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說課稿

《端午日》描述賽龍船的場面,可謂匠心獨具,實在是一篇場面描寫的範文。下面是公文站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關於端午日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端午日說課稿

端午日說課稿版本1

一、說教材

1、《端午日》是蘇教版七年級教科書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單元編者以民俗風情爲主題分別編入了《端午日》等四篇課文,它介紹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是一篇新增加的課文,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讓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有:

①、聯繫作品的文化背景,瞭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②、欣賞作品展現的優美畫面和語言風格,體會作者的美好情思。

③、調查家鄉的風俗民情,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已經學過了魯迅先生的《社戲》,同學們已經初步表現出對地方風俗的濃厚興趣。加上端午節是同學比較熟悉的節日,所以這一節課的任務是讓同學們對風俗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瞭解並學會對人物的多角度描寫。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①、對賽龍舟精彩場面描寫的賞析。

②傳統節日體現的價值。

教學難點是:正面、側面描寫相結合,虛實相結合。

二、說:程序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共分了導入新課、初讀課文、精讀課文、小結拓展延伸、 總結全文、佈置作業六個環節。

1、導入

由提問傳統節日而引出端午節,接着多媒體介紹屈原的傳說並讓學生結合當地來說出一些端午節的的風俗習慣,用多媒體動畫爲學生拓寬知識面介紹端午節這一天我們當地有哪些風俗習慣,再以“同學們想知道湖南的老百姓是怎樣過端午節的嗎?”一句來引導揭題,板書課題“端午日”--沈從文並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一過程計劃是5-8分鐘

2、在初讀課文階段,我設計了探究目標:

(1)自由學習過程: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詞。並以小組爲單位討論解決自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2)同學們在文中感受到哪些湘西的風俗習慣?

(3)劃出你最欣賞的語段或詞語。

並以些爲綱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用第三個問題導入下面評析“賽龍舟”“捉鴨子”的場面。這一過程計劃是8分鐘

2、精讀課文

在精讀課文階段,重點是介紹賽龍船場面。在具體指導學生賞析這一段時,我採用多媒體和課文內容相結合的方法,來打開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在美輪美奐的古詩欣賞中、龍舟視頻中真切地感受到賽龍舟場面的激烈。結合文中語句,指導他們試從視覺、聽覺兩個角度去分析場面。對賽龍舟場面的賞析,我以分析槳手的風采爲突破口,針對文中描寫槳手的文字並非很多再加上學生對賽龍舟並沒有感性的認識的情況,我製作了一個槳手風采的圖片展示,並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展開自由討論從多角度來描繪槳手。

虛實結合是本文的一個難點,我採用逐層深入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首先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作者想象的句子,然後讓學生假想如果身在現場會有怎樣的想象,最後結合多媒體上兩幅在江中疾馳的龍舟展開想象,

正面側面描寫也是本文的一個難點,我仍然採用了圖文相結合的方法,多媒體打出三幅觀衆人山人海的圖片,然後讓學生到文中找描寫觀衆的文字,教者指出這種描寫就是側面描寫。

對於捉鴨子的場面我採取簡略處理的方法,由圖片再到文中語句。這一過程計劃是20分鐘

3、小結並昇華

在小結部分,我設計了這樣一段話:“這節課。我們瞭解了許多 我們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風俗習慣。其實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有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和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完美地相結合,就構成了神州大地上的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在剛剛結束的奧運會上,來自世界各國的人民就親身領略到了東方文明的美麗和神奇”

接着讓學生們欣賞雅典奧運會上中國文藝演出剪輯的2分鐘短片。

在最後的對文章的主題昇華部分我設計了這樣一段話:“ 同學們, 在雅典,世界人民親身感受到了東方文明的魅力,世界爲之驚歎,爲之喝彩。開放的中國在瞭解世界,而世界人民也在瞭解開放的中國。同學們!一個沒有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悲的;一個喪失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怕的;只有使自己的文明不斷進步的民族纔是有希望的!同學們讓我們爲把中華民族推向世界而努力學習吧!”

