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申請書(精選11篇)

在人們物質精神需求不斷增長的今天,我們會使用上申請書,寫作層面上,申請書下級向上級的行文方式。一起來參考申請書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申請書,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題申請書(精選11篇)

課題申請書 篇1

1、課題研究目的、意義及價值(理論價值、實踐價值、推廣價值);

2、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創新之處;

3、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及途徑;

4、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實施步驟。

課堂師生互動存在問題及對策

傳統教學認爲師生互動是上課時老師爲增加課堂氣氛常用的一種方式,通常是老師先發起,之後老師邀請同學與自己合作實現某一教學目的,做出某種東西,解出哪一道題,或是協助老師完成某個事情。簡而言之,既老師爲了讓學生配合自己的教學而採取的一種策略。而新課改背景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教師一言堂顯然已經過時了,課堂上師生的有效互動已經成爲衡量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指標。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不僅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這也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參與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然而,當代中國的中學教育中,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着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許多教師對師生互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爲其是可有可無的。導致師生互動在課堂中的地位很低,另一方面,師生互動的方式方法單一,且往往是單向的,既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現象很普遍。基於上述原因,師生互動在當代中學教育中並沒有發揮它本來應該發揮的作用。教師怎樣認識和實踐師生互動是教師的基本技能,更是一門藝術。如何正確看待師生互動在中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並探索出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法是素質教育的一個理論前沿課題,也是我們一線教師所面臨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本課題立足於我校的教育教學實踐,在總結多位一線教師的經驗和相關專家學者前沿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希望能爲以後的課堂教學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信息。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目前,受到歷史和現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校生源差,學生學習成績較低、基礎較弱,高一開學上課一個月後,學生中就出現了一些聽不懂、浮躁、厭學的現象,使得一部分學生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成了後進生,且有日益增大的趨勢。大量事實表明,學生一旦淪爲後進生,如果教師不能及時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其後果是十分嚴重的,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影響全縣廣大人民羣衆對“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滿意度。“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已成爲我校教育的一個極爲重要的而且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加強對“後進生”的研究,探索轉化後進生的教育策略,以促進後進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是當前面臨的最實際、最緊迫的問題。

二、課題研究目的、意義及價值(理論價值、實踐價值、推廣價值)

1課題研究目的

(1)、以轉化後進生,縮小後進生羣體比例爲切入點,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帶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2)、通過研究與實踐,讓參與實驗的教師更加熱愛本職工作,教育觀、人才觀、知識觀、學生觀發生一定的變化,養成時時教研、處處教研的良好意識,提高研究能力及提高教師轉差的基本技能。

(3)、通過研究與實踐,建立一套轉化後進生、指導後進生學習的策略,提高後進生的學習成績,縮小後進生羣體比例。

(4)、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跟“後進生”的家長多聯繫,轉變家長的觀念,加強家校合作,取得家長的認可,爭取家庭的積極配合和支持。有效地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

2、課題研究的意義

(1)、全面推進高中教育,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爲高校培養和輸送更多合格的高中生。

(2)、研究有利於建立基礎教育新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學生觀。

(3)、重構教師與後進生之間的關係,有利於形成學校和諧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氛圍,彰顯學校特色,推進學校發展,提高學校辦學質量。

(4)、探索出促進中學後進生有效發展的對策、途徑與措施,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更新教育方法。

(5)、後進生轉化工作是新時期高中教育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3、課題研究的價值

理論價值

(1)、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表明:人的智力超常和低常約佔總人口的千分之三,學生的智力因素相差無幾。而我校有着40%以上的後進生,我們認爲:這些後進生中絕大部分是可以轉化的。

(2)、對“後進生”進行教育轉化是以人爲本教育思想的體現。

(3)、對“後進生”進行教育轉化是因材施教教育原則的體現。

(4)、對“後進生”進行教育轉化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

實踐價值

(1)、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可能在這一方面某個學生屬於“後進生”,但在另一個方面他卻有着特長或優點。此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對“後進生”的“特別”開發。

(2)、對此課題的探索與實踐能夠找到新時期最和諧的師生關係,對“後進生”的轉化會徹底改變師生之間的矛盾關係。

(3)、由於某些“後進生”的問題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致使不少“後進生”成了“問題生”,甚至被推出校門流入社會。衆多的“問題學生”在學校裏得到轉化,對學生個人和整個社會的貢獻巨大。

推廣價值

(1)、越是“後進”的學校“後進生”就越多,對“後進生”轉化的需要就越迫切。我們選擇在我校這所普通高中學裏的個案進行課題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意義,對普通高中更具示範意義,從而使該課題更具有推廣價值。

(2)、現實生活中,“後進生”常常會被許多較負責人的教育者冷落、不負責任的教育者所拋棄、師德差的教育者所不齒。他們當中絕大多數都和其他學生一樣智力正常、具有發展的潛力。當爲了一切學生的教育口號提出後,我們更加感到教育的魅力應該體現在給每一個學生有一方擁有夢想、實現夢想的自由天空。

(3)、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所提倡的有關人類多元智能的觀點,指導教育工作者正確認識後進生、正確評價後進生,針對後進生的個性特點促進他的轉化。這一問題的解決,將有助於高中教學質量的提高。此項研究具有較大的實用和推廣價值。

(4)、“後進生”是一個任何教育工作者都面臨的問題,本課題從“後進生”心理生理特點的表現、成因爲切入點進行系統的研究,並進行轉化教育的行動研究,這是以前普通高中所很少做過的。本課題站在時代的前沿,所實現的研究成果也更具有現實的意義。

課題申請書 篇2

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本項目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和特色創新之處。

研究目標:

