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傳說作文600字(通用6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春節的傳說作文600字(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節的傳說作文600字(通用6篇)

春節的傳說作文600字1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啓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啓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爲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着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爲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爲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鬚。國君深爲感動,爲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爲萬年曆,封萬年爲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爲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的傳說作文600字2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爲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爲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再給其他人拜年。

春節的傳說作文600字3

大家肯定都知道春節吧,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

大家在過春節時都放鞭炮,因爲鞭炮是爲春節而製作的,所以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燃放煙花爆竹,慶祝春節的到來。放鞭炮在古代是爲了趕走一個叫“年”的怪獸,“年”欺壓百姓,但人們放鞭炮趕走了它。所以放鞭炮作爲一種春節習俗流傳至今。

除了放鞭炮,貼對聯也是一種春節習俗。對聯是用紅紙做的,人們相信紅色可以降妖除魔,所以用紅紙做對聯。每一家都貼有對聯,門上還貼了“福”字,“福”是倒着貼的,爲什麼呢?哈哈,意思是表示“福”倒(到)了。

拜年也是春節習俗,我最喜歡拜年了,因爲拜年可以掙壓歲錢呢!拜年一般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大家都起牀很早,相遇時互相問好說祝福語,然後互相拜年發壓歲錢,這時候是我最高興的時刻啦!拜完年我回家數着自己的壓歲錢,心裏美滋滋的。

正月十五,元宵節到了。一些大型超市舉辦猜燈謎活動。幾乎每次的燈謎活動,我和表姐都會參加,而且每次都會猜對幾個,得到一些小禮品呢!晚上,許多店鋪都會掛上燈籠,但幾乎都是“電子燈籠”的世界。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包湯圓,吃元宵。當然,這一天愛放鞭炮的孩子們也得抓緊,因爲過了這一天,春節就結束了,也就不能玩爆竹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帶給了我們歡樂和幸福!雖春節已過,但它的餘味還在空氣中瀰漫!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穿新衣,大家一起吃餃子……現在這幾年又舉辦了一些遊戲,可以玩,大家都開心。春節的習俗真多呀!

春節的傳說作文600字4

我的老家是金溪,今年我就在那兒過的年,可有意思啦!

大年三十一大早,一陣陣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便不由自主地吟誦起了王安石寫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吃過早飯,全家人忙着殺雞,殺鴨,準備年夜飯。最有趣的`是公雞去毛之後,唯獨在雞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我便懷着好奇的心情便去問奶奶:“奶奶,爲什麼要在雞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呢?”

奶奶說:“這三根羽毛象徵着人們吉祥、幸福、美好的生活。包含這激情和對祖國的春節祝福。”

我若有所悟地說:“哦,原來是這樣。”

奶奶又說:“把這隻雞放進盆裏,再加上一根大蔥端着去廟裏祭拜,許上願望,希望來年的牲畜能夠更加興旺。”

到了下午,奶奶忙着蒸壽糕,爸爸在一旁幫忙碌着,並不斷地在糯米糕上用花生擺上一個“壽”字,這才知道這是爲外公祝壽準備的。

晚上,家家戶戶包餃子,這種餃子的原料不是用麪粉做的,而是用糯米粉做的。餃子必須要包甜的或鹹的陷,放在鍋裏炸後才能吃,吃在嘴裏彈力十足,有嚼勁,回味無窮。

吃完餃子,過了一會兒,一顆煙花飛向空中,瞬間爆炸,那爆炸的煙花彷彿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的花瓣。看着這些美麗的煙花,我也情不自禁想去放一束。

正月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時要喝糖水,我便去問爸爸:“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時爲什麼總要喝糖水?”爸爸說:“因爲這樣可以讓親朋好友之間的友情更加甜蜜,使我們快快樂樂的過新年。”

這次回老家收穫很大,因爲我瞭解了很多習俗,使我和家人的感情更加深入。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溝通,從中獲得快樂。

春節的傳說作文600字5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着貼,我固然知道爲什麼要倒着貼,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爲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的傳說作文600字6

春節,在我國人民心目中是農曆一年中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來臨,千家萬戶寫春聯、貼春聯,是上千年來流傳下來的象徵吉祥、表達人們嚮往美生活的民族風俗。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按照當代藝術大師周汝昌先生的話說,“春聯是舉世罕有倫比的最偉大、最瑰奇的文藝活動。”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原春節就戶懸“桃梗”,又稱“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春聯》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竈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從傳統春聯“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詩句“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也看出春聯與桃符的關係。

什麼是桃符呢?據《淮南子》說,這種“桃符是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兩旁。或者還畫上這兩個神象——左神荼、右鬱壘。古人是以桃符上書畫此二神來壓邪的。這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門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後主孟昶親寫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自孟昶題桃符以後,文人學士便羣起效仿,把題春聯視爲雅事,於是題春聯之風便逐漸流傳。

但是,到時了宋代,“春聯”還是稱之爲“桃符”的。聯語卻不限於題寫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後人名曰“楹聯”。宋代以後,宜春帖多用聯語,且把粉紅箋寫出。有些人集詩經古語,有的集唐宋詩句。相傳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閣立春聯:“北陸凝陰盡,千門淑氣新。”這是春聯中掛人齒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