這一過程計劃是5分鐘

4、作業部分我設計了這樣兩道題目:

1、假如你來組織一次“賽龍舟”活動,將如何策劃呢?(如賽前準備、人員安排、預期效果、獎勵形式、注意事項等等)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感觸?試用文字表述。(不少於200字)

5、板書設計:

端午日

--沈從文

湘西的民俗

……

槳手:持、劃(動作)

正面描寫:鼓手、鑼手:敲打、調理(動作)     激烈緊張

賽龍舟      帶頭人:拿、揮動、指揮(動作)頭上纏裹着紅布包頭(外貌)

(詳寫)側面描寫:觀衆

追鴨子:熱鬧、有趣

(略寫)

---→把中華民族的傳統推向世界!

三、多媒體介紹

1、課前我根據課文的內容以及該年齡段的學生的興趣以及愛好設計製作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以便在教學中使用。如賽龍舟的視頻,雅典奧運會文藝演出的二分鐘剪輯,風俗習慣的flash動畫,槳手風采的圖片展示。

3、教學設計着重培養學生圖片、視頻、音樂的欣賞,口語表達等。

四:說:教法和學法

在授課過程中我從教改理念貫穿和對學生未來的關注出發,通過探究練習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讓學生學會自學。初一學生由於受年齡的限制,觀察力比較膚淺,缺少精確性、概括性,因此在授課中分析賽龍舟場面是教者在意引導他們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來分析,這樣就能夠避免學生盲目地去找去分析。

另外我還採用了自讀討論法,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讀”“想”“劃”“議”“結”的學習法,並作出規定:在“議”的過程中,四人爲一組,每人都要議,在“結”的過程中,指令其中一個人任記錄,把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教師提問時,其中一人作代表發言。

端午日說課稿版本2

一、說教材

本文屬於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的“民俗風情”這一單元。節選自沈從文先生的小說《邊城》,節選部分着重描寫端午日賽龍船的場面,節選部分獨立成文。

文本字數不多,但高明之處頗多。

1、受《左傳》影響,把重點放在人不明白之處。

戰前雙方形態如何,如何進行準備,如何排兵佈局等等是局外人所不知道的,因此需要大篇幅敘述,而激烈廝殺,則無分南北,基本相同,即使文中無多少描述,讀者也可以憑常識和想象而知。

《端午日》一文,要描述的是湘西茶峒這個地方的民俗民風,此處端午節有哪些於他處不同的風俗,龍船有何特色,划船的人有多少,如何安排,如何獎勵,獎品爲何等等,各地各不相同,這是需要詳加描述的,唯有對這些詳加描述,才能寫出一地之特色,而如你追我趕激烈划船,估計各處基本相同,讀者完全可以憑藉生活常識去想象。

所謂最特色的纔是最世界的,《邊城》這本小說,正是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爲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而成爲名著,節選自《邊城》的《端午日》也同樣正是描述具有邊城小鎮茶峒特色的端午風俗而入選教材,也正是教材編者將其列入“民俗風情”的原因。

2、《端午日》一文,不但描述了具備地域特色的民風民俗,而且在寫作技巧上也同樣具有許多精妙之處。

《端午日》一文主要描述了茶峒人歡慶端午日的三個場面,從場面描寫的角度來分析文本,其寫作技巧的高超亦令人歎爲觀止。

渲染氣氛,層層烘托。《端午日》一文雖然沒有用大量篇幅描寫激烈緊張的賽龍船的場面,卻不惜筆墨渲染了賽前賽後的氣氛。作者先以無人不穿了新衣,不在額頭蘸雄黃酒畫王字,家家必吃魚吃肉等風俗的敘述,渲染出節日的喜慶氛圍,接着交代萬人空巷,官民人等無不到河邊看划船,設置了懸念,是什麼樣的激烈比賽能夠如此吸引民衆,此所謂“未成曲調先有聲”;然後一步步敘述划船的賽前訓練、交代船隻的結構、槳手的分工、船員的結構等等,無不使讀者心馳神往,最後又敘述領獎追鴨那唯有茶峒特有的風俗,更有使讀者如臨現場,沉醉其中的功效。至於賽龍船如何緊張激烈,如何你追我趕,讀者更可以從梁紅玉老鸛河水戰擂鼓的故事去馳騁想象。文章的文字雖然簡明通俗,但層疊無窮的懸念,層層烘托的氣氛渲染,無不展示出作者高超的文章技巧。