1.探索小學生藝術審美素質培養的規律。

2.以促進學生審美素質發展爲宗旨,培養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在學生體驗與感悟中實現教育的啓發、引導、培養、激勵等功能,從而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情感,形成完美的人格。

研究內容:

1.探索小學生藝術審美素質的內涵

⑴藝術審美素質的界定:審美素質是受教育者觀察、認識、理解、判斷以及辨別美與醜、善與惡所必需的基本品質。藝術審美教育實際上就是美感的教育,美感教育對提升審美素質有重要意義。良好的審美素質可以強化健康的社會審美心理,形成和發展人對於世界新的審美關係,並使這種關係滲透到其他社會關係以及人的精神意識、情感方式、個性氣質、行爲準則等諸多表現中去。

⑵藝術審美素質的內容:藝術審美素質是指在對小學生進行藝術教育過程中的一種審美意識、審美情感、審美價值取向和審美認知能力,即學生在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過程中,提升藝術審美素質。本課題的內涵,以學科整合爲基礎,加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增強審美意識,提高審美水平,激發審美慾望,實現審美理想,形成審美興趣,鍛鍊創造美的意識。

2.探索藝術審美素質培養的內容、途徑、方法。

⑴藝術審美素質培養的內容:

藝術審美素質培養中發現美能力的培養;

藝術審美素質培養中欣賞美能力的培養;

藝術審美素質培養中創造美能力的培養;

⑵藝術審美素質培養的途徑:

形成四大課程體系,落實藝術審美素質的培養,課程包括獨立性課程、活動性課程、隱性課

程和滲透性課程。

獨立性課程即藝術學科課程,它是對學生實施藝術審美素質培養的主要課程,其主要由音樂和美術兩科構成。

活動性課程對發展學生的藝術特長,提高學生的藝術能力,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具有獨特的作用。根據學校實際出發,構建多個藝術活動系列(藝術實踐系列、社會服務系列和藝術展示系列),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

隱性課程是通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實體、輿論及人際關係等因素構成客觀環境氛圍,對學生身心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一課程主要通過校園環境的建設與美化來得以實現。

滲透性課程即通過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等學科中的藝術審美素質的滲透,達到提高審美素質的要求。

⑶藝術審美素質培養的方法:

獨立性課程:調整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對有關知識進行必要的梳理。把小學各科教材中的藝術審美因素進行梳理,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藝術欣賞水平進行排列,初步構建出各科藝術教育滲透序列。

活動性課程:運用遊戲、競賽、表演、討論、器樂進課堂等方法,積極創造條件,提供機會,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隱性課程:美化校園環境,使學生時時受到美的薰陶。

滲透性課程:找準結合點,通過藝術審美素質與各學科的聯合,借藝術審美素質滲透來促進各學科教學目標的達成,從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3.探索小學生藝術審美素質培養的多元評價方法。

⑴評價主體,師生互動。⑵評價內容,廣角多元。⑶評價方式,倡導人文。⑷評價過程,動態發展。通過多元的評價,解決學生現有的審美“疲勞”,自主愉悅地接受藝術薰陶,提高藝術修養。

4.探索小學生藝術審美素質培養中的三條原則。

⑴參與原則: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需要學生參與,從而獲得審美體驗,進而達到審美育人的目的,沒有親身的參與,是不可能獲得這種體驗的。

⑵愉悅原則:審美是一種精神食糧,正因爲它的愉悅性,學生們纔可能在心情舒暢的前提下主動參與審美活動,保持良好的心境,使學生充分感受藝術的愉悅。

⑶融合原則:運用各種教育形式所提供的手段與方法,在學科中將藝術審美結合起來,提高學習效益,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與審美空間,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研究方法:

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輔之以個案研究。在研究過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

⑴根據課題的研究目標,結合現狀,擬定行動計劃。

⑵在計劃的實施過程中,瞭解問題,解決問題。

⑶發現新問題,逐步修正、完善原有的計劃。

⑷繼續實踐,完善計劃,達到改進工作,完成研究任務的目的。同時在研究過程中全面收集有關事實材料,彙總、分類,進行理性的思考,總結成功經驗。

研究過程:

⒈準備階段(20××.9―20××.11)

建立課題組,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理論學習;收集國內外相關的資料,瞭解相關研究內容;設計課題方案,請有關專家方案論證,完善方案,使其更具針對性、科學性和可行性;對學生藝術審美素質情況進行現狀調查。調查本校學生藝術審美素質的現狀。

⒉實施階段(20××.12―20××.12)

通過調查,按照預定的課題研究要求,組織教師開展以“培養學生藝術審美素質培養”的研究。

⑴探索小學生藝術審美素質的內涵。

通過問卷調查形式,形成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藝術審美素質,並根據這些內容,形成分學科、年齡段的素質標準與要求。

⑵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以四類課程爲載體,分組開展藝術審美素質的探究。提煉出藝術審美中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素質的要點,以及這些素質在培養中起到的作用,做好“三百工程”即藝術發現百篇、藝術欣賞百篇、藝術創想百篇的資料蒐集與整理工作。

⒊總結階段(20××.1―20××.3)

與此同時,形成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積累的新世界實驗小學學生藝術審美素質培養的“三百工程”,即藝術發現百篇、藝術欣賞百篇、藝術創想百篇。同時課題組總結、評價成果。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哪些藝術審美素質是小學生髮展過程中所必須的?而這些審美素質在其發展過程中又起到了哪些作用?

