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領導中秋節致辭發言稿範文

歡慶一年一度中秋佳節,在節日前夕,學校領導發表了節日致辭,那麼我們來看這類的發言稿如何撰寫的,歡迎閱讀。
老師們、同學們:

學校領導中秋節致辭發言稿範文

早上好!中秋節將至,在這節日的氛圍裏,思考下中秋節告訴我們什麼呢?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

中秋節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內涵已發展成表達美滿、和諧、富饒和安康的美好願望,也成爲團結、團圓、慶豐收的象徵,但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內涵。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一個節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我們會發現,原來傳統中秋節是這麼有意思。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動。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爲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片月餅一片情啊……"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兒童電影《啊!搖籃》中小朋友們一起唱的歌謠,每當聽到這首歌都會令人心潮澎湃,爲了那與圓月相映生輝的片片月餅,更爲了我們心中那份揮之不去的濃濃親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輪圓月如金輪玉盤,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甜絲絲的月餅,吃茶、飲酒,傾訴着團圓的喜悅,遙祝着遠方的親人。

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傳統節日應該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符號,是來自歷史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傳統文化在節日的承載下薪火流傳,生生不息。傳統節日不僅僅是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載體,更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載體。只有當我們明白"我們從哪裏來",也才能回答"我們朝哪裏去"。應該說,中秋節在幾個傳統節日中,頗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

中秋節源初是古代勞動人民感謝大自然賜予的節日,其時既是賞月的最佳季節,也是慶祝豐收的時節,其蘊含的文化意義是人們對團圓、和諧的情感訴求以及人類對自然的尊重,這種情懷是跨越國界的,身處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會認同,所以它既是溝通心靈的紐帶,又是文化的橋樑,正所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節寄託了中國人多重的情感和審美情趣。”人大校長紀寶成說:“花好月圓是中國人一種非常美好的願望,中秋明月被賦予很深的文化內涵,既象徵着團圓合滿,也給人一種恬靜、溫和、安定的美感”。幾千年來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通過中秋佳節的形式得以大衆化地傳承下來,在當今時代有助於倡導重視家庭、尊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識,這對於構建和諧社會而言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傳統節日,我們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在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可以說,中國的傳統節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着中華文明的特點,千百年來發揮了傳承、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用。傳統節日對於華人而言,除了傳承文化,還起到了文化紐帶和精神橋樑的作用,這種凝聚力、向心力是其他任何載體所難以實現的。

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時,最難忘懷的還是那幾句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因爲有了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中秋時,每當看到一輪圓月掛上了天空,不由的就會想到遠方的親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獨在異鄉爲異客"而變得感傷。此時家鄉親友的問候最是暖人心懷,遙在他鄉的你也該連線父母,道聲平安,一訴鄉思。

當然中秋節也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韓國等國的傳統節日。

春華秋實:春因繁花而美麗,秋因收穫而充實,花好月圓:則映射出人們對人和事吉祥的美好祈盼。

老師們、同學們:在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讓我們爲創建和諧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一起努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