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時”環保倡議書

  節約能源從你我做起,攜手共創節約型社會。今天,本站小編特意爲大家準備了幾篇“地球一小時”環保倡議書,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地球一小時”環保倡議書

“地球一小時”環保倡議書【1】

廣大居民羣衆們:

極端天氣逐漸增多的時候,當可用資源逐漸減少的時候,親愛的朋友們,你可曾想過,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爲我們脆弱的地球做點什麼?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生態環境是人類發展的基礎。隨着全球經濟現代化程度的加深和工業文明的不斷推進,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各種能耗和污染排放日益危及到地球生態平衡和人類生存的根基。珍愛地球,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成爲了我們每一位地球村成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地球一小時”作爲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爲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於2007年發起的一項全球活動,五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1年,全球已有126個國家和地區、4616個城市通過實際行動參與到這一活動當中。而中國在短短兩年的活動時間內,已有38個城市的上千萬民衆參與到“地球一小時”活動中。

20**年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將不僅僅侷限於熄燈一小時和應對全球變暖的行動。在倡導家庭、辦公室、政府建築和標誌性景觀熄燈一小時的同時,“地球一小時”還將倡導大家在未來的一年中採取可持續的環保行動。

爲展現福州人民與世界一道攜手保護生態環境的信心和決心,今天我們向全社區倡議:

第一,積極參與“地球一小時”行動。在3月**日20:30-21:30期間,熄滅景觀、辦公、家庭照明燈光,關閉電腦、手機充電器等一切不必要的電源。

第二,開展環保實踐活動。與家人、朋友或同事一起,討論並承諾未來一年內在環保和節能方面的行動。

第三,將本次“地球一小時”活動信息傳達給家人、同學、朋友等身邊的所有人,鼓勵邀請更多的人共同參與到“地球一小時”活動中來。

第四,以此活動爲契機,將節能減排理念貫穿到每個人的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並儘可能地帶動身邊人實踐環保。

一個小時黑暗對我們來說,不會危害到生命。但一個小時的黑暗對地球母親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每節約1度電,就會減少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在不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少的今天,讓我們每個人都承擔起應盡的責任,爲了我們共同的地球,爲了我們子孫後代的未來,請大家一起來創造這個美麗的“黑暗時刻”,“地球一小時”是帶來希望和變革的契機。行動起來吧,世界將因你而改變!

“地球一小時”環保倡議書【2】

市民朋友們:

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時”活動日又到來了。這是一個全球關注和全民參與的日子,在這個灰霾肆虐我國超百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年度,尤爲引人注目。今年的活動主題是“我做綠V客——環保七選一,每週一起來”。我們倡議全市各社區、各單位、各企業、各院校、各社會組織和廣大市民羣衆都來參與“地球一小時”環保公益活動,在3月**日20:30 -21:30 熄燈一小時,以表達我們對保護生存環境的決心,匯聚起生態文明的力量,建設美麗幸福汕頭。

經濟的快速發展,自然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二氧化碳與工業廢氣的過量排放,所導致環境破壞和全球氣候變化,以及隨之引發的極端氣候、環境災害、霧霾污染等,已經嚴重威脅到我們的生存環境。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糟蹋糧食,增開汽車,浪費水電,常用一次性用品等等,都間接地破壞着生態環境。面對地球災難,我們應該認真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反思我們的自身行爲。

“綠V客”行動就是要從“善待自己,善待環境”出發,在每週的七天裏選擇適合自己的身邊小事,每一天、每一刻,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爲節能環保,爲保護環境發揮每個人的作用。

“熄燈一小時”雖然短暫,卻是我們參與環保的象徵和開始。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踊躍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爭做生態文明市民。在這一個小時裏,請熄燈一小時,並在一小時外參與“綠V客”行動,少開一天車、少排一滴廢水、少浪費一顆糧食、少用一個塑料袋……將承諾切實變爲行動,一起爲節能減排、爲踐行低碳生活、爲傳播綠色文明,爲汕頭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空氣更清新出一份力!

“地球一小時”環保倡議書【3】

“倡導綠色生活,構築低碳未來”是改善生活環境、造福子孫後代的一項長久而艱鉅的任務。過去,我們爲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今天,讓我們再次攜起手來,爲了地球的未來,熄燈一小時!

“地球一小時”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希望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20:30—21:30熄燈一小時,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

“地球一小時”活動始於2007年的澳大利亞悉尼。當時約有220多萬個家庭和企業自願熄燈一小時。據統計,此次熄燈一小時節約的電量,足夠20萬臺家用電視機使用1小時。

2008年,迅速發展成爲全球性的活動,有超過35個國家、多達5000萬民衆參與其中。2009年,“地球一小時”首次來到了中國,得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十餘座城市的積極響應與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