2.通過何種方法及途經解決學生現有的審美“疲勞”,進而自主、愉悅地接受藝術的薰陶,提高審美素質。

課題申請書 篇3

青州市教科研領導小組:

山東省青州第六中學於20xx年10月申請了“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研究”課題,經過課題組成員二年多的艱難探索與實踐,本課題研究已初見成效。20xx年5月本課題研究已到期,現向教科研領導小組提出結題申請。

課題名稱: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研究

所屬學校:山東省青州第六中學

課題負責人:

課題小組組長:

課題研究時間:20xx年1月——20xx年5月

課題研究過程:

教師的發展是一項長期工程,該項目研究歷時2年,經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1—20xx.11,準備階段。

專家引領,理念先行。20xx年1月,國家級課題《面向新課程的農村高中教師專業發展模式與效益研究》開題。中央教科所韓立福教授和課題組副組長樑博文老師到學校進行指導。總體規劃,制定目標。根據專家的指導和建議,每位教師分析制約自我發展的因素,寫出個人成長計劃;請進來與名師對話,請名師到校指導;走出去,與世界共舞,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學校通過問卷調查,全面瞭解教師發展需要,分析制約教師專業成長的因素,制定適合我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實施方案,確定教師專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負責人:。

第二階段:20xx.12—20xx.5,項目研究實施階段。

(1)全面推進,突出重點,成立實驗班級;典型示範,骨幹帶動,建立教師發展的實驗共同體;加強培訓,力促成長,建立分層次、形式多樣的培訓機制,制訂各層次教師發展規劃;同伴互助,個性發展,發揮集體智慧,使集體備課日常化、常態化;正確引導,理論提升,加強新理念的學習,提升應對課改的能力。

(2)以課堂教學促成長,以創新研究促發展。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主渠道,以新課程理念促進教師的有效發展。

(3)重視教學實踐基礎上的反思

(4)建立教師自主創新發展的新模式,建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自主發展的積極性,引導教師創新發展。

(5)建立骨幹教師博客,實行教師論壇制度。爲老師提供跨學科的交流平臺。

(6)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有目的地引導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個人反思。

(7)以課題爲依託,以專家引領爲途徑,提高教師學術素養。負責人:任立俊,張彥芳。

第三階段:20xx.6,項目研究總結階段。

整理實驗材料,形成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進行問卷調查,反饋實驗結果。召開課題結題會,聘請專家對科研成果進行評審鑑定。負責人:

(一)材料性成果

1、編印了《超越傳統,構建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教師專業成長——劉良華教育講演錄》等校本教研教材

2、編印了《青州六中教師專業成長記錄冊》

3、編印了教師專業成長系列成果《反思與成長》與《發展與提升》

(二)經驗性成果

1、促進了教師觀念的轉變,爲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和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保障。

2、獲得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規劃。

3、取得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系列經驗。

3、獲得了課題研究工作的經驗。

(三)實效性成果

1、提高了我校的教育科研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2、建立起了新的教師專業成長評價機制。

3、積累了編寫校本教材的經驗。

4、形成了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圍。

此致

敬禮!

課題申請書 篇4

市教科研領導小組:

姜堰市z初級中學於20xx年6月申請立項了《突出學生主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實踐研究》的泰州市規劃課題,經過課題組成員兩年多的艱難探索與實踐,本課題研究已初見成效。20xx年8月本課題研究已到期,現向教科研領導小組提出結題申請。

課題名稱:《突出學生主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實踐研究》

實驗研究學校:

課題總負責人(課題組長):

課題副組長:

課題組辦公室主任:

課題組辦公室副主任:

子課題組長:

課題研究時間:20xx年6月——20xx年8月

課題研究過程:

該項目研究歷時兩年多,經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5——20xx.5,準備階段。

專家引領,理念先行。20xx年6月,泰州市規劃課題《突出學生主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實踐研究》開題。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胡唐明、錢德春,姜堰市教育局教研室周慶林、李念民、曹沐斌、王書月、孟太、曹軍以及特級教師許亞平等到學校進行指導,課題組還專門聘請姜堰市教育局教研室沙化中主任爲常務顧問,總體規劃,制定目標。根據專家的.指導和建議,本課題組請專家到校培訓指導;走出去,與先進教科研學校結對,學習外校先進的教科研經驗;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全面瞭解學生髮展需要,分析制約效益課堂的因素,制定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實施方案五效一堂,確定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總體思路和目標。

負責人:

第二階段:20xx.5——20xx.5,項目研究實施階段。

(1)全面推進,突出重點,成立實驗班級;典型示範,骨幹帶動,建立健全五效一堂的實踐性實驗機制;加強培訓,力促成長,建立分層次、形式多樣的培訓機制,制訂提高各層次課堂效益規劃(定向初一年級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功課,取得一定的經驗後,再向其他科目、其他年級滲透、推廣);發揮集體智慧,使五效一堂式集體備課日常化、常態化;正確引導,理論提升,加強新理念的學習,提升應對課改的能力。

(2)以打造高效課堂教學促師生成長,以創新研究促師生髮展。

(3)重視教學實踐基礎上的反思。鼓勵實驗教師及時將教學所得訴諸筆端,在實踐檢驗中形成論文。

(4)成功舉行了首屆教師博文比賽,建立骨幹教師博客,實行教師論壇制度。爲老師提供跨學科的交流平臺。

負責人:

第三階段:20xx.5——20xx.8,項目研究總結階段。

整理實驗材料,形成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進行問卷調查,反饋實驗結果。召開課題結題會,聘請專家對科研成果進行評審鑑定。

負責人:

(一)材料性成果

⒈編印了《樹人》《秋韻》等校本教研教材

⒉編印了《五效一堂集體備課資料集》《五效一堂教學案集》等中期成果資料

⒊編印了數期《突出學生主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實踐研究論文集》

(二)經驗性成果

⒈五效一堂課改要求。

⒉促進了教師觀念的轉變,爲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和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保障。獲得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規劃。

