裏。買春節的糖果和零食啦,牛奶糖、水果糖、巧克力……孩子們大把大把地往購物籃裏抓。孩子們忙,大人們也不閒着,他們抓緊時間大掃除。女人們則在菜市場裏忙碌着新年的吃喝。老人們則在忙着做糕點。忙着忙着,除夕夜就到啦。

除夕夜裏,家家吃團圓飯。穿新衣。吃完團圓飯,便奔到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看,一邊往嘴裏送着大把的零食與糖果,不知不覺,時間便在精彩的節目裏溜走啦,新年的鐘聲敲響啦,晚輩們領到啦壓歲錢,小輩也給長輩們壓歲錢,這樣,除夕就從我們手中溜走啦。

正月初一,店鋪大多數都關門啦,大人們也帶着禮物到親戚、朋友家拜年。

正月初二,最忙的便是已出嫁的女兒啦。因爲,女兒們要在初二這天拿着禮品與兒女、丈夫一起回孃家拜年。在孃家吃完午飯後,便要在晚飯前回到婆家。

正月初七,對素食者來說是最好的日子,那天要煮七樣羹,七樣羹是由七樣菜熬成的,七樣菜分別是蘿蔔、厚合菜、大蒜、蔥、韭菜、芹菜、春菜熬成的。這是我們潮汕特有的民族風俗。

正月十五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大家要去買元宵燈,買好後,就迫不及待地等待晚上的降臨,好不容易熬到晚上,小孩們拿着元宵燈到大街上,從街頭走到巷尾,到處都是流光溢彩。到處都充滿喜氣與歡笑。正月十五這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呀!這的確是美好而又快樂的日子。

正月十五這天過後,春節也就結束啦。人們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一切又恢復啦往日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