點面結合,精緻剪裁。《端午日》一文,就其結構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場面描寫。場面描寫就是對一個特定的時間與地點內許多人物活動的總體情況的描寫,正因爲要把衆多人物安排在特定的時間、地點之中,要把在這特定時間、地點發生的事情敘述清楚,尤需作者精緻剪裁,精巧結構,方能使各項材料安排條理清晰,有點有面且重點突出。

《端午日》描述賽龍船的場面,可謂匠心獨具,實在是一篇場面描寫的範文。在材料安排上,先敘述茶峒人早早吃飯,家家倒鎖了門,萬人空巷,齊聚河邊,這些都是從“面”上來寫,然後依次敘寫龍船的結構、槳手的訓練、兩岸的吶喊助威以及賽後的捉鴨子 ,這樣點面結合,順序清楚、漸次展開,詳略得當,重點鮮明,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注重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必定能讓學生於場面描寫的知識上有較大收穫。

3、《端午日》一文的語言通俗簡明,但作者用詞之精確,通俗的詞語中蘊含深刻的意蘊,同樣是十分精妙的。“上午11點鐘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一個“就”字寫出全茶峒人看龍船的心情是何等的迫不及待。“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鎖了門。“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三個“莫不”寫盡茶峒那全體參與全民歡慶的熱鬧場面,足以勝過大篇幅的描寫。

文中雖然沒有大段文字描述賽龍船的緊張激烈,但“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槳手選拔和一句“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樑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情形”交代,足以讓讀者遐想賽龍船的緊張激烈。而領獎過程中“不拘纏掛到船上某一個人頭上,都寫出一船合作努力的光榮”,“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爲這鴨子的主人”則蘊含了當地淳樸的民風和萬民同樂的喜慶。《端午日》的語言於質樸之中,蘊含豐富的意蘊。

二、說教學目標:

1、感受民俗“特色”

2、學習鋪墊烘托、點面結合的場面描寫寫法

3、體味湘西茶侗淳樸、軍民同樂的民風。

三、教學重點、難點:

精彩的場面描寫:層層烘托,點面結合

四、說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朗讀課文,掌握課文詞語

(一)談話式導入,師生交流。

1、同學們,你知道我國三大傳統節日是什麼嗎?

2、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過端午節有哪些民俗呢?

4、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的課文是沈從文先生的《端午日》,說說你所知道的作者。文章介紹的是哪裏的端午節呢?

5、我們一起走進文本,讀讀沈從文先生筆下的茶侗端午有哪些獨特的民俗。

(二)整體感知,說出茶侗民俗之“異”。

1、自讀課文,作者在文中介紹了湘西地區端午日的哪些風俗? 用筆圈劃出來。

2、說說哪些民俗和我們所處的地域不同。

(三)整體閱讀,感受茶侗民風之“樂”。

1、再讀課文,如果用一個詞概括端午日的氣氛,你會用那個詞?

2、小組合作,思考文章哪些地方體現端午日的熱鬧。

3、從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湘西茶侗怎樣的民風?

(四)深入思考,體悟作家點面結合,鋪墊烘托的寫法。

1、看視頻,敘述場景。

2、讀賽龍舟場景,體會該段描寫語言簡練、順序清楚,虛實結合 的特點。

3、提疑問:賽龍舟場景還可濃墨重彩,重筆描摹,突出賽龍舟的激烈、緊張的氛圍,是否可以不描寫賽前一段?

(五)總結

板書設計

端午日

沈從文

莫不…… 順序清楚

莫不…… 賽龍舟 用詞準確

莫不…… 虛實結合

面 點