⒊取得了促進師生髮展的系列經驗。

⒋獲得了課題研究工作的經驗。

(三)實效性成果

⒈提高了我校的教育科研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⒉建立起了新的教師專業成長評價機制。

⒊積累了編寫校本教材的經驗。

⒋形成了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圍。

此致

敬禮!

  xxxx初級中學

課題申請書 篇5

尊敬的縣教育教學研究室:

20xx年春我校申報省級課題《初中物理“超市課堂”—基於新課程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失利後,學校領導積極一面鼓勵課題組人員不要有放棄研究的思想,一面支持和指導課題組分析和反思我校在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讓我們茅塞頓開,增強了繼續研究的信心和力量。

隨着學校食堂項目的開工建設,教學樓項目的順利立項,麥元中學駛入發展的快車道,特別是學校二級機構新設了教研專職機構——教科室,爲我們的實驗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平臺。

在縣教研室有關專家的指導和學校領導的關懷下,《初中物理“超市課堂”—基於新課程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20xx年6月被立項爲縣級課題,課題編號是:WJKT20xx-3。實驗研究一直在有序地進行着。

但是,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感到《初中物理“超市課堂”—基於新課程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這一課題研究受現有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很難達到預期的研究效果。同時我們深切地感到新課程的有效實施關鍵在教師,我們地處農村,如何提高農村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這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校本教研,反思與實踐。只有教師的專業成長達到一定高度才能從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課題選擇是研究戰略的起點,它對實驗研究的整體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是整個實驗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爲了課題研究能解決教育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並能更深入地開展研究,我校決定更改課題有關事宜。

課題變更爲《農村教師實施新課程能力的實踐研究》,課題負責人爲汪結樂、汪水根,由校教科室牽頭,以物理學科教師爲實驗對象,力爭早出成效。課題主要參加人變更爲:汪結樂、胡靈枝、何焰伢、孫瓊力、周紹寬、汪水根、徐的毛、方愛仙、汪四珍。

安慶市教育局局長江興代倡導的“教育超市”理論指出教育應該借鑑產業的某些運作方式,研究產業的運作思路、管理模式,教師的專業成長是“經營”理念中的追求最大限度的“增值”。課題變更是前期研究的延續,是前期實驗的“意料中事”。

以上情況完全屬實,請批准!

  望江縣麥元中學課題組

  20xx年6月20日

課題申請書 篇6

尊敬的領導

我於XXX年6月畢業於##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專業,於XXX年9月來###小學執教,我擔任五年級的教學工作。在這一年多的工作期間內,在校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支持下,我工作得到了實踐鍛鍊,思想認識有了極大的提高。

首先,本人在思想上堅決擁護共產黨領導,緊跟黨的方針。以教書育人作爲自己的最高追求,立志在教育崗位上作出優異的成績。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對待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突發事件,從容不迫,沉着應對,冷靜處理。與校領導和同事們和睦相處,講團結、講正氣,日常注意關心學生的冷暖,用愛心構築與學生們、同事們的橋樑和紐帶,努力和每一個學生、每一位老師都成爲好朋友。

其次,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刻苦鑽研,不斷的探索教學方法和教育技巧,多請教,多學習,拓展自己的視野。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將傳授學生知識和培養學生能力的關係處理得當,落實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生的自主性。使他們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的進行符合自身特點的富有個性的有效的學習。課後積極和同事們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努力尋找解決方法,使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不斷的進步和提高。

通過一年的教學生活,我已經感覺自己已具備了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我特此向上級領導提出申請小學數學定級,請領導給予批准!

  申請人: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課題申請書 篇7

泰興市教育局教研室:

在小學作文教學研究這一領域,雖然在情境作文研究、讀寫結合作文研究、生活作文研究等方面已經取得大量研究成果,但是仍缺乏使學生感興趣的寫作內容和綜合性教學策略方面的探索,更缺乏綜合性與序列性,沒有形成完善的快樂作文教學體系,導致學生習作興趣不能長久保持,學生寫作能力無法自然銜接和循序提高。爲此,我校教師在教科室的領導下,結合作文教學實踐和現狀,確立了《在體驗生活中快樂作文》這一課題。這一課題的提出,目的就是在快樂作文教學中尋求使學生更“易於動筆,樂於表達”之路。

課題名稱:《在體驗生活中快樂作文》編號:TZJYS2011108選題依據: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選擇適宜的教學策略,並以課堂爲現場,以教學爲中心,以學生爲主體,以校本教研爲主,根據研究的內容選擇有效的科研方法。在教學中通過分析研究,提高課題研究的質量。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指導學生從體驗生活入手,不斷增強學生習作的興趣,促進作文各因素的整體提高;促使學生深化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進而快快樂樂寫作文,促使學生主體人格的形成,語文綜合能力和人文素養得到同步發展;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使教師在語文教學方面具備較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習作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有新的提高,進而歸納、總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快樂作文教學模式。

人員組成及分工:王金明爲本課題的主要負責人,組織、指揮、處理實驗日常事務。參研人員有王建友、王新鋒、黃燕、吳梅、李慧民、封偉華、朱琴、黃慧等。

目前,本課題的研究組織機構已經建立,各項研究工作的準備已經就緒,特向市教研室申請開題,懇求教研室的各位領導、專家批准,並在今後的研究工作中給予關注、支持、指導。

  泰興市南沙小學《在體驗生活中快樂作文》課題組

  20xx年2月24日

課題申請書 篇8

課題名稱:聚焦購物的計算教與學模式研究

課題負責人:林川

申請單位:成都市實驗小學西區

填表日期:20xx年11月

研究問題

如何把生活中各種購物問題與計算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真實地感受、理解、掌握計算策略、計算技能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的計算能力與生活能力協同發展。

研究目標

1、學生方面:

(1)通過研究,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其能夠深刻理解計算學習對於生活的重要意義,感受擁有及利用知識的力量和學習的快樂。

(2)通過研究,讓學生成爲計算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提高計算的速度與準確,從而促進學生的計算能力與生活能力的協同發展。

2、教師方面:

(1)通過研究,促進教師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形成計算教學獨有的個人風格,人人都能上好計算課,並能推廣到其他類型的課堂。

(2)通過研究,使計算教學在算理、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與提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家長、學校、社會方面:

(1)通過研究,讓家長和社會感受到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所發生的顯著變化,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滿意,從而提高我校的知名度。

(2)通過研究,逐步體現社會對數學賦予的效益、創新、價值取向、情感態度等涵義,從而實現二十一世紀教育對人才培養的目標。

研究內容

低段——購物中簡單的計算:如市場購物(只涉及整數的計算);購買門票,乘車方案等。

中段——購物中較複雜的計算:如市場購物(涉及整數、小數的混合計算);乘車方案、購買門票、住宿安排、旅遊費用等的最優化設計。

高段——購物中複雜的計算:如商場購物的折扣及送券、省現金等相關計算(涉及整數、小數、分數的混合計算);有關儲蓄的相關問題,如利息的計算;個人收入所得稅的計算;能用百分數解決的實際問題(包括成數的計算);股票交易等的計算。

研究方法

1、觀察法:觀察相關課例,及時獲得並積累感性材料、驗證假說的必要手段。

2、問卷調查法:將所要研究的事項,製成問卷,發給學生和家長填寫,再進行分析研究,以獲取全面的研究資料。

3、個案法:運用對個體的發展進行跟蹤調查,及時改進研究措施。

4、經驗總結法:通過活動過程反映的情況運用測量和統計對研究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

研究計劃

第一階段:查新、制定研究計劃、立項。(20xx.11—20xx.12)這一階段主要收集相關研究資料,學習有關理論,在此基礎上討論並確立課題,做好課題實施方案,邀請專家對課題進行論證,修改完善課題方案。召開開題會議,確定人員分工,向區教科室申請立項。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1—20xx.6)

這一階段的任務是根據擬定的課題和研究方案實施研究。研究過程應重視活動方案撰寫、學生活動、案例分析、資料收集、總結反思。

第三階段:結題。(20xx.7—20xx.12)

這一階段的任務是整理研究資料,對課題進行全面、科學的總結,撰寫研究報告,召開成果彙報會。

研究成果形式

1、實物資料:學生製作小報、數學日記,學生調查報告,計算比賽成果,家長調查表、反饋表

2、文字資料:研究報告,研究文集,教師論文,教學隨筆,案例或課例、計算學習讀本。

3、圖片及音像資料:購物節、計算比賽等活動的照片或影像、課例的照片或影像。

課題組單位意見

(包括提供所需條件等)

單位負責人(簽字)(公章)

年 月 日

專家組審覈意見(至少兩名區學科帶頭人以上人員組成)

成員(簽字):

年 月 日

區學科教研組

審批意見

負責人(簽字)年 月 日

區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科研室

審覈意見

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

備註:表填好後直接交到區學科教研員(組),一式三份。

課題申請書 篇9

1.問題提出的緣由

2.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思路、方法等

(請按以上兩部分逐項填寫,限2000字以內)

一、課題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在新形勢下學生的行爲習慣越來越值得人們質疑,很多學生在家沒有管教,同時學生在學校存在逃學、厭學、對老師不尊敬現象,在做人、做事和學習等方面的行爲習慣現象越來越嚴重。

我校對學生行爲養成教育很重視,開展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學校以《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中學生禮儀規範》爲行爲習慣培養材料,以養成教育爲主狠抓學生行爲規範訓練,以開展文明班級評比爲主線來強化德育管理。

(二)、研究的意義:

1、社會發展的需要:爲了進一步推進以德治國的落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2、學校發展的需要: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必然要求改進學生的道德教育,幫助廣大中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內容、形式和方法。

2、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3、以養成教育爲突破口,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三、主要研究內容

培養學生基本的良好行爲習慣,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習慣、做事基本習慣和學習基本習慣,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發展。在做人方面,課題強調的核心理念是“培養愛心”,體現爲“有真愛,負責任,明禮誠信和樂觀豁達”。在做事方面,課題強調的核心理念是“規則意識”,體現爲“遵守規則,做事有計劃,善於合作,毅力堅強,求新求異,追求效益”。在學習方面,課題強調的核心理念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體現爲“基礎紮實,掌握信息,學用結合,善於思考,科學用腦”。這些良好習慣都需要在中學生日常行爲中培養。

(一)研究的重點

我們堅持從實踐出發的原則,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校內。根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德育大綱》、《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中學生守則》等將學生的習慣培養分爲四個子課題,然後將這四個子課題再進行分解,分別進行研究。在研究中,將結合我校的情況,以衛生健體習慣作爲研究的突破口。

1、中學生良好文明禮貌習慣的養成研究。(社會公德、儀表儀態、禮貌待人)

2、中學生良好讀書學習習慣的養成研究。(聽、說、讀、寫、思的習慣)

3、中學生良好衛生健體習慣的養成研究。(衛生、勞動、體育鍛煉、安全等習慣)

4、中學生良好行爲道德習慣的養成研究。(自尊自愛、遵守紀律、勤勞簡樸、嚴於律己等習慣)

(二)研究的難點

1、學生的基礎較差。由於多種原因,目前學生在常規行爲習慣方面表現不是很好,給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2、道德意識怎樣轉化到學生的行動上,這也是本課題研究的難點。

四、研究思路

1、誦唱、創作“行爲規範“詩歌。在實施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中,我將緊緊抓住詩歌主題鮮明、簡潔明瞭、學生易學好懂的特點,根據學生的行爲習慣,年齡特徵和知識程度,組織全校師生開展蒐集詩歌、創作詩歌和誦唱詩歌的活動。通過此活動,進一步規範學生的行爲習慣,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進一步促進我校的養成教育向縱深發展。

2、活動育人:開展文體藝活動、重大節日活動、系列專題教育活動。

3、教師言行育人: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

4、課堂育人:發揮個人學科的育人功能,知識傳授與德育結合。發揮主題班隊會的育人功能。

5、陣地育人:黑板報、升旗儀式,校外德育基地,校報校刊、圖書室、勞動基地(衛生包乾區、花圃分班管理),充分利用心理諮詢室。

五、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方法爲文獻索引法、行動研究法、訪談法、講授法、案例分析法、自我反思法、討論與總結。以建立制度,設立基地,抓好宣傳等作爲研究手段,採用觀察、問卷調查、經驗總結、實驗、對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進行多輪迴研究。

課題申請書 篇10

填報須知

1、按照《威海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研究課題及其成果管理辦法(試行)》規定,課題負責人須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相應行政職務)。課題負責人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相應行政職務),而且課題組中又無高級科研人員參加實際研究工作的,須由兩名同行高級科研人員推薦。

2、課題負責人必須是該項目的實際主持者和指導者,並在項目研究中擔負實質性的任務。

3、課題負責人原則上限報1名。

4、課題論證充分。

5、研究計劃和階段成果應明確。

6、申請書須經負責人所在單位領導審覈,簽署明確意見,承擔信譽保證並加蓋公章後上報。

7、《申報評審書》所規定的有關欄目均須由課題主持人用黑色鋼筆或毛筆填寫。

8、《申報評審書》一式三份報送威海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一、課題研究論證報告

⒈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課題提出的背景

21世紀人類正以驚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到來不僅極大地改變着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極大地改變着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當前在中小學校,信息技術與教學改革、信息技術的應用和學科教學的優化已經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推進和落實素質教育、發展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爲了趕上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步伐,《信息技術在小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旨在探索實現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學科課程教學過程有效整合的規律、途徑、模式、策略和方法,最終實現把信息技術教育任務、學科教育任務和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優化在同一教學過程中,推動我校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進程。

(2)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信息技術在小學學科教學中的運用,能夠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使教師從“教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變爲現在注重對學生主動學的啓發,更多的用啓發式去探索學習的過程,循循善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課堂教學再不是過去傳統模式的單調複合,而是模式多樣、教學靈活、充滿靈感的活動。

信息技術在小學學科教學中的運用,使教學模式的探討豐富多樣。

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的教育學習環境,不僅爲主體性課堂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可能、創造了條件,而且也爲主體性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

信息技術在小學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存在這一些誤區。

主要是片面認爲上公開課就一定用多媒體、片面把多媒體當作教師講解演示的工具。

⒉本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⑴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現代信息技術是指以多媒體和國際互聯網爲代表的技術,它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着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並引導着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教育越來越走向網絡化、虛擬化、國際化和個性化。把信息素養的培養滲透到教育的全過程,將會有力推動學校教育思想、教學目標、內容、方式、評價等各個環節的全面改革。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將信息技術引入國家課程並將其整合於學科課程的國家,在1995年頒佈了中小學信息技術標準,2000年又提出了新要求,現已形成良好的基於信息技術的教學及評價體制。日本在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位居世界首位,並於1995年在全國多省聯合進行了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於1998年將信息技術納入形式多樣的必修課程。

儘管理論和實踐上的探索已經很多,但是缺乏對於《信息技術在小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更深層次的探索。因此,希望我們對如何在探索實現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學科課程教學過程有效整合的規律、途徑、模式、策略和方法,能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更爲充分的機會,能爲當前初中綜合社會課程改革的深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可資借鑑的經驗和思路。

⑵本課題預計有哪些突破

本課題預計會在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運用方面,不斷探究,不斷豐富,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優化課堂教學方面有所突破。

⒊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本研究項目擬從理論與實踐結合上進行探討,其實踐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提高效益。以“信息技術”爲載體,全程、全面、全方位地調控的小學學科課程教育,以大面積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2)均衡發展。憑藉語文、數學已有的信息技術整合經驗,在其他課程中成功迅速推廣,真正使處於不同羣體參與教學的教師都能體驗到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的快樂。

理論價值:

(1)可爲新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如何抓住如何運用好信息技術這一關鍵問題提供感性積累、經驗方式,不斷豐富新課改的理論和實踐體系;

(2)在大量個案及經驗篩選基礎上,對信息技術運用在此課程中運用的內在規定性、實施路徑等多方面進行理論思維,進一步豐富其內涵。

⒋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研究主要以行動研究法爲主,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立足教學,以課堂教學爲主渠道,在資源共享和教學手段上發揮網絡環境優勢,體現課程的“即時性”和“雙向交流性”;與學校綜合教改和課程改革相結合,在課改中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理論實際相結合,總結提煉,形成試驗結果,以課例、論文集、課件庫、教學資源庫等形式結題。

學校擁有現代信息技術教研室,由教務處、科研處督導,負責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研究和實踐硬件設施的規劃、採購和管理,以及網絡設施的管理和維護,並配有專職網管員兩名和一名兼職維護人員,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並在行政管理和組織上爲本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將研究過程融入教育教學常規管理之中,爲課題研究提供了組織和時間的保障。

我校建有校園網絡系統、多功能教室、和兩個多媒體網絡教室,每個班級都是多媒體教室。在每個教室都能上網查閱資料、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我校不僅有專用多媒體教室,而且每位教師都裝備了計算機,可以從網上檢索,下載與本課題相關的信息。學校在硬件方面實力雄厚。教師可通過因特網瞭解國內外學科的前沿動態,通過局域網進行網上資源傳遞,使教師的多媒體應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上具備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研究探索教學的方法與模式,推進素質教育的內部與外部的環境和條件。依據現代教學理論,改革課堂教學,實施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實驗研究,是我們教學改革的重點。因此,進行《信息技術在小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及實踐》的課題探討,是有其現實性和可行性的。

二、課題研究設計報告

⒈課題界定與研究依據

課題界定:

(1)“信息技術在小學學科教學中的運用”爲以信息技術爲基礎的,促進此課程學習最優化的新教育。

2、通過多種有效手段進行變革,充分調動研究課題管理研究人員與一線課題管理研究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其主體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技能的開發培育,以全面加快信息化進程實踐操作與理論探索活動。

支撐性理論:

1.創新教育理論:學習既是獲得知識又是生活的一種形式。它倡導人的首創精神和積極態度,強調對未來的預期和行動參與,因此預期性和參與性是創新性學習的兩個基本觀念。

2.教學模式理論:構建創新教育的教學模式需要根據教學模式的規範要求,運用理論演繹法和經驗歸納法等思維方法進行具體設計、驗證、修正和完善。

3.建構主義教學觀:建構主義關注人的原有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基礎來建構知識。

4.問題教學理論:問題教學法是一種發展性教學的高級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法需要教師系統地設計一些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進行解決問題的活動,同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將獨立探索活動與掌握已確立的科學結論最優化地結合起來。

⒉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基本掌握在信息化教育技術環境下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認識規律以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途徑。

2、通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總結出信息化教育技術在素質教育主渠道——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3、通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探索把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目的任務與學科教學的目的統一在同一教學過程中的途徑、方法和策略。

4、通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促進教師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以及優秀教育軟件的運用與研製。

5、通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全面推進我校的教育現代化進程。

⒊研究內容(研究內容的分解與具體化)

(一)本課題設計和指導思想

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指導下,應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研究教與學過程優化的理論與實踐,實現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信息技術教育研究;

(2)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3)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運用;

(4)怎樣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5)以電教媒體爲基礎的學生學習過程、認識規律的研究,創新思維的培養;

(6)應用信息技術,在學生中開展同步思維訓練;

(7)優秀教學課件的製作和運用;

(8)校園網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其中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研究:

一是通過探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途徑,促進我校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逐步實現以計算機爲核心的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有機結合,摸索出在信息技術條件下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二是探討怎樣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爲學生的學習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是通過課題研究,探索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小學學科課程整合的途徑,摸索出一條有效的教學方法。

四是加強硬件和軟件建設,探索建立符合實施整合的資源庫。

4.研究過程設計(階段時間劃分、階段達成目標、階段研究內容、階段成果形式、階段負責人)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06年2月——2006年3月王校長、孫愛華負責

成立課題組,組織課題申報,填寫課題申請·評審書。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06年4月——2009年7月孫愛華、夏雪琴負責

1、2006年4月——2006年8月組織開題與培訓:召開課題開題報告會,對全校教師開展信息技術理論和信息技術培訓,確定子課題研究人員、內容,制定實施方案、計劃。

2、2006年9月——2007年9月課題開展研究,聘請專家進行指導、培訓。對本課題組研究情況進行交流、研討、總結,並結合實際進行調整。

3、2007年10月——2008年2月中期評估階段:接受總課題組中期評估。

4、2008年3月——2009年8月本階段將對信息技術在小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研究,結合學校特點和新教材重點對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軟件進行研究、補充和完善,廣泛交流、認真總結研究成果,全面推進。接受總課題組的指導、培訓活動。

第三階段:總結與結題階段2009年9月——2010年1月孫愛華、夏雪琴負責

申請結題,總結研究經驗,撰寫結題報告。

⒌研究方法設計(對應研究目標、內容、過程進行某一方法的具體設計)

本課題研究主要以實驗方法和對比方法爲主,輔助以文獻法和調研法。通過教學研究、測試、對比等方式綜合研究信息技術在小學課程整合的“學與教”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的完整過程,探索一條適合本校小學應用的信息技術與小學課程整合的教育教學模式。

⒍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硬件保障:我校建有校園網絡系統、多功能教室、和兩個多媒體網絡教室,每個班級都是多媒體教室。在每個教室都能上網查閱資料、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我校不僅有專用多媒體教室,而且每位教師都裝備了計算機,可以從網上檢索,下載與本課題相關的信息。學校在硬件方面實力雄厚。

(2)時間保證:從現在到2010年底的時間段內,每月有一次專題學習時間,每學期有一次課題研究情況分析會和一次面向全體教職工的教科研理論學習或講座,併爲課題組成員提供對外學習交流的時間。(3)人員保證有一批業務能力強、熱心本課題研究的教師組成的課題組。(4)制度保證:在課題主持人統一領導下,由各有關部門協調製定出本課題管理條例,以保證研究任務的完成。(5)經費保證:加強對本課題研究經費的投人,努力提供研究設施、設各、資料及排出活動經費等物質條件。

⒎預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預期完成時間)

1、總結階段:課題研究的總結和實驗報告(光盤彙報);

2、實驗中期:發表一批論文,形成論文集;

3、實驗中期:實施“整合”教學的典型課例等;

4、實驗初期:研製、開發爲實施“整合”教學課題實驗的教學資源庫。

三、評審意見

⒈課題承擔人所在單位意見

同意開展本課題實驗的研究。

單位蓋章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

⒉縣(市、區)教育科研部門評審意見

單位蓋章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

⒊專家組評審意見市教育科研部門評審意見

單位蓋章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

⒋市教育科研部門評審意見

專家組組長(簽字)

年 月 日

5.市課題領導小組審覈意見

課題組總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

課題申請書 篇11

教師課題申請書寫作存在的問題:

1、課題論證針對性不強,理論套路過多,言過其實。

研究內容與預計突破存在泛泛而談不具體的現象,缺乏專業化語言表述;有的課題雖有專業化語言,但都是理論的堆砌,絲毫沒有涉及到該項課題,存在着“兩張皮”的現象。

還有的課題名稱與研究內容有不盡一致的地方,側重點把握不準。

2、研究內容和切入口均過大,有的甚至要形成理論和實踐模式,顯然不是基層學校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如此人力條件下能完成了的。

還有的課題缺乏科研含量,只是一些普通的教學活動而已。

3、缺乏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分析,有3個課題根本變沒有談這方面的內容,對相關資料準備不充分。

4、填寫課題申請書馬虎,存在排版格式不正確、不美觀和標點符號混亂的現象,連起碼的語句重複問題都未能校對出來就草草上報。

有的課題是手寫的(這是可以的),但字跡潦草,甚至看不清。

儘管我們評審專家都很認真,但申報者自己都如此馬虎,還能要求別人對你的作品仔細地審閱嗎?

本着面向基層、鼓勵爲主的原則,我們對市級課題立項審覈工作還是比較寬鬆的。

希望被市級或省級立項的課題組把過程做紮實,遞交結題報告和申請書時要認真、規範。

第一部分功夫在詩外

做一個課題主要有三大步:第一步選題,立項;第二步就是實踐操作;第三步是分析、總結。

每步又有具體的做法,今天主要談第一個方面。

一、要學會選題

在剛進入課題研究時,選題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它爲我們的課題研究規定了方向和一定的範圍。

雖然題目以後可以改,但選一個確切、實用、新穎的題目還是應該慎重的。

那麼,哪裏去找我們課題的靈感呢?

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

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爲什麼。

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

這是符合“想好了做”這個教育科研的重要特徵的。

如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爲什麼不喜歡舉手發言?”答案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他的個性問題嗎?不是的。

如果你以科研的意識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

就會發現學生上課不舉手發言的原因是五花八門的:有學習態度的原因,預習不充分;有學習能力的原因,自己學不會;有心理因素的原因,膽子小……這時,你再反思:小孩是求知最強烈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爲什麼在課堂上不想問?小孩是最天真的,他們總想早點長大,能與大人對話,但爲什麼他在課堂上寧願選擇沉默。

這就是問題。

“如何來調動學生課堂的主體參與呢?”這樣,一個課題就形成了。

其次,我們要關注學生。

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爲了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

我們的研究是爲學生服務的,我們研究的對象是學生,在課題研究中瞭解學生的現狀是必不可少。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樹立“學生爲本”的意識,可以通過設計調查問卷、談話法、觀察法等了解你的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現狀,並進行分析,從而尋找課題研究的來源。

學生的困難就是我們要研究的課題,學生的不足、缺點就是我們要研究的課題。

作爲一線教師我想我們不缺課題的來源,我們缺乏的是從看似平常的工作中提煉有價值的課題的意識。

如這次歙縣城關小學申報的“數學教學活動如何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與全面發展”課題從瞭解學生的學習方式,結合新課標要求想到了現在的孩子學得不主動,他們習慣於到課堂上聽老師說,自己做學習的旁觀者;學得不愉快,感到作業是一種負擔,認爲是爲了完成老師的任務。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它突出自主性,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從學習內容的確定,學習活動的組織實施,到學習成果的呈現,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它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注重在綜合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精神和創新實踐的能力。

因此,構想了“數學教學活動如何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與全面發展”課題將有利於改變學生的學習現狀;有助於學生早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學生在數學活動體驗中,形成和發展數學素養。

再次,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大家知道,近兩年來,不少學校開展了教育敘事的研究,將回歸經驗總結法的問題提出來。

教師將教學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激發出的新思考、新創意記錄下來,通過講自己的課程故事和案例來闡述新的思想理念。

實時的反思就是經驗總結,往上升華就是課題研究。

觀察中小學相關研究,真正引起共鳴的是那些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高度的專家型教師的案例,而且課題研究越深入越是這樣!因爲這是教師真正能夠模仿,真正能夠受益的。

前蘇聯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這樣的背景。

何克抗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學,不在高校”這句話的確意味深長。

這次申報的黃山區焦村中心校“教學反思與農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實驗研究”、休寧縣秀陽中心校“數學教學中師生互動雙向反思的研究”兩個課題都談到這樣的問題,我認爲談的都不錯。

二、要學習理論文獻

選題後要做的工作就是查閱與本題有關的重要文獻,對所選題目進行進一步的瞭解。

通過學習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的理論素養,爲做課題尋找理論支撐,也能確定好我們課題研究的基點。

作爲一線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認識水平。

1、學習專業理論知識。

如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報刊和雜誌。

但是爲了節省時間,最好是看教育文摘類的雜誌和報刊,閱讀文獻綜述、科研情報及動態之類的東西。

儘量在有限的時間裏獲取最大的科研信息量。

2、學習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指導我們教育工作的理論依據,也是新的教育觀念、理論在學科中具體反映,能使我們以最捷徑的方式汲取課題研究的理論知識。

不管是用什麼教材的,都要以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式投入到這場教育革命。

因此,瞭解整個課程改革的目標和背景,瞭解新的教學理念和策略是我們做好課題的方向。

我想再忙、再累,自己所教的學科的“課程標準”是一定要仔細研究的。

從新的課程理念、目標、內容、評價等方面也可以尋找到我們課題研究的依據。

使我們的課題既有實用價值的,又有一定的理論